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幼時為了湯和殺地主的牛,做皇帝后殺盡功臣也不殺他,湯和有何過人之處?

湘西木魚


朱元璋不殺湯和,一方面是因為朱元璋顧念舊情,不忍心殺死幼年好友湯和,另一方面是因為湯和謹慎小心,沒有觸動朱元璋的利益。


朱元璋和湯和是從小玩到大的朋友,湯和比朱元璋年長兩歲,他們兩個人住在同一條街上,都生活在貧苦的農民家庭。在元朝末年的時候,鳳陽發生了瘟疫和饑荒,朱元璋離開鳳陽做了和尚,湯和參加了郭子興領導的起義軍,因為戰功被封為千戶。

在成為千戶之後,湯和給朱元璋寫信,邀請朱元璋一起同謀大事。這封信被寺廟的人發現,朱元璋為了躲避追捕,只能被迫投奔了郭子興。假如沒有湯和的一封信,朱元璋可能一輩子都只是和尚。在加入起義軍之後,朱元璋依靠著湯和的推薦,獲得了郭子興的信任,只用了幾個月便成為了起義軍的重要將領,地位反超了先參加起義軍的湯和。

因為朱元璋後來居上,軍隊裡面的大部分將領都不服朱元璋,只有徐達和湯和等人對朱元璋忠心耿耿,朱元璋依靠著這些人的幫助,逐漸的創立了自己的基業,成為了元末起義軍中的一支重要勢力。


在朱元璋平定天下的過程中,湯和立下了無數的戰功,朱元璋平定天下後,封湯和為中山侯,地位僅次於開國六公爵。朱元璋封湯和為侯爵,主要是因為湯和曾經對朱元璋不滿,說過大逆不道的話。

不過在洪武十一年,朱元璋還是晉封湯和為信國公,讓湯和參與軍國大事的商定。


湯和一直跟隨在朱元璋的身邊,對於朱元璋的性格非常瞭解,在洪武二十一年,常遇春和徐達都已經去世,湯和在武將中的地位逐漸凸現出來。


為了避免遭到朱元璋的猜忌,湯和主動找到了朱元璋,請求交出兵權回家養老。看到湯和主動放棄兵權,朱元璋十分的高興,他給了湯和很多金銀珠寶,並且讓人在老家為湯和修建一座豪宅,讓湯和能夠放心的養老。

湯和主動放棄兵權,是他能夠逃脫朱元璋屠殺的重要原因,假如湯和一直掌握兵權,遲早都會被朱元璋除掉。除了放棄兵權之外,朱元璋和湯和特殊的關係,也是湯和能夠倖存下來的重要原因。


明朝初年主動告老還鄉的官員非常多,李善長告老還鄉近20年,仍然被誣陷為胡惟庸黨羽殺害。湯和交出兵權後能夠活命,主要還是因為他是朱元璋的發小,兩個人之間的友情深厚。

湯和告老還鄉之後每年都會入京拜見朱元璋,在洪武二十三年,湯和在入京後得了急病,朱元璋親自去探望湯和。


湯和的病情好轉之後,朱元璋又讓湯和乘坐車子進入皇宮,專門設宴慰勞他。湯和去世的前一年,朱元璋讓人用車子把湯和接到皇宮裡面,跟湯和談論少年時候的往事。湯和不能開口回答朱元璋,朱元璋見狀淚流滿面,賜給了湯和很多金銀珠寶作為下葬的資金。


由此可見,湯和能夠逃過朱元璋的屠殺,除了湯和主動交出兵權外,最重要的還是朱元璋和湯和發小的關係。


歷史總探長


湯和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發小,比他年長兩歲,朱元璋17歲的時候,老家安徽鳳陽鬧瘟疫,朱元璋的父母和哥哥都死於瘟疫,那時候窮,至於窮到什麼程度,老鼠去他家都能哭著走,是湯和大哥用一頂席子幫朱元璋將他的父母和大哥埋葬,我想這個恩情在朱元璋的心裡恐怕能記一輩子。



朱元璋小時候給地主劉德家放牛,在他小的時候,就有領導才能,所以每天有一幫小夥伴跟著他,稱呼他為大哥,看著夥伴們捱餓,朱元璋也受不了,於是乎,他偷偷的殺了地主劉德家的牛,這才讓小夥伴們吃了一頓飽飯,這件事被劉德知道之後,朱元璋免不了遭受一頓毒打,但是他覺得,就能讓夥伴們吃上飯自己遭受一頓打還是值得的,所以他並不感覺身上疼,反而覺得心裡美滋滋的。


朱元璋父母和大哥去世以後,嫂子也帶著小侄子回了孃家,家裡實在是混不下去了,朱元璋聽說,附近的皇覺寺正在招收小和尚,於是他便和二哥一起去了皇覺寺,但是那個時候,人們都食不果腹,所以寺廟的日子也不好過,沒過多久,寺廟竟然揭不開鍋了,老方丈把大家召集起來說:“我實在養不起你們了,大家去雲遊吧”說是雲遊,其實就是要飯,於是乎,朱元璋又踏上了要飯之路。

這一要飯便是三年,在要飯這條路上,朱元璋不但不覺得苦,反而學了不少東西,讓他知道什麼是苦難,什麼是堅韌不拔,俗話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些經歷,讓朱元璋受益匪淺,正當他悠哉悠哉要飯的時候,有一天,他碰到了一個老鄉,這個老鄉的出現改變了他的一生,這個人就是湯和,湯和告訴朱元璋,郭子興那邊兒正在招收兵丁,讓朱元璋去投軍,朱元璋先是猶豫,後來覺得他和大哥說的話確實有道理,於是他們就結伴而行去了郭子興那裡。



