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羹堯手握重兵,雍正帝是採取什麼手段解除他的兵權?

天山在的來客


年羹堯是撫遠大將軍、陝甘總督,手握陝西、甘肅、四川等地的軍政大權。也就是說,基本上整個西部西北部都歸他指揮。而且陝西和四川還是魚米之鄉,出產非常豐富。有槍,有炮,有糧,有人。如果年羹堯想造反,可以說,他的成功幾率是非常高的。

(年羹堯畫像)

古代帝王都不敢輕易處理邊關的將領,怕的就是他們手握重兵容易造反。五代時期,只要君王不滿邊將,想對他們實行移鎮(移鎮就是把將領從一個軍鎮換到另一個軍鎮),那樣一來,那些諸侯們必定會舉兵造反。

就算是君王並不猜忌邊將,邊疆也有可能造反。比如說安祿山,唐玄宗那麼寵愛他,他也造反了。而且安祿山造反還取得了成功,很快就把長安和洛陽攻下來了。安祿山為什麼能取得成功呢?就是因為,當時他是三鎮節度使,掌控著很大的兵權。

就算是在清朝,如果邊將掌控了很大的兵權,造反也是很容易的。比如吳三桂。因為吳三桂控制了西南那一塊,所以吳三桂輕而易舉就舉兵了。雖說吳三桂最後失敗了,但還是因為他死得早了一些。如果吳三桂活的時間長一點,他就不一定失敗。

康熙在處理鰲拜的時候,因為鰲拜掌控了朝廷的軍政大權,所以康熙採用了摔跤的方式處理扳倒鰲拜,可見,康熙多麼的小心謹慎。

那麼,年羹堯既然掌控了四川、陝西、甘肅等大片地區,並且手握重兵,為什麼雍正還能夠輕而易舉地把他拿下來呢?他難道不怕年羹堯造反嗎?

(雍正畫像)

結合史料分析,我認為雍正之所以能夠輕而易舉拿下年羹堯,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其一,雍正讓年羹堯想不到。

估計年羹堯是沒有想過雍正要殺他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年羹堯在雍正登基上位的過程中,是幫了很大忙的。而雍正這個人是一個感情豐富、愛憎分明的人。他對和他爭過天下的兄弟們,會盡力打擊。但那些幫助他奪取皇位的人,他則給予極大的厚待。比如,雍正極力打擊胤禩、胤禵,但是對幫助他的胤祥、隆科多以及年羹堯,雍正不光是對他們愛得不得了,還要想方設法獎勵他們。

正因為雍正不斷獎勵年羹堯,讓年羹堯認為,雍正對他是很親善的。儘管那時候雍正也多次指出過年羹堯的錯誤,但年羹堯根本就沒有想過雍正其實是準備著手,準備殺掉他。

其二,雍正讓年羹堯怨不著。

為什麼說雍正讓年羹堯怨不著呢?

因為年羹堯的那些錯誤,都不是雍正直接指出來的,而是大臣們彈劾的結果。

當然了,大臣們之所以這樣,首先是因為雍正表達了對年羹堯的不滿,給了大臣們信號。但正因為是給了大臣們信號,大臣們才會放心大膽彈劾年羹堯。

因為是大臣們彈劾,這樣一來,就讓年羹堯產生一種感覺,是因為那些大臣們嫉妒他,嫉妒他獲得了雍正的極大寵愛,心裡不滿,才會這樣做。憑著他年羹堯和雍正之間親密無間的關係,雖然雍正批評了他,但最終肯定會重新相信他的。

(吳三桂畫像)

