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朱標當上一天的皇帝,繼承給兒子,朱棣也不敢造反,對嗎?

關中叨客的叨


哪怕朱標當上一天的皇帝,繼承給兒子,朱棣也不敢造反,對嗎?

  朱允炆沒坐穩皇位的原因,不是因法統問題,而是因為手段問題,或者說因為性格缺陷。題主這麼說,似乎是覺得因為朱標沒上皇帝,然後朱允炆上位,朱棣才造反似的,其實朱允炆上位的程序沒有任何問題。

  朱元璋一直是把朱標當第二任皇帝來培養的,事實上朱標這個太子也當得相當合格,輔助父皇處理國政,調和父親與諸位臣工的矛盾,他調解皇子之間的矛盾,很有大哥風範,只可惜朱標英年早逝,給朱元璋甩下個繼承人的大問題。

  朱元璋估計也很為難,白髮人送黑髮人,對他打擊很大,不過,人總是要向前看的,帝國總要要有人接班的,朱元璋權衡來權衡去,選擇了朱標事實上的長子朱允炆,任命他為皇太孫,後來讓他繼位。朱標有五個兒子,老大和老三是元妃常氏所生,老二老四老五都是呂氏所生,元妃常氏早逝,朱標扶正了呂氏,所以朱允炆算得上是嫡子——因為這裡面有個時間差,即呂氏被扶正時,朱允炆已經出生,但是這種小瑕疵,無關緊要,畢竟帝國首腦認同朱允炆是他的嫡長孫就行了,其他人,也不敢糾結這個事——敢糾結的人,都往另一個世界報道去了嘛,何況這也算不得什麼,朱允炆原本也是事實上的老大了(因為朱標長子朱雄英八歲時早夭。)

  朱允炆繼承皇位,沒有法統上的毛病,朱棣不能反,也不敢反,他要是拿這個作文章的話,那就是他名不正言不順了。

  那他為什麼還要造反?

  如果朱標真的當了皇帝,朱棣肯定是不會反的,也反不成。如果朱標當皇帝時間很短,短到完全沒有替兒子布好局,朱棣會反的可能還是很大的,因為原因很簡單,朱允炆還是會削藩,把叔叔們幹掉的,只要他身邊有幾個廢材在,他想到的,能實施的,永遠都是餿主意(或許也不能講餿主意,但成王敗寇,也的確就是這麼個理),他自己想的,估計也差不多,典型的眼高手低,只知道看歷史故事,不知道分析自己面臨的問題。

  朱棣造反時,百般強調自己是不得已的,自己是清君側的,並不是要造侄兒皇帝的反,是要把侄兒身邊那夥子不幹人事的給清掉,給大明留一片湛湛青天。

  他真的是被逼反的嗎?不得不承認,他是有這麼一些考慮在裡面,要不是朱允炆先動手,他也不致於跳出來,人家純粹是自保的嘛。可是咱們也要明白,朱棣是有野心的。朱標死時,朱元璋是考慮過讓他來接班的,但種種原因,他沒有當成,但是難保他不起心思,現在朱元璋死了,這個小毛孩子當家,根本沒有威信,怎麼管得好老爺子留下的大好江山嗎?你看看,黃子澄這夥人,都做了什麼事啊,看看李景隆這個廢材,做的成什麼事啊,都不行都不行。周邊那些個蠢蠢欲動的傢伙要抄大明的老家怎麼辦?還得由我這個老將出馬啊,看看老爺子把一夥功臣都殺了,連藍玉這樣的都給端了,如果咱再被侄兒幹掉了,江山誰來守?於是乎,揮師南下,把那些個廢材都幹掉算了。

  ——咱們說他有野心,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打仗又不是上街,想來就來,不得有兵馬有糧草的啊,臨時決定造反的皇叔,哪能讓各種戰備都跟上?可明眼人都知道,朱棣,可不就是做好了萬全的準備嘛。

  朱允炆本想把叔叔們都幹趴下,好一人說了算,現在好,被四叔給端了,朱棣終於坐穩了皇位,打造出了一個盛世出來,對於朱元璋來說,也不算很虧,畢竟肉爛了,都在鍋裡,江山,還是朱家人坐,也很不錯了。


葉之秋


我先說一下我的觀點,朱棣不敢造反,若造反則必敗。

朱棣之所以發動“靖難之役”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建文帝削藩,朱棣是被逼上了絕路才不得不反。而建文帝剛登基不久,羽翼未豐滿之前就盲目削藩,最終一敗塗地。



