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德顯皇后薩克達氏葬入皇陵,慈安、慈禧以太后之尊為何行大禮?

不要菜


孝德顯皇后在清朝歷史上並不出名,實際上他是咸豐皇帝的結髮妻子,是元后,只不過薩克達氏命不太好,還未等到咸豐帝登基,薩克達氏就病逝了,所以她的皇后尊號也是在咸豐帝登基後被追尊的。而後來被立為皇后的慈安太后實際上只是咸豐皇帝的繼後,而慈禧太后則終身都沒有坐過皇后之位,只是因為誕育了咸豐皇帝的長子載淳而在日後母憑子貴晉位皇太后。薩克達氏的原配嫡後的地位非常高貴,即便是地位尊崇的兩宮太后也不得不對其行大禮。


孝德顯皇后薩克達氏是唯一一位與咸豐皇帝合葬在定陵的人,包括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在內的咸豐皇帝其餘的十七位后妃全部單獨建有自己的陵寢,咸豐的定陵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定陵,這裡葬著咸豐皇帝和他的原配妻子孝德顯皇后薩克達氏,第二部分是兩宮皇太后的陵寢,因為兩宮太后的陵寢位於咸豐帝定陵之東,所以被統稱為定東陵,定東陵由分為葬著慈安太后的普祥峪定東陵和葬著慈禧太后的普陀峪定東陵;定陵的第三部分就是定陵妃園寢,這裡葬著麗妃、祺妃等咸豐帝的十五位嬪妃。所以東太后慈安並沒有與咸豐帝同穴合葬,而是和慈禧太后一樣,修建了屬於自己的單獨的陵寢。因此我們可以看得出,即便是地位尊崇的兩宮皇太后實際上也沒有獲得與咸豐皇帝合葬的殊榮,慈安太后去世於光緒七年,此時咸豐皇帝已經去世二十年,慈禧太后去世於光緒三十四年,距離咸豐皇帝去世已經過去了四十七年,咸豐皇帝陵寢封存已久,兩宮太后沒有理由驚動咸豐皇帝,並且她們也沒有得到咸豐皇帝要求合葬的旨意,所以就更不能輕易打打開咸豐皇帝的定陵。這在歷史上有個專有名詞叫“卑不動尊”。說白了,就是兩宮太后的地位實際上是孝德顯皇后薩克達氏的後面的。咸豐皇帝的三位皇后的正確排序也是孝德顯皇后(薩克達氏)、孝貞顯皇后鈕祜祿氏(慈安太后)、孝欽顯皇后葉赫那拉氏(慈禧太后)。

人們普遍認為咸豐皇帝的原配妻子是慈安皇太后,實則並非如此,慈安太后是咸豐二年通過選秀入宮的,初入宮時,她只是咸豐皇帝的貞嬪,後來由於深受咸豐皇帝寵愛,她在八個月內就由嬪位升至皇后。而在此之前,咸豐皇帝的原配結髮妻子已經去世,所以皇后慈安和懿貴妃慈禧,實際上是沒有見過咸豐帝的這位原配妻子的,她姓薩克達氏,是道光皇帝在咸豐帝做皇子時為其挑選的妻子,薩克達氏出身官宦人家,是滿洲名門望族,所以為人非常有修養,咸豐帝對其非常寵愛,夫婦二人感情非常融洽,但是天不作美,薩克達氏在婚後三年既去世了,年僅十九歲,薩克達氏去世後幾個月,道光帝便駕崩了,二十歲的咸豐皇帝即位登基,薩克達氏被追封為孝德皇后,儘管薩克達氏和咸豐帝結婚的時間不長,卻給咸豐帝留下了難忘的的回憶,這種回憶有實際上有著結髮夫妻的情分在裡面。咸豐二年(1852年),鈕鈷祿氏才被冊封為皇后,即後來的慈安太后,而當時的慈禧還是貴人的身份。