是金子在哪裡都能發光,這句話放在朱元璋身上再合適不過了,去了沒多久,他就開始嶄露頭角,他驍勇善戰,又頗有頭腦,讓郭子興很是喜歡,不但封他為元帥,而且把自己的義女馬秀英嫁給他,這對朱元璋來說,簡直就是如虎添翼啊,郭子興死後,朱元璋繼承了郭子興的隊伍,他滅了陳友亮,滅了大元朝,於1368年,在奉天稱帝(今江蘇南京)。


總結:朱元璋的晚年大開殺戒,有三十個開國功臣的腦袋被朱元璋搬了家,但是湯和,卻得到了善終,我想他是因為湯和對朱元璋來說,既是發小,又是恩人,還是引路人,朱元璋雖然是一個厲害的角色,但他還比較念舊的人,他是人,不是木頭,他覺得,他和湯和感情和別人不一樣,湯個是他患難與共的兄弟。


佳寧談歷史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湯和這可是個明白人,軍事能力咱就不說了,雖然比不過徐達,常遇春這些個名將,一般的大胳膊小腿的,也掰扯不過人家的。

但讓俺來說他這揣摩人心的能力比軍事能力更勝一籌,劉伯溫劉基這都欠點火候。咱就不說揣摩別人,尤其是揣摩朱元璋,一摸一個準,不然跟著朱元璋一起起事鬧騰的小夥伴,這地盤開大了,都能容下一個帝國的時候,獨獨他落了個善終,其他人都不得好死。

話說,讀史可以明智,那麼今個咱就把湯和的事掰扯掰扯和大傢伙聊聊。

小時候的湯和

話說湯和和朱元璋,這不僅僅是同鄉,而且還是一條街面上,光屁股溜達大的發小,一起吹鼻涕泡,一起玩鳥泥,就這情義一般人還真比不了。

當年一幫子小屁孩聚集起來給東家打工放牛,兩人還是一起的。

還一起餓了,一起扒了牛的皮,一起抽了牛的骨頭,不管不顧的一起烤了一頭小牛犢子吃了。

為了這事,朱元璋不僅丟了差事,還遭到一頓毒打。

您就說吧,倆人都掰扯到這份上了,情義當然深厚了。

也因為如此,湯和深深的知道,朱元璋這人要麼不做,要麼就一定會把事做絕了。留後路,這三字壓根就不在朱元璋的字典裡。

但這三字在有著相同情義,也一起吃過牛犢子的周德興不明白,落了全家被殺的死局。

所以打小湯和都很尊重朱元璋,朱元璋杵到前邊,他總是落後半步,甚至更多,他明白自己的位子在哪?

說道這裡,您千萬可別不信。

再大一點的事

想當年朱元璋全家捱餓,父親餓死,母親餓死,大哥一家子全餓死,順帶三哥當了人家的上門女婿的時候,湯和已經帶著十幾個人參加了起義軍。

當湯和都熬成了千戶的時候,朱元璋還蹲在皇覺寺做和尚呢,過著吃一天飯,撞一天鐘的日子。

這不湯和知道了朱元璋的地址,一傢伙就寫信給老朱,讓他和自己個一起帶兵。

咱說造化弄人,其實老朱開頭的時候,就一個想法,有口飯吃,有個疼自己的老婆給自己縫縫補補,弄幾個大小子,隨便起個名字,啥朱九六,朱三四啥的,這就得了,也沒啥大的想法,一輩子糊弄糊弄也就過去了。

擱皇覺寺當和尚,那也是為了那小肚皮能吃飽了而已。但架不住老天爺他就不答應,非要找個人,要舉報他(湯和的信),這要是舉報成功了,這小命可就沒了。

那會大元已經是強弩之末,就等著最後一根稻草,壓垮他了。大傢伙也知道,這老朱就是這最後一根稻草,沒得說了,老朱直接就奔著湯和去了。

話說,老朱這人長的不地道,瞅見過月牙嗎?他那張臉就這樣,腦門突突著,下巴突突著,到了地,想要投軍。

郭子興(湯和的頂頭上司)好懸沒把他給剁了,以為是大元派來的間諜。

等把這事掰扯清楚了,郭子興也就賞了他一個九夫長的職務,擱現在也就是個班長。

但湯和可不這麼看,他可是千戶,擱現在少說也是個團長。

但凡湯和和朱元璋湊一塊,還是向小時候那樣,老朱杵前頭,他蹲在後邊跟著。您要知道這倆人開頭的地位不僅懸殊,而且湯和還比老朱大三歲,您要擱在紅巾軍裡頭,湯和算是領路人。

但湯和可不這麼認為,他一直就把自己個當朱元璋的小弟看待,這也是湯和能得善終的一個重要的原因。

打仗的事

話說湯和把朱元璋給坑到了當皇帝的路上,但這一路走過來,這湯和可真是至死不渝。

後來朱元璋在紅巾軍中一路可就崛起了,畢竟是塊金子,您擱那他都發光不是。

就在這紅巾軍的隊伍裡,別人都不聽朱元璋的話,畢竟他出道晚,論資排輩也輪不到他朱元璋。獨獨這湯和豎著倆耳朵聽著,您老朱說吧,這事咋幹,一條道俺就跟著你幹到底了,就算是黑的俺也認了,大不了咱再重新來一把。

所以小時候玩鳥泥和一起啃牛犢子的情義,加上出道之後聽指揮的情義,湯和在老朱的心裡不可謂不重。

朱元璋表示很喜歡湯和,但當朱元璋這個平臺容納了徐達,常遇春這些個名將之後,湯和的地位就開始靠後了,畢竟論軍事能力湯和差這兩位可有一截。

當然湯和也沒啥怨言,該幹嘛幹嘛。

說道這裡,估計有人要問了:“那麼湯和和朱元璋就沒有啥衝突嗎?”

