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居正為什麼死後會被抄家?他跟皇帝有哪些過節?

重慶人是我


隆慶六年,皇帝駕崩,十歲的萬曆皇帝朱翊鈞繼位。

張居正成為首輔,迎來了他人生的巔峰,從此開始了他勵精圖治的十年,也是他嘔心瀝血的十年,更是他忠心輔佐朱翊鈞的十年。

張居正當上首輔,從胡椒蘇木折俸開始,得罪了一大批的官僚和權貴。京察,考成法啟用了一批能臣幹吏,罷黜了一批政敵和蠹蟲,也閒置了一批清流。子粒田收稅和清丈田地得罪了豪強和權貴。這一切的一切,所有的萬曆新政,都是為了一個目的,國富民強。

十年過去,國庫中,由當初連官員的俸祿都發不下來,沒有一兩銀子,到存餘一千多萬兩白銀。而張居正則由一個壯年變成了一個耄耋老人,身子骨一天不如一天,最後帶著無盡的遺憾溘然離世。

張居正離世不到一年,對他的清算就此展開,弄的家破人亡,自己還差點被開棺鞭屍。

對張居正的清算,許多人說是因萬曆新政得罪了太多的官員、豪強和權貴,是那些人對他的反撲、報復的結果。

其實那些人只是一個因素,但是最最重要的還是萬曆皇帝,他才是主要原因。在那個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年代,在那個伴君如伴虎的年代,如果不是朱翊鈞自己要清算張居正。任憑再多的權貴、官員,再想要報復,只要萬曆不鬆口,那些報復從何談起。最多的也可能是萬曆新政不再得以繼續,他的同黨們會被打擊,他推行的新政可能會被詬病,但是絕對不會出現餓死一個孫子兩個孫女,更是餓暈一片,更不會出現長子被逼自殺的情況。

中國人講究死者為大,縱觀歷史,有哪一個坐到宰相位子,還是帝師的人,死後被如此對待。

唯有張居正,一代名相,生前是多麼的顯赫,死後是如此的淒涼。而清算他的卻是他殫精竭慮輔佐的萬曆帝,還是他費盡心血教導的學生。

許多人評論朱翊鈞清算張居正,理由是眾說紛雲。有說是因為李太后對張居正的青睞,引起朱翊鈞的不滿。有說是萬曆六年曲流館事件,李太后欲廢萬曆帝,張居正保下了朱翊鈞,但是後面張居正替他草擬的《罪已詔》卻是讓他恨得咬牙切齒,卻又無可奈何,只能把怨恨深埋於心。也有說張居正作為帝師,對朱翊鈞過於嚴苛,使得反彈,所以死後被清算。

其實,這些只能是表面原因,是幾個導火索事件,這些事件讓兩人之間存在間隙,確切的說是在朱翊鈞心中埋下報復的種子。張居正活著的時候,朱翊鈞從心裡對張居正是有敬畏的,所以他對張居正貌似言聽計從,其實只是不敢把自己的真實想法表現出來而已。

另外他從心裡害怕張居正、馮保和李太后這鐵三角,他在這鐵三角的陰影中十年,害怕一著不慎,走向萬竭不復,既被廢掉。

從這些表現來看,他的心智並不成熟,他沒有明白自己的位置,一個皇帝哪是說廢就廢的事情,何況李太后可是親媽,又不像武則天一樣想自己當皇帝。李太后嘴上說廢,其實那只是恨鐵不成鋼的一種表現,她只是希望兒子能走正道,不要被帶歪了,能夠成為一代明君。

所以說,張居正的死後被清算,主因在朱翊鈞,而他有這樣的行為。究其原因,這是心智不成熟,沒有閱歷,不懂生靈疾苦造成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一個十歲的孩子,還處於懵懂階段,被推上了皇帝的寶座。從而開始接受的都是帝王教育,接受的都是治理國家,領導群臣等等這樣的教育。只從書本上學,聽老師講,一個孩子能真正的理解多少。帝王是要為天下蒼生的,可是蒼生過的什麼日子都不知道,如何治理。