薩克達氏空有皇后之名卻無皇后之實,這是她一生的遺憾。不過,她的遺憾還不僅於此,她死後並沒有馬上入土為安,而是經歷了道光、咸豐、同治三朝,最終才得以葬入皇陵。這主要是由於咸豐皇帝在位的十一年間由於內憂外患的不斷,他始終沒有經歷給自己修建陵寢,不僅是沒有精力修,實際上也是沒錢修,咸豐一朝內亂外還不斷,朝廷財政入不敷出,清政府窮得叮噹響不說,老巢北京還被英法聯軍佔據並劫掠一空,捉襟見肘的財政狀況讓咸豐皇帝實在拿不出向錢來修建自己的萬年吉地,這也是孝德顯皇后停屍三朝才得以入土的真實原因。

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咸豐皇帝的定陵修建完工,九月二十二日,已經去世了近二十年的孝德顯皇后薩克達氏與咸豐帝同時入葬定陵地宮。在安放儀式上,同治帝、慈安、慈禧兩宮太后親臨現場,咸豐帝的繼後鈕祜祿氏慈安太后跪在前,咸豐帝的懿貴妃葉赫那拉氏慈禧太后跪在後,這兩位同光年間的最高掌權者一前一後的以庶妃的身份在薩克達氏的牌位前行禮。薩克達氏死於道光年間,一直拖到同治年間才入葬,歷經三朝方入土為安,這在清朝的歷史上恐怕也僅此一例吧。



歷史課課代表


孝德顯皇后薩克達氏雖然沒有當過一天真正的皇后,可她卻是清文宗(咸豐帝)奕詝的原配嫡妻。道光二十七年,薩克達氏被清宣宗(道光帝)旻寧指婚給時為皇子的清文宗。次年二月,清文宗與薩克達氏正式大婚,薩克達氏成為了時為皇子的清文宗之嫡福晉。彼時,後來的孝貞顯皇后鈕祜祿氏(慈安太后)和孝欽顯皇后葉赫那拉氏(慈禧太后)尚待字閨中,皇家的大門還沒進呢。只可惜,薩克達氏無福消受,結婚僅僅一年之後,於道光二十九年臘月撒手人寰。道光三十年二月,清宣宗駕崩,清文宗即位。僅僅兩個多月,薩克達氏與皇后之位失之交臂。清文宗即位後不久,便追冊諡薩克達氏為孝德皇后,棺槨暫奉田村。同治初年,移靈靜安莊,不久葬入清文宗定陵地宮。



孝貞顯皇后鈕祜祿氏於咸豐二年二月入宮,深得清文宗喜愛。一年之內連升數級,四月封貞嬪,五月晉貞貴妃,十月便被正式冊立為皇后。這個晉升速度絕對堪稱“火箭式”,在清朝二百餘年裡,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同治元年,鈕祜祿氏與孝欽顯皇后葉赫那拉氏並尊為皇太后,垂簾聽政。光緒七年鈕祜祿氏去世,葬入普祥峪定東陵。



孝欽顯皇后葉赫那拉氏於和孝貞顯皇后鈕祜祿氏同時入宮。但似乎並不是太招清文宗喜愛的,直到咸豐四年才晉封懿嬪。咸豐六年,葉赫那拉氏因為生下了兒子清穆宗(同治帝)載淳,被晉封為懿妃。次年,晉封懿貴妃。終咸豐一朝,葉赫那拉氏止步貴妃。同治元年,因為兒子清穆宗即位,葉赫那拉氏成為了皇太后。之後,與孝貞顯皇后鈕祜祿氏一道勾結恭忠親王奕訢發動祺祥政變奪得大權,兩宮太后垂簾聽政。光緒七年,鈕祜祿氏去世後,葉赫那拉氏正式開始了獨掌乾坤的歲月,成為了清王朝真正說一不二的唯一皇太后、真正的主宰。光緒三十四年,葉赫那拉氏去世,追諡孝欽顯皇后,入葬菩陀峪定東陵地宮。



講到這裡,一切就非常明瞭了。對於清文宗而言,薩克達氏的身份是嫡妻,鈕祜祿氏的身份是繼妻,而葉赫那拉氏的身份僅僅是妾。即便是後來葉赫那拉氏母以子貴成為了皇太后、乃至去世後被追諡為孝欽顯皇后,她的地位也僅僅相當於在名義上獲得了等同妻的地位。但是,直到光緒七年鈕祜祿氏去世,葉赫那拉氏的宗法地位始終是排在鈕祜祿氏之後的,即便她權勢熏天、即便她是皇帝的親媽也沒用,照樣得乖乖稱比自己小兩歲的鈕祜祿氏為姐姐。這是清朝的祖制,是宗法層面的東西,誰也無法改變。



