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的兒子老十的爵位為什麼比老九的高?

小小的灰狐


康熙給妃子封號、給兒子爵位不是簡單地從個人情感出發,是要看母家實力,也要搞平衡的。

看母家實力:十阿哥的母親是溫僖貴妃鈕祜祿氏,外公遏必隆,親姨母是康熙的第二任皇后孝昭仁皇后。遏必隆的身家要比索尼家好。索尼雖然是首輔,但那時兒子還不成器。但索尼忠心,遏必隆偏著鰲拜。所以,孝莊為康熙選後妃以索尼孫女為後,遏必隆女兒為妃牽制遏必隆。

康熙朝封的貴妃(不算後來提幹做皇貴妃甚至皇后的)有溫僖貴妃鈕鈷祿氏(康熙二十年)和愨惠皇貴妃佟佳氏(康熙三十九年)。這兩位貴妃的出身都不一般,且分別是兩位繼後的妹妹。至於後面又冒出很多皇貴妃,什麼敬敏皇貴妃章佳氏等等,都是後來皇帝,雍正、甚至乾隆封的。在康熙朝不作數的。

康熙高職稱後宮,皇后加皇貴妃加貴妃,就二阿哥和十阿哥兩個孩子。當然,二阿哥最尊,十阿哥僅次之。

所以,這十阿哥初封就是郡王。而一些皇子,比如十三阿哥胤祥,雖然在雍正朝幹得風生水起,在康熙朝是沒有封號的。

也搞平衡:為了防止後宮裡哪一支過於強大,一個母親生的兒子也不會都給高爵位。九阿哥生母是宜妃郭絡羅氏。宜妃是康熙著名的四妃之一,是康熙喜歡的妃子。給康熙生了三個兒子,分別為皇五子胤祺、生皇九子胤禟、皇十一子胤禌。胤祺自小養在太皇太后宮中,身份也就尊貴一些,並且其本身也敦厚,深受康熙喜愛,初封為“多羅貝勒”,後又加封和碩恆親王。宜妃的兒子中已經有一個親王了,就不可能再給她兒子第二個親王。就好比,德妃的兒子,四阿哥封了親王,十四阿哥即便做了大將軍王也沒有親王爵位。


工科老女的留言菲語


康熙的皇十子胤䄉被封為敦郡王,而皇九子胤禟僅僅是獲封為固山貝子,這與二人母家的出身有著重要的關係。

歷史上的十阿哥胤䄉同電視劇《雍正王朝》中的所描述的基本是一致的,能力不強、桀驁不馴但是心眼非常實在,沒有心機,而歷史上的九阿哥胤禟,不僅同電視劇中說講的一樣,不僅非常有錢,同時,是聰慧過人,特別是在研究數字和字母方面,成績卓越,首開用拉丁語轉寫滿文的先例。

但是兩個人所獲獲封的爵位卻與他們的能力和聰慧程度對比是截然相反的。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十阿哥胤䄉被康熙晉封為敦郡王,直到康熙去世,一直是郡王爵位;而九阿哥胤禟,自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受封固山貝子後,便再無晉封。這也使得十阿哥的爵位要比九阿哥始終高出兩個等級。

之所以有這樣的差別,還是因為“子以母貴”的原因,這與二人母家的出身有著密不可分的原因。

十阿哥胤䄉可以說除了太子胤礽之外,出身最為高貴的皇子了。十阿哥的生母是溫僖貴妃鈕祜祿氏,是在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去世後,生育皇子品階最高的妃子。不僅如此,十阿哥胤䄉的親外公就是康熙初年四大輔政大臣之一的遏必隆,親姨姨是康熙的第二任皇后孝昭仁皇后鈕鈷祿氏。如此顯赫的出身背景和家族實力,不僅連康熙對其是寵愛有加,就連雍正都不敢向對待八阿哥、九阿哥一樣加害於他。

再看九阿哥胤禟,其生母是宜妃郭絡羅氏,雖然位列康熙的“四妃”之一,按照“惠宜德榮”的排序,在“四妃”排在第二的位置,要高於雍正皇帝的生母德妃烏雅氏,也算是在後宮中位置較高的妃子。但是同十阿哥的生母溫僖貴妃鈕祜祿氏比起來,還是略顯卑微,家族勢力也遠遜於鈕祜祿家族。