那麼朱標當上一天的皇帝再傳位給兒子會有不同結局嗎?結局會不同。這裡不得不說一下提問者很有水平,他說的是繼承給兒子,而不是說繼承給朱允炆。因為,如果朱標死在朱元璋後面繼承了皇位,再由朱標傳位的話,朱允炆根本沒有繼承皇位的可能,朱標會傳位給第三子朱允熥。而朱允熥繼位,即便削藩,朱棣大概率也不敢造反,因為一旦造反則必敗。

朱允炆繼位符合法制,朱允熥更嫡

朱標與正妻常氏生育有兩子,長子朱雄英以及三子朱允熥。這兩人才是朱標真正意義上的嫡子。而朱允炆是朱標的次子,原本只是庶子。因為常氏以及長子朱雄英早逝,朱允炆的生母呂氏才被扶正為續妃,從而令得朱允炆“升級”為嫡子,也成了朱元璋的皇長孫。所以說,朱元璋傳位給朱允炆也是符合“嫡長子傳承製”的,因為朱允炆和朱允熥同樣為嫡子,根據“立嫡以長不以賢”的標準,朱允炆繼位順序在前。至於朱元璋的其他兒子,即便是嫡子,在繼承皇位的順序上是排在朱允炆後面的。



朱元璋選擇朱標“替身”朱允炆

很多人都覺得朱元璋選擇隔代傳位給朱允炆是一個重大的錯誤。不過上面也說了,從“嫡長子繼承製”來看,朱允炆繼位沒有一點問題。但光從“嫡”的程度上來看,朱元璋立朱允熥也是可行的。或者朱元璋乾脆放棄“嫡長子繼承製”,直接立當時諸皇子中最優秀的皇四子燕王朱棣也是可以的。為什麼朱元璋沒有這麼做呢?因為朱元璋對於後代帝王的執政理念的要求。



朱棣是朱元璋眾多兒子中跟朱元璋最像的,一樣的文韜武略,一樣的心狠手辣。這樣的性格最適合打江山,而治江山的話需要更多的仁義,起碼在朱元璋心中是這麼想的。說起仁義那朱標太子是當之無愧的最佳楷模,自幼學習儒學思想,待人寬厚,兄友弟恭,這個特質亦是朱元璋始終沒有考慮更換太子的重要原因。而朱允炆則是很好的繼承了朱標這方面的特質,這是朱允炆力壓朱允熥的一個重要因素。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在朱元璋眼中,朱允炆就是朱標的“替身”,是施行朱元璋“仁政”的人選。



朱標傳位,朱允熥佔據絕對優勢

朱元璋雖然選擇傳位給了朱允炆,但如果朱標先繼承了皇位,再選擇傳位的話,朱允熥將佔據絕對優勢。

首先,藍玉案將不會發生。

歷史上藍玉案發生在朱標太子死後的第二年,朱元璋的目的也很明確,為的就是給朱允炆繼位掃除障礙。藍玉等開國功臣原本是朱元璋為朱標量身打造的輔政班底,朱標太子的英年早逝令朱元璋有點措手不及。在確定朱允炆為繼位人選後,藍玉等人就必須死。因為留著藍玉等人不但朱允炆的皇位不保,甚至連大明朝都有可能改國姓。



其次,朱允熥繼位板上釘釘。

這裡不得不說下朱允熥和藍玉的關係。朱允熥的生母常氏是常遇春之女,而藍玉是常遇春的小舅子,也就是說,藍玉是朱標太子的妻舅,朱允熥的舅姥爺。正是因為有這層關係在,藍玉才會被貼上朱標太子一黨核心人物的標籤,也是朱元璋放心藍玉輔助朱標的原因。因此,如果朱標傳位,絕不可能傳給跟藍玉毫無關係的朱允炆,只能是傳位給朱允熥。



第三,朱允熥削藩,朱棣不敢造反。

有著藍玉等一眾開國功臣大將在,朱棣絕對翻不出一點浪花來。即便是同朱允炆一樣一繼位就削藩,朱棣想要造反也根本沒有一絲成功的可能。不論是實力上還是作戰能力上,朱棣方面處於絕對下風。如果朱棣不想死的話,唯有乖乖接受削藩,做一個閒人王爺。



