霍去病是如何打仗的?有一種說法是他總能做到殺敵很多,傷亡極少,是真的嗎?

歷史總探長


總是殺敵很多,這個能做到。但是,自己的部隊卻傷亡很少,這個神仙也做不到。霍去病不是神仙,所以霍去病做不到。

實際的情況是:霍去病的部隊所向披靡,但傷亡並不小。對於戰士的傷亡,霍去病可能一點兒也不在乎,他只在乎戰場獲勝。

1.驃騎將軍第一次逞雄風,可能真得很威風,但絕對不會傷亡很少

公元前123年,衛青主將、漢軍發難,打響了定襄北之戰。漢軍分別於春、夏兩次主動出擊,重創匈奴主力,漢軍大捷。

就是在這場大戰中,17歲的票姚校尉霍去病戰場建功,率八百輕騎、深入匈奴腹地,斬首虜兩千餘人。霍去病所部,斬殺單于祖父籍若侯產、俘獲單于叔父羅姑比在內等一眾匈奴貴族和高級官員。

但是,要注意《史記》上的這句話:

與輕騎勇八百,直棄大軍數百里赴利,斬捕首虜過當。

八百騎兵,斬首虜兩千多人,這當然是過當了。也就是斬殺和俘獲的人,遠遠超過自己被殺、被俘以及失蹤的人。

然而,霍去病所部,到底傷亡多少,漢武帝的詔書沒說,《史記》也沒說。但是,之所以強調“斬捕首虜過當”,就說明肯定有傷亡,而且這傷亡很可能不會太少,否則詔書上一定會說全甲而還。

2.兩次河西之戰是霍去病的巔峰之作,但是傷亡不小,雖慘勝但值得

結束河南之戰後,漢武帝把目光轉向了河西之地。

這個帝國統帥在成長,他已經開始觸摸戰爭的規律。與其沒頭沒腦地四處出擊、試圖一戰定乾坤,不如在戰略要地上做文章、在持久戰中擠壓匈奴人的生存空間。所以,他要發動河西之戰。他的敏銳目光也看到了帝國將帥中冉冉升起的星。這個人就是霍去病,他比衛青更敢於冒險、更擅於長途奔襲、更適合草原作戰。

於是,在公元前121年春、夏,霍去病主將、漢軍發難,打響了兩次河西之戰。此戰漢軍實現了徹底完勝,讓匈奴人真正體驗到了戰爭的恐怖。

第一次河西之戰,斬首虜八千;第二次河西之戰,斬首虜三萬二千,整個河西之戰殲敵總數超過四萬。

這個勝利有多大?幾乎超過漢匈正式開打以來歷次作戰殲敵總和。這是農耕民族對遊牧民族作戰的空前之作。如果說漢武帝能把匈奴打哭、打怕,那就只能從河西之戰開始。

但是,此戰中就傷亡很少嗎?這絕對是不可能的。

第一次河西之戰,霍去病千里奔襲,從匈奴人的正面給了人家一刀,而且這一刀捅得是足夠疼。但是,此戰打完仗之後,霍去病要返回漢境。而就在返會途中,漢軍遭遇了匈奴人的強烈反擊,所以又打了一仗。

而且,此戰打得慘烈,這不是追擊戰、也不是偷襲戰,就是正面硬剛。所以,漢武帝的詔書中才說“合短兵”。短兵相接,必有死傷,因為這是在比兩軍相遇誰更殘忍。戰場之上,只有亂刀砍來亂刀回。而且匈奴人多、漢軍人少,又是本土作戰,所以匈奴人也不會輕易逃跑。

所以,漢軍死傷就不會少。漢書說:師率減什七。儘管有文章為霍去病唱讚歌,但沒必要,該死多少就死多少,事實就是事實。所以,霍去病率軍一萬,死傷六七千,這個數字大體不差。

這是第一次河西之戰,第二次呢?《史記》和《漢書》都有記載,引用漢武帝詔書:師大率減什三。這一次是絕對的硬戰,因為霍去病不是打一戰就回來了,而是要打殘河西之地的匈奴主力,以便徹底拿下這塊土地。所以,損傷三成兵力,大體不差。

有說第一次是偷襲試探,只在為第二次河西之戰探路,所以死傷不會那麼大,因為要快打快出。

但是,誰說試探一下就不死人了。而且,你霍去病奔襲千里去試探,有這麼試的嗎?所以,遭遇匈奴主力圍困,死傷慘重,不會太差。但是,霍去病足夠勇猛,而漢軍足夠頑強,他們完成了戰略任務,回來了。這已經足以彪炳史冊了。

3.漠北之戰,這絕對是得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大戰爭

《史記》和《漢書》的描述,都是比較大略的,而且突顯了漢軍之勇武。這也難怪,都以漢武帝的詔書為藍本,當然得顯示漢軍威武、大漢雄風了。

衛青和霍去病各率五萬精騎,兩路出擊,霍去病路斬首虜最多,不僅封狼居胥而且殲敵7萬餘人。那麼,漢軍到底損失多少?

《史記》載:師率減什二。也就是霍去病部5萬精銳,損失1萬,應該不算多。但是,漢軍打得不是軍隊,而是糧草輜重和後勤運輸。

兩軍之出塞,塞閱官及私馬凡十四萬匹,而復入塞者不滿三萬匹。

這只是戰馬的損失,還有糧草和錢財的損失。舟車轉運過程中,又會死多少民夫勞力。此戰之後,匈奴人確實是被打怕了,不僅漠南無王庭,就是漠北也不知王庭何在了。

但是,漢軍因為無馬,也無力再戰。

馬只是一種戰略資源,隨帶的還有糧食、金錢以及百姓徭役,這是更大的戰略資源。而這種損失,要遠比戰死沙場的一萬精兵,更難以求得,因為得靠時間來積蓄。

4.打大仗就一定會死人,名將功成萬骨枯,但霍去病確實很厲害

李廣打仗,動不動就玩一個全軍覆沒。所以,這麼比,霍去病的部隊傷亡還是少的。但是,絕對不能說霍去病所部就傷亡很少,這是不可能做到的。

然而,霍去病有自己的優勢,這種優勢是李廣所不能比的,甚至衛青也要甘拜下風。

諸宿將所將士馬兵亦不如驃騎,驃騎所將常選,然亦敢深入,常與壯騎先其大軍,軍亦有天幸,未嘗困絕也。

司馬遷的這句話可能有他的主觀傾向,他喜歡李廣,不喜歡衛青和霍去病,應該是更不喜歡霍去病。但是,其中還是能夠說明一些問題。

首先,武帝有偏愛。只要霍去病出兵,漢帝國的整個後勤運輸系統,一定是超常規運作,這是別的將軍所不能比的。農牧民族打草原民族,首先要解決的,不是能不能打過的問題,而是能不能找到的問題,所以就最考驗後勤。

其次,霍去病所部優中選優。應該是不差的。這個確實沒辦法,漢武帝就是喜歡,所以打仗不僅得給最能打的精兵,還要給最能跑的良馬、最強的弓弩和最利的刀劍。

第三,就是所謂的“天幸”。但司馬遷所謂的“天幸”、好運氣,值得分析。這就是霍去病與眾不同的地方,也是漢武帝敢於重用他這個大外甥和捨得給他精兵的原因所在。

公元前127年,河南之戰後,衛青開了個好頭,就是作戰搞迂迴,而且要搞長途奔襲的大迂迴。因為漢軍的問題不在打得過打不過匈奴人,而在能不能找到匈奴人。要找到就得長途奔襲,而找到後要碾壓取勝,就得長途奔襲加迂迴,讓他想跑都跑不了。