瞧你說的,這小兩口日子過久了,還有一個七年之癢的,鍋臺做飯做久了,還有一個鍋勺碰鍋簷的時候,倆人起矛盾哪能沒有呢?但也僅有一次。

唯一一次的衝突

其實這也不算啥衝突,當年湯和奉命蹲在常州這地防守,結果好死不死的周圍全都是敵人,張士誠那私鹽販子,瞪著倆大眼珠子玩命的盯著他,還時不時的搞個間諜啥的,往湯和的地盤上溜達。

大傢伙也知道,開頭的時候,朱元璋是在張士誠和陳友諒兩人之間生存的小蘿蔔,兩人要是掉起膀子弄他,一傢伙就能擠掉老朱。

湯和那叫個小心謹慎的防守,話說這事還真不好弄,期間張士誠還時不時的搞點小動作弄他一下,這讓湯和不好受。

“咋弄呀?”湯和想問問老朱。

可老朱就沒功夫搭理他,連一句回話都沒有。

這一下子,湯和就鬧點小脾氣,蹲在家裡的屋脊上喝酒,吹風。他就感覺自己的處境,就和屋脊差不離,不能偏左也不能偏右,不然都得掉下去,可問題是他的屋脊在哪,沒人告訴他,哎!

“騎虎難下啊!”湯和自己個蹲在屋脊上發了一通牢騷。

得咧,這事後來讓老朱知道了,老朱心裡有了個小疙瘩。

所以有人就說了,開國六公爵裡頭塞了個文臣李善長,也沒把湯和塞進去,原因就在這裡。

可讓俺看,老朱確實是個小心眼,但也不至於這麼小心眼,咱看事情,不能單獨拿出來瞅,這要擱到大局上瞅。

湯和沒有進入六公爵裡頭,何嘗不是老朱拿這事敲打一幫子老哥們,老傢伙。

“瞅見沒,俺這領路人,光屁股長大的發小都沒當公爵,把公爵給了別人了,其他人消停消停,吵吵啥?做啥事,咱得論功勞來,誰讓他湯和舟山作戰被人偷襲,丟了咱大明兩指揮使,不辦你就不錯了!”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所以湯和這就讓朱元璋給做了個樣子,畢竟論功行賞這種事,弄不好就要出亂子不是,所以湯和在開國的時候,就撈了一個侯爵。

這不八年後,湯和還是撈了一個信國公回去。

後來的事

後來沒有戰事,湯和蹲在朝堂上乾脆就做起了啞巴,畢竟他就是個武官,您沒事跑到文官堆裡搞事,這搞不好就要進入朱元璋的眼珠子裡。

所以這個時候的湯和是謹小慎微,不該問的不問,就算是該問的,你老朱沒問俺,俺也不搭話。

因為湯和知道,朱元璋這人可是有個有主見的人,一旦他拿話來問你,基本上他的肚子裡已經形成了計劃,所以操哪閒心幹嘛?

當年李善長的淮西集團和劉伯溫的浙東集團,擱朝堂上斗的你死我活的,最後劉伯溫敗了一層,結果就是浙東集團敗了稀里嘩啦。

其實明眼人瞅到這裡,都知道朝堂上就剩下個淮西集團,老朱能讓淮西集團一家獨大嗎?顯然不能,這不後來就收拾了淮西集團。

而李善長作為淮西集團的靈魂人物,老朱老早就想弄他了,但因為李善長畢竟是有功的,不能隨隨便便的弄了,他就差最後一根稻草了。

趕巧了,李善長想要修房子,最後就找到了湯和,讓他找三百人來修一修。

得咧,湯和那就是朱元璋的肚子裡的蛔蟲,回頭就把李善長給賣了,最後一根稻草落到老朱的手裡,李善長也就玩完了。

其實,這事有人說是湯和出賣了李善長,但照俺看,湯和何嘗不是自保。

那會老朱的眼線遍佈天下,這三百人的事是瞞不住老朱的,與其最後被挑開,還不如自己挑開了了事。

這不後來,老朱不想老人們把持著兵權,湯和又是第一個找機會:“俺老了,這打仗的事幹不了了,這就想著回家老婆孩子熱炕頭的退休了。”

你說老朱這是瞌睡了,湯和又給送來了枕頭,榜樣的力量又給樹立了起來,立馬就解除了湯和兵權,還在鳳陽這地給湯和修了個大宅子。

賞賜的黃金布匹啊,那都是雙份的,一份是湯和的,一份是他老婆的。

這馬骨頭有了,就等著其他人效仿了。

您就說吧,湯和都做到這份上了,老朱還能幹嘛呢?

後來湯和得病,已經不能說話了,其實擱現在也就是腦血栓,朱元璋專門去瞅了瞅湯和。

老哥倆還能說啥,用手摸著這湯和,啥也不用說了,老朱自己慢慢的說,說他們的家鄉,說他們的戰鬥,說他們的艱難。

因為只有這個老蛔蟲,才能知道老朱想啥,但這個老傢伙也快死了。

死後,老朱追封湯和為東甌王。

好了,今天寫到這裡,喜歡的朋友加個關注,順手點個贊呦!