朱允熥繼位或許才是大明太平的最佳選擇

剛才也說了,朱允熥繼位有著舅姥爺等保駕護航,朱棣根本沒有起兵造反的可能,即便造反也絕對不會成功。當然這是基於朱允熥削藩的前提下。

還有一種可能就是朱允熥不削藩。內有藍玉等外戚存在,外有諸多皇叔藩王存在,對於皇權來說都是一種潛在的隱患。一旦削藩成功,沒有了藩王的制約平衡,外戚勢力進一步坐大,難保不會出現外戚篡位的可能。或許不削藩,讓外戚和藩王相互制約才是保證皇權穩定的最佳方法。



我是月關略萌,專注歷史領域。希望大家可以多多支持關注我,感謝大家閱讀和留言。


月關略萌




要弄清這個問題,就要搞清楚燕王朱棣為何造反?燕王造反的原因不是因為朱元璋傳位給孫子,而沒有傳位給自己。朱元璋當時立朱允炆為皇太孫,符合封建禮法。



這一點朱棣自己也是踐行者,朱棣奪位當上皇帝后,在太子朱高熾還活著的時候,立朱高熾的嫡長子朱瞻基為皇太孫,當時是永樂九年,朱瞻基才十三歲。如果朱高熾先於朱棣去世,將來朱棣去世後,就是皇太孫朱瞻基繼位,而不是朱棣的二兒子朱高煦繼位。



朱棣造反的根本原因是建文帝胡亂削藩,只要建文帝不削藩,誰會造反?誰敢造反?誰敢挑戰朝廷的百萬大軍?造反是要被殺頭的。朱棣以八百親兵起家,不是被逼到退無可退,不可能會造反。這和朱標當一天不當一天皇帝沒有關係。



只要建文帝小心謹慎做好藩王的勸解和安撫工作,不冒然對叔叔們下狠手,不會有藩王輕易造反。建文帝削藩手段太狠,一擼到底,直接將藩王廢為庶人,還逼死了湘王朱柏,關了齊王等。

只要像建文帝這樣削藩,哪怕是朱標當皇帝,也很可能還是會有人鋌而走險。但是,以朱標的老到和對弟弟們的友愛,應該不會採取這樣的極端的方式削藩。


坐看東南了


朱標如果沒死,朱元璋也不會對功臣大開殺戒,如果朱標當了皇帝哪怕一天就死了,朱允炆繼位後有那些能征善戰的武將在,朱棣也不會造次!!


52beyond007


這裡是不請自來的守仁君

守仁君認為,如果朱標只當一天的皇帝就撒手了,朱標他兒子,不管是不是朱允炆,他要擔心的就不是藩王會不會造反,而是大明王朝還姓不姓朱。


這個問題很嚴重。

首先,朱元璋搞藍玉案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朱標的死。

朱標洪武二十五年死,藍玉案洪武二十六年爆發。原因是什麼,藍玉雖然囂張跋扈,但是他是太子朱標的堅定支持者。朱標當皇帝,留藍玉輔佐朱標。朱標死,藍玉必死。

現在好了,朱標敖過了朱元璋,藍玉也隨著朱標等到了朱元璋死亡。沒想到朱標一天就死了。留下個初諳朝政的皇帝和一幫囂張跋扈,位高權重的三遍元老。藍玉忠於朱元璋,忠於朱標,但是他怎麼會服這個乳臭未乾,躺在自己先輩功勞簿上的孫子輩呢?

至於朱棣,首先他肯定是不會反了,朱棣之造反,一來皇位的繼承讓他感到不公平,大兒子死了,你還有我呀,我文治武功一點不差,憑什麼要把皇帝給個什麼都沒有的孫子。二來則是削藩讓朱棣感到了生命危機,必須要反。

但是現如今朱標再怎麼說也當了一天皇帝,他傳位給兒子是合理合法的,朱棣他不會感到不公平,只會感到有一點不服氣。但是這種不服氣很快就會被壓下去,朝廷裡有藍玉,有一大幫和他老子朱元璋打天下的人,朱棣雖然自恃武功,他也沒膽子去反。


而且如果一削藩,那麼不僅是藩王的末日,也很有可能是大明王朝的末日。

如果朱標他兒子夠聰明,他會在皇位上安生待著,什麼也別看,慢慢熬死這幫老臣,更不會去削藩。因為他需要他這幫叔叔來抗衡制衡朝內元勳。

如果削藩,那只有可能是藍玉等人已動謀逆之心,要剪除皇帝羽翼,藩王之中,只有朱棣和寧王有一戰之力,但是面對藍玉等人,又有多少勝算?