在中國古代,嫡庶之別者、天壤之別也,妻妾之別亦然。即便是原配嫡妻已故,繼妻享受一切嫡妻擁有的權利和地位。但是,她名義上的地位始終是排在嫡妻之後的,將來去世後進入宗廟、祠堂,其神主的位置也是要遜於嫡妻的,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繼妻於嫡妻靈前執妾禮的源頭。至於葉赫那拉氏那種母憑子貴獲得的“妻”的身份就更低了。提問中薩克達氏去世後,鈕祜祿氏和葉赫那拉氏行大禮之說,實際上就源於此,即所謂的繼妻於嫡妻靈前執妾禮。即便貴為皇太后,也不得不遵循宗法制度。晚年的葉赫那拉氏權傾天下,幾乎就是清王朝的無冕之君。但是,她也僅僅敢在菩陀峪定東陵的細節上做文章壓過鈕祜祿氏一頭,而擺在明面上的陵寢形制等方面,依然不敢僭越,由此也可見一斑。



薩克達氏是嫡妻,鈕祜祿氏是繼妻,而葉赫那拉氏僅僅是獲得了“妻”名分的妾。身份地位明確,薩克達氏入葬定陵地宮,鈕鈷祿氏和葉赫那拉氏必須行大禮,這是祖制、是宗法。記得還有一個小故事,真假就不去深究了。說鈕祜祿氏和葉赫那拉氏一起去祭拜太廟裡的列祖列宗,於是管事太監便擺放了兩個跪墊。誰知,鈕祜祿氏一到,便在居於次位的跪墊上跪下了,理由就是她前面還有這位孝德顯皇后薩克達氏,自己不敢僭越。最後,葉赫那拉氏無可奈何,只得跪到了地上。雖然憋了一肚子火,卻只能嚥下去。為什麼?因為鈕祜祿氏佔著個理,那就是三人宗法地位的區別。當然,這只是一個故事,未必就是真的,但足以說明問題了。


農民工老楊歪說歷史


首先在回答問題前先簡單介紹一下孝德顯皇后:

孝德顯皇后薩克達氏,是咸豐皇帝的元配妻子,在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年)的時候由道光皇帝指婚給皇四子奕詝,道光二十八年二月初七日(公元1848年)與皇四子奕詝正式完婚,道光皇帝冊封薩克達氏為皇四子嫡福晉。婚後,皇四子奕詝與嫡福晉關係很好,但是好景不長,薩克達氏於道光二十九年十二月十二日(1849年)去世,時年19歲。薩克達氏去世時咸豐還沒有即位,道光三十年(1850年)道光去世,皇四子奕詝即位,改元咸豐。咸豐皇帝即位後追諡為“孝德皇后”。《清史稿·后妃傳》中說孝德皇后去世後棺槨暫時奉安在田村,咸豐去世後由於定陵還沒有修完,所以咸豐與孝德皇后的棺槨放在了隆福寺長達三年,一直到同治四年(1865)的時候定陵峻工,孝德皇后才與文宗一起下葬定陵地宮。

其次說慈安和慈禧:

1、慈安太后是在咸豐二年(1852年)二月選秀入宮的,四月二十七日咸豐皇帝下詔封為“貞嬪”,五月封為“貞貴妃”,六月封為“皇后”,慈安當時十六歲。可以說慈安是繼後,雖說前面那位是追封的皇后,但她是咸豐後娶的,拿現在的話說是“續絃”。

2、慈禧太后是在咸豐二年(1852年)二月選秀入宮的,當時是17歲,咸豐皇帝封為“蘭貴人”,咸豐四年(1854年),晉封為“懿嬪”。咸豐六年(1856年)三月,生皇子載淳,晉封為“懿妃”。咸豐七年正月初(1857年),晉封為“懿貴妃”,這一年慈禧是22歲。咸豐十一年(1861年)咸豐去世後載淳即位,“懿貴妃”就成為“聖母皇太后”了。

