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老實人,野心不大能力平平,對百姓不錯,但不適合亂世

中平五年(188)劉焉為躲避中原戰亂而申請擔任交州牧,但沒能實行。時任侍中董扶對劉焉說:

“京師將亂,益州分野有天子氣。”就在此時,益州刺史郤儉因橫徵暴斂被百姓殺死,劉焉便出任益州牧。

劉焉在益州擔任州牧,其三個兒子則在朝中任職:劉範任左中郎將、劉誕任治書御史、劉璋任奉車都尉。其實就是被扣在京城當人質,很常規的操作。

一個老實人,野心不大能力平平,對百姓不錯,但不適合亂世

當時的益州還很混亂,劉焉在嫡系心腹派系的支持和幫助下逐漸穩定了益州的形勢,形成了新的割據勢力。初平二年(191),劉焉更是大量製造御輦,其野心昭然若揭。但是劉焉此舉被劉表舉報,朝廷便讓劉璋前往益州警告劉焉。劉璋到了益州後就再也沒回去過了。

劉璋還算是運氣好,被選中回川而逃過一死。其餘兩個兄弟在劉焉、馬騰合謀進攻長安的時候,被朝廷處死了。

興平元年(194)劉焉病逝,益州官員共舉劉璋接任益州牧。

益州在劉璋的治理下內亂不斷,張魯更是割據漢中以自立門戶。資質、能力平平的劉璋和張魯爭鬥多年,最後還得依靠外援。

劉璋意在偏安一隅,沒有太大的雄心壯志。所以劉璋是有心偏向曹操的,當曹操兵鋒所向,劍指荊楚、吳越的時候。益州牧劉璋始受徵役、遣兵給軍。

也就是說,曹操南征的時候,劉璋是有為曹操增兵助威的。而曹操也代表朝廷加封劉璋為振威將軍,劉瑁、張肅也分別得到任命。然而,卻僅僅是沒有留用張松,導致張松在劉璋面前說了曹操壞話。

張松建議劉璋與曹操劃清界限,迎劉備入川進攻張魯,佔據漢中以擋曹操。

一個老實人,野心不大能力平平,對百姓不錯,但不適合亂世

在迎劉備入川這件事上,很多人是持反對意見。其中黃權曾力勸劉璋:“左將軍有驍,今請到,欲以部曲遇之,則不滿其心,欲以賓客禮待,則一國不容二君。若客有泰山之安,則主有累卵之危。”包括劉巴、王累等皆勸諫劉璋,認為迎劉備就是引狼入室。

結果劉璋不顧眾人反對,堅持迎劉備入川。不是因為劉璋傻,而是劉璋也有他自己的考慮。

益州內部看似和諧,其實充滿了階級矛盾,再加上益州諸將持功驕豪、欲有外意。所以劉璋希望劉備入川進攻張魯,佔據漢中。然後自己再和劉備相輔相成、唇齒相依。

劉璋的如意算盤看似一舉多得,實際上他把“人心”想的太簡單了。

一個老實人,野心不大能力平平,對百姓不錯,但不適合亂世

劉備入川之後,非但沒有進攻張魯,反而和劉璋撕破了臉。二劉同宗相爭,劉璋節節敗退。直到劉備兵臨城下,劉璋退無可退了。成都被圍時,城中尚有精兵三萬人,谷帛支一年,吏民鹹欲死戰。但劉璋還是選擇了投降,並說:“父子在州二十餘年,無恩德以加百姓。百姓攻戰三年,肌膏草野者,以璋故也,何心能安!”

劉璋也是個厚道人。益州之戰時,鄭度覺得劉備孤軍深入、遠道來襲,兵少將寡、軍心不穩,最重要的是劉備沒有輜重,只能靠搶奪田野中的莊稼以補充軍糧。所以建議劉璋把巴西郡和梓潼郡的百姓遷走,把糧食、莊稼全部燒燬,再堅守不戰。

這絕對是劉璋取勝的唯一方法,但劉璋不忍百姓受苦而拒絕了。

劉備佔領益州後,便將劉璋遷到了荊州南郡,並把劉璋的財務及之前的印綬都還給了他。劉備此舉其實就是軟禁,攝政者的基本操作,劉備對劉璋也還算不錯,好吃好喝的伺候著。可能這也是劉璋想要的生活吧!劉璋在荊州過了幾年無官一身輕的日子,直到建安二十四年(219)孫權奪取荊州之後,又把劉璋遷往秭歸併承認其為益州牧。

一個老實人,野心不大能力平平,對百姓不錯,但不適合亂世

劉璋於建安二十五年(220)病逝。

對於劉璋的評價,大多采用“闇弱”一詞。劉璋的能力確實也不怎麼樣,但是劉璋對百姓是真心不錯,僅憑這一點,大家都應該給他點個贊。

《三國志.蜀書.劉二牧傳》《三國志.蜀書.先主傳》《三國志.蜀書.黃權傳》《三國志.蜀書.法正傳》《三國志.魏書.武帝紀》......

茶餘飯後歷史小話題,如有更多見解,歡迎大家一起探討、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