守仁讀仁


朱棣造反和朱標當不當皇帝沒有關係。造反的原因是削蕃政策危及朱棣的核心利益甚至生命了。人一般你不把他逼上絕路他是不會造反的,而一旦你把他逼上了絕路,那他就是垂死掙扎也要咬你一口,更何況是手握重兵的燕王朱棣呢。


雲飛揚43


朱棣完全是被逼反的。


如果朱標當皇帝,以朱標本人的性格加上自身太子的地位名正言順,對藩王的態度會更加的緩和,朱棣沒有理由,也沒有必要造反。


但是朱允炆是以皇太孫的身份繼承大位的,對周圍一堆叔叔輩的親王天然的就擁有很多的戒心。所以上臺之後就被身邊的人攛掇著削藩。

削藩本身倒也沒什麼,關鍵是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本來周王朱橚與蜀王朱椿都是當時朝野民間讚譽有加的賢王,但是建文帝卻把周王貶為庶民,發配雲南,其餘的湘王、齊王、代王和岷王也都被剝奪了封地,發配遠方。這樣激進的策略,寒了宗室的心,同時也讓朱棣提高了警惕。

而面對諸王之中實力最強大的朱棣,建文帝卻又不敢決斷,導致朱棣順利的回到封地起兵靖難。

所以說朱棣的造反,其實和誰當皇帝沒關係,主要是削藩削的身家不保的緣故。就算中間有朱標過渡,建文帝還是會不放心諸王,還是會削藩,朱棣依然會造反。這個和法統無關——皇太孫依然是名正言順的法統,只和人事有關。


經史通義



這個說法看似有道理,但就實際來說,其實朱標別說當一天皇帝,就是當一個月甚至一年,再傳位過建文帝朱允炆,朱棣依舊會造反的。

為什麼這樣說呢,接下來宋安之來具體說說。

很多人認為建文帝朱允炆之所以被朱棣推翻統治,有一個重要原因在於他是以皇太孫繼位,所以壓不住自己的四叔朱棣。

其實就實際情況來說,雖說明初藩王權力很大,但中央朝廷對藩王還是具有碾壓實力的。不然為何朱棣不提前造反,而是被逼的先是裝瘋賣傻,然後建文帝朱允炆派人去逮捕他的時候再造反呢?

就是因為雙方實力差距太大太大了,所以朱棣才在萬不得已的時候造反。

而即使朱棣造反以後勝多敗少,即使建文帝朱允炆派李景隆這個庸人統領大軍,但靖難之役四年,朱棣僅僅只是佔據了北平、保定、永平三郡。

最後還是採取斬首行動,直撲南京,然後谷王和李景隆開金川門,由此拿下南京,建文帝朱允炆不知所蹤以後,朱棣才造反成功的。

這說明兩個問題,一是朱元璋留給建文帝朱允炆的局面是特別好,藩王根本威脅不了他的統治。只能說建文帝自己打爛了一手好牌。二是建文帝不會用人,簡直是識人不明。諸如重用李景隆這樣的庸人,使其是屢戰屢敗,還有朱棣兵臨南京城下以後,李景隆這個豬隊友又打開城門投降,可見建文帝用的都是什麼人。

我們再來看看朱棣為什麼要反?

根本原因建文帝削藩太狠了,建文帝在對朱棣下手之前,已經削了五王,或是廢為庶人或是禁錮起來,甚至逼得湘王朱柏自焚以死明志。

正因為建文帝削藩太狠了,所以朱棣知道自己要不反抗,肯定會下場悲慘,所以乾脆就反了。

所以綜合來說建文帝朱允炆之所以失敗,不在於他是以皇太孫身份繼位,難以服眾什麼的,最起碼明太祖朱元璋給他留下的局面,以中央朝廷的實力是可以輕輕鬆鬆碾壓藩王的。

但他先是逼反了燕王朱棣,自己又打爛了一手好牌,使朱棣逆襲成功。

所以說不管朱標當不當這一天皇帝,朱棣照樣敢造反,因為建文帝削藩是逼死人的節奏,朱棣肯定不會坐以待斃的。


宋安之


個人認為即使朱標當上一天皇帝,在繼承給兒子,朱棣仍然會謀反,主要原因有一下幾點:

其一:施政不當。朱元璋為自己的孫子留下了三大謀臣,但是三位謀臣做學問還是厲害,但是施政確實錯誤百出,書生意氣。許多政策都是不合時宜,最致命的是三位謀臣在朱允炆上臺後在羽翼未豐的情況下就貿然的進行了削藩的政策,朱棣被逼謀反,其他不少王爺也暗中支持,甚至寧王等邊關實權王爺都公開支持。