從朱翊鈞被一個小太監誆騙,用一百五十兩銀子買了一個僅值二十兩銀子的花瓶,白白被騙雲一百三十兩銀子,還在那裡沾沾自喜。隨便賞宮中太監宮女,就是十兩五兩的賞,拿著內庫的錢不當錢似的花,外面物價是什麼,外面老白姓過的什麼日子都不知道。隨便被個宮女太監都能騙了,還說什麼閱歷,這是隻圖自己高興。

一不隨意就懷恨在心,就想著報復,就喜歡別人都順著的自己。內庫的錢不夠花,就聽太監的建議大肆開採銅礦。出了事情又害怕,張居正一勸就減少銅礦,這看似是聽人勸,懂得采納諫言,但是又何償不是膽小怕事、沒有主見的一種表現呢。

沒錢就朝張居正伸手要,並且要的理直氣壯,張居正不給,還能討價還價,由二十萬兩變成十萬兩,這是什麼行為,心智不成熟的表現吧。

一個在皇宮中長大的孩子,從來沒有出過宮門,知道什麼是民間疾苦。不能理解什麼是民間疾苦,他就不能理解張居正為了國富民強而實施的一系列萬曆新政。他就不能理解張居正為實施新政,背後付出的什麼,得罪人之後的下場是什麼。

這一切他都不能理解,他所理解的就是,他被張居正這座大山壓著,不能為所欲為,特別是經歷了曲流館事件之後,更是戰戰兢兢,希望有朝一日能夠搬開這座大山,把自己受的氣都報復回來。可以說,他的心裡只有自己,沒有天下,沒有百姓。

所以,他報復起張居正來心安理得,完全沒有想到民心、官心。在清算張成正的幾個月裡,官場一片混亂,各大衙門的官員都是在風聲鶴唳惶惶不安中度過,這是一個明君聖主能做的事情嗎?

一個為國殫精竭慮十年的首輔,一個為國開創新局面的首輔,一個受到萬民景仰的首輔,一個兢兢業業輔佐皇帝十年的首輔,一個擔任帝師十年的首輔,一個生前最受皇帝依賴的首輔,一個生前被皇帝全心信任的首輔,死後被皇帝無情的清算。

試想,如果你是一個在官場中的人,無論你是否與張居正對立,看到這種情況,會有何感想。帝王薄涼,伴君如伴虎,人走茶涼,還是會有一種狡兔死走狗烹的感覺。

看到這樣的皇帝,會有第二個張居正敢出現嗎?那些能臣幹吏敢為了百姓不顧一切嗎?

這樣的後果,朱翊鈞想到了嗎?他唯一想到的是,換掉張居正的同黨,可是他沒有想到,那些人都是幹事的官員。他能想到的是,張居正不用的人,我偏偏要用,張居正用的人,我偏偏不用。這是一個皇帝的作為嗎?這是在賭氣。

雖然張居正嘔心瀝血十年,開創明朝一段時間的輝煌,成就了一代明相。但是不幸的是,他遇到了一個薄情的帝王,遇到一個不合格的皇帝。遇到了一個心智還不成熟的皇帝,遇到了一個不知蒼生為何物的皇帝,遇到了一個沒有任何人生閱歷的皇帝。

所以,他的悲劇是註定的,是那個君主制度造成的,是那個他費盡心血努力培養的帝王造成的。

人都說,你今生所受的苦都是還前世的債,如果真的有來生,張居正和朱翊鈞會是何種關係呢?