其三,雍正讓年羹堯猜不透。

雍正雖然批評了年羹堯,但並沒有降他的職務,反而把他提拔起來,封為杭州將軍。在清朝,杭州將軍是一個重要的職位,甚至比邊陲的撫遠大將軍還重要。

這在年羹堯看來,雍正這樣做,是把他保護起來了,讓他暫避風頭,免得被其他那些嫉妒的人再彈劾他。

所以他放心大膽地去了杭州。但是沒想到,他去了杭州以後,雍正就開始收拾他了,把他抓起來,押解進京。接著,又收集了他的非常多條罪狀,從而判處他死刑。

從上面的分析,其實我們能看到一點,雍正之所以能夠輕而易舉扳倒年羹堯,最重要的原因,是年羹堯根本就沒有想過反叛。所以他所思考的問題,都不是要動刀動兵。如果年羹堯想到要反叛,像吳三桂和安祿山那樣。那麼,在當陝甘總督的時候,他就已經舉起造反的大旗了。

如果是那樣,雍正再有本領,可能也會遇到很大的麻煩。


張生全精彩歷史


都說年羹堯的手底下有幾十萬的軍隊,就是這麼一個強大的人,卻被雍正皇帝簡簡單單的就擺平了。事實上,年羹堯並沒有幾十萬的軍隊,在雍正時期全國的軍隊加起來也只是50多萬人而已。在西北方向調遣士兵時,年羹堯總共控制的士兵也就10萬人而已,而且年羹堯在使用這些士兵之前,還需要向雍正報告,才能進行下一步。

年羹堯對於自己被解除職位和自己周圍的親信被廢掉表示接受,也沒有進行什麼大的反抗。當時清朝的制衡體系已經非常完善,指揮的是一撥人,掌管兵馬的又是一撥人,而且,一個省市之內有十個互相不統屬的部門,制衡的力量簡直無處不在,一般人根本沒有機會去擴充自己的勢力。

許多地方都不是直屬關係,你能夠在這個職位上呆的長長久久,都是靠著你自己的實力,靠著你穩固的根基來的。對待這些人,雍正皇帝對於年羹堯只要下“聖旨”就能把他的權力剝奪,其他一些官員更是不在話下。其實,年羹堯他也沒有可能會去控制軍隊,軍隊中的糧食以及軍隊中職位的任命,都是皇帝自己一個人去做的,皇帝根本不害怕你。

年羹堯即便控制著再多的軍隊也沒有什麼大的用處,皇帝不怕他。再者,明清時期的儒家忠君思想已經是根深蒂固,再加上年羹堯是漢八旗身份,他也沒有造反的可能,作為一個被滿化的漢人,他的奴才身份使得他很難會有造反的想法,再加上從宋朝以後,和平時期的軍隊將軍,就算權力再大也不敢輕易去造反。





神車駕駛員


在當時的情況下,雍正帝其實也不需要採取什麼手段,完全可以將任何一位將領解除兵權,而出於穩妥,做些適當的安排即可。

不少人覺得,年羹堯當時手握重兵,雖然不比封疆大吏,但卻也不是那麼可以輕易撼動的。其實,這種想法是一種誤解。要弄清這個問題,首先要搞清清代的軍隊和君臣關係,之後的事情便很好理解了。

入官後的清代軍隊,是以滿洲八旗為核心的,同時另有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這種情況直到晚清時才逐漸改變。但是,儘管後來在鎮壓太平天國時興起了地方團練,清末又組建了新軍,八旗系統一直是清代軍隊的重中之重,而滿洲八旗則更是清朝統治者最為倚仗的軍隊。

作為軍政合一的社會組織和軍事組織,清代八旗有著一整套領導和監控體系,而他們雖然有各級領導,但所效忠的卻僅有一人,那就是皇上。在西北用兵時,不僅是當時的年羹堯也好,還是之前的康熙十四子、雍正的胞弟胤禵,也不過是皇帝的臣子。清代的臣子,說白了就是皇帝的奴才,在這一點上,滿漢皆同,即便很少有人這麼說,但這確實事實。

這種情況的最終實現,也是經過了長期的鬥爭和調整。但可以肯定的是,到雍正帝時,古代的君主專制發展到了頂峰。皇帝掌握著所有人的生殺大權,即所謂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年羹堯是這樣,雍正的兄弟們,也是這樣。

