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嘉慶的能力比哥哥差上百倍,為何乾隆還是選嘉慶為接班人?

Sunchild


嘉慶皇帝是清仁宗顒琰,清高宗弘曆第十五子。他生於乾隆二十五年(1760),初名永琰,母孝儀純皇后魏佳氏,於乾隆三十八年(1773)被密建為皇儲,乾隆五十四年(1789)被封為嘉親王,乾隆六十年(1795),被正式宣佈立為皇太子。第二年正月,受乾隆帝禪位繼帝位。其後,朝政仍被太上皇乾隆帝控制,顒琰暫時居住在毓慶宮。嘉慶四年(1799),乾隆帝駕崩,他才開始親政。

但是嘉慶的能力比哥哥差上百倍,為何聰明的乾隆還是選嘉慶為接班人?

這件事要從乾隆自身說起。清朝的康乾盛世中,乾隆可以說是將清朝的發展推到了封建社會歷史的頂峰,他在文治武功上都有頗為不凡的造詣。文治上,乾隆重視社會的穩定,關心百姓,繼續施行雍正帝的“攤丁入畝”制度,同時五次普免天下錢糧,三免八省漕糧,減輕了農民的負擔,起到了保護農業生產的作用,使得清朝國庫日漸充實,人口大幅增長,乾隆六年(1740)中國歷史上人口首次破億大關,乾隆五十七年(1790)更是突破3億。 盛世的皇帝都有一個癖好:編書修史。明朝的朱棣就曾組織編撰《永樂大典》,為了彰顯太平盛世,他也不例外,組織進行了《四庫全書》的編撰。

武功上,他平定了準噶爾和大小和卓叛亂,正式將新疆納入中國版圖;反擊廓爾喀入侵,捍衛了西藏的主權完整;平定林爽文叛亂,無懼沙俄武力威脅,保護歸國的赤子漠西蒙古—土爾扈特部,鞏固了多民族國家的發展等等。

如此英明神武的乾隆,卻因選擇繼承人出現了問題,導致清朝自此走向衰亡。

乾隆在位六十年,他實際掌握最高權力長達六十三年零四個月,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第二長(僅次於其祖父清聖祖康熙帝)、年壽最高的皇帝。既然年壽高,這就導致了一個“白髮人多次送黑髮人”的問題,他的許多繼承人都沒能活過他,最後讓嘉慶撿了便宜。這是原因之一。

到了乾隆立太子的時候,一共只剩下了兩個人選。一個是嘉慶皇帝永琰,另一個是十一阿哥永瑆,永瑆明顯比嘉慶要優秀的多,聰明睿智、才氣橫溢,做事很有主見,怎麼看都應該是永瑆即位。然而一來,子憑母貴,永瑆生母是淑嘉皇貴妃金佳氏。金佳氏出身卑微,最開始是內務府的包衣奴才,相比出身於漢軍正黃旗的令懿皇貴妃魏佳氏,自然遠不可及。二來,乾隆這時候只是退位,不是崩逝,大權仍然掌握在乾隆手裡的。為了能夠更好地把持朝政,自然是選才能沒有那麼優秀的嘉慶做一個“傀儡皇帝”。<strong>

面對乾隆末年危機四伏的政局,嘉慶帝打出“鹹與維新”的旗號,整飭內政,整肅綱紀。誅殺權臣和珅,罷黜、囚禁和珅親信死黨。詔求直言,廣開言路,祛邪扶正,褒獎起復乾隆朝以言獲罪的官員,要求地方官員對民隱民情“纖悉無隱”,據實陳報,力戒欺隱、粉飾、怠惰之風。但其對內政的有限整頓,未能從根本上扭轉清朝政局的頹敗。最後,清朝這一大馬車漸漸走向了衰亡的道路。