梁老師說歷史


湯和最後得以善終,有老朱晚年對童年美好的懷念,更多的是湯和這個人下面幾個原因:

  1. 兩人知根知底,關係從小就好。和朱元璋是發小,湯和是個朱元璋一個村的,比朱大了三歲,小時候一起給地主家放牛,還偷過一頭牛,一起殺了吃了。可見兩個人小時候是有過患難經歷的,感情基礎比較好。
  2. 湯和對朱元璋忠心耿耿、尊敬有加。湯和先在郭子儀軍中幹上了千戶,然後邀請朱元璋參軍,在他手下乾的時候,湯和就對朱元璋很好。很快,朱元璋幹到了湯和的上司,湯和仍然一心為朱元璋唯親,聽從他的安排,並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妥。到郭子儀去世,朱元璋接任,此時有很多人並不服從朱元璋的首領位置,而湯和是第一個支持朱元璋的人,幫其順利渡過了困難的時期。

  3. 湯和懂得審時度勢,及時放棄兵權。大明建國之後,湯和又帶兵南征北戰,立下了不少戰功,從候被封為國公,此時,湯和知道朱元璋已經對開國功臣痛下殺手了,就及時交出了兵權,告老還鄉。
  4. 湯和懂得低調做人,做事不逾規。回到老家以後,湯和深知自己的行為會影響到自己的性命,所以他非常低調,像閒雲野鶴一般,不斂財,也不與鄉紳和官員過多交往。終於得以善終。

湯和可以善終,一是自己的豁達,二是與朱元璋的感情,也可是說自己把自己變得沒有威脅了。


我是xiaoZ彈史,翻看滾滾煙塵,知曉橫趣點點。歡迎【關注】我,一起尋找歷史中的真我!


xiaoZ彈史


作為朱元璋手下僅有的幾個能夠善終的功臣,洪武二十八年,湯和以七十高齡去逝,死後追封為東甌王。

對湯和的死,皇帝還傷心了好久。

在朱元璋手下活到善終是一件很難完成的任務,湯和能活到壽終正寢,有著他獨到的本事。


(湯和)

那就是低調做人、不貪權勢、忘記從前。 湯和與朱元璋一起長大,也是朱元璋的最初領導。

《明史》說湯和“沉敏多智數”,是個低調的聰明人。

湯和比朱元璋大,又是曾經的上級,可是當這個小弟嶄露頭角之時,那些資格比較老的都不大服氣,只有湯和百分百服從指揮,朱元璋十分高興(“獨奉約束甚謹,太祖甚悅之。”)。

領導也是需要支持的,湯和在一開始,就站在了和別人不同的起跑位置。

在與老朱的相處的過程中,他也犯過錯。在與張士誠的戰爭中,湯和對領導也有過不滿,他說:“吾鎮此城,如坐屋脊,左顧則做,右顧則右。”


(湯與朱)

朱元璋把這句話記在心裡好多年,以至於後來封功臣時,只封湯和為侯,不肯封他為公爵。

朱元璋曾把湯和的缺點和錯誤刻在鐵券上,賜給湯和。應該是這份禮物讓湯和銘心刻骨的記住了,所以從此他夾著尾巴做人,不敢越雷池一步。

皇帝與開國功臣,關係向來很微妙。處置功臣是一門高深的帝王術,功臣如何處理與皇帝的關係也是一門高深的學問。

歷代功臣結果各異,有慘死的文種、韓信;有歸隱的范蠡、張良;也有一輩子富貴的郭子儀這樣的智者。 中國歷史上有一個獨特的現象,越是出身高貴的開國帝王,對功臣越寬容,越是出身低微的對功臣越苛刻。


前者如唐之李氏,宋之趙氏;後者有漢之劉邦,明之朱元璋。錢穆先生認為,越是出身高貴的皇帝,自信心越強;而出身低微者,權力越大就越怕別人搶走,普遍多疑。

朱元璋廢除宰相,是因為對權力極度迷戀。


黃宗羲評價道:“有明之無善治,自高皇帝罷丞相始也。”

具體到湯和個人,保命絕招說起來也很簡單,就是低調做人、不貪權勢、忘記從前。


當天下徹底平安無事之後,朱元璋是不希望軍人出身的老兄弟們繼續掌兵的。

湯和就能做到不貪圖權勢,主動提出:“臣年事已高,不能再指揮軍隊馳騁戰場了,希望能返回故鄉,為將來死去找一片容身之處。”

這正是摸準了朱元璋的心理,大投所好。所以朱元璋對湯和大加讚賞,賜錢讓他在中都修建府宅。

之後,倭寇犯境,湯和受命清剿。

在順利完成任務之後,他回京的第一件事就是交還兵權,請求回中都養老。

這樣的臣子,有什麼理由不喜歡?聖心大悅,馬上賜金三百兩、白金二千兩、紙紗三千錠、彩帛四十多套,同時下詔褒獎,准許他他每年都能與自己見一面。


湯和行事非常謹慎。太師李善長與他是多年舊交,可是當李太師借三百士卒修房子時,多年的交情就是用來出賣的了。

湯和向朱元璋告密,所以後來胡惟庸案繼續擴大時,李善長和許多老戰友都牽連進去,死於非命,湯和安然無恙。

湯和的謹慎還表現在平時的一言一行上。國家大事他從不外傳,也不妄議,不讓人抓住把柄。

他有上百個小妾,後來全部遣送光了,所有的賞賜,都分給了窮苦鄉親,言官拿著放大鏡都找不到他的毛病,雖然活得累點,但總比被殺好多了。

所以洪武二十三年病重時,皇帝親自上門探病。當時湯和病得說不出話來,拉著朱元璋的手叩頭不止。

朱元璋也許是想起了以前的事,環顧自己身邊,那些跟著自己打天下的兄弟都殺得差不多一個不剩了,也有點觸景生情,淚流滿面。

朱元璋很少如此流露真情,也這也說明在朱元璋心裡,湯和這個人與其他大臣的區別。

湯和死後,子孫世襲靈璧侯,直至明亡。 湯和用一生寫盡了與領導相處的藝術。

他不是個將領,他是個藝術家。 原創文章,請多關注!

