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君如何成為古代四大美女的佼佼者

秦漢時期,北部邊境的遊牧民族匈奴非常強大,匈奴騎兵時常侵擾邊境,搶奪財物,掠奪人畜,對中原王朝和西域諸國的安全是一個很大的威脅。

秦王朝派大將蒙恬等帶兵六十萬防守匈奴,奪回河套等地區。漢王朝與匈奴主要採用和戰兩手策略,以和為主。無論是戰爭或者是和親,都在歷史上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王昭君如何成為古代四大美女的佼佼者


漢代為了換取邊境的安寧,從漢高祖劉邦開始,就派“公主”和親,和親“公主”大多為宗女或宮女,她們容貌嬌美,身材苗條,長期生活在宮中,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為了和親,她們遠嫁荒漠,生活習慣和氣候風俗差異很大,加上對親人和故土的思念,使她們憂愁終日,未老先衰,最後埋骨荒野,成為孤魂野鬼,掩埋在歷史的長河中了。

漢代的和親“公主”應有數十人之多,歷史上有明確記載的也有十幾人。但其中,非宗女出身的王昭君卻在歷史上寫下來濃墨重彩的一筆,化身四大美女之一,2000多年來深得人們的喜愛和崇敬。

王昭君如何成為古代四大美女的佼佼者


正史中關於王昭君的記載比較簡單,見於《漢書·元帝紀》、《漢書·匈奴傳》、《後漢書·南匈奴傳》、《資治通鑑》等史書中。

大致記載:竟寧元年(公元前33年)正月,匈奴呼韓邪單于前來朝見,請求准許他當漢家女婿,使他有緣親近漢朝。王昭君又名王嬙,南郡人,以良家女入選掖庭宮。昭君入宮多年,但都沒有機會見到漢元帝。心中比較悲苦,當她聽到呼韓邪到來的消息後,主動請求和親出嫁。元帝就把她賞賜給呼韓邪單于。昭君打扮一番去見呼韓邪,她的美麗聰明光照漢宮,使整個元帝宮妃都花容失色。漢元帝也是第一次見到王昭君,大驚失色,想挽留王昭君,但又顧及不能失信於呼韓邪單于,遂嫁。呼韓邪單于非常歡喜,上書漢元帝:“願保護東起上谷,西至敦煌的漢朝邊塞,永遠相傳。請撤銷邊境防務和守塞的官吏士卒,使天子的小民獲得休息。”

王昭君如何成為古代四大美女的佼佼者

漢元帝


漢元帝因王昭君出塞和親,改元“竟寧”,意思是期待邊境長期得到和平安定。

呼韓邪單于稱王昭君為寧胡閼氏;生下一個男孩,名叫欒提伊屠智牙師,被封為右日逐王。

兩年後,呼韓邪病危將死,立雕陶莫皋為繼承人,並立約,命令雕陶莫皋將來傳位給弟弟且莫車。呼韓邪死,雕陶莫皋即位,稱復株累若單于。按照匈奴的習俗,新單于娶王昭君為妻。昭君上書想回到漢庭被拒絕,漢成帝敕令從匈奴習俗,王昭君不得已又嫁給新單于,生下二女。長女雲公主,嫁匈奴貴族須卜氏;小女嫁匈奴貴族當於氏。

王昭君如何成為古代四大美女的佼佼者

昭君與呼韓邪單于雕像


王昭君生活的時代,漢朝強大,匈奴分裂並衰落。昭君嫁的呼韓邪單于屬於南匈奴,實際上是臣服於漢廷的藩屬國。昭君出塞及其後的近六十年內,漢和匈奴維持了長期的和平共處的狀況,邊境安寧,各族人民友好交往,經濟繁榮。可以說王昭君功不可沒。

王昭君死後,埋葬在匈奴故地,其墓位於今內蒙古呼和浩特,被稱為“青冢”。直到西漢末年王莽代漢前,王昭君後代也為漢和匈奴的和平和安定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王昭君如何成為古代四大美女的佼佼者

昭君墓-青冢


王昭君及其出塞的故事,在她生前就已傳播開來,無數人對王昭君敬慕不異。傳說她死時,草原上無數牧民聞訊蜂擁而至,爭相用衣襟包土為昭君建墓。此後,到了晉代,因為避諱統治者司馬氏,王昭君被改為王明君,又稱“明妃”。此後,歷經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直到現在,王昭君的美,家喻戶曉、婦孺皆知。

王昭君本人及其故事之所以廣泛傳播,一是民間的傳播力量。在王昭君的出生地現在的湖北省及其葬地現在的內蒙古,甚至臨近的山西省、河南省,漢代到現在對王昭君的傳說及祭奠一直沒有停止過。二是文學藝術對王昭君的不吝讚美和神話。從古至今,關於王昭君的詩歌和戲曲、小說、雜劇、文學作品多得數不勝數。三是王昭君故事所包含的民族友愛所體現的正能量。在四大美女中,西施、貂蟬、楊貴妃美則美矣,但她們僅僅是統治者的玩物和工具。而王昭君的美是一種大美,是四大美女中的佼佼者!

2019年今年夏天,筆者親到昭君的故鄉現在的湖北省宜昌市興山縣參觀,到處感受到鄉親們對昭君的喜愛。昭君故里已經發展成為AAAAA級旅遊景點,昭君浣紗的香溪也成為著名的風景區。

王昭君如何成為古代四大美女的佼佼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