所以,對匈作戰的戰略戰術就完成了升級,誰敢搞迂迴、誰能快奔襲,誰就能打疼匈奴、誰就能戰場立功。因為打了這麼多年後,漢軍戰士不僅在士氣上不輸匈奴,而且在作戰技術上也不怯匈奴,再配上堅甲利刃,可以說想怎麼打就怎麼打。

李廣不能封侯。原因就是李廣沒能跟上這種戰略戰術的質變升級。李廣還在沉湎於中原戰術,兩軍對陣、互相搏殺。要知道,匈奴人敢跟你對陣互砍,肯定是在人數和戰力上碾壓你的時候,也就是已經佔據戰場主動、實現了實力不對等。但凡對等或不利,匈奴人絕對會利用自身的機動性,避而不戰。

而搞奔襲、搞迂迴,漢軍將帥中,誰最厲害?只能是驃騎將軍霍去病。

天子嘗欲教之孫吳兵法,對曰:“顧方略何如耳,不至學古兵法。”

為什麼霍去病不學兵法?

因為孫吳兵法的適用環境是中原戰場,而霍去病要面對的是草原戰場。正是沒有中原兵法的教條,所以霍去病才能快速學會、熟悉和常常使用這種大奔襲、大迂迴的戰術。

那麼,遭遇匈奴圍困怎麼辦?比如李陵。

李陵是步兵,而霍去病是騎兵,匈奴的快馬追不上他、匈奴的戰士又打不過他,所以霍去病當然能夠“未嘗困絕”。這就是司馬遷所謂的“天幸”吧。

霍去病,對待戰士並不好,愛兵如子的是李廣,從來不是霍去病。

但是,愛兵如子的李廣,卻屢遭敗績,帶去的士兵戰死沙場,而活著回來的也不能立功。

霍去病,以農耕文明對戰遊牧文明,他能夠做到屢戰屢勝。這是霍將軍的千載武功。但絕不會傷亡很少,不僅霍去病沒有這個能力,匈奴人也不會允許。

而他之所以能夠做到屢戰屢勝,可能就是因為他對於兵法、對於中原戰爭的無知。

霍去病一入軍旅,接觸的就是草原戰場,所以他能夠最快參透了這裡面的戰爭規律,所以能夠常打勝仗。

而什麼樣的將軍最仁慈?不是愛兵如子的,而是常打勝仗的將軍,死得人會盡可能得少,而活著的人也能夠得到榮譽和封賞。


減水書生


霍去病有一個特點,他的匈奴手下很多。

對,就是俘獲的匈奴人,後來就都成了他的兵。

很多人可能十九歲還在上學,而十九歲的霍去病已經領導了兩次河西之戰。

但你如果瞭解史料的話,你就會驚訝的發現,其實霍去病當年率軍出征的成員裡,包括校尉等高級軍官,幾乎全是匈奴人。

最著名的有高不識,僕多,趙破奴等。

首先高不識和僕多是校尉,趙破奴是司馬,都是霍去病軍中的高級將領,而且還都是匈奴人,尤其高不識,曾經還是匈奴句王,後來歸附大漢,和趙破奴等人一起跟隨霍去病徵討匈奴。

《史記·卷一百一十一·衛將軍驃騎列傳第五十一》:將軍趙破奴,故九原人。嘗亡入匈奴,已而歸漢,為驃騎將軍司馬。

古語有云: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

這種幾乎全是由匈奴人組成的指揮陣容,必然對匈奴人自身極為了解,這也是霍去病兩次河西之戰大獲全勝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問題中所說為何霍去病打仗總是殺敵很多,而自己的部隊卻傷亡很少的原因之一。

尤其是高不識,第一次河西之戰,就幫助霍去病一舉俘獲匈奴於耆王及王子以下11人,兵眾1768人,可謂是一等一的軍功。

那麼反過來說,能夠領導如此一幫原本隸屬匈奴的外族高級將領,還能讓他們發揮出自身巨大的作用,僅為十九歲的霍去病,就真的只能用四個字形容:

軍事天才。


錢品聚


提起霍去病,就會想起幾個適合他的標籤,比如:私生子戰神名將封狼居胥等等。從這些標籤的背後,我們確實可以發現他是一位不可多得的

軍事天才,在軍事方面有著過人的天賦。

從他指揮過的大大小小的戰役來看,通常都是以少勝多,至於,他是怎麼打仗的,且聽讀史三悟慢慢分析。

1. 皇親國戚,霸氣外露

霍去病出身並不算高貴,他的父親只是平陽縣的一個小吏

,名叫霍仲孺。

有一年,霍仲孺在平陽公主府供事,與府上的一名奴婢眉來眼去、勾搭成奸,這名女奴就是霍去病的母親衛少兒。霍衛兩人只顧一時之歡,沒有做好避孕措施,不久,衛少兒就被霍仲孺搞大了肚子。但是,霍仲孺僅僅是一個小吏而已,始終不敢承認自己與平陽公主的女奴有染,後來,差事辦完以後,乾脆一走了之,返回家鄉去了,而且,在家鄉娶妻生子,再也沒有聯繫過衛少兒,兩人算是斷絕了聯繫。

後來,衛少兒便生下一名男嬰,即是霍去病,因為父親霍仲孺早已遠走高飛,所以,霍去病也就是一名私生子。

霍去病雖然出身不算太好,但是,他有一名了不起的小姨----衛子夫

霍去病出生不久,小姨衛子夫就得到了漢武帝的寵幸,直到後來,衛子夫做上了皇后,讓霍去病一下子從一名私生子成功蛻變成了皇親國戚

從此,小小年紀的霍去病也就前往皇宮生活,而且,經常陪伴在漢武帝左右,深得漢武帝的喜歡。

同時,霍去病還有一個了不起的舅舅----衛青。在霍去病成名前,衛青早已在軍中打出了威名,打出了成就,打出了赫赫戰功。

就這樣,在皇權的不斷渲染下,在舅舅衛青的日常薰陶下,霍去病逐漸養成了霸氣、尊貴、堅韌、積極、不服輸的性格。這一性格不僅僅影響著霍去病,讓其在軍中樹立了威信,更是感染了軍中的上下將士,讓霍去病及其所在部隊能夠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2.800騎兵,勇者無畏

狹路相逢,勇者勝。公元前123年,漢武帝提拔年僅17歲的霍去病為驃姚校尉,跟隨衛青前去漠南出擊匈奴。這也是霍去病第一次打仗

此戰,西漢的右將軍蘇建前將軍趙信合兵一處,共計3000多人,在前去尋找匈奴的路上,遇到了匈奴單于的兵馬,血戰一天,全軍覆沒,蘇建僥倖逃回,趙信乾脆率領殘兵投降匈奴。

與此同時,另一名將領,也就是17歲的霍去病,與衛青的大部隊脫單了。他率領區區800人在廖無人煙的荒漠裡來回穿梭,放到現在,17歲的我們還是個孩子,正在仿徨著自己的雨季,面對寸草不生的大荒漠,未免有些膽戰心驚,但是,霍去病卻絲毫沒有膽怯之意,他率領著800名士卒,直接找到了匈奴的老巢,馬鞭一揮,勇敢上前,此戰,霍去病以800人之力,斬殺匈奴2028人