其二:朱允炆不適合做皇帝。朱允炆天資聰慧,異於常人。但是朱允炆卻有一個重要的缺點,心軟,所以為朱允炆不適合做皇帝。在朱棣和朱允炆的皇位爭奪過程中,眾多次朱允炆方是有機會絕對殺死朱允炆,但是朱允炆不願揹負殺叔罪名,而導致朱棣多次逃脫,最終朱允炆敗了。由此可知,朱允炆不適合做皇帝,好皇帝必備的素質就是殺伐果斷,這才是真正的皇帝,可以預見,即使朱棣不反,未來明朝也岌岌可危。

其三:朱棣野心勃勃,說朱棣沒野心那肯定是假的,朱棣在北方拼勁全力阻擋外敵入侵,也是為了在朱元璋心裡加分,但是有朱標在前,誰也沒想到朱標死了,這麼好的機會,皇帝有這麼幼稚,豈不是造反的好時機??

朱棣雖然篡權了,但是其確實是為好皇帝。

以上筆者無聊談天,切勿當真。


polityW


這個說法有一定道理,因為朱標當皇帝,那麼藍玉就不會死。而藍玉是忠誠於太子朱標的,也是朱元璋為朱標安排的班底。朱標作為嫡長子,生性淳厚,深得朝臣的擁戴。

朱元璋為了坐穩天下,不惜對開國功臣大開殺戒。朱元璋開國封了34個功臣,最終殺了30個;只剩下湯和、雲南沐英、郭英、耿炳文。自己能打天下,能駕馭這些悍將,朱元璋擔心太子朱標駕馭不了。我們可以看看活下來的四個人:

湯和一直都對朱元璋十分尊敬,即使再當初,身為十夫長的湯和經常跟在士兵朱重八的身後。再開國之後,湯和就辭去了兵權,對朱元璋皇帝更是尊敬有加。最終,朱元璋再看望躺在床上喝湯都要侍女喂的湯和,終於沒有下手殺他。

郭英也是軍功赫赫,而且為人極其低調,對朱元璋十分的忠誠。

沐英更不用說,早年被朱元璋、馬皇后收為義子,後來朱元璋有了自己的孩子,沐英主動要求改回沐英,表示沒有爭奪繼承人的意思;後來太子朱標死的時候,沐英痛哭吐血昏厥過去。而且沐英鎮守西南,直到明末都沒有反。朱元璋對他也十分的放心。

耿炳文更不用說,為人低調,而且常常把自己比作朱元璋的獵犬。朱元璋對他自然也是十分放心。

老一代將領,被殺的殺了,死的死了。未來的皇帝朱標怎麼辦,還有對大名虎視耽dan的蒙古殘餘。於是,朱元璋早有安排——一個再戰爭中成長起來的年輕人,這個人的才能絕不亞於常遇春;而且能征善戰。在殺了功臣之後,這個將領又被委派去遠征北元,在大漠裡行軍,埋鍋做飯都要挖洞——防止冒煙被北元發現。最終,在捕魚兒海滅掉了北元最後的主力。這個人就是藍玉——常遇春的內弟。

但是藍玉有一個毛病——十分的傲氣,在捕魚兒海打完勝仗後。回軍的時候,由於邊關城門已經關閉,開門太晚。藍玉下令直接攻城,打開了城門。這件事令朱元璋十分不滿,但是沒有發作。對於如此驕悍的將領,哪個皇帝能夠駕馭?朱元璋對藍玉得驕橫行為十分不滿,尤其藍玉結黨得行為。

但是藍玉對朱標十分忠誠,因此也被朱元璋選為了太子朱標的班底。朱標能夠駕馭得了這個悍將,所以,對於藍玉朱元璋還是忍了,畢竟這是留給兒子得班底。只要太子朱標能夠駕馭,自己友何必去糾結呢?

但是,太子朱標得英年早逝,直接造成了藍玉得死。朱標死了,這個悍將沒人能夠駕馭了,自己乳臭未乾得小孫子朱允炆,藍玉能服嗎?所以轟轟烈烈得藍玉案,凡是不忠於自己小孫子得,統統殺掉了。

話說回來,如果朱標當了一天皇帝。那麼也就是說朱元璋已經死了,也就意味著藍玉很大可能活下來。當小朱允炆上臺得時候,他要幹得就不是削藩了,而是全國都要想辦法對付這個悍將藍玉。

朱棣得主要任務恐怕也不是造反了,而是防範藍玉,防止大明王朝是不是還姓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