乾隆聰明一世,卻在老年選擇繼承人時或因出身或因私心而犯了錯誤。這也讓不那麼優秀嘉慶坐上了皇帝寶座。


鄧海春


話說清朝的皇帝沒有平庸之輩,但這是對比別的朝代,在乾隆眾多的兒子中,嘉慶與幾位有能力哥哥相比,就顯得比較平常了。

可是大家對於乾隆為何把皇位給了能力比較平常的嘉慶存有疑問。對於這個問題疑問,我來分析一下。

乾隆的兒子們

眾所周知,乾隆是一個風流皇帝,不但嬪妃滿宮,連民間也有他的風流傳說,光是其兒子就有十幾人。嘉慶則是他最小的一個兒子,在他前面還有十四個哥哥,按正常來說這個皇位怎麼樣也不會輪到他坐的。但偏偏命運之神就眷顧了他,最終皇位給了這個十五阿哥。

其實,在乾隆選擇繼承人之初,是想立嫡長子永璉,永璉乃孝賢皇后富察氏所生,至幼聰明伶俐,不但乾隆喜歡,就連雍正皇帝也是對這位皇孫喜歡的不得了。乾隆早已將七歲永璉的名字放在“正大光明”匾後面,只等他長大成人。但世事總不得人意,永璉從小體弱多病,到九歲是便病死了,皇帝的寶座也就此失去。

漢人對於傳位一直是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傳統,清朝受漢文化影響,乾隆就將皇長子永瑛立為太子。永瑛從小忠厚老實,為人更是小心謹慎,偏偏乾隆疑心病又重,經常譴責於永瑛。乾隆十三年,富察氏皇后病逝,永瑛在迎喪時未能盡哀,乾隆對此氣憤不已,責罵永瑛不堪重用無法繼承大統。

永瑛受此刺激後便一病不起,與乾隆十五年病死,享年23歲。乾隆對於永瑛的死一直心懷愧疚,在永瑛死後,富察氏還有個兒子叫永琮,是永璉的弟弟,乾隆想立他為太子,只可惜永琮也是短命,還未滿兩歲便出痘而死。

皇三子永璋,他於永瑛犯的錯誤一樣,也是在富察氏的葬禮中表現欠缺,也是被乾隆責罵後鬱鬱而終,26歲就死了。皇九子和皇十子,兩人分別與一歲和兩歲就死了。皇十三子永璨,三歲便夭折;皇十四子永璐,是永琰的同母兄弟,四歲夭折,在永琰出生時,只有六位兄長還活著,分別是皇四子永珹、皇五子永琪、皇八子永璇、皇六子永瑢、皇十一子永瑆及皇十二子永璂。

還有比永琰還小的兩位親兄弟,一個是皇十六子,但在四歲時也死了,剩下一個皇十七子永璘是最小的一個皇子,其中永珹和永瑢被過繼出去沒有繼承資格。

天妒英才的永琪

以這樣的安排來算的話,其中最有資格繼位的人選就是五阿哥永琪了,沒錯就是我們小時候看的《還珠格格》裡面的永琪。歷史上的永琪還是很受乾隆賞識的,會騎射,精通漢、滿、蒙三語,文武雙全,一表人才。乾隆三十年,五阿哥永琪被封為和碩榮親王,只是不到兩年,永琪在26歲時也病死。

永琪死後接下來就是八阿哥永璇,但此人整日沉迷於酒色,雖好詩文,但性情古怪,並且腳也有問題,經常不顧乾隆斥責偷偷出宮遊玩,很不得乾隆喜歡。十一阿哥永瑆,此人也算是天資聰明,且在書法上造詣很深,但過於吝嗇。取了大學生傅恆的女兒做福晉,但每天只喝粥過日子,將女方的陪嫁物品都藏在庫中不捨得拿出來。有次,他家的馬死了,他竟命令將馬殺了煮來吃,然後全家人就吃馬肉,別的菜都沒有,這樣的人乾隆怎麼可能把天下給他。

接下來是十二阿哥永璂,永璂是被廢的皇后烏拉那拉氏所生,乾隆與她夫妻不合,不會將其放在候選人範圍。

一半機緣、一半奮鬥的嘉慶

直到乾隆二十五年,皇十子字永琰出生,雖然乾隆看似兒孫滿堂,但能活下來都是一些無法擔當大任的,所以到後面只有這個永琰了。

永琰性格內向,做事穩重,平日裡讀書也很勤奮,算是一個文物全才,尤其在忠孝方面表現的很好。乾隆最為心儀的三個兒子都沒能活到當皇帝,等待傳位之時,相對比較,嘉慶更懂得孝道,所以他就成為了皇位的最佳人選。