歪眼小史工作室出品


剛日讀史


朱元璋在歷史上殺盡功臣是很出名的。但是卻沒有取湯和的命,我想有兩個原因:

首先他和朱元璋是發小,而且這個發小關係是特殊中的特殊,人都是念舊情的,朱元璋在當皇帝以後雖然殺盡眾臣,但是念及湯和的發小關係,內心還是有那麼一點點的憐憫的。但是發小關係並不是湯和倖免的主要原因,只是一個基礎性原因。

我想湯和之所以未被殺,還主要是因為湯和的小心謹慎和功成隱退。在長期的征戰中,湯和也逐步看清了朱元璋的為人,因為屁股決定腦袋,自己到了皇帝這個位置就要在這個位置上考慮事情。大人物是站在他的位置上權衡利弊的,他所在的位置決定了他首先考慮的就是鞏固住自己的皇權和大明王朝的江山。

這樣他就不得不清除掉身邊的文臣武將,但是湯和是一個聰明人,在長期的征戰中早就把朱元璋這個人看透了。人家在征戰中認真服從朱元璋指揮,做到絕對服從,這一點老朱很高興。其實,人家湯和不爭功,淡泊名利,和他同等的將領都封公了,他即使被侯,也沒抱怨。

最主要的還是他的審時度勢,主動隱退。還未等朱元璋開口,主動便主動返鄉隱居起來,回家後遊山玩水,不問世事;不結交權貴,慎獨謹慎;不議論政事,免去猜疑,這些都讓朱元璋很放心。在這一點上湯和做的很出色,這是主要的,又加之發小關係和引路人的角色起了一定的影響和作用,才使得湯和保住了自己。


聽月談史


朱元璋加入郭子興的紅巾軍,是湯和推薦的,而且直接推薦到郭子興的耳中。

朱元璋當時還是和尚,他加入紅巾軍的時候,因為長得醜陋,被紅巾軍抓住,還被五花大綁,郭子興一問才知道他就是湯和推薦的朱元璋。

朱元璋後來成了紅巾軍的首領,手底下的大將,大都是他的同鄉,誰也不服誰,朱元璋很難管教,只有湯和很聽話,對朱元璋很恭敬,而且湯和比朱元璋年長几歲,湯和從來也不以老大哥自居。因此朱元璋很喜歡湯和。

明朝建立的過程中,湯和立了很多戰功,但是他從來不像別人一樣暗自尊大,以功臣自居,對朱元璋也沒有什麼怨言,讓他打哪,他就打哪。

只有一次,湯和奉命鎮守常州,因為常州左右都是敵人,湯和就去問朱元璋,怎麼辦?朱元璋沒理會他,他就喝了點小酒,醉後抱怨說,自己就像坐在屋簷上,往左會掉下去摔死,往右也會掉下去摔死,只能蹲著,一點也不能動彈,簡直是騎虎難下。這話傳到了朱元璋耳朵裡,朱元璋很不高興,這是史書裡記載的朱元璋唯一一次對湯和不悅。

平定浙東時,湯和的功勞尤其大,後來他又跟著大將軍徐達北伐元朝,一次性繳獲十多萬頭牛馬羊。

明朝剛建立的時候,徐達常遇春等大將都封了公爵,湯和只封了個侯爵,他也不抱怨,等到平定浙東和北元以後,湯和也被加官進爵,才加封了一個公爵。

湯和在明朝建立後,變得越來越謹小慎微,變得越來越膽小怕事,因此,他對朱元璋越來越聽話,什麼事都不敢自作主張,都要請示朱元璋。

他聽話,他謹小慎微,他膽小怕事的具體表現有哪些呢?

他上朝的時候,朱元璋不問他,他從來不會主動討論國家大事,在朝廷內外,他也從來不肯多發表任何意見,反倒是見了他小時候村裡的老鄉,跟老鄉們聊家常時,卻相談甚歡。

丞相李善長回家養老,為了享樂,便大興土木,建造府邸工程,由於短缺工人,李善長便去找湯和,讓湯和從手底下借給他三百兵馬。

如果換做別人,面對李善長和淮西集團的勢力,派了兵也就完事了,可是湯和比較膽小怕事啊,他一面派兵給李善長,另一面,又把這事告訴了朱元璋。因為此事,朱元璋又找到了一條李善長的罪狀,為打倒李善長加了一把火。

明朝洪武中期,朱元璋派大軍平定了四方,國家一片安定,所以朱元璋開始擔心手下的大功臣們,擔心在和平時期還讓他們帶兵會有隱患,於是要削奪功臣們的兵權。

湯和是第一個站出來交兵權的,還說自己年老了,不適合再帶兵了,自己想回家養老了。朱元璋聽到以後大悅,狠狠得誇獎了湯和,還親自給湯和在中都選定府邸,撥給銀子,讓手下給湯和蓋了個好宅子。