而談到雍正處置年羹堯,也是一步步進行的。最初,雍正先是把年羹堯從西北調走,解除其川陝總督職,命他交出撫遠大將軍印,調任杭州將軍。但此時不少人見年羹堯已經大勢已去,便紛紛趁機對其進行檢舉參劾。雍正帝則很快下令將年羹堯逮捕回京,進行會審。最終,煊赫一時的年羹堯身敗名裂,被賜自盡。

可以說,在雍正時期,清代的君主專制已經發展至頂峰,根本不存在什麼“手握重兵”的大臣和將領,皇帝用他、寵他,他便可以顯耀、得勢,而一旦決定不用他,一道旨意便可令其人頭落地。





毛毛精彩視頻


雍正掌大寶後。

極力強化皇權。

設立了軍機處。

皇權之重已無以復加。

年羹堯手握重兵。

驕橫跋扈,不知收斂。

雍正乃一代雄主。

九嫡爭皇位中,力壓各阿哥。

豈能長期容忍年氏。

於是連發數招。

1.提拔年氏身邊的鐵桿悍將。

調離他處,另有任用。

斷了年氏的左膀右臂。

2.平調年氏轉任杭州將軍。

遠離其帶熟的隊伍。

3.暗示臣工們揭發年氏的不臣之舉。

步步算計,招招相扣。

年氏死定了。

故,雄主擺平悍將,易如反掌。

#凌遠長著#


愛之育之


《雍正王朝》中的雍正最終下定決心賜年羹堯以自盡,可以說是頗為無奈的,甚至可以說是被朝臣和朝堂上整體輿論的“倒逼”下,做出的決定。然而,歷史上雍正在處死年羹堯的時候,心中並沒有如同在《雍正王朝》中的那般“內心掙扎”與“不捨”,反而其決心是無比的堅定,態度也是異常的決絕。

而與此同時,雍正在處理年羹堯的整個過程中,可以說是將他的“陰狠”和“腹黑”彰顯無遺,並且是以非常“高超”的政治手段將年羹堯至於了死地。


年羹堯,當之無愧的“功臣”,但也是不折不扣的“罪臣”。

年羹堯與雍正的關係自不用說,自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康熙將年羹堯家族所在的鑲白旗漢軍第五參領第一佐領下全部劃歸雍正統領,整個年家便與雍正建立了非常密切的關聯,年羹堯也就此正式成為了雍正的“藩邸故人”。

康熙五十年(1711年),在康熙皇帝的授意下,雍正迎娶了年羹堯的妹妹年氏為王府側福晉,這又使得年羹堯成為了雍正的大舅哥,兩家人就此有了更加直接而又異常緊密的利益關係。

於是,在“九子奪嫡”的進程中,年羹堯無疑是雍正最為堅定的支持者,而在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皇帝去世,雍正登基之後,時任川陝總督的年羹堯又進而成為了雍正在地方封疆大吏中最為重要的擁護者。

雍正元年(1723年),青海蒙古貴族羅卜藏丹津發動叛亂,使得剛剛登基的雍正陷入了巨大的內憂外患之中,皇位穩固也受到了極大挑戰,而這個時候他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年羹堯。

一方面,是因為年羹堯常年在西北地區領兵平叛,對於整個西北的戰局走向、民族風情、山川地理等非常的熟悉,並且在西北現有的軍隊中,年羹堯有著極高的威望。而另一方面,還是因為年羹堯和雍正的特殊關係,使得雍正只有將此時全國數量最為龐大的軍隊交給他的這位大舅哥,才能真正的放心和安心。

於是,雍正將年羹堯任命為“撫遠大將軍”,領兵前往青海平叛。

《雍正王朝》中,年羹堯平定羅卜藏丹津的叛亂可謂是頗費周章,不僅前前後後打了兩年的時間,幾乎掏空了整個國庫,而年羹堯本人更是生活奢靡、鋪張浪費,儘管最終平定的叛亂,但是雍正為之付出的代價也是極為慘重的。