六月品讀歷史


萬曆七年(公元1579年),明神宗因夜與宦官張鯨遊玩時行為不檢,遭到李太后訓斥,張居正為皇帝寫了罪已詔,由此埋下日後的禍根。

張居正晚年權傾一時,根本不把皇帝放在眼裡。父親去世,他可以不守孝,以喪服辦公。這在當時,可說是大不敬的事情。但是,張居正不以為然,居然還廷杖、貶斥甚至流放反對其遵旨“奪情”之人。


可是,一年之後,張居正又請假回原籍安葬父親,一走三個月。張居正帶隨從和護衛還鄉,地方大員郊迎郊送,送盡賻儀和奠金。江陵城更是傾城出動,葬禮空前盛大。

張居正回京之時,皇帝和兩宮太后,居然都要派員郊迎,其禮數,已不是所謂的恩寵概念。皇帝嘴上不說,心裡則是不悅的。當然,神宗皇帝最受不了的,就是張居正晚年的幹部任用,其升貶官員,多憑個人好惡,不例循舊制,甚至根本不徵求皇上意見。

萬曆十年(公元1582年),張居正病卒。然後,沒過幾天,便有御史雷士幀等七名言官彈劾潘晟。潘晟者,乃張居正生前所薦之官。由此,清算張居正的鬥爭開始了。


最後,萬曆神宗皇帝,一個尊張居正為師的人,終於給張居正加上了眾多罪狀:“誣衊親藩、鉗制言官、蔽塞朕聰、專權亂政、罔上負恩、謀國不忠”等。於是,萬曆神宗皇帝下詔,查抄張居正之家,削盡其宮秩,錄奪生前所賜璽書、四代誥命,以罪狀示天下,還差點刻棺戮屍,其子其弟等,全部發配“煙瘴地面”。

史料記載,萬曆神宗皇帝清算張居正的事情是相當慘無人性的。張居正共有六子一女。即:敬修、嗣修、懋修、簡修、允修和靜修。長子敬修自縊而死。嗣修、懋修被髮配到人煙稀少、瘴氣充溢之地而死。還有一子張允修,幾次尋死末成,幾近瘋狂。


崇禎三年(公元1630年)禮部侍郎羅喻義等人上書為張居正鳴冤,崇禎恢復了二個蔭職及誥命,並恢復了張居正之子張敬修的官職。

張居正一生功過兼有之,但作為一個封建士大夫,能任勞任怨地工作,敢於整頓松馳的政治秩序,能使國富民豐,邊疆安全,也稱得上是一個正直的好官。


峰迴路轉說歷史


張居正不是一個好老師!

雖說張先生的才智,能力無可非議的都是當之無愧的傲立在中華民族最頂端的那一撮人!

但是張先生卻從來不是一個好老師,當然,我不是懷疑張先生的教學水平,我指的是他太過分了,你吃香的喝辣的,讓當皇帝的學生,受苦?

這就不應該了,您說,大家都是人,憑什麼老師你就可以天天享受生活,而我每天就要受苦?

豈有此理!

於是張居正先生徹底得罪了萬曆皇帝。

欺負皇帝是不應該的

張大先生覺著一個人欺負不過癮,於是又拉進來了兩個幫手,皇帝他媽,和馮寶先生!

可以想象到萬曆皇帝得多悲催吧。

只要一做錯了,馮寶先生先和你嘮嘮對你是錯的這件事!

接著好不容易回家了吧,看到老媽,想訴訴苦吧,結果呢,老媽更狠,又是劈頭蓋臉的一頓罵!

好吧,不用說張大先生了,張大先生要是知道了,課上能少了一頓板子?

所以在我看來張居正被清算是他得罪皇帝太狠了!


道盡風流事


張居正是明後期著名的政治家,改革派代表人物,在任萬曆年間首輔的時間裡,對明朝存在的各種弊病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創立的"一條鞭法"鞏固了明朝的統治,使明朝中後期國家實力有了較大的提升,被譽為中國古代"十大名相"之一。



張居正生前的功績給明朝煥發出了強大的活力,作為萬曆皇帝的老師,他鞠躬盡瘁,極力輔佐皇帝處理政事,被授予了太師、太傅等高位。然而就是這樣一個位高權重的人,死後卻遭到清算被抄家,到底是為什麼呢?