,這包括匈奴的相國、高級官員等,並且生擒了單于的叔叔,殺死了單于的祖父,搗毀了單于的玉庭,立下了此次戰役中的最大功勞。

從此,一戰成名,受封冠軍侯

此戰,霍去病利用勇者無疆的大無畏精神,充分挖掘了800名士兵的內在潛力,激發了他們的昂揚鬥志,使他們的勇氣得到了最大的優化,這也是他們能夠以少勝多的主要因素。

3.一馬當先,兵貴神速

《孫子兵法》有言“兵之情主速”。古代戰爭,通常利用戰車配合騎兵的方式作戰,這種方式雖然利於大規模進攻,但是,戰車比較笨重,駕馭比較困難,尤其是遇到山地、泥濘道路,戰車的機動性大大降低。到了

漢武帝時期,軍隊開始由車騎並用向騎兵作戰轉變,以騎兵為作戰主體,充分發揮騎兵的機動性長途奔襲的作用,從而對打擊對象展開有效的閃擊。

而霍去病又擅長長途奔襲,講究突襲作戰,喜歡對打擊對象進行迂迴穿插,從而形成

合圍之勢,最終對打擊對象實行毀滅性打擊。也可以說,霍去病的這種作戰方略,創新了西漢的戰術觀念,提高了西漢軍隊的作戰水平,同時,也迎合了漢武帝的戰略思想。

就像河西之戰,霍去病率兵在6天內急速推進了1000多里,直接穿插到匈奴腹地,以雷霆萬鈞之勢打敗了匈奴五王國,為了奪得作戰先機,霍去病並沒有讓漢軍搜刮戰利品,相反,他們輕車簡行,繼續長途跋涉,尋找匈奴主力,從而一舉打敗匈奴。這種突襲方式,將匈奴打得沒有一點兒脾氣

4. 愛護士卒,注重健康

據司馬遷記載,霍去病在進行河西之戰時,漢武帝獎勵給漢軍十幾車酒肉,以犒賞三軍,戰爭結束後,霍去病並沒有將這些酒肉分發給士兵,反而是就地扔掉。

當時,士兵們飢渴難耐,很想大吃大喝一頓,但是,霍去病卻將這10多車酒肉給倒掉了,這是為什麼呢?而且,這些士兵看到霍去病將這10多車酒肉就地倒掉之後,也沒有生氣,這又是為什麼呢?

其實,在古代,沒有冰箱,也沒有防腐措施,這些酒肉從長安千里迢迢運到匈奴腹地,早已變質。霍去病當場倒掉,就是為了防止士兵一飲而盡,從而患上痢疾、腸炎等疾病。

試想,在軍營中,如果士兵患上痢疾、腸炎等疾病,一傳十,十傳百,軍中士兵的戰鬥力就會大打折扣,遇到匈奴,就會像砍瓜切菜一般,被匈奴輕易殺掉。

這就說明,霍去病治軍嚴謹,方法得當,不僅要讓士兵急速前進,還要讓士兵保持身體健康,從而發揮自身的戰鬥力。

5. 方法靈活,自給自足

兩軍交戰,糧草先行。《三國演義》中,諸葛亮鞠躬盡瘁,任勞任怨,寫下了著名的《出師表》,隨後,諸葛亮舉全國之力,接連開展了五次北伐,但是,這五次北伐皆因糧草不足,無奈返還。這就說明糧草具有左右戰爭勝負的重要性。

霍去病與匈奴交戰,每次都是挺進1000多里,甚至2000多里,戰線這麼長,他是怎麼保障軍中糧草的呢?

這個問題沒有難住霍去病,他巧妙地採取了“就地取材”的方法。也就是說,霍去病在急行軍時,並不需要帶上過多的糧草,而是,每當打敗匈奴後,就適當掠奪匈奴的糧草,自給自足,就地補給。這不僅給霍去病的長途奔襲提供了便利,更是能夠很大程度上緩解西漢的經濟壓力。利用匈奴的供給,攻打匈奴,這穩賺不賠的買賣,何樂而不為?

在匈奴中曾經流傳“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這也就說明霍去病對匈奴的打擊力度是巨大的,而能夠取得如此高的成就,就是憑藉霍去病對時局的準確研判、個人的出色發揮以及大膽果決,才能夠封狼居胥。

歡迎關注@讀史三悟,三悟與您一起悟方圓~悟進退~悟得失!


讀史三悟


漢武帝發動了對匈奴的大舉反擊,揭開了波瀾壯闊的漢匈戰爭之歷史大幕。西漢王朝對匈奴用兵,大獲全勝,所憑藉的大將不過兩員而已,一為衛青,一為霍去病。少年英雄霍去病自18歲開始馳騁疆場,22歲時已將匈奴打得聞風喪膽,再也不敢肆意侵犯漢境。但天妒英才,僅僅兩年後,他就匆匆逝去。其生也短促,其功也至偉。論戰功,論膽魄,千百年來,浩浩青史,再也未有可與之比肩的了。

霍去病和其舅衛青一樣,也是私生子,父親是平陽縣衙的衙役霍仲孺,曾在武帝之姐平陽公主的府裡當差,母親是公主家裡的侍婢衛少兒(衛青、衛子夫之姐),私生子卑賤的身份註定了霍去病悲慘而屈辱的童年生活。霍去病一生下來就生活在最底層的奴婢之中,艱辛無依,但他隨舅父衛青習武,練就一身驚人的騎射、擊刺功夫,技藝超群,體魄強健,寡言守信,智勇兼備。

由於姨母衛子夫姿容俏麗,擅歌舞,通音律,被漢武帝選進後宮,後生子劉據,榮寵無比,被冊為皇后。從此,衛、霍兩家化繭為蝶,都成了地位尊崇的外戚。

霍去病是衛皇后的外甥,身份特殊, 18歲時就成為武帝的侍從(侍中),可以隨意出入宮禁,乃與聞政事的顯要之職。然而,在邊患熾烈、烽火連天的漢匈戰爭之關鍵時刻,霍去病這位熱血沸騰的有為青年顯然志不在此,富貴優裕的生活不是他的人生追求,他不願意在輕歌曼舞的宮廷中平靜度日,而是渴望投身血火疆場,期望著親身參與充滿刺激、冒險與死亡的漢匈鏖戰。

公元前123年,大將軍衛青率公孫敖等六員大將二出定襄攻伐匈奴。渴望建功立業的霍去病主動向武帝請纓,要求隨軍出征,漢武帝用人一向不拘一格,立即頜首同意,衛青奉詔任其為“嫖姚校尉”。 霍去病告別了舒適安逸的宮廷生活 ,從此開始走上了刀光劍影、硝煙瀰漫的歷史舞臺。

漢軍此番出塞,目的是與匈奴右賢王爭奪水草豐美的河南地(今內蒙、寧夏之河套地區)。霍去病雖然第一次參戰,但初生牛犢不懼猛虎,他主動請求大將軍衛青,願自率800驍騎 ,遠離漢軍主力數百里之遙,尋找戰機,單獨作戰。霍去病挑選的都是年輕精幹的勇士,率領他們孤軍深入,迂迴穿插到匈奴後方,以狐狸般的狡黠、獵狗般的嗅覺、餓狼般的勇猛,終於捕捉到了有利戰機,不待大軍趕到,就一舉搗入右賢王的大營 ,打了匈奴人一個猝不及防 。據《史記》記載,是役共斬首兩千餘級 ,單于祖父籍若侯產被漢軍擊殺,單于叔父羅姑比、匈奴相國、當戶等四十餘貴人都成了漢軍俘虜。