而歷史上的年羹堯平定羅卜藏丹津過程卻與《雍正王朝》中的演繹恰恰相反。

年羹堯本人是極度節儉,用“一分錢掰成兩半花”來形容都不過分。而與此同時,年羹堯的軍事天賦也在此次平叛過程中予以充分展現,前後僅耗費四個月,與叛軍直接交戰的時間更是少到只有不足二十天,包括部隊的傷亡、糧草輜重的損耗都是非常之少。可以說年羹堯是極小的代價徹底平定了這場叛亂,全殲叛軍部隊,羅卜藏丹津本人更是化妝成一婦人才得以逃脫,此後再也沒有東山再起。

而伴隨著羅卜藏丹津叛亂快速被平定,雍正的皇位也就此穩固,立下如此不世之功的年羹堯也被雍正奉為了“恩人”般的存在。

“朕不為出色的皇帝,不能酬賞爾之待朕;爾不為超群之大臣,不能答應朕之知遇。”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其權勢地位到達巔峰的同時,年羹堯也開啟了“自我作死”之路。

一來,年羹堯居功自傲,目無君主。

此時的年羹堯是真的把自己當成是雍正的“恩人”,其行為相較於《雍正王朝》中所說的“用膳”、“翻牌子”等等,甚至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以至於在雍正面前,他都不顧君臣禮儀,當面“箕坐”。此時的雍正並沒有拘泥於年羹堯的這些“小節”,這也使得年羹堯浮誇的行為舉止開始變得更加肆無忌憚。

二來,就是年羹堯貪贓枉法,生活也開始極度奢靡起來。

年羹堯一改其在平定羅卜藏丹津過程中的節儉作風,生活極度奢靡,並且貪汙腐敗,收受賄賂,不斷網絡財富。

三來,年羹堯也就此開始結黨營私。

他仰仗雍正對其的信任與器重,開始把持官員的任免與升遷,官場稱之為“年選”,與此同時他又在不斷培植黨羽,任用親信,排除異己,弄得朝堂上是烏煙瘴氣。

年羹堯的如此行為引得了雍正的巨大不滿,只不過此時的雍正鑑於年羹堯巨大的功勞,並且考慮到自己又是剛剛對年羹堯全家都進行了極盡的封賞,貿然處置會令自己的皇權威信受到折損,於是選擇了忍讓。

但是,年羹堯拙劣的表現非但沒有改善,反而呈現出了愈演愈烈的趨勢,終於讓雍正對其是忍無可忍,於是雍正就此下定了處置年羹堯的決心。


雍正的“腹黑”在處理年羹堯的過程中,可謂是盡顯無遺。

正如前文中所說的,儘管此時的雍正對於年羹堯有著諸多的不滿,但是他對於處理年羹堯也是有著自己的擔憂。當然,他擔憂的並不是年羹堯的權勢以及手中掌握的重兵,而是擔心自己貿然處理年羹堯會引發朝堂輿論的動盪,威脅到自己的皇權統治。

於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雍正便採取了一系列“腹黑”的舉動,把年羹堯置於不利的輿論境地之下,進而最終一步步將其送往了生命的盡頭。

首先,雍正藉由年羹堯的“死對頭”蔡珽,暗示自己的想法。

蔡珽與年羹堯的結怨是在康熙朝時期,當時年羹堯擔任川陝總督並且署理四川巡撫事務,後來蔡珽到任四川巡撫,並與年羹堯在諸多方面產生了矛盾,兩人關係就此交惡。在年羹堯平定羅卜藏丹津叛亂,權勢地位到達巔峰的時候,他開始以權謀私對蔡珽進行了構陷與迫害,使得蔡珽被議罪並被判處了斬監侯。