一、管束太過,積怨太深

張居正作為託孤大臣,在朝堂有著極大的威信,他輔佐萬曆皇帝治理朝堂時,皇帝尚且年幼,為了穩定朝局,神宗母子對其言聽計從,凡事都要經過他的首肯同意,這在年幼的萬曆皇帝心裡埋下了陰暗的種子。萬曆皇帝從小就尊敬張居正一個老師,但是張居正沒想到的是他的過於插手朝堂,事無鉅細反倒讓萬曆皇帝心裡開始厭惡並且憎恨。



張居正作為萬曆皇帝的老師,從小就對萬曆皇帝極為嚴格,如果哪次沒有按時完成功課,輕則責備,重則打罵,這在年幼的萬曆皇帝心裡形成了一道揮之不去的陰影,萬曆皇帝一直活在這陰影之中,清算只是時間問題。

二、破除陰影,極端報復

如果說張居正作為老師管教學生是理所當然,那麼管教的方法則讓萬曆皇帝極端憤怒,萬曆皇帝作為一國之君,張居正時時在他耳邊說要厲行節儉,萬曆皇帝也聽了他的話做到了厲行節儉,在朝堂上無法賞賜物品給大臣們,自己很沒面子。



但是千不該萬不該張居正自己生活卻非常奢侈,據歷史記載,張居正父親過世的時候,回鄉葬父的儀式非常奢侈,乘坐的大轎都有32頂,非常壯觀,宛如一個宮殿在地面移動。

三、萬曆貪財,手段劇烈

萬曆皇帝性子貪財,他本就厭惡馮保太監和張居正已久,當宮裡為其弟無操辦婚禮的錢財時,他帥先想到了查抄太監馮保,於是採取了雷霆手段抄了馮保的家,抄出了錢財無數,於是更堅定了對張居正抄家的決心,終於在朝堂上決定對張居正進行抄家時,竟然無一人反對,張居正是悲哀的。



結論

張居正變法讓明朝煥發出強大的勃勃生機,在朝堂上輔佐萬曆皇帝鞠躬盡瘁,但也葬送了一家及子孫後代的命運,他本意雖好,奈何方式方法出了問題,太過自信,結局是悲慘的。


絕塵的時光


眾所周知,張居正是大明萬曆朝內閣首輔,說他是擎天白玉柱也不誇張!在位期間為大明王朝做出了許多貢獻。但他死後,卻被萬曆皇帝抄家,生前的榮譽也被剝奪,甚至差點被掘墳鞭屍。。。有人說是因為張居正對萬曆皇帝的影響太大了,他一直活在張居正的陰影下,這是在對張居正的打擊報復!那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萬曆皇帝其實有他的3個理由,下面我們以萬曆皇帝的視角來講說一下~

萬曆皇帝:我雖然身為皇帝,但繼位年幼,孤兒寡母的,一切事物,都仰仗著張居正先生的幫助。他作為我的老師和我的臣下,我是很敬重他的!至於後來我對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秉公辦理的,並沒有打擊報復的嫌疑,更不是我的本意!他之所以有此後果,都是他咎由自取的!

第一,他貪汙腐敗

根據後來司法部門查抄出來的統計如下:黃金有2400多兩,白銀更是多達10萬7千7百餘兩!把黃金做成器具規避貪汙的,摺合有3700餘兩,做成金首飾的有90多兩,把銀子打成銀器的有5200餘兩,銀首飾摺合10000兩以上,用好玉做成的帶子就有16條之多,這還是拿的出手的,古董之類的等等我就不列出來了!