乾隆之所以選擇嘉慶,主要還是有幾個方面因素:

其一、嘉慶的母后,是其他四位皇子的母親中最得寵的,她掌管著後宮,所以位份最好。

其二、乾隆如果傳位給嘉慶,就是太上皇,但他並不想這麼快放棄權利,而嘉慶則配合的很好,一切聽從乾隆安排,所以乾隆覺得很容易掌握這個以後的皇帝。

其三、在剩下的四個皇子中,嘉慶相對而言還是比較聰明,沒有大才能,但沒有什麼明顯的缺點,屬於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但這就足夠了。

乾隆三十八年冬天,乾隆將永琰的名字寫在木匣之內,藏在“正大光明”匾後面。至此,一半的命運安排,一半自己的聰明勤奮,永琰最終當上了大清皇帝。

乾隆兒子們列表:

  • 皇長子:愛新覺羅.永璜,孝賢皇后葬禮之事被譴責,鬱鬱寡歡而死。

  • 皇次子:愛新覺羅.永璉,九歲病死。

  • 皇三子:愛新覺羅.永璋,同老大一樣,鬱鬱寡歡病死。

  • 皇四子:愛新覺羅.永珹,過繼

  • 皇五子:愛新覺羅.永琪,26歲病死。

  • 皇六子:愛新覺羅.永瑢,過繼。


  • 皇七子:愛新覺羅.永琮,兩歲便夭折。

  • 皇八子:愛新覺羅.永璇,品行不好,不受乾隆待見,但最長壽。

  • 皇九子:早殤

  • 皇十子:早殤

  • 皇十一子:愛新覺羅.永瑆,極度吝嗇,不受乾隆待見,也比較長壽。

  • 皇十二子:愛新覺羅.永璂,乾隆夫妻不合,排除皇位候選人。

  • 皇十三子:愛新覺羅.永璨,早殤

  • 皇十四子:愛新覺羅.永璐,早殤

  • 皇十五子:愛新覺羅.顒琰,清仁宗,嘉慶皇帝

  • 皇十六子:早殤

  • 皇十七子:愛新覺羅.永璘,風流王爺,終身不成器,嘉慶帝護著,一生無憂。

綜上所看,乾隆心儀兒子們都死病了,剩下都是不成品乾隆不喜歡的,所以嘉慶能得皇位很大一部分也是由運氣來的。


大國布衣


這個故事只是告訴我們,一個人即使再牛逼,再努力,也比不上出生好。

嘉慶是在乾隆三十八年,也就是1773年被立為皇儲的,此時的乾隆已經62歲,已經到了必須立儲的時候,那留給乾隆的選擇都那幾位皇子呢?

雖然乾隆兒子不缺,但是由於清朝皇室實行八旗內部政治聯姻的策略,所以導致生出來的廢兒子特別多,也就是容易死。所以你可以看到清朝皇室的嫡長子基本是死絕的,乾隆也不例外,兒子雖多,可選擇並不多。有:

八皇子永璇,是個瘸子;十一皇子永瑆,生母淑嘉皇貴妃金佳氏;十二子皇子永璂,生母前皇后輝發那拉氏;十五皇子永琰;生母皇貴妃魏佳氏;十七皇子永璘,年紀太小,是永琰的同母弟弟。

<strong>

其中瘸子八皇子、小皇子永璘都是不考慮的人選,而永璂的母親是乾隆最恨的女人,當然也pass了,所以一般我們說能力比嘉慶好,卻沒被立皇子的就是十一皇子永瑆。雖然永瑆的生母也是皇貴妃,但是嘉慶的生母魏佳氏是乾隆繼富察皇后之後最寵愛的女人,更是在輝發那拉氏死後替乾隆掌管後宮,結果可以說非常顯然啦。有魏佳氏在,永瑆根本不可能會被立為皇子的。

有人說永瑆瘋瘋癲癲,非常摳門,是個荒唐王爺。但是請注意的就是,關於這些傳聞大多數都是發生在嘉慶繼位之後,不過是自保之策罷了。


三觀粉碎機


提問者是個腦殘,還有人說,那個有人坑你你不知道?自己去查歷史書,上網搜索別老在網上提著種有人說的腦殘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