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三月初三這一天,當地人要去水邊祈福消災,叫做“楔會”

建興元年(公元313年),因避晉憨帝司馬鄴諱,司馬睿把建業改名為建康。那時,司馬容剛剛南渡不久,江南士族都不把他放在眼裡。在司馬睿開始到任的頭一個月,門庭非常冷落,竟沒有一個有名望的人來拜訪他。這使司馬睿感到十分憂慮,這樣下去,怎麼能在江南站住腳?又怎能在江南積蓄力量,北伐中原,收復故土?為了打開局面,取得江南世族的支持和合作,王導想出了一個好辦法。每年三月初三這一天,當地人都要去水邊祈福消災,叫做“楔會”。一年一度的袂會節又來到了。司馬睿以觀看軍民歡度袂會節為名,端坐在裝飾得非常華麗的轎子裡,由眾多的轎伕抬著。

每年三月初三這一天,當地人要去水邊祈福消災,叫做“楔會”

前面有整齊威武的儀仗隊開路,王導和他的從兄、揚州刺史王敦以及北方的一些名流,騎馬簇擁在轎子後面,最後由士卒護衛。一路上彩旗飛舞,鼓樂喧天,以此炫耀司馬睿的尊貴顯榮。江南的名門望族顧榮、紀瞻等人,見到這種排場,非常驚訝,連忙趕到路邊去拜見司馬睿。王導又對司馬睿獻計說:"古代賢明的君主,無不是以賓客之禮對待父老,下察民情。他們一來,江南士族就都會紛紛歸附。”司馬睿很贊同他的見解,就派王導專門拜訪了顧榮、賀循兩家江南最大的世族,招請他們出來做官。於是,在他們的帶動之下,江南世族果然望風歸附,都出來擁護司馬容。

每年三月初三這一天,當地人要去水邊祈福消災,叫做“楔會”

司馬容自然十分歡迎,就讓顧榮做了軍司馬加散騎常侍,賀循做了吳國內史。為了進一步鞏固地盤,在江南站穩腳跟,王導勸司馬睿謙以接士,儉以足用。當時帑戴空虛,王導就帶頭穿練布單衣。他還建議司馬容設置學校,建置史官,文武並用。司馬睿對王導的建議都一一採納,他在江南的聲望也越來越高。那時流傳著這樣一句話:“王與馬,共天下。”在北方,那時一些少數民族貴族和 地主建立了許多政權,各霸一方,割據混戰。為了逃避戰亂,中原士族有十之六、七都渡江來到江南。王導建議司馬睿選取南渡人士,在適當的時候,重建朝廷,恢復晉室。桓彝過江以後,見司馬睿力單勢孤。

每年三月初三這一天,當地人要去水邊祈福消災,叫做“楔會”

不如想象的那樣強大,就對周顫發牢騷說:“我是躲避北方的戰亂才來到這裡,以求保全。誰知這裡如此寡弱,這可如何是好!"後來他見到了王導,王導勸他把眼光放遠一些,打消了他的顧慮。在王導的耐心勸導之下,南渡人士都漸漸團結在司馬睿的周圍。經過十年的苦心經營,司馬睿終於取得了南方世族和南遷世族的共同支持,力量開始強大起來。建武元年(公元317年)春天,晉憨帝命司馬睿為丞相。西陽王司馬兼及群僚藉機建議司馬睿稱帝,司馬睿沒有接受,後來他做了晉王。司馬睿把南遷世族中有名望的一百多人徵召為屬官,當時人稱他們為“一百零六掾(yuan音願)"。

每年三月初三這一天,當地人要去水邊祈福消災,叫做“楔會”

接著,司馬容又立宗廟社稷於建康,立長子司馬紹為王太子,封次子司馬哀(póu音拓)為琅邪王。幷州刺史劉現派溫嶠來到建康,向司馬睿勸進,擁戴他做皇帝。您雖然雄據一方,但歸附的人卻很少,這是由於您的官職不是晉王任命的緣故。”慕容處一聽,覺得很有道理,也派長史王濟坐船直奔建康,拜見司馬睿,勸他做皇帝。這時,豫州較荀組、冀州刺史邵續、青州刺史曹疑、寧州刺史王遜、東夷校尉崔毖等人紛紛上表勸進,一致推尊司馬睿做皇帝。司馬睿覺得條件沒有成熟,所以沒有接受。

每年三月初三這一天,當地人要去水邊祈福消災,叫做“楔會”

建興五年(公元317年)十二月,十八歲的晉憨帝司馬鄴在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被漢主劉聰害死。晉憨帝被害的消息傳到建康。文武百官再一次請求司馬睿做皇帝,重建晉室。紀瞻說:“晉氏失國,已有二載,您應當繼承大業。果真如此,人心就會有所依憑,天下就會安定。否則就會失去良機。”司馬睿還是沒有答應,他命令殿中將軍韓績撤掉事先準備好的御座。紀瞻看到這種情景,就大聲制止韓績說:“帝座在紫宮之中,誰敢動它就斬了誰!"司馬睿很受感動。擁戴下,在建康即了皇帝位,重建晉朝,史稱東晉。司馬容認為王導幫助自己再造晉室,功勞極大。即位那天,文武百官都來參加盛典,司馬睿竟然拉著王導的手,破天荒地要和他同坐御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