河南之戰,是霍去病處子之戰,第一次出戰即大獲成功,斬首擄獲無數。就在霍去病千里奔襲,奮勇殺敵,屢建奇功時,大將軍衛青麾下的六位宿將表現卻相形見拙,前將軍趙信(原匈奴小王,後降漢)兵敗投降,右將軍蘇建(蘇武之父)作戰不利,棄軍逃跑,其餘四位將軍雖未大敗,但皆戰績平平。

霍去病首戰告捷,武帝大喜,封其為“冠軍侯”。

之後,在漢軍凌厲的打擊下,匈奴主力被迫遠遁漠北,河西走廊的匈奴右部勢單力孤。公元前121年春,年青的霍去病被晉升為“驃騎將軍”,率精騎萬人出隴西, 攻伐匈奴右賢王(匈奴轄西部地區最高統治者,相當於副王)諸部,霍去病再次使出絕招:長途奔襲,用6天時間連續攻破5個匈奴部落,摧枯拉朽,勢如破竹,差一點就生擒伊稚斜單于(匈奴最高統治者)太子,渾邪、休屠二王見漢軍如此生猛,驚恐萬狀,督促將士日夜築壘以提防漢軍正面進攻。霍去病並非死打硬拼的蠻勇之夫,他見匈奴人防備嚴密,就令勇士們口銜竹箭,包裹馬蹄,摘掉響鈴,悄無聲息地沿焉支山(甘肅山丹東南)往東疾馳一千餘里至皋蘭山(甘肅蘭州以南)下,與盧侯、折藍二王的軍隊遭遇,隨即短兵相接進行肉搏。彼時,漢軍因長途跋涉,早已人困馬乏,但霍去病一聲怒吼,躍馬衝陣,身先士卒,接連斬殺匈奴兵於馬下。漢軍見主將奮不顧身,士氣大振,人人奮力衝殺,一舉斬殺盧侯、折藍二王及其部眾近9000人,生俘渾邪王子,繳獲休屠王的“祭天金人”。

同年夏天,霍去病攜合騎侯公孫敖率數萬騎兵出北地郡(今甘肅永昌),兵分兩路征伐匈奴右賢王部,戰略目標是徹底殲滅盤踞河西走廊的匈奴有生力量。由於沿焉支山北往西挺進的公孫敖部迷了路,未能按期會師,霍去病並未慌亂,他隨機應變,率部越過居延海(內蒙西北),由西北轉向東南,深入大漠腹地達兩千多里,從祁連山麓出其不意地猛攻渾邪、休屠二王的側翼,霍去病果然是軍事奇才,不僅有勇,而且善謀,關鍵是他果敢決斷,一旦獲取最佳戰機即迅猛出擊,從不猶豫 。因為事發突然,渾邪、休屠二王又被打了個措手不及,被漢軍斬殺三萬餘人,損失慘重,已無力再戰,迫使匈奴人徹底退出河西走廊,遁入更荒寂苦寒的極北之地。匈奴人失去了世代遊牧的河西之地後,哀慟不已,為此悲歌曰:“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婦女無顏色”。

由於匈奴單于以作戰不利,喪師失地,欲將渾邪、休屠二王治罪,二王恐懼,決定歸降漢朝。武帝惟恐匈奴人詐降,命謀勇兼具、機智靈活的霍去病率萬騎前往受降。

霍去病還沒抵達受降地,休屠王果然已經反悔,決意降漢的渾邪王情急之下,刺死了休屠王,兼併其軍。風雲突變,霍去病立刻決定改道渡過黃河,令一萬騎士在四萬匈奴軍隊前一字排開,列陣緊逼。渾邪王的一些部屬本無意投降,見漢軍像是要發起進攻,紛紛撥轉馬頭欲逃跑,導致陣營大亂,大有頃刻間土崩瓦解之勢。霍去病當機立斷,立刻縱馬突入渾邪王的部眾中,控制住被部下裹挾的渾邪王,穩住了惶惶不安的匈奴諸部。經過談判,逼渾邪王處死八千作亂的匈奴官兵,派人將渾邪王護送至長安,自己帶三萬多匈奴降兵降將,緩緩退到漢塞,大功告成。

漢廷將歸附的匈奴人安置在隴西等邊塞五郡附近,又沿祁連山到羅布泊(古稱鹽澤)構築邊防烽燧。在原匈奴渾邪、休屠王駐地設置武威、張掖二郡,與酒泉、敦煌並稱河西四郡,不僅迫使匈奴人遠遁,還基本打通了通往西域(新疆、中亞)的古老商道。

公元前119年,武帝決定派大將軍衛青、驃騎將軍霍去病率五萬鐵騎,步兵數十萬,戰馬十四萬匹,合圍漠北,準備全殲匈奴主力。史上著名的“漠北之戰”一觸即發。

史載,霍去病率軍出代郡(今河北蔚縣)之右北平,衛青出定襄(內蒙和林格爾),分兩路穿越大漠,尋求伊稚斜單于主力決戰。

霍去病大膽選用一些匈奴降人為軍校,同時起用一批曾留居匈奴、熟知漠北山川地理、風土民情的漢人做前導,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有匈奴軍校做嚮導,漢軍騎兵猶如輕車熟路,出塞後直接深入大漠,直搗匈奴腹心,“取食於敵(意思是所有的補給都從匈奴人那兒奪取)”,長途奔襲兩千餘里,目的就是直奔伊稚斜單于而去,尋找匈奴主力部隊,一鼓聚殲之。單于聽說漢軍大舉襲來,被迫往西遷徙,霍去病探聽到消息後率軍翻越離侯山(其地不詳),強渡弓盧水(蒙古克魯倫河),與匈奴左部(匈奴東部地區)軍隊激戰。漢軍氣勢如虹,俘獲匈奴頓頭王等三小王以及將軍、相國、都尉等高官83人,陣斬七萬餘人,匈奴左賢王部幾乎全軍覆沒。霍去病與衛青勝利會師於瀚海(今俄羅斯西伯利亞之貝加爾湖),為慶賀大捷,在狼居胥山(外蒙德爾山)築祭天高壇,在姑衍山(今蒙古烏蘭巴托附近)開祭地廣場,祭祀天地後,大軍班師凱旋。

是役,衛青也深入大漠千餘里,擊潰單于主力,斬殺一萬九千餘人,但因伊稚斜單于逃脫,大將李廣失期自刎,副將趙食其下獄治罪,功過相抵,沒有封賞。

漠北之役,漢軍大獲全勝,不僅一舉搗毀了匈奴王庭,還收復了大漠以南所有的土地,漢軍在那一帶屯田築壘以防禦匈奴。《史記》記載:“匈奴遠遁,而漠南無王庭”,一舉解除了自西漢初年以來匈奴對漢王朝的巨大威脅,霍去病居功至偉,被武帝晉升為大司馬驃騎大將軍。一時間,霍去病的鋒芒 、權勢與威望竟蓋過了身經百戰的大將軍衛青。

兩年後,常年征戰、餐風露宿、鞍馬勞頓的霍去病不幸病逝,年僅24歲。霍去病被隆重安葬於武帝陵墓茂陵以東,封土堆外形模仿祁連山勢,墳前有“馬踏匈奴”圓雕,碑銘上鐫刻有霍去病蕩氣迴腸的豪言:“匈奴未滅,何以家為”!