同時,朱元璋也開始給其他的功臣蓋府第,意思很明白,讓他們效仿湯和,用兵權換取後半生的榮華富貴。

<strong>湯和主動交兵權,一方面是他膽小怕事,對朱元璋很聽話,另一方面是他謹小慎微,察覺到了朱元璋這是不放心功臣。

所以因為這次事,朱元璋後來再也沒有為難過湯和。

自從湯和在中都有了朱元璋御賜的府邸以後,他就整日和自己的家人享受天倫之樂。一年才去一次京城,點個卯了事。

因此,朝廷裡的那些大案,胡藍黨案,李善長案等等,都沒怎麼牽扯到他。

在中都的時候,湯和喜歡跟自己的老鄉在一起,這些老鄉不是他的功臣老鄉,而是他村裡的那些窮苦鄉親,他把自己得到的俸祿,也分給老鄉們很多。

古人說,苟富貴,勿相忘,湯和做到了。

湯和在朱元璋後期,還做了一件惠及後人的大好事。特別是對浙江老百姓。

明太祖朱元璋時期,倭寇就已經開始騷擾我國東南沿海了。

朱元璋於是請湯和出山,到東南打擊倭寇,畢竟,當時朱元璋那些功臣老將殺得殺,死的死,只有湯和還堪一用。

湯和聽到朱元璋的任命以後,沒敢拒絕,但是他請求讓方鳴謙一起去,因為方鳴謙懂海事,對海戰很瞭解。這個方鳴謙是方國珍的侄子,而方國珍是靠從海上販私鹽起家的。所以湯和也有識人之能。

從湯和推薦方鳴謙也可以看出來,湯和即使老了,仍然非常謹小慎微。他不懂海事,讓他去海上打倭寇,那不是趕鴨子上架嗎?萬一搞砸了,自己晚節不保事小,朱元璋以此為藉口,把自己弄死,落得個滿門抄斬,那可不是鬧著玩的。

湯和帶領方鳴謙到達浙江沿海以後,方鳴謙負責打造戰船,訓練海軍,修建海上堡壘,而湯和則在浙江沿海陸地打造衛所。

湯和在浙江總共打造了59座衛所,後來嘉靖朝的時候,東南倭寇特別嚴重,攻陷了很多城市,而這些衛所所在地卻阻擋了倭寇的侵略,保護了一方百姓,因此老百姓非常感恩湯和,朝廷還撥款給湯和修建了廟宇,讓老百姓祭拜。

湯和共有五個兒子,其中長子和最小的兒子,都死於明朝軍中,說起來,湯和家可謂滿門忠烈。

朱元璋大殺功臣,卻沒有動湯和,除了湯和謹小慎微,審時度勢,膽小怕事之外,湯家滿門忠烈,忠於大明朝,或許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湯和死於七十歲,是病死的,他重病的時候,朱元璋派湯和的兒子把他接到京城養病,朱元璋還親自去探望他。

據說湯和有一百多個小妾,也不知道這老小子怎麼受得了,而且還活到七十歲高齡。當然,後來湯和把這些小妾給點錢都遣散了。


西堤君


其實不僅是湯和,實際上來講,徐達他因為吃了燒鵝,然後病發身亡,這個事也不能夠相信!總體來講,朱元璋對自己這批老弟兄還不錯,只要你們不去參加淮西勳貴集團,你就有可能善終。

其實一開始的時候,朱元璋剛剛創立了明朝,大家都是從戰壕裡面滾出來的生死弟兄,不至於說因為權力爭鬥的問題,朱元璋對自己曾經的生死弟兄下手,所以對於李善長為了防止出現類似於劉邦一樣的悲劇,把自己的淮西勳貴抱成一個團,朱元璋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但是在這個時候,湯和就展現出了自己非同尋常的政治眼光,朱元璋起義那會兒,他指揮手底下的將領根本就指揮不動,誰也不聽他的,當時只有湯和老老實實的在朱元璋手底下聽他的指揮,為朱元璋對這個老兄弟也是抱有一種感激之情的,朱元璋後來開國工臣裡面封侯,湯和更是表現的既不鞠躬,也不自傲,而且不去爭搶,朱元璋對這個兄弟表示十分滿意。

在李善長,這能夠更加把控朝局,組建了淮西勳貴集團以後,湯和跟這個集團的利益往來相當少,他不像胡惟庸,李善長那樣,甚至於希望利用這個集團來完成自己的某些事情,他更多的對朝堂之上的各大集團表示敬謝不敏,我既不參加,誰也不反對誰,我就作為一個孤立的臣子,但是又不同於劉伯溫那樣的,手裡沒有權力,像亂世浮萍一般,(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湯和手裡面有兵權,而且是整個朱元璋集團裡面的老大哥,誰也不敢招惹他,因此湯和可以穩穩當當的一直度過洪武前20個年頭。

他自己不用像胡惟庸那一樣受到朱元璋的猜忌,又不用像劉伯溫一樣被別人給害死,自己還無處申冤。

一直到洪武21年,胡惟庸案爆發以後,朱元璋開始清洗一些新權貴,就是藉助胡惟庸,爬起來的那些朝堂之上的文臣武將,但是在這個時候,他並沒有去處理曾經的淮西勳貴,因為這個時候朱彪還在,蘭玉還在,兩個人之間的友誼還在,所以這也是淮西勳貴的一道保命符。