二,他濫用公權

張居正為國為民操勞,常年奔勞於多地,國家配給交通工具是應該的,沒有問題!對於這方面,歷史書上都是有記載的!公元1578年,張居正老爸死了,回他老家辦後事,這一次出行,他就違反了朝廷規定的國法,雖然他這次回去,是經過我的批准和問詢,我也是有責任在裡面,但我只是叫他回去而不是叫他回去講排場!對於此次出行,黃仁宇的《萬曆十五年》有詳細的記載。

三,任由輿論發酵

我年小父皇就去世了,我們孤兒寡母上來後,張居正對我母子倆多加幫助,我們是很感恩的!但是,正因為我媽媽是寡婦,正所謂寡婦門前是非多,說他和我媽媽之間有關係,"有一腿",甚至坊間都傳聞兩人都有孩子了等無稽之談!這種嚴重損壞我皇家名聲的事件,這是最為致命的!可他張居正作為內閣首輔,不加以制止,反而讓流言蜚語滿天飛,甚至還有了“黑心宰相臥龍床”的說法!對我和我的家庭造成很大困擾,即使到了今天還在到處猜測!這種在其位不謀其政的行為我是絕對無法容忍的!是要治罪的!但鑑於他生前有功勞,我也沒說什麼,也是死後才算的!因此,我還是有恩於他的!



夢想窮遊的那個仔


張居正是個治國能臣,萬曆皇帝非常依賴張居正,所以張居正才有機會獨攬朝政,但是時間久了這就會造成萬曆皇帝的失位,所以萬曆皇帝還是有些忌憚張居正的,甚至有些厭惡張居正。所以張居正死後被清算,這和過節是沒什麼關係的,這就是朝臣之間的政治鬥爭,萬曆皇帝重塑皇權的過程。

張居正畫像

張居正在公元1567年進入了內閣,很快又被升為了禮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嘉靖皇帝駕崩之後,萬曆皇帝登基,這時萬曆皇帝才10歲,而內閣中高拱又被馮寶給踢出局,張居正成為了內閣首輔,張居正可以說是看著萬曆皇帝長大的,從某方面來說他也是萬曆皇帝的老師,張居正教育萬曆皇帝是非常嚴格的,這種強勢的一面招人反感很正常。

在這之後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張居正和馮寶處於合作的關係,萬曆皇帝對張居正是覺得受到壓制的感受,而對馮寶則是非常的厭惡,加上有李太后在其中平衡,各方也算是相安無事的過了十年,公元1582年,張居正死了,內閣首輔的位置空了出來,權力真空讓各方勢力開始蠢蠢欲動。

馮寶

首先是萬曆皇帝,張居正死了,這年萬曆皇帝也二十了,正是充滿雄心壯志的一個年紀,張居正對朝政的影響十分的深遠,所以萬曆皇帝也絕對不會允許在自己的統治之下,還殘留著張居正的影響,所以對萬曆皇帝而言,急需清算張居正,以此來消除,淡化張居正的影響力。

在張居正作為萬曆皇帝老師的時候,他對萬曆皇帝是非常嚴格的,當他行為不端做錯事的時候,張居正一定會嚴厲的指出萬曆皇帝的過錯讓他改正,久而久之萬曆皇帝在心中就有些怕張居正,他在朝臣面前,對張居正也十分的恭敬,在萬曆皇帝可以獨自決策朝政的時候,回想往事也難免覺得沒面子。

萬曆皇帝

張居正是一個治國能臣,他掌管內閣,明朝國防建設得到鞏固,推行一條鞭法,讓明朝的財政狀況得到改善,張居正為了萬曆皇帝的大明,用嘔心瀝血來形容也不為過,萬曆皇帝也很放心他,但是張居正大權在握的十年,必然也就造成了萬曆皇帝的失位。

張居正在首輔的位置上樹敵很多,所以張居正一死他們馬上就和萬曆皇帝站到了統一戰線上,最先倒黴的是張居正推薦的潘晟,潘晟是個聰明人,他發覺情況不對勁馬上就辭職了,張四維出任內閣首輔,沒過多久張四維父親去世,申時行被推舉為內閣首輔,而馮寶在張居正死了之後,急需尋找新的盟友,在他的推舉下餘有丁進入了內閣。