這個時候的雍正已經對年羹堯產生了巨大的不滿,於是他不僅赦免了蔡珽的死罪,還將其任命為左都御史,專門負責調查年羹堯的種種罪行。

雍正將蔡珽赦免並委以重用這一舉動,無疑是在告知朝堂官員自己想要動一動年羹堯的想法,而上至六部九卿,下至地方督撫的各級官員,對此也是心領神會。

其次,雍正藉機將年羹堯調離他的“西北老巢”。

雍正三年(1725年)三月的時候,出現了“日月合璧,五星聯珠”的 “祥瑞”之兆,使得群臣紛紛寫詩做賦,敬上賀表,向雍正祝賀。這個時候的年羹堯也向雍正上疏慶賀,但是在他的文章中,誤將“朝乾夕惕”寫作了“夕惕朝乾”。

於是雍正對此開始“大做文章”,認為年羹堯此舉是大逆不道,將“朝”與“夕”調換位置就是在詛咒自己早點去世,好讓新君得以繼位。與此同時,雍正更是指出進士出身、有過翰林院任職經歷的年羹堯犯這樣的錯誤絕非“粗心”,而是完完全全就是“有意”而為之,對此雍正表現出了極大憤怒之情。

當然,這實際上純粹是雍正的“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目的也非常明確,就是要找理由將年羹堯進行貶謫。

於是,年羹堯從“撫遠大將軍”的位置上掉了下來,被任命為杭州將軍,統領軍隊的人數由十多萬人,驟減到只有幾千人。而在此期間,年羹堯的曾經的黨羽與親信,也遭到了雍正的打擊,使得其在西北的固有勢力土崩瓦解。

再次,就是雍正暗示、授意大臣們對年羹堯進行彈劾。

這一期間,此前被雍正安排調查年羹堯罪證的蔡珽,不斷將年羹堯所犯的罪行予以披露,而雍正也藉機“添油加醋”,進而鼓動官員們上疏彈劾,特別是那些年羹堯的同黨、舊部或者與年羹堯有過交往和關聯的官員們,更加對其強調現實的嚴重性。

一時間,彈劾年羹堯的奏摺如同雪花一樣飛向了北京,所有官員一邊痛斥年羹堯的不端行為,一邊極力撇清與年羹堯的關係。

最後,雍正為年羹堯定下了“九十二條大罪”。

在這“九十二條大罪”中,包括大逆罪五條,欺罔罪九條,僭越罪十六條,狂悖罪十三條,專擅罪六條,忌刻罪六條,殘忍罪四條,貪婪罪十八條,侵蝕罪十五條,這其中,抄家滅門、處以極刑的罪過多達三十條。但是雍正還是念及年羹堯的功勞以及同年家的特殊關係,僅僅是賜年羹堯自盡,殺掉其子年富,至於年家的其他人包括年羹堯的父親年遐齡、兄長年希堯以及年羹堯的其他兒子,則沒有過多的牽連。

而實際上,雍正在將年羹堯議罪後,並沒有馬上將其處死。原因就在於年羹堯那位嫁給雍正的妹妹年氏。

雍正對於年氏是非常的寵愛,兩人感情深厚。在雍正處理年羹堯期間,年氏病重,雍正為了害怕擔心而加重病情,還可以將此隱瞞。後來,雍正為了給年氏“沖喜”,將其冊封為敦肅皇貴妃,以示恩寵,只是天命不假,在年氏受封皇貴妃後的第三天便去世了,而年羹堯也就此失去了最後的“保護傘”。

就這樣,在年氏去世後一個月,年羹堯被雍正下旨賜死,結束了其跌宕起伏的一生。


可以說,這一整套計謀與手段,是雍正屢試不爽的“慣用伎倆”,在處置隆科多、三阿哥胤祉、八阿哥胤禩以及九阿哥胤禟的過程中,雍正都是用到的這樣的方式。

總結起來就是:第一步,先向朝臣暗示態度,製造輿論;第二步,進行調離後者隔離,做好後續工作的鋪墊;第三步,暗示官員上疏彈劾,籍此營造“官場動盪”、“民怨沸騰”的輿論環境;第四步,宣佈大罪,但是予以一定的從輕處分,以顯懷柔之道。