這樣就可以看出來了,孝德皇后去世二年後,慈安和慈禧入宮,當時一個是皇后,一個是貴人。在清代,嫡福晉是正妻,側福晉是側妻,也叫“側室”(當然並不是所有的妾室都可以成為側福晉,清朝規定只有生育有子女者,可以由宗人府奏請,經皇帝降旨冊封。側福晉的數量也是有限制的,一般來說親王可以立側福晉四位,而郡王可以立三位。如果是皇帝特恩封賞,則不受數量限制。),再往下便是“庶福晉”了。當嫡福晉去世後,側福晉便可升為嫡福晉,另外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廢嫡立側”。所以清朝的皇子們的福晉是皇帝降旨冊封的,地位很高。慈安是屬於繼室,也叫“繼配”。慈禧則屬於“妾”一級,所以在同治四年(1865)孝德顯皇后與文宗顯皇帝下葬定陵地宮時,慈安和慈禧在孝德顯皇后陵前以妃的身份行禮。


秋爽書齋


孝德顯皇后薩克達氏,咸豐帝元配妻子,原滿洲鑲藍旗人,後抬至鑲黃旗,太常寺少卿富泰之女,清朝第二位由嫡福晉追封的皇后。

咸豐帝奕詝還是皇子的時候,其老子道光帝旻寧指婚與薩克達氏成婚,冊封薩克達氏為嫡福晉。

薩克達氏婚後第二年就去逝,去逝後一個月其公公道光帝旻寧駕崩。這時候,咸豐帝奕詝一邊忙著道光帝的葬禮,一邊忙著登基即位。咸豐帝登基後,馬上追封薩克達氏為皇后。由於薩克達氏的皇后陵墓又沒有準備好,只能擱在外面放一放了。

這一放,這位從未進入皇宮的女子直到咸豐帝駕崩,同治帝登基後才開始下葬,歷經道光、咸豐、同治三朝。

咸豐帝在位11年,歷經太平天國起義、捻軍起義、列強欺壓、系列不平等條約簽到,國力空虛,無力給自己修建陵墓,薩克達氏皇后陵墓的事情也沒有提上議事日程。

咸豐帝一生共有三位皇后:

①孝德顯皇后,諡號:孝德溫惠誠順慈莊恪慎徽懿恭天贊聖顯皇后。是咸豐帝登基後追封元配妻子薩克達氏為皇后。

②孝貞顯皇后,諡號:孝貞慈安裕慶和敬誠靖儀天祚聖顯皇后。是咸豐帝登基後冊封鈕祜祿氏為皇后。

③孝欽顯皇后,諡號:孝欽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配天興聖顯皇后。是咸豐帝駕崩,其子同治帝載淳登基即位,尊葉赫那拉氏為皇后。

咸豐帝駕崩,其子同治帝載淳登基即位,尊皇后鈕祜祿氏和其母葉赫那拉氏為太后,分別是慈安太后、慈禧太后。按照清宮葬制,皇后應該與皇帝合葬,兩位太后攜年幼的同治帝將咸豐帝和孝德顯皇后的棺槨送到了定陵,將其葬於定陵地宮。

其實按照清朝皇后尊貴程度,孝德顯皇后為咸豐帝原配妻子,其地位遠遠高於後面兩位皇后。所以,兩位太后以先帝皇后身份為其送葬是按照禮制合規合矩的。


安定郡小書生


今天給大家講的是孝德顯皇后薩克達氏的葬禮!孝德顯皇后薩克達氏病逝,恭親王在下葬儀式中,表現卓越!1850年咸豐帝登基前一個月,孝德顯皇后薩克達氏病逝,十五年來她的遺體一直存放於京城西郊七英里處的一處村廟中,等候此次與咸豐帝同葬。葬禮儀式以及修建陵墓歷來花費巨大。往日南方各個省份在籌款中作用很大,此時它們卻陷於太平天國叛亂的泥沼之中,造成現在朝廷籌款艱難。皇帝的陵墓名義上耗資一千萬金,實際大部分都進入了內務部以及其他部門官員的腰包。遵照祖制,新帝在攝政的兩宮太后及恭親王陪同下,前往東陵參加莊嚴的下葬儀式。恭親王主要負責修建陵墓以及籌集資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