張四維

馮寶的權勢也日漸鼎盛,萬曆皇帝從小就和他結仇了,所以在萬曆皇帝的示意下,張四維和申時行指使手下官員彈劾馮寶,馮寶倒臺了,在他家搜出了無數的金銀珠寶,馮寶和張居正是屬於合作關係,萬曆皇帝自然也是清楚的,接著各地的官員就開始上奏彈劾張居正,要求萬曆皇帝清算張居正。

這一次,萬曆皇帝也成了被人利用的工具,張居正被抄家,官職爵位全被全被削除,一切恩賞都被收回,本來到這裡萬曆皇帝已經逐漸消除了張居正的影響,但是朝中清算張居正的風波並沒有因此而停止,很多被張居正提拔的官員都遭到了彈劾,張居正案逐漸變成了一場政治鬥爭,很多官僚受到了莫名期末的牽連,這個時候萬曆皇帝才開始重新審視張居正案,但是清算張居正帶來的負面影響也已經難以消除了。

張居正畫像

我是玄坤,一個熱愛並不斷學習歷史文化的求學者,每天一點分享,期待著朋友們的關注留言,能多和大家交流學習,感謝各位閱讀,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玄坤文史


明朝大臣張居正死後,為何會被抄家?萬曆皇帝有3個理由!

眾所周知,張居正是大明萬曆朝內閣首輔,說他是擎天白玉柱也不誇張!在位期間為大明王朝做出了許多貢獻。但他死後,卻被萬曆皇帝抄家,生前的榮譽也被剝奪,甚至差點被掘墳鞭屍。

有人說是因為張居正對萬曆皇帝的影響太大了,他一直活在張居正的陰影下,這是在對張居正的打擊報復!那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萬曆皇帝其實有他的3個理由,下面我們以萬曆皇帝的視角來講說一下~

萬曆皇帝:我雖然身為皇帝,但繼位年幼,孤兒寡母的,一切事物,都仰仗著張居正先生的幫助。他作為我的老師和我的臣下,我是很敬重他的!


至於後來我對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秉公辦理的,並沒有打擊報復的嫌疑,更不是我的本意!他之所以有此後果,都是他咎由自取的!

第一,他貪汙腐敗

根據後來司法部門查抄出來的統計如下:黃金有2400多兩,白銀更是多達10萬7千7百餘兩!把黃金做成器具規避貪汙的,摺合有3700餘兩,做成金首飾的有90多兩,把銀子打成銀器的有5200餘兩,銀首飾摺合10000兩以上,用好玉做成的帶子就有16條之多,這還是拿的出手的,古董之類的等等我就不列出來了!

大家可能不知道啊,我大明朝一品大臣的年薪大概是1000石大米這樣上下,按最高市場價格折算,換算成白銀也就是5百兩左右。

我們滿打滿算,從他張居正二十鋃鐺歲開始領取這個數量的工資,到他58歲去世,不吃不喝,也不到2萬兩白銀!但光查出來的現銀都有10萬多兩了!就算我爹和我再什麼賞也不可能有這個數字,貪汙的是事實存在的!所以我處罰貪官汙吏是沒有錯的!

二,他濫用公權

張居正為國為民操勞,常年奔勞於多地,國家配給交通工具是應該的,沒有問題!對於這方面,歷史書上都是有記載的!公元1578年,張居正老爸死了,回他老家辦後事,這一次出行,他就違反了朝廷規定的國法,雖然他這次回去,是經過我的批准和問詢,我也是有責任在裡面,但我只是叫他回去而不是叫他回去講排場!對於此次出行,黃仁宇的《萬曆十五年》有詳細的記載。

除了朝廷給他準備的肅靜迴避等儀仗隊,更讓人無法接受的事,他竟然私通外將戚繼光,讓他從軍隊裡調了一班鳥銃手,動用新式武器保鏢,明朝最忌諱的莫過於內臣和邊將勾結,對此我都沒說什麼。怎麼能說我之後對他進行打擊呢?