霍去病很少指揮大兵團作戰,他吸收了匈奴騎兵的作戰特點,每戰必選精銳,長驅直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直搗匈奴核心,有點像現代的特種作戰:以小博大,以長擊短,局勢不利時從不與敵糾纏,佔據優勢時一擊即中,故而能以最小的損失取得最大的戰果 。加上他善於騎戰,長途奔襲,行蹤飄忽,敵人很難尋獲他,他卻總能在適當的時機出現在敵人面前,在較短的時間內以很小的傷亡代價迅速擊垮敵人,大量殲滅敵軍的有生力量...... 作為一位年青的將領,霍去病確實有其獨到之處.


【插圖源自網絡】

【發文不易 剽竊必究】


鐵馬冰河wu


攻其無備,出其不意。彈指千里,防不勝防。

漢代名將眾多,不說韓信,彭越,欒布和曹參,也不說周勃周亞夫,就說漢武帝時期,前有李廣,程不識,主要是以守為主,中有大漢雙璧,衛青霍去病,挺近千里,殺向大漠深處。後有趙破奴,趙充國。但說李陵,以五千步卒戰數萬匈奴騎兵,斬數萬,外無援軍。內無糧草。彈盡糧絕,為保存士兵姓名投降匈奴,雖如此,縱使滿門被斬也沒有和大漢為敵。終生不在上戰場!可憐可嘆可惜了一代名將!


衛仁閔


漢武帝時期,大漢朝出現了一位少年英雄。這位少年英雄來如風、去如影、快如閃電、總是能在匈奴人想不到地方出奇制勝。這位少年英雄打得匈奴部隊望風披靡,打得匈奴軍隊遠逃漠北。這位少年英雄便是中國歷史赫赫有名的冠軍侯霍去病。霍去病的生命雖然定格在23歲,但是他卻創造了異常輝煌的功績,讓自己的名字永遠鐫刻在歷史長廊之上,永遠閃爍自己的光輝。霍去病就像天上的流星一樣,雖然只在天空中一劃而過,卻讓所有人記住了它無比燦爛的光輝。

霍去病是衛氏集團的重要成員,霍去病的母親是衛子夫的姐姐,名字為衛少兒。衛少兒和衛子夫一樣都是平陽公主家的奴婢。衛少兒應該不算一個好女人,衛少兒在平陽公主家和一個叫霍仲孺的家奴私通生下了霍去病。霍仲孺雖然種下了因卻沒有等待結果那天。霍去病出生的時候,霍仲孺已經回到了自己的家鄉。不久,霍去病的小姨媽衛子夫受到漢武帝寵幸。憑藉著衛子夫的裙帶關係,整個衛氏家族擺脫了奴婢的身份,成為皇親國戚。此時,衛少兒又和陳平的曾孫陳掌私通在一起,後來又嫁給了陳掌。霍去病年幼時期基本上過得是貴族的生活,也有了提升自己的機會。霍去病還有一個能征善戰的舅舅衛青,霍去病少年之時必然會受到衛青的影響。

不過有時候能力是天生的,不是培養出來的。衛氏家族在軍事方面確實有能力。少年時代的霍去病就展現非同一般的軍事才能,年紀輕輕就精於騎射。漢武帝非常欣賞霍去病,把霍去病調到自己身邊任侍中,親自調教霍去病。霍去病就像是一把未開封的寶劍,經過漢武帝和衛青打磨之後即將展現自己的鋒芒。

公元前123年,17週歲(史書記載為18歲,我們以週歲計算)的霍去病有了展現自己的機會。這一年漢武帝任命衛青為將軍出征匈奴,霍去病也以嫖姚校尉的身份參加這次戰役。在軍隊裡,霍去病有了展現自己的機會,霍去病就像龍入大海一樣,有了廣闊的天地縱橫。霍去病帶著自己的800騎兵,脫離大部隊獨自攻擊匈奴軍隊。霍去病的800騎兵都是經過嚴格訓練的騎兵,人數雖少但是戰鬥力卻非常強。漢軍也好,匈奴軍隊也好,都沒有把這800人放在眼裡。霍去病憑著800騎兵,突襲的匈奴部隊。霍去病用劣勢兵力卻打得匈奴軍隊大潰敗,所殺敵人數量遠遠超過了800人,史稱:“剽姚校尉去病斬首虜二千二十八級,及相國、當戶,斬單于大父行籍若侯產,生捕季父羅姑比,再冠軍,以千六百戶封去病為冠軍侯。”可以看出這一戰霍去病此戰收穫甚廣,僅斬首敵人就有2028人,擊敗敵人人數更多;被斬首的敵人中還包括相國、當戶、單于祖父輩若侯產,叔叔羅姑比等人。

這次出征,漢軍打得並不好,衛青也沒有在這一次戰爭佔到任何便宜,甚至還有人因為這次出征被削爵。可以說霍去病是這次出征的唯一遮羞布,如果沒有霍去病,漢武帝這次出征極有可能無功而返。霍去病第一次出征就立下大功,他本人也一戰成名。從此年僅17歲的霍去病名揚大漢和匈奴。

公元前121年,年僅19週歲的霍去病有了獨當一面的機會,漢武帝升霍去病去驃騎將軍,讓霍去病率領1萬騎兵出征匈奴。這一年一共兩次攻擊匈奴,分為春季攻勢和夏季攻勢。春季攻勢中,霍去病率領1萬軍隊出隴西,渡過狐奴河,轉戰河西五國,在這裡擊敗了匈奴單于的兒子。擊敗單于王子之後,霍去病馬不停蹄,越過了焉支山,在6天中急行軍1000多公里,在皋蘭山下擊敗了匈奴軍隊,斬殺了匈奴折蘭王和盧侯王。霍去病此戰中斬殺匈奴精銳部隊8960人,還抓獲了匈奴渾邪王王子、相國和都尉等人。除此之外,霍去病還在此戰中斬獲了休屠王的祭天金人。此戰後,漢武帝為霍去病增加食邑2200戶。

夏季攻勢中,霍去病和公孫敖率領軍出擊匈奴。雖然公孫敖沒有及時和霍去病匯合,但是霍去病決定獨自率領軍隊攻擊匈奴。霍去病的軍隊穿過居延澤,越過羅布泊,經過小月氏直達祁連山。霍去病在祁連山和匈奴主力部隊遭遇,展開激戰。此戰中,霍去病斬獲更多,史稱:“驃騎將軍逾居延,遂過小月氏,攻祁連山,得酋塗王,以眾降者二千五百人,斬首虜三萬二百級,獲五王,五王母,單于閼氏、王子五十九人,相國、將軍、當戶、都尉六十三人。”漢軍在此戰中損失軍隊大約為30%,遠遠低於匈奴。漢武帝增加霍去病食邑5400戶。

河西之戰中,匈奴軍隊損失慘重,僅渾邪王和休屠王兩王有文字記載的損失就有4萬多人。匈奴喪失了在河西地區大部分土地,匈奴在河西地區的戰略優勢全無,漢朝在河西佔據了絕對優勢。匈奴伊稚斜單于遷怒於渾邪王和休屠王,兩王害怕受到懲罰而投降漢朝。當時兩王手下足足有4萬精銳部隊,對外號稱10萬。漢武帝害怕兩王詐降,所以派霍去病率領1萬騎兵接受兩王投降。後來休屠王變卦,渾邪王雖然攻殺了休屠王兼併了他的軍隊,但是休屠王部隊人心並不安定。霍去病受降之日,匈奴軍隊發生了騷亂。霍去病當機立斷斬殺匈奴8000多人,才是平息了這場騷亂。至此,漢朝基本上控制了西河地區。不久漢朝在河西地區設立武威、酒泉、張掖、敦煌四郡,史稱之為河西四郡。