於是,雍正就這樣,在每一次都看似是在“被逼無奈”的情況下,“迫不得已”的做出決定,而在最後的處置過程中,他還不忘以“寬和”與“仁德”為自己塑造正面的形象,這份“腹黑”可謂彰顯無遺。


雍親王府


如題所問,年羹堯手握重兵,雍正帝卻最終輕而易舉的解除他的兵權。在正式討論問題之前我們不妨看一下年羹堯前任的下場怎麼樣。年羹堯主政西北,往前數就是大將軍王十四阿哥胤禵、西北兵敗全軍覆滅的傳爾丹。大將軍王胤禵作為手握重兵的宗室子弟依然無法撼動雍正的即位,可見清王朝對軍隊指揮權及領導權的制約非常嚴格,以致於除皇帝外的任何人都無法染指兵權。下面我們就雍正解除年羹堯兵權的手段進行詳細分析:

於心不忍,動之以情

“冷麵王”雍正自奪嫡之時給人的感覺就是工於心計,手腕強硬,但是卻極其愛惜自己的聲譽,因此繼位之時就秘密清理掉了部分為其做“汙垢”之事的奴才。

對於年羹堯,雍正是既愛又恨,愛的是這個潛邸包衣奴才做事決絕,助其成事。恨的是年羹堯包藏禍心,而且隨著權力的不斷增大,越來越有恃無恐,目中無君。因此在雍正坐穩皇位之後,不知收斂的年羹堯就成了雍正需要面對的最大的問題,但是年羹堯雖目中無君,但卻未實際造反,因此雍正不想落得卸磨殺驢的罵名。

無論是出於愛惜名聲還是對老部下的於心不忍,雍正第一步做的是以君臣之禮教導年羹堯,頒旨年羹堯告誡其人臣所應注意之事,切勿居功自傲。但是年羹堯不知是利慾薰心矇蔽雙眼還是情商不在線,居然對雍正的“鞭策”熟視無睹,這也讓心灰意冷的雍正痛下殺心。

外科手術,斷其臂膀

自古以來,謀略家講究釜底抽薪,讓你無可用之資源。從雍正舉薦胞弟十四阿哥胤禵為大將軍王,以年羹堯為陝甘總督牽制其糧草來看,雍正精於算計,因此為避免提前打草驚蛇,雍正先從西北人事方面動刀。

雍正對西北人事的安排主要有三個方面:

  • 剪其羽翼,無力飛天:

雍正罷免甘肅巡撫胡期恆等附庸之人,斷絕年羹堯糧草之路。

  • 策反內奸,裡應外和:

此內奸說法是相對於年羹堯來說,年羹堯平時作威作福慣了,雖然治軍嚴明,但是畢竟得罪了不

少身邊之人。因此雍正極力扶植此範圍內的人,以期達到內部舉報年羹堯的效果。

  • 選隊站邊,孤立無援:

人有三類,喜歡你的、不喜歡你的、對你無感的。對年羹堯無感的人,必是遊離於雍正與年羹堯

之間的人,雍正對這部分人採取選邊站的策略,明眼人當然知道天下還是他雍正的,必然站隊雍正一邊。

三箭齊發讓年羹堯身邊沒有了親近之臣,必然讓其造反無力。解決了西北的原班人馬,雍正接下

來就是安插親信,獲取證據,以期扳倒年羹堯。

親信直入,暗中監視

解決了年羹堯的身邊之人,雍正便開始真正的下這盤大棋。主要分為內外兩大方面:

  • 於內:

自古御史監察百官,彈劾奸佞之臣。雍正對內則是以蔡珽為左都御史,讓其帶動厭惡年羹堯之人上表彈劾,從輿論上壓制年羹堯。以表不是他雍正不仁不義,而是你年羹堯罪孽太深。

  • 於外:雍正近臣圖裡琛先監視年羹堯之兄年希堯,後任陝西巡撫,密切監視年羹堯部的動向。

嶽鍾琪替代原甘肅巡撫,揭發年羹堯貪贓枉法。此二人盡將陝甘牢牢握於雍正之手,與當年年羹堯任陝甘總督牽制大將軍王胤禵如出一轍,只是不知年羹堯此時是否醒悟過來。

調虎離山,刀俎之肉

架空之後的年羹堯徒有其職,雍正下一步的目標就是將年羹堯調離這個他曾經主政多年的老地方,以拔其根基。

雍正首先將年羹堯平調杭州將軍,以嶽鍾琪代其職位,期間更是以親信網羅罪名彈劾年羹堯,邊調邊降的年羹堯在短短二十幾天裡就成了閒散章京,徹徹底底的淪為了刀俎之肉,只能等待雍正的宰割。

綜上所述

初為包衣奴才的年羹堯雖是有才之人,但是卻不如鄔思道懂得隱藏,不如李衛懂得感恩,不如田文鏡懂得心懷天下。年羹堯一路走來雖是平步青雲,但終究是雍正掌權的棋子,不為“棄子”就已是萬幸,更何況虎口奪肉,豈不是自尋死路。

歷史上“兔死狗烹、鳥盡弓藏”的例子比比皆是,作為勇敢決絕的大將軍,年羹堯竟沒有一絲絲的敬畏之心,也就難免遭到雍正的拋棄。反觀雍正一步一個腳印,環環相扣,讓年羹堯毫無招架之力,不得不讓人佩服其謀略。


漲知史


【米瑞君】的觀點:許多事情的真相,光靠眼睛是看不出來的:看似年羹堯統領數十萬大兵,但是真正的兵權根本不在他手裡。他只是藉著兵力為皇帝打仗而已。在清朝這樣一個集權制達到頂峰的封建王朝,一切生殺大權都由皇帝一個人說了算。解除年羹堯的兵權並不是什麼難事。

年羹堯戰功赫赫,卻不懂得低調避鋒芒,拎不清自己的位置讓他一步步滑入深淵

年羹堯在平定青海叛亂中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績,正因為如此雍正非常器重他,而且還在信中誠摯地表達了對年羹堯的讚賞和感謝之情:

“不但朕心倚眷嘉獎,朕世世子孫及天下臣民當共傾心感悅。若稍有負心,便非朕之子孫也;稍有異心,便非我朝臣民也。”

之後便是對年羹堯的大力獎賞,功名利祿在一夜之間全得到了。年羹堯的人生達到輝煌頂點,此時的他不懂得躲避出頭露面的機會,反而志得意滿,做事非常高調。

在邊境時,年羹堯讓蒙古王公必須跪拜自己;赴京路上,他讓總督巡撫們跪地迎送。而這兩種禮節都是臣對君的禮節。年羹堯不合身份的要求,逐漸傳到了雍正的耳朵裡。

年羹堯平定叛亂後,二次進京面見皇上竟然沒有跪拜,態度傲慢,舉止無禮,這說明他心理極度膨脹,拎不清自己的位置了,雍正大怒,對年羹堯的態度有了180度轉變。

面對不可一世和不知天高地厚的年羹堯,雍正開始著手接觸他的兵權,並讓他再無翻身機會

首先是陷年羹堯於孤獨之境地,雍正把年羹堯的心腹從他身邊支走,並全部安排在邊遠地區,以此減少他們的聯繫和感情,削弱年羹堯的勢力。

其次是革去年羹堯川陝總督和撫遠大將軍之職,朝中官員一看年羹堯失寵,就紛紛上奏年羹堯的罪狀,年羹堯大勢已去,再怎麼掙扎也不似之前輝煌了。

再次是雍正採取了一系列手段來接洽失去兵權的年羹堯的工作:對年羹堯的處理由軍機大臣張廷玉全權負責;由嶽鍾奇來接管年羹堯的大將軍一職,原來的副手全部換掉;與青海新疆相鄰的省份總督要密切關注大西北的動靜,隨時做好應戰準備;雍正派大內侍衛圖理琛率領精兵前往川陝宣讀詔書,不奉詔的官員可以就地正法。