而且他還騎乘了32個人抬的轎子,裡面有廚房,衛生間,休息室會客室!要知道我都沒這待遇,我也沒說什麼,這就僅僅算他濫用公權罷了!

三,任由輿論發酵

我年小父皇就去世了,我們孤兒寡母上來後,張居正對我母子倆多加幫助,我們是很感恩的!但是,正因為我媽媽是寡婦,正所謂寡婦門前是非多,說他和我媽媽之間有關係,''有一腿'',甚至坊間都傳聞兩人都有孩子了等無稽之談!這種嚴重損壞我皇家名聲的事件,這是最為致命的!

可他張居正作為內閣首輔,不加以制止,反而讓流言蜚語滿天飛,甚至還有了“黑心宰相臥龍床”的說法!對我和我的家庭造成很大困擾,即使到了今天還在到處猜測!這種在其位不謀其政的行為我是絕對無法容忍的!是要治罪的!但鑑於他生前有功勞,我也沒說什麼,也是死後才算的!因此,我還是有恩於他的!

綜上所述,說我萬曆皇帝黑心算計張居正,刻意打擊報復他,是不成立的,我是秉公執法!


繾綣風鈴


願以身心奉塵剎,不予自身謀利益。

功於某國,拙於謀身。

:不追求身後之事,一心以國事為重。正因為有了他的變法,才延續了明朝,才有神宗的一些事蹟。

有些我的功過,留給後人評說。

其實張居正真的是一代名相,能在大廈將傾的時候力挽狂瀾。只不過皇帝都那樣,歷朝歷代都是一樣。



AbsInthe


兩個方面吧一、張居正一直充當帝師角色,對小皇帝萬曆管教甚嚴,張居正死後,萬曆發現張居正所為並非那麼完美,私生活也有不檢點之處,用現在的話叫人設崩塌,引起皇帝反感。二、張居正力主改革,雖然對朝廷對人民有益,不免觸動官僚階層利益,這部分人在其死後反攻倒算。


荊楚魯班


在朱元璋創立明朝以來,先後經歷了四百多年的風雨,後期的明朝更是隨時癱倒,內外危機四伏。就在這危急關頭,一個偉人重新讓衰落的明朝死灰復燃,在他的指導之下,明王朝又堅挺了60年之久。這個人便是張居正,張居正在歷史上是出名的政治與文學家。但是對於明朝來說,他是一名偉大的改革家。張居正在擔任內閣首輔的時候,就幫助萬曆皇帝創建了“萬曆新政”,因為是張居正輔佐的,又叫做張居正改革。張居正的改革卓有成效,張居正分別從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方面進行改進。在政治上,張居正加強了中央集權制,設立了朝廷官員考核制度,提升了官員的行政水平。經濟方面,張居正主要實行“一條鞭”法,這樣可以解決國家財政問題,實現收入的增長,能夠緩解百姓與土地之間的矛盾。軍事上,張居正也是十分重視國家邊防的守衛,所以張居正讓戚繼光還有李成梁作為邊疆的大將,駐守邊疆,分別看守東南方還有東北方的情況,保證國防安全。張居正應該算得上是明朝的大功臣了吧。可是就是這麼一個功臣,卻在死後被萬曆皇帝抄了家,這其中到底發生了什麼呢?小編今天就為大家講述一下。

一、得罪大臣

縱觀整個歷史,改革是需要革掉很多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得罪的人肯定不在少數,如果沒有夠大的權利去撐腰,很難推動。明朝是抓腐敗最嚴厲的一個朝代,但是越是抓,越是有些人去貪汙,所以貪汙風氣也尤為嚴重,而張居正在反腐方面也是加大了力度。尤其是在新政剛剛實行的時候,對於政治方面的一些阻攔者,張居正的態度非常強硬,入獄的入獄,貶職的貶職。在張居正推行改革的十年間,他樹立了大量的政敵,有一個數據可以表明當時他的敵人有多少,張居正當時抄家無數,在十年時間,讓大明朝的國庫積累了黃金四百多萬兩,糧食可以讓全國的人民吃十多年,可想而知是查處了多少腐敗貪官。被他制裁過的人雖然當時不該公然與張居正作對,但是,當張居正死後,他們的讒言大大加重了萬曆皇帝對張居正的偏見。