但是,湯和卻在這件事情裡面嗅到了危機。胡惟庸何許人也?胡惟庸是當朝宰相,跟淮西勳貴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甚至於有的淮西勳貴將領就在他手底下聽用,這樣的人你都敢殺了,更何況是那些淮西勳貴曾經乾的那些荒唐事,遲早會被你給清算,所以在朱元璋還沒有動手對付懷胥勳貴的時候,湯和自己站出來,主動選擇放手,他把兵權給交出去了。

朝堂之上都是自己的老弟兄,又沒有人能夠威脅他生死,冰泉現在在手裡面簡直就是一塊燙手山芋,我以乾脆就把這個軍隊直接交還給了朱元璋,自己選擇告老還鄉,朱元璋當然是不答應,他也不明白自己這個老弟兄究竟看到了什麼,但是湯和想要離開的心思,沒有人能夠阻止。

也顧及到這位老兄弟戎馬一生為自己付出了這麼多,年紀大了,想要回家享福都不行,所以朱元璋你就同意了他的奏請,讓湯河遠離了是非之地,從此湯和和朝宗的太子和淮西勳貴一點關係都沒有,這才是他真正的保命手段,兩邊不靠我,誰都不去沾光,如果出了事情算到我頭上,算我倒黴!

湯和最後活了下來,就好像當初有人勸商鞅一樣,你如果能夠做到激流勇退,善莫大焉,但是有多少人能夠做到的權利擺在手裡面,總不想把它給放手。


漩渦鳴人yy


老朱雖然愛殺人,但他不是個沒情義的人,至少他對自家子侄外甥什麼的都很看重,即使他們不爭氣,他也不下殺手。

因此,若有部屬和他感情深,信得著,他還是可以放過的。

譬如湯和。

湯和與老朱早年結下情誼

湯和是濠州鍾離人(今安徽鳳陽),和老朱是同鄉,他早年參加郭子興的義軍,有千戶之職。從資歷來看,湯和比朱元璋要老。

老朱加入郭子興軍後,得到湯和的支持。朱元璋在義軍中現出才能後,又是湯和站出來擁護他,率先承認他的領導地位。

老朱自立門戶後,湯和全心擁護

《明太祖實錄》有載:

(湯和)長太祖三歲,獨奉約束甚謹,太祖甚悅之。

用現在的職場表現來說,湯和與領導有舊,但並不提起這茬,反而在公私場合中對領導恭謹有加。

估計和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兄弟們在草創之初,對於老朱的態度都沒有湯和這般恭謹。因此,老朱對湯和的印象很好。

湯和審時度勢,急流勇退

洪武二十一年,朱元璋60歲,對開國功臣們不放心了——帝春秋浸高,天下無事,意不欲諸將久典兵,未有以發也。

湯和敏銳地意識到了這一點,第一個提出辭官歸隱:臣犬馬齒長,不堪復任驅策,願得歸故鄉,為容棺之墟,以待骸骨。

朱元璋很欣慰湯和的識時務、知進退,於是賞他金銀,放其歸鄉。

洪武二十七年,湯和病重,朱元璋很是傷心,召其進京敘舊。次年,湯和病逝,終年70歲。

朱元璋追封湯和為東甌王,諡襄武。


錢多多讀文史


翻開中國歷史,我們可以頻繁的看到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高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種種卸磨殺驢的事情數不勝數。這種事情在歷朝歷代都在重複上演,不過,在明朝初年的洪武時期顯得異常激烈。



大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胡惟庸案爆發,朱元璋當機立斷,以“謀不軌”罪誅殺宰相胡惟庸九族。其後大肆株連蔓引,無數淮西勳貴遭到屠戮,三萬顆人頭瞬間落地,就連被朱元璋稱讚超越蕭何的開國功臣李善長,最終也沒能倖免於難,一家七十餘口全部被殺。

接下來是洪武十八年(1385年)的郭桓案。禮部、刑部尚書,兵部、工部、戶部侍郎,另外還有六部左右侍郎以下所有官員,盡皆處死,死者萬餘人。

最後,又到了藍玉案。這個案件爆發於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包括藍玉在內的大量功臣宿將被殺,死者達到了一萬五千餘人。



看到這兒可以說,明朝初年的官場,朝廷大臣、功臣宿將被殺是常態,能夠活下來,並且得到善終,反而成了一個少有的現象。不過,任何事情都有例外,在大部分開國功臣被屠戮的時候,有一個人卻順利的活到了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最終以七十歲高齡壽終正寢,這個人就是明初開國功臣湯和。

湯和之所以能夠得到善終,實際上是因為湯和懂得歷史的趨勢,也懂得在朝廷鬥爭中該如何進退取捨。




首先顛覆一下大家的固有思想。在傳統思維中,“狡兔死、走狗烹”這種卸磨殺驢的做法是不對的,但實際上,這種事情是歷史的大趨勢,既是完全正確,也是無可避免的,而且這種做法對朝廷政權而言有百利而無一害。

首先,狡兔已死,走狗已經不能產出任何價值,留著它只能徒增成本。其次,烹殺走狗可以獲得狗肉,增加主人的收益。再者,狗也是有壽命的,也不可能無限的保持最好的狀態,烹殺這一隻狗,也可以給後來的狗多一些鍛鍊的機會,激勵後來的狗努力拼搏。

如果把這一理論套用在古代朝廷,功臣宿將被免職,甚至被殺,就可以清楚的明白其中的道理了。



第一、在戰爭年代,皇帝需要的確實是平天下的將軍,但當天下平定後,皇帝需要的是治天下的文臣。而此時,由於將軍的學識、能力以平天下為目的,治天下則相形見絀了。所以,在和平年代,將軍被淘汰是必然結果。