公元前119年,漢武帝發動漠北之戰,命令年僅21歲的霍去病和衛青各率領5萬騎兵,分別出代郡和定襄。漢武帝同時動員了幾十萬士兵和民夫作為後援。霍去病攜帶少量的軍用物資,驅使匈奴人開道,跨過茫茫大漠行軍2000多公里,活捉了匈奴大臣章渠,斬殺了北車耆王,後來又擊敗了匈奴的左大將,接著越過離侯山,渡過弓閭河,與匈奴左賢王部遭遇。霍去病在此大敗左賢王,此戰中殲敵70443人,俘虜匈奴的屯頭王、韓王等3人及將軍、相國、當戶、都尉等83人。霍去病僅損失1萬多人,損失約為20%。霍去病沒有停軍,率領軍隊乘勝追擊匈奴軍隊,一直追殺至狼居胥山,並且在此舉行了祭天封禮,在姑衍山舉行了祭地禪禮,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封狼居胥。霍去病軍隊一直追到北海(貝加爾湖)附近。漠北一戰之後,“匈奴遠遁,而漠南無王庭”。

此戰後,漢武帝設置大司馬一職,衛青和霍去病全部都被授予大司馬,霍去病雖然還是驃騎將軍,但是享受的待遇和大將軍衛青完全一樣。公元前117年,漢武帝準備再一次出擊匈奴的時候,霍去病突然病逝。霍去病的突然去世打亂了漢武帝的攻擊計劃,漢武帝被迫放棄這次進攻,匈奴也因此獲得了難得喘息機會。霍去病去世以後,漢武帝非常傷心。漢武帝把霍去病安葬在茂陵,墳冢的形狀仿照祁連山。霍去病死後,漢武帝追諡號為景桓。

霍去病的一生非常短暫,卻非常輝煌。霍去病對匈奴作戰中可以說未有一敗,霍去病不僅未有一敗,而且每一次都是完勝。霍去病出擊匈奴使用軍隊最多的一次也就是5萬人,每次都能斬殺敵人的數量都是己方傷亡的數倍。第一次出征,僅靠800人斬殺敵人2028人。河西之戰,霍去病以1萬騎兵斬殺匈奴4萬多人,受降的時候又斬殺了8000多人。漠北之戰,霍去病出兵5萬,以戰死1萬人的代價斬殺匈奴70443人。為什麼霍去病每一次攻擊匈奴都能取得完勝呢,為什麼會取得如此顯赫戰果呢?

首先霍去病是一名天生的將軍。我只能用“天生的將軍”來形容霍去病。一個17歲就能獨當一面的將軍,不是天生的難道是後天教出來的。我們不否認衛青和霍去病等人可能會指導霍去病,但是指導給他帶來的進步畢竟有限。都說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加上百分之一的天賦”,霍去病卻是那種“百分之九十九的天賦加上百分之一的努力”的人。霍去病是天生的將軍,霍去病為打仗而生,霍去病也是百年難得一遇的軍事奇才。霍去病如果不能百戰百勝,不能完勝敵人,他就不是百年難得一遇的奇才。

霍去病在歷史上的意義絕不僅僅是打敗了強大的匈奴,霍去病還革新了古代戰法。霍去病的戰法也被稱為古代版的“閃電戰”,霍去病打仗提倡速度取勝。霍去病是第一個把騎兵發揮最大威力的漢族將軍。霍去病在對匈奴作戰使用大規模起兵作戰,依靠騎兵速度優勢長途奔襲,突然發動攻擊。此外霍去病還採用戰略迂迴縱深,穿插包圍的方式,用最快的速度對匈奴軍隊進行包圍,然後利用騎兵速度的優勢尋找最薄弱的地方進行毀滅性打擊。一旦突破敵人最薄弱點,就緊咬著不放直到把敵人全部打垮為止。霍去病用兵務求輕裝簡從,霍去病經常捨棄物資不用,就地取食,想辦法在匈奴獲取戰爭所需的軍用物資。霍去病在戰鬥過程中不會被敵人的物資束縛,也不需要過多俘虜。我們發現了霍去病每次得勝回來,帶回來的俘虜至少是個都尉,士兵俘虜非常少。種種跡象都表明,霍去病不想被戰鬥以外的事情束縛手腳,只求以最快的速度消滅敵人。有的讀者要問了,就是這樣一個小小的戰術真的能起到那麼大的效果嗎?真能起到那麼大的效果。當年蒙古軍隊利用狼群戰術,可以橫掃整個亞歐大陸。納粹德國利用簡單的閃電戰術橫掃整個歐洲。我們以後來者的眼光看前人的戰術,可能會覺得沒有什麼出色之處。但是研究新戰術需要幾代人努力才能完成。比如正直髮揮騎兵作用,豐富起兵戰法的工具只是一個小小的“馬鐙”。以現代的人眼光來看,馬鐙的使用還不簡單嗎。但是從胡服騎射到馬鐙出現一共用了一兩百年。

霍去病用兵不求多但求精,霍去病歷次出兵,漠北之戰用兵最多,也只有5萬騎兵。霍去病所屬軍隊人數雖然不多卻是漢朝最精銳的部隊,霍去病手下的將軍也都是漢朝最能征善戰的新生代將領。最能打仗的霍去病,加上能征善戰的將軍,再加上最精銳的起兵,這樣的軍隊的戰鬥力自然可想而知。此外在霍去病的軍隊中還有大量匈奴人。霍去病利用漢軍的優良裝備武裝匈奴人,利用匈奴人的長處攻擊匈奴人。由於霍去病軍中有大量的匈奴人,一方面提高了漢軍騎兵的戰鬥力,另一方面瞭解匈奴軍隊的戰法和戰術。霍去病有精銳的部隊,還能做到知己知彼,所以才能百戰百勝。

我個人覺得霍去病應該非常重視情報收集和嚮導。我們發現每一次霍去病出徵都能找到匈奴軍隊,也能準確找到水源和糧食補給。說明霍去病非常重視情報,也非常重視嚮導,否則霍去病在茫茫戈壁不可能輕易找到水源、食物和匈奴軍隊。我們說李廣運氣很差,攻擊匈奴的時候曾經迷路,與其說李廣運氣差不如說他準備不足。

當然霍去病能取到如此顯赫的戰功,和漢武帝的鼎力支持以及大漢充足的國力有直接關係。如果沒有漢武帝大力支持,放手讓霍去病發揮自己的才能,霍去病不可能取得如此戰功。別的不說,又有哪個皇帝敢任命一個不滿20歲的毛頭小子為一方統帥。漢武帝不僅提拔霍去病為主帥,還給予霍去病充分信任,保證霍去病的軍事裝備或後勤補給。雖然霍去病打仗有時候不要後勤,但是戰爭需要強大的國力作為支撐。衛青和霍去病出徵匈奴期間,漢武帝集全國之力支撐戰爭,為出擊匈奴提供後勤的民夫達百萬之多。

雄才大略的漢武帝加上大漢強大的國力,給了霍去病廣闊的舞臺發揮自己的才能。霍去病沒有辜負漢武帝的信任,在有限的時間內創造了無限的功績。


依稀說史


渾邪王和休屠王一共才十萬部眾,對於數百萬人口的匈奴來說,就是個小數目,更何況不是單于的直系部隊。其影響力遠不如左賢王4萬騎兵被李廣4千擊敗,李廣此戰後,匈奴士氣跌落谷底。匈奴南下進攻時,全是作戰的將士,無拖累戰力強大。而漢軍進入匈奴腹地進攻時,匈奴營地家屬較多,即使抵抗也難免首鼠兩端有所顧忌,戰力明顯下降。所以誰攻誰就無顧忌,優勢自然明顯。