二、冒犯了皇上

一般來說,作為領導手下的人,最大的忌諱就是功高蓋主,咱們來看看張居正,權利巔峰時,國家大權獨攬,朝廷上說一每人敢說二。威望跟名聲遠遠甩皇帝好幾條街,皇帝對他還是十分忌憚的。當張居正正在實行改革的時候,萬曆皇帝還非常年輕,不懂事理,張居正不僅要擔任首輔大臣的重任,還要客串萬曆皇帝的老師,對皇帝進行言傳身教。當時,張居正可以說是實權宰我,萬曆皇帝只不過是他的傀儡。後來萬曆皇帝長大以後,開始有了自己的主意,對待張居正的態度也是很不好,在他看來,張居正就是一個試圖謀逆的奸臣。不僅是皇帝,其他人也都知道到底是誰掌握大權。最明顯的就是有一次,一名叫做邱嶽的官員,為了拍到張居正的馬屁,寫了一副對聯。上聯主要是對於當朝天子的歌頌,“日月並明,萬國仰大明天子”,下聯是專門誇讚當朝宰相張居正的,“丘山為嶽,四方頌太嶽相公。對聯最重要的就是下聯的內容,但是這個人卻把張居正看得比皇帝還重要。上面的兩點可以看出,張居正當時的地位,而這也是與萬曆之間產生仇隙的所在關鍵。

三、張居正有貪汙之嫌,沒收他的財富上繳國庫

明朝時期有很多官員是有過貪汙的,皇帝也不反感貪汙的事件,既然有貪汙,那皇帝也是很樂意去抄他們家的,既能夠增加名望,也可以起到警告作用,還能增加國庫的收入,何樂而不為呢?張居正位居高官,家境自然非常殷實。根據歷史的記載,張居正被抄家以後,在他家搜出來了黃金幾萬,白銀十多萬,後來張居正的孩子還被逼迫承認張居正自己貪汙受賄。張居正一生為國奉獻,可惜他的子孫後代卻十分悽慘,幾十個人被活活餓死,老大孩子因為被嚴刑審問,最後不幸死亡,妻子則是被人毀了容貌。

四、張居正和皇太后有染

張居正與當時的太后,在民間有過一些緋聞。在那個時候有個叫艾自修的書生,因為曾經被張居正嘲笑,產生了怨念,無意間知道了佔據正與太后的秘密,於是寫了一副對聯。整體對聯除了抒發自己對張居正的怨恨,還點出了張居正與太后不清不楚的關係。上聯是這樣:艾自修,自修勿修,白面書生背虎榜。對聯下半句內容:張居正,居正勿正,黑心宰相臥龍床。沒有不透風的牆,這副對聯的消息不脛而走,讓皇帝知道了,頓時心中惱羞成怒,認為此舉大大的損害了皇室的尊嚴。當然這件事是民間傳說,但是多少跟張居正的下場是有關的。

縱觀張居正這一生,雖然他也有很多的汙點,比如他很狂妄又很好色,貪汙肯定也有,但是人的道德不可能完美無缺,畢竟人無完人。張居正的政治上面影響力卻非同小可,值得後人學習的地方有很多。張居正通過萬曆新政,將明朝強行續命,讓明朝在危亡之際又延續了幾十年,不僅重建了新的政治體系,還幫助明朝彌補了虧空的國庫,雖然明朝最終還是滅亡了,但是,張居正還是功不可沒的。可惜了張居正,死後落得這麼個下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