所以,正是因為母家出身和地位的關係,使得能力並不出眾的十阿哥獲得了康熙反而晉封,並且爵位還要高於九阿哥。

除了生母的出身之外,還有一個原因讓九阿哥無法獲得更高爵位晉封,就是他的親哥哥,五阿哥胤祺。

九阿哥的生母宜妃郭絡羅氏共為康熙生下了三個兒子,即五阿哥胤祺、九阿哥胤禟以及十一阿哥胤禌。除了十一阿哥早殤外,五阿哥和九阿哥都活到了成年。

在清朝有一個慣例和制度,為了防止後宮干政,也避免同一位妃子生下的多位皇子因權力過大且過於集中影響朝局,同時體現著皇上對於妃子寵愛的“公平”, 一位皇子獲封較高的爵位,那麼他生母所生的其他兒子則不會等到較高爵位的晉封。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宜妃的大兒子、五阿哥胤祺被康熙晉封為和碩恆親王,在這樣的情況下,九阿哥胤禟自然也就不會再被冊封為王,因而只是受封為固山貝子。

同樣的事情還出現了雍正和他的同父同母的親弟弟十四阿哥胤禵身上。雍正在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晉封為和碩雍親王,由於他與十四阿哥胤禵同為德妃烏雅氏所生,所以十四阿哥也同九阿哥一樣,被封為了固山貝子。之後十四阿哥奉命帶兵前往西北平叛,康熙將其封為“大將軍王”,但是爵位上面一直沒有晉封,哪怕是十四阿哥再西北平叛取得大勝,爵位依然是固山貝子。

所以,除了母家的出身不及十阿哥胤䄉外,九阿哥胤禟在自己的親哥哥五阿哥胤祺已經被冊封為親王的情況下,也就沒有辦法在獲得更高的爵位晉封,所以他的爵位必然是要低於十阿哥胤䄉的。


雍親王府


這可不是一句簡單的“老十的母親地位比老九的母親高”那麼簡單。而是涉及到後宮的“雨露均霑”,胤禟爵位低主要是因為他有個高爵位的同母哥哥,不能再獲封高爵位以致後宮失去平衡。

(十阿哥胤䄉)

先要看看九阿哥胤禟和十阿哥胤䄉的情況。康熙朝,胤禟最高也僅僅做到了貝子爵位,屬於宗室爵位的第四級,而十阿哥胤䄉比胤禟年輕卻做到了郡王爵位,僅次於親王,是宗室爵位第二級。遠高於九哥胤禟。當然,大家都知道子憑母貴的道理。那就說說他們兩人的母親。

(胤䄉的外公遏必隆)

先說十阿哥胤䄉,他獲得郡王爵位確實靠的是他的出身顯赫。他的母親是溫僖貴妃鈕鈷祿氏,外祖父是大名鼎鼎的太師果毅公遏必隆之女。遏必隆作為康熙早年四大輔臣之一,鈕鈷祿氏又是滿洲望族,他的另一個女兒正是康熙第二任皇后孝昭仁皇后。而孝昭仁皇后無子,也就是說,十阿哥胤䄉其實是鈕鈷祿氏在後宮的獨苗,論地位僅次於四輔臣之首索尼的孫女、康熙首任皇后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的兒子胤礽。

(宜妃郭絡羅氏)

然後說九阿哥胤禟。胤禟的母親很有名,就是《康熙微服私訪記》中的那個宜妃郭絡羅氏。電視劇中的故事雖然是虛構的,但宜妃受寵卻是不爭的事實。宜妃是康熙最初的四妃(惠妃納喇氏、宜妃郭絡羅氏、德妃烏雅氏、榮妃馬佳氏)之一。四妃在康熙後宮地位超然,遠勝後來封的那些妃嬪。而康熙後期,隨著三任皇后和幾個地位尊貴的貴妃先後亡故,惠妃因為大阿哥胤禔奪嫡失敗被奪爵圈禁而失勢,宜妃已成寵冠後宮之人,無人能在其之上。甚至雍正即位後下旨斥責她妄居太后(德妃烏雅氏)之上,可見宜妃平素在宮中之得寵。因此,雖然出身不及溫僖貴妃,但其受寵程度卻完全可以彌補。因此單單說母親地位差別並不準確。

(九阿哥胤禟)