要是掏人老窩的,趁著匈奴主力和友軍在前線火併,偷偷摸進人家老窩,專殺老弱婦孺,這些人在精銳士兵面前沒啥抵抗能力,戰損肯定小。再看看霍去病的同行,全都是打的匈奴主力,戰況慘烈就可想而知了。趁著人家青壯年出去與衛青、李廣等名將死磕,他帶著精銳偷襲人家老巢,盡殺的是老弱婦孺(當官的也肯定待老巢裡),戰果當然大,自身損失當然小了。要知道,人家遊牧民族又沒有堅固的城防,住的都是帳篷。

霍去病,中國歷史上抵禦外敵之真正的、唯一的戰神,其短暫的一生,都在踐行“犯我中華,雖遠必誅”。在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前夜,這樣的民族英雄,我們應該隆重紀念之,其事蹟應選入中小學大學教材。人家就當是自駕遊,去到哪裡吃到哪裡,反正都是敵人,,不拿白不拿,一於三光政策,加上運氣好,去二千多公里外轉個圈,回來就升職加薪了,跟著的一班兄弟也發了財,古時候很難跟個好大佬,如今碰到了,個個跟著玩命,加上本身夠狠,不經意間創造了經典。就是最早期的特種作戰,以放牧為生的遊牧民族在水草最豐盛的時候,要集中在優質牧場放牧,霍去病抓住了這個特點輕騎兵突襲,出其不意的攻擊並殺死大量青壯匈奴和大批畜牧,基本上使匈奴失去了遠距離大兵團襲擾漢朝的能力,而且為了防備漢朝的突襲匈奴不能在漠北分散放牧,只能集中防衛,而這又給了漢朝集中全殲匈奴主力的機會,戰術正確加上將領執行力強,成就了大漢戰神。

從科學的角度說,霍去病可能是誤飲被汙染的水,中了瘟疫,再加上當時醫療條件差。從迷信角度講,他幹了一件不該乾的事,就是代天封禪,雖然也是得到漢武帝的批准,但封禪這種事,也不是他該乾的,老天不答應啊!霍去病是中原王朝第一騎兵將軍,雖沒有攻城拔寨,但是對付北方草原民族霍去病是第一耀眼的戰神。先進的戰術戰法,出其不意,深入敵後,斬首行動,補給靠敵方。各朝都有霍去病,就省下修長城民力國力,省下守長城的兵力。

匈奴人牛羊巨量,每天都需要大量的水,所以肯定是逐水而居。沒有城池防守,被人找到部落就相當麻煩! 霍去病只要帶幾個嚮導,沿著水流,就肯定能找到匈奴。 而且,漢軍所到之處燒殺搶掠,就糧於敵,戰馬也隨時能夠補充。 這樣的三光政策對匈奴危害非常巨大,又行之有效。

漠北決戰,霍去病帶的是最精英的精英,目的就是和伊稚斜大單于主力決戰。結果衛青軍團正面以少勝多,大敗伊稚斜。追擊到了趙信城,伊稚斜抵擋不住,再次北逃。衛青燒燬了匈奴全部的糧草,物資。而霍去病一路追亡逐北,大破匈奴各種王,一路打到了貝加爾湖。漠北決戰是漢朝一次登封造級的軍事勝利!但是你們說霍去病如何厲害,確實厲害!千古奇將!但不談衛青的功勞!這樣是不公平的。

世人只知漢武帝衛青霍去病的赫赫戰功千秋偉業,誰管當時百姓的死活。武帝繼位初期倉庫糧食多的發黴,庫房中成串的銅錢繩子都爛了,百姓富足人民安樂。到了武帝晚期只看這四個字“戶不過半”,自己體會當時人民有多慘,青史留名是多少人民的血淚換來的。

霍去病的戰法目的性很強,而且作戰的準備也很縝密。他手下有大量的匈奴降兵,還有塞外漢民嚮導,所以他的情報蒐集非常迅速,並且鐵腕治軍效率極高。他的軍隊遠出漠北只要遇到匈奴營地都殘酷殺掠一空,並且把死去的牛羊丟進附近的水源,汙染水源帶來瘟疫,匈奴的補給全靠牛羊馬的遊牧,這些沒了他們餓都要餓死,霍去病抓住了他們命門!看起來他勞師遠征,實際上是以逸待勞。他太清楚如果一意孤行去尋找匈奴主力決戰在茫茫的大草原那是累死三軍的節奏,而且還會中敵軍圈套,他是展開情報蒐集破壞敵軍老巢,在敵軍疲敝回援時候展開伏擊,加上正面現場還有衛青等做牽制,所以他屢立奇功。這種戰術類似於現代戰爭敵後特種作戰,只是他是大規模的特種作戰。


歷史深度揭秘


小哥出品,必屬精品!

霍去病是西漢漢武帝時代的著名將領,曾帶領軍隊驅逐匈奴遠至漠北,更是代表漢武帝“封禪狼胥山”,是漢武帝時期大漢抗擊匈奴軍事部署中最為重要的一支部隊。

霍去病所率軍隊兵馬數量遠遠不及衛青等大將領,但是其強大的戰鬥力卻被匈奴視為頭等大敵,那麼,霍去病如何以極少的兵士斬殺多自己幾倍的敵人,同時保證部隊戰鬥力不下降的呢?

小哥詳細分析。



霍去病所率部隊士兵作戰水平探討

霍去病的部隊士兵作戰素質要遠遠高於同時代其他大漢軍隊,其成員全部由霍去病親自從各軍營挑選,特點是年齡小、身體素質高、身懷絕技、作戰勇猛、堅決服從指揮。

大家看到這裡可能要說了,除了“身懷絕技”之外,這不就是現代的徵兵要求嗎?其實,霍去病如此選拔將士,和現代特種作戰大隊選拔人才是一樣的。

大漢王朝自漢高祖劉邦統一中原後,為了恢復中原生產力,穩定民生,和匈奴一直保持了比較安定的邊境政策,大漢這邊付出較多,所以在劉邦到漢武帝期間,大漢王朝除了“七國之亂”外,基本上沒有什麼大的戰爭,所以軍隊戰鬥力除了邊關部隊外,普遍比較低,霍去病正是從全軍各營擇優錄取,選取了大漢軍隊最為精銳的一批人,共同打造了一支鐵血軍團。

同時,霍去病所率部隊的士兵作戰訓練強度要比別的部隊大,因為霍去病就是要把這支部隊打造成一支“特種兵”。



霍去病所率部隊軍備探討

匈奴人肆虐邊關的主要原因是他們的軍隊戰備水平要遠遠高於大漢軍隊,這也是漢軍在多次和匈奴人小規模衝突中,用鮮血總結出來的經驗。

當時匈奴人的戰甲和彎刀硬度非常高,戰甲防禦力強,彎刀鋒利、質地密度高,直接表現就是漢軍的大刀和匈奴人的彎刀對砍,漢軍的大刀會被彎刀砍斷,長槍也是如此,而漢軍的大刀砍在匈奴人的戰甲上面,很難形成有效傷害,但是匈奴人的彎刀可以輕易破防漢軍的戰甲。

張騫歷經千辛萬苦出使西域,從西域帶來了“黑金”,在武器鍛造中加入這種特殊物質,可以大幅度提升武器的殺傷力、使用壽命,以前匈奴控制西域經貿,對這種物質進行了管制,目的就是防止流入大漢,張騫冒著生命危險為漢武帝帶回了這種特殊物質,漢武帝下令,漢軍整體更換新戰甲、武器,自此之後,漢軍裝備水平大幅度提升。

而霍去病組建特種兵團的時候,張騫還沒有出使西域,當時漢軍戰甲兵器鍛造水平不高,即便如此,漢武帝仍然為霍去病兵團配備了當時最高的戰甲、武器、戰馬。當時匈奴人在兩國貿易中控制漢軍的馬匹數量,所以漢軍的馬匹數量比較緊張,但是即便如此,漢武帝還是為霍去病兵團配備了清一色的甲字號戰馬,並且是一人兩騎,意思是一個士兵配兩匹戰馬。

所以說,霍去病兵團整體的武器裝備水平遠遠高於同時代的其他漢軍,和匈奴人有差距,但是這個差距已經非常小了。



霍去病所率部隊成員探討

前文講過,霍去病在挑選成員的時候,有一個“身懷絕技”的項目考核,這個項目是如何考核的呢?