所以,在年羹堯還沉睡在自己美夢中時,雍正聯合張廷玉將他的兵權徹底解除。之後,年羹堯被任命為杭州將軍,可是僅僅25天之後,他就被剝奪了全部職權,他的人生也走到盡頭了。雍正三年底,年羹堯被賜自裁,用一條白綾了結殘生。

臣子的功成名就是把雙刃劍:一方面可以光耀門楣,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但另一方面,來自君主的猜忌和不滿,又讓有功之人不能自由而徹底地享受榮華富貴,一旦越界,可能就招來殺身之禍。自古至今,像年羹堯一樣功高但被殺的例子舉不勝舉。

王朝是皇帝的,但凡臣子表現出哪怕撲風捉影的不軌之心,皇帝也會“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而一個功高又傲慢的人是最危險的,就像年羹堯,從神壇到地獄,只隔了25天。


我是米瑞君,精讀華夏史。歡迎關注“米瑞談歷史”!


米瑞談歷史


題目超然的經典!

雍正找個藉口是一件很輕鬆的事情,年羹堯私自招兵買馬,擴充軍隊,這一條腦袋瓜子就得搬家。

這不明擺著造反嗎《死罪》,感覺……


甜瓜20875


年羹堯,一個滿清王朝功勳卓著的將領。他出生於官宦家庭,所以從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年羹堯自幼讀書,頗有才識。康熙三十九年中進士。康熙四十八年,升任四川巡撫,成為了封疆大吏。在康熙擊敗準葛爾部首領和策妄阿拉布坦入侵西藏的戰爭中,為保障清軍的後勤供給,再次顯示出了自己的卓越才幹。



到了雍正即位之後,年羹堯更是備受倚重,和當時的隆科多並稱雍正的左膀右臂。最後因為年羹堯功勳卓越,雍正對他更是深愛有加,到後來他在朝中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年羹堯管轄的大範圍區域的所有官員當時都聽從年的任用。

但是我們都知道歷史上的權臣一旦權力到達頂峰,最終都沒有什麼好的下場。例如魏忠賢、張居正、韓信、趙高等等古今權臣最後都死於非命。而年羹堯也不例外,最後也被雍正賜死,而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為他們威脅到了統治者的統治力和影響力。

而權力到達頂峰的年羹堯,是怎樣被雍正給辦了的呢?

首先,因為雍正安插在年羹堯身邊的監視被年羹堯所殺之後,徹底激起了雍正殺他的心。於是下密旨讓張廷玉處理此事。而張廷玉暗地裡傳達雍正的意思,就是告訴年的黨羽儘快明哲保身,皇帝要處決年了,而一些貪生怕死的人就立刻與年劃清了界限。這也就慢慢地剪除了年的黨羽。



後來在朝廷的運作下年遭到了大多數官員的彈劾,然後雍正對年是一貶再貶,使得年的權力越來越小,同時手裡的兵權也就逐漸被削弱,而當時由於雍正在暗地裡指使,各方官員都在彈劾年,彈劾一次降一次使得最後年的官職和風光時天壤之別。

最後大勢已去的年羹堯遭到雍正的抓捕、抄家。雍正三年,雍正賜給年一條白綾,從此瞭解了這轟轟烈烈的一生。


小強說歷史呀


雍正先把年羹堯從西北調走,解除陝甘總督職,交出撫遠大將軍印,任杭州將軍,大勢已去,圍的人眾散,紛紛上摺子告年羹堯,最後雍正派李衛賜酒自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