那為什麼胤禟爵位這麼低,我卻說是“雨露均霑”呢?因為胤禟並不是宜妃唯一的兒子。他還有個哥哥五阿哥胤祺。康熙年長的幾個兒子中,除太子胤礽外,基本都是四妃所生。惠妃生大阿哥胤禔;榮妃生三阿哥胤祉;德妃生四阿哥胤禛、六阿哥胤祚(早逝)、十四阿哥胤禵;宜妃生五阿哥胤祺、九阿哥胤禟、十一阿哥胤禌(早逝)。四妃地位相近,所以兒子封爵也接近。但問題在於,德妃、宜妃二人成年皇子都有兩個,如果將兩個皇子都封予高爵,自然對另外兩個妃子及其他妃嬪不公,引起後宮問題。所以,早年幾個皇子獲封都很平均,而九阿哥胤禟、十四阿哥胤禵的爵位就僅僅是貝子。

(大阿哥胤禔)

康熙朝有過幾次批量封皇子爵位。第一次是康熙三十七年,大阿哥胤禔、三阿哥胤祉分別獲封直郡王、誠郡王。四阿哥胤禛、五阿哥胤祺、七阿哥胤祐、八阿哥胤禩一同獲封貝勒。此後胤祉因喪期剔頭被降為貝勒,胤禔因爭儲失敗被圈禁奪爵,胤禩因捲入奪嫡紛爭被革去貝勒爵位。第二次是康熙四十八年,康熙復立太子,同時封三阿哥胤祉誠親王、四阿哥胤禛雍親王、五阿哥胤祺恆親王、七阿哥胤祐淳郡王、十阿哥胤䄉敦郡王、八阿哥胤禩復封貝勒、九阿哥胤禟、十二阿哥胤祹、十四阿哥胤禵封貝子。

(康熙與太子胤礽)

因為康熙四十七年的廢儲風波,大阿哥胤禔獲罪謀逆徹底失去奪嫡資格,八阿哥胤禩因結交大臣爭儲被康熙打壓爵位落後,十三阿哥胤祥也在此事中受牽連被關押一段時間導致沒有獲封,十五阿哥以下年幼未獲封。其他皇子沒有受到大的牽連,所以也算比較公平。三、四、五三個阿哥封親王,七、十兩個阿哥稍年幼封郡王,九、十二、十四三個阿哥封貝子。十二阿哥胤祹地位不高,封爵低很正常。而九阿哥胤禟、十四阿哥胤禵正是因為與他們同母的五阿哥胤祺、四阿哥胤禛已獲親王爵位,不宜再封高爵,所以只是封了貝子而已。這就是平衡後宮勢力,七阿哥胤祐、十阿哥胤䄉都是母親的獨子,七阿哥年長而十阿哥母親地位高,才能有郡王爵位。

所以說,九、十這兩個皇子的地位差異,就是後宮平衡的結果,如果九阿哥胤禟是宜妃的長子,那至少也是郡王爵位,不會比胤䄉低的。


伊耆角木


為什麼老十的爵位比老九高?不僅僅是比老九高,比所謂“八爺黨”的主心骨老八也要高!康熙四十八年,清聖祖(康熙帝)大規模給兒子“批發”爵位時,皇長子胤禔、皇太子胤礽已經被幽禁,剩下的所有兒子當中,除了老三到老五被封為了誠親王、雍親王和恆親王以外,老十是爵位最高的、被封為了敦郡王,和他爵位相當的只有他七哥胤祐,被封為了淳郡王。剩下的所有兄弟,要麼沒有爵位,要麼不是貝勒就是貝子,沒有王爵!老八的爵位是貝勒,老九和老十四是貝子,老十二、老十三、老十五、老十六、老十七沒有任何爵位……這些是康熙末年已經成年的皇子,至於其他兒子,要麼夭折了,要麼尚為成年,不在封爵之列。



清聖祖對兒子的封爵,早期還是相當謹慎的。在康熙四十八年之前,除了皇太子胤礽之外,有封爵的皇子只有六位,即直郡王胤禔、誠郡王胤祉、貝勒胤禛(清世宗、雍正帝)、貝勒胤祺、貝勒胤祐和貝勒胤禩(皇六子胤祚虛六歲夭折)。只有兩個王爵,而且都是郡王。除此之外,這六位幾乎都是較為年長的兒子,也就是前幾個兒子,剩下的兒子都沒有爵位。從這個配置來看,這些應當都是正常的封爵,並沒有“批發”之嫌。