行軍作戰,死傷在所難免,在古代醫學並不發達的時代,傷口不及時處理很可能讓人因此丟失性命,霍去病考慮到這個問題,所以他的部隊中,單單隨軍醫生就有多名,這些醫生不單單醫術一流,同時身體素質也非常過硬,不會成為軍隊的累贅。在小說《水滸傳》中,梁山軍征討方臘的過程中,神醫安道全沒有隨軍出征,所以後來好幾位受傷的好漢因為沒有及時醫治,最終無奈去世,可見軍醫的重要性。

古代沒有衛星導航,漢軍對匈奴人的地形也不熟悉,所以在古代,大軍迷路的情況非常多,而霍去病的兵團裡面,就有一些能在各種極端環境下辨識方向的人,他們保證兵團不會迷路,話說後來漢軍對匈奴大決戰的時候,老將李廣率軍北伐就迷路了,最終造成合圍匈奴的計劃泡湯,李廣也因此遭到處分,可見辨別方向是多麼的重要。

霍去病的兵團裡面,馬匹和士兵一樣金貴,而在作戰中,馬匹也難免受傷,傷口不及時處理就會惡化,嚴重的可能引發瘟疫,漢軍一路北上,也存在水土不服的情況,霍去病的兵團裡面就有專門的獸醫,及時檢查馬匹的建康狀況,保證了作戰馬匹的旺盛戰鬥力。

當然了,霍去病兵團裡面還有其他的身懷絕技的士兵,他們一起為兵團服務,保證了兵團持續強悍的戰鬥力。



霍去病高超的軍事水平

霍去病的兵團是一支特種兵兵團,同時霍去病本人則是一位軍事水平非常高的指揮官,正所謂好馬配好鞍,因為有霍去病的高水平指揮,這支特種兵兵團才真正發揮出了它的恐怖戰鬥力。

霍去病採用的是“閃電戰”策略,這種策略不同於普通軍隊亦步亦趨、穩紮穩打的作戰方式,所以霍去病的兵團總是能出其不意的出現在敵人面前,殺的敵人措手不及。同時霍去病兵團機動性非常高,致使對手無法摸清楚他的路線,最為著名的一次,霍去病領軍向東數百里後,改變方向,最後出現在敵人的東北方向,最終殺的敵人人仰馬翻。

在作戰過程中,霍去病兵團和其他軍營也不同,霍去病兵團速戰速決,之後快速打掃戰場,珍貴物資派小隊人馬送回漢軍境內,其他人迅速補充作戰物資,之後兵團馬上開拔,所以說,遇到小規模的部落,霍去病作戰過後,戰場都可能不清理就急忙殺往其他部落,但是普通軍隊肯定要清掃戰場,緝拿俘虜,繳獲物資(馬匹牛羊),士兵更是要乘機發點小財。所以說,霍去病兵團不會為敵人的物資所誘惑,進而因此影響到兵團作戰計劃和風格。



通過小哥的詳細介紹,相信大家和我一樣,都會對霍去病的軍事才能感到由衷的佩服,霍去病初次上戰場的時候,他才17歲而已,並且第一次上戰場就取得了非常令人羨慕的戰績,自此之後多年征戰,奔波於保家衛國、抗擊匈奴第一線的戰場。

漢武帝給予霍去病非常優厚的賞賜,但是霍去病都將這些賞賜大部分分給了自己的士兵,漢武帝問他為什麼不拿來置辦府邸田產,霍去病表示:匈奴未滅,何以為家!

可惜霍去病英年早逝,享年23歲。

謝謝大家。

喜歡的記得點關注哦!


古梁鏞


霍去病是西漢王朝對匈奴作戰中升起一棵璀璨將星。在運動迂迴中,穿插中尋找最佳戰機。以閃電之勢,直奔匈奴人最重耍的大營,以狂風驟雨之威勢,在匈奴人毫無知覺中展開攻擊,每一次都能以最小的代價取得最大的戰果。

霍去病團結將士,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對於皇帝的賞賜,能夠勻均的分到每個士兵手中,絕不貪戀財物使將士們寒心。霍去病能做到一視同仁,有功則賞,有過則罰。軍紀嚴明,同心同德,把一支部隊打造成一股繩。進如狂風,退如洩洪,在戰鬥中和迂迴中,絕不拖帶水,令行禁止。以迂迴奇襲為最重要的方式,打擊匈奴最重要的部門。於是,在每一場戰鬥中,總能取得最大的戰果,在奇襲中使自己的損失達到最少。每一次戰役,得到皇帝的賞賜最多,也是眾多將士願意跟隨霍去病作戰的原因。

霍去病總能在大漠中尋找到重要的戰機。是手下哨探和輕騎眾多,得到消息的來源可靠。一旦抓到可靠消息,霍去病總能果斷下令出擊。日夜不停,直奔目標,每一次都能準確無誤達到既定目標,展開攻擊。在敵人毫不知覺中攻擊中,以最小的代價取得最大的戰果。

在漠北之戰中,霍去病領兵深入大漠幾千裡,突擊了匈奴王庭,俘獲了匈奴人祭天的金人。登上狼居胥山,封天祭地,達到軍人戰爭生活中最高的理想。

霍去病是西漢王朝的一代戰神,以二十四歲的生命年華,為大漢王朝的將星添得最重要的光彩。







畫詩人生


問:霍去病打仗總是殺敵很多,自已的部隊卻傷亡很少,他是怎麼做到的?答:霍去病者,系漢武帝時大將軍衛青外甥,經常從舅出征匈奴。初始年僅十八歲。熟習騎射,乍拜待中。正應了那句話:初生牛犢不怕虎。因少年好勝,常自領一軍,獨走一方;因三次大捿,功天與比,復加侯封,食五千戶。

若論霍去病如何能做到殺敵很多,自已卻傷亡很少的,有他的一句沃可以說明這一點。因去病多次帶領精銳,深入無阻,至焉支祁連兩山被去病踏破,胡兒為作歌謠雲:亡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母支山,使我婦女無顏色。這種歌謠傳入內地,去病威名益盛,武帝越愛之。嘗令去病學習孫吳兵法,去病回道:為將須隨時

運謀,何必定拘古法呢?此論充分說明了為將者臨陣應懂得申時度勢,瞭解敵情,而後方可設謀,做到一擊破敵。這當趙國有名的紙上談兵將軍趙括形成了一個鮮明的對比,其結果必然是一贏一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