第二、朝廷官職是有限的,一些開國功臣靠著資歷,霸佔著很多重要崗位,開始倚老賣老。這樣一來,導致了朝廷無法培養後備力量,從長遠角度考慮,很可能會導致朝廷人才斷層。所以,開國老臣在發揮完光和熱之後如果長期霸佔職位,被皇帝清理也是必然的。

第三、一些開國功臣在朝廷任職時間過長之後,會形成自己的利益共同體,導致階級固化,使得整個社會喪失良好的競爭機制。更嚴重的是,這些利益共同體內的人團結起來甚至可能會威脅皇權。所以,為了保證朝廷有活力,並且杜絕潛在威脅,開國功臣也不可能會在某一個關鍵崗位上長期任職,把握權力。

說明白了這些,我們再來看看湯和為什麼能笑到最後,成為明朝初年少有得到善終的開國功臣。



湯和與朱元璋是老鄉,而且是住在一條街上的老鄉。童年時,兩個人可以說是光著屁股長大的玩伴,也因此,兩個人的感情異常深厚。

當然,在卸磨殺驢的歷史必然趨勢下,光有感情顯然是不夠的,畢竟被殺的周德興等人和朱元璋也是同鄉好友。

湯和相比於朱元璋,加入起義隊伍的時間較早,也因此,湯和都混到了千戶了,朱元璋還在皇覺寺裡敲鐘,發愁下一頓飯的著落。

1352年,湯和給朱元璋寫信,希望朱元璋可以放棄當和尚的生活,跟著自己參加起義。

起初,朱元璋收到信件後,覺得造反起義掉腦袋的事情,根本沒打算去。不過,或許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有人舉報了朱元璋要去投奔紅巾軍。就這樣,朱元璋趕鴨子上架,稀裡糊塗的加入了起義軍。

是金子總會發光,到了起義的隊伍裡,朱元璋很快嶄露頭角,成為了鎮撫,級別在湯和之上。



這時,朱元璋手下很多將領不滿,原因就是朱元璋年齡小、資歷淺,他們覺得朱元璋根本不配指揮他們。不過,這時的湯和卻站出來力挺朱元璋,非常恭敬的接受朱元璋的指揮。

隨後的歲月裡,湯和認真的執行著朱元璋的每一道命令,可以說是唯朱元璋馬首是瞻。也因此,後來湯和雖然有一些過錯或者失誤,朱元璋也選擇了視而不見。

大明建立後,天下趨於穩定,跟隨朱元璋打天下的淮西勳貴們也準備享受成果。但這些人準備享受的成果不是榮華富貴,而是權力!

以李善長、胡惟庸為首的淮西勳貴開始拉幫結派,和劉伯溫為首的浙東派系打的如火如荼。

此時,按說湯和是淮西勳貴,應該支持李善長和胡惟庸,但聰明的湯和並沒有介入其中。因為他已經看淡了功名利祿,懂得放手。而且他也知道,在朱元璋眼裡,這些長年把持重要崗位的人,遲早會被迫退休、下臺。



果然,浙東派系失去劉伯溫後,淮西勳貴開始拉幫結派,打壓異己,形成了一家獨大的局面。這種情況不僅威脅了皇帝的權威,更加讓朝廷陷入階層固化,新鮮的血液喪失了向上拼搏的動力。最終朱元璋下狠手,解決了淮西勳貴。而湯和因為沒有參與其中,順利躲過。

解決了大部分淮西勳貴後,朱元璋開始解除大將軍們的兵權。

此時,朱元璋已經向群臣透露了意願,只是沒有采取公開的措施。而湯和看淡這種情況,立刻上表請辭,朱元璋聽後非常高興,雖然解除了湯和的兵權,但馬上給他在鳳陽修建了府邸。而那些不願意辭職放權的人,在藍玉案爆發後,都成為了刀下之鬼。

湯和回到老家後,深居簡出,晚年含飴弄孫,閉門謝客,而且經常教育自己的子孫和家僕遵紀守法,不可欺壓百姓。朱元璋見到這種情況,也賞賜了他大量財物,讓湯和的晚年過得非常舒心。




總結來說,湯和之所以能夠善終,是懂得歷史的大趨勢,懂得如何進退取捨。如果不是這兩點,即便他是朱元璋的老鄉,也沒有任何作用。

最後多說一句話,很多人說劉邦和朱元璋不應該殺戮功臣,而應該仿效李世民、趙匡胤,讓他們頤養天年。

說句實話,朱元璋其實也想。如果所有的功臣都像湯和一樣,懂得進取捨退,而不是像胡惟庸一樣拉幫結派,壟斷官員晉升渠道,像李善長一樣退而不休,安排親信入朝為官,像藍玉一樣桀驁不馴,在軍隊中安插義子,或許朱元璋也不會將他們連根拔起。



究其根本原因,朱元璋也是無奈。畢竟階級固化導致社會矛盾重重,最終可能引發新一輪的洗牌,朱元璋都有可能被歷史的洪流淹沒。如果朱元璋念及感情,縱容了這些淮西勳貴,那將來導致流民遍地、起義四起的時候,那些攻入京城的起義軍會不會念及感情,放過朱元璋呢?

所以,與其說是朱元璋屠戮了那些不肯放權的開國功臣,不如說他們是被滾滾的歷史洪流所淹沒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