康熙四十七年至四十八年,發生了一件重大歷史事件,即清聖祖廢皇太子胤礽之後又復立胤礽為皇太子,正式打開了“諸子奪嫡”的潘多拉盒子。或許是為了給胤礽增加競爭壓力、促其“改邪歸正”,又或許是為了防止復位的胤礽加害曾經落井下石的兄弟,清聖祖開始了爵位大“批發”。不僅將誠郡王胤祉晉封為了誠親王,還一氣兒封了雍親王、恆親王、淳郡王、敦郡王兩位親王、兩位郡王和胤禟、胤禎(允禵)兩位貝子。因為胤禩在第一次廢太子之後的表現引起了清聖祖的警惕,這一次並沒有給他封王,不僅沒有封王,康熙四十七年還革去了他原有的貝勒爵位。到康熙四十八年,清聖祖“批發”王爵時才順帶著恢復了胤禩被革去的貝勒爵位。那麼,為什麼老十胤䄉的爵位要比老八胤禩和老九胤禟高呢?



首先,胤䄉是胤禩集團,也就是所謂“八爺黨”的人。兒子們的小集團清聖祖實際上是非常清楚的,給各個小集團封王,總不能不給“八爺黨”封啊。但是,胤禩野心太大,關係網也太複雜,給他封王,無疑是增加了是“奪嫡”的砝碼,是在縱容胤禩“奪嫡”。那麼,這個王爵給誰合適呢?很明顯,最沒有野心、能力也最為平平的胤䄉最合適!既安撫了胤禩集團,又沒有給胤禩本人加碼、縱容他的野心。



其次,皇子封爵,能力和皇帝父親的喜愛是一個方面,母家的背景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當面。縱觀清聖祖二十四個序齒的兒子,除了皇太子胤礽,只有皇十子胤䄉的母家背景最為深厚。胤䄉的生母溫熹貴妃鈕祜祿氏是除了清聖祖冊立的三位皇后之外地位最高的後宮妃嬪,沒有之一!而他的嫡母之一兼姨媽就是著名的孝昭仁皇后鈕祜祿氏——清聖祖的第二任皇后。而孝昭仁皇后和溫熹貴妃是什麼背景呢?她們是康熙初年的輔政大臣之一、一等公遏必隆的嫡出女兒和庶出女兒,是清王朝“開國五大臣”之一、額亦都的孫女!這樣的身家背景,甚至連清聖祖的原配皇后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身後的赫舍里氏家族(索尼家族)也無法與之匹敵。這也是胤䄉能夠越過他八哥、九哥被封王的原因之一。



再其次,胤䄉之所以超越老九胤禟封王,可能還有一個原因。允禟一母同胞的哥哥、皇五子胤祺已經被封為了恆親王,如果再給胤禟封王,哪怕僅僅是郡王,無疑會給群臣造成錯覺,清聖祖屬意宜妃郭絡羅氏的兒子,從而引發群臣新一輪的“站隊”,不是嗎?後來皇十四子胤禎(允禵)被封了個不倫不類的大將軍王還引起了朝臣的“錯覺”、紛紛開始“站隊”,更別說是給胤禟封郡王了。出於穩定政局的考慮,清聖祖也不太可能給胤禟封王。況且,胤禟經商斂財一直就為清聖祖所不恥,甚至斥責其為“奸商”,自然也就更加不可能給他封王了。



能力有限,只能說出這麼多了,文中如有謬誤、不足,敬請海涵、指正,拜謝!


農民工老楊歪說歷史


一方面,是由於子憑母貴。十阿哥胤䄉的母親是溫僖貴妃,外公是康熙初年四位輔政大臣之一的遏必隆。在康熙的兒子們當中,胤䄉的出身應該說是僅次於太子胤礽。



而九阿哥胤禟的母親是宜妃郭絡羅氏,宜妃是康熙年間的四妃之一,另外三妃是惠妃、德妃和榮妃。論地位,宜妃的地位是高於雍正的生母德妃烏雅氏的,但與胤䄉生母溫僖貴妃及其母家勢力相比,確實還是有一定差距的。

所以,胤䄉早在康熙四十八年就被封為敦郡王了。這一速度僅次於老三胤祉、老四胤禛和老五胤祺,其他阿哥不是貝勒,就是貝子。而胤禟只是在康熙四十八年受封固山貝子,此後就再無建樹了。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為了維繫後宮嬪妃所生子嗣間的勢力平衡。事實上,除九阿哥胤禟之外,宜妃郭絡羅氏還有一個子嗣,即五阿哥胤祺。胤祺提升的速度是很快,康熙三十八年就被封為貝勒,康熙四十八年被封為恆親王。宜妃所生子嗣已經有一個是親王了,如果再封一個親王或是郡王,那麼宜妃勢力在後宮就會坐大。所以,九阿哥胤禟只能被封個貝子了。



這樣的例子並非個例,德妃烏雅氏的兩個兒子四阿哥胤禛和十四阿哥胤禵也是這樣,胤禛在康熙四十八年被封為親王,而胤禵就一直是固山貝子,即便他以“大將軍王”的身份出征西北並取得全勝,也沒有在爵位上再進一步。


達摩說


這個是“子憑母貴”的典型代表。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九阿哥胤禟被封為固山貝子,十阿哥胤䄉則被封為敦郡王,之所以會造成這種差距,主要就是源於出身不同,也就是他們母親的地位差異,導致了其爵位的高低。

九阿哥胤禟的出身

九阿哥胤禟的生母就是我們所熟知的宜妃,滿清鑲黃旗人,郭絡羅氏,是佐領三官保之女。先後生有皇五子胤祺、皇九子胤禟和皇十一子胤禌。

康熙十六年(1677年)八月,郭絡羅氏被冊封為宜嬪。

康熙二十年(1681年)十二月,晉封為宜妃,位居四妃第二位,僅次於惠妃。

宜妃是康熙朝早期寵愛的四妃之一。

十阿哥胤䄉的出身

十阿哥胤䄉的生母則是大名鼎鼎的溫僖貴妃,滿清鑲黃旗人,鈕鈷祿氏,是太師果毅公遏必隆之女,孝昭仁皇后之妹。先後生有皇十子胤䄉和皇十一女(早殤)。

康熙二十年(1681年)十二月,鈕鈷祿氏被冊封為貴妃。

溫僖貴妃是康熙朝的第二位貴妃,同樣也是清朝唯一一位有諡號的貴妃,足見其受寵程度。


九阿哥胤禟和十阿哥胤䄉的出身差距不是一般的大,即使是受寵程度,宜妃也是比不過溫僖貴妃的。正是由於出身的差異,兩人的嫡福晉身份差異同樣極大。九阿哥胤禟的嫡福晉董鄂氏,不過是個從一品武職京官之女。而十阿哥胤䄉的嫡福晉阿巴亥博爾濟吉特氏,則是烏爾錦噶喇普郡王之女。

因此,兩人爵位出現高低之差就不難理解了。同樣由於這種差異,雖然同為八爺黨,兩人的下場同樣差異極大,胤禟在獄中被折磨而死,胤䄉雖然曾被圈禁,但在乾隆年間被釋放,乾隆六年去世,也算善終了。


香茗史館


母憑子貴,子以母貴。

我們先看看康熙在位期間兩次大規模冊封皇子的情況:

第一次是在康熙37年(1698年),康熙帝冊封成年諸皇子,封皇長子允禔為多羅直郡王,皇三子允祉為多羅誠郡王,皇四子允禛、皇五子允祺、皇七子允佑、皇八子允禩,為多羅貝勒。第二次冊封在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在復立允礽為皇太子的同時,將皇三子允祉、皇四子允禛、皇五子允祺晉封為親王,皇七子允佑和皇十子允誐封為郡王,皇九子允禟、皇十二允胤祹、皇十四子允禎封為貝子。

康熙皇帝的皇九子允禟,是宜妃郭絡羅氏之子(也就是康熙微服私訪記中宜妃的原型),生於康熙22年(1683年,同年施琅收復臺灣),康熙48年(1709年)被冊封為固山貝子,我們知道,清朝入關穩定之後冊封皇子時的最低爵位就是貝子。

皇十子允誐是溫僖皇貴妃之子,孝昭仁皇后的外甥,康熙四大輔政大臣太師一等公遏必隆的外孫,是康熙諸子中除太子外出身最高貴的皇子。生於康熙22年(1683年,與老九同年),康熙48年(1709年)被冊封為敦郡王。

做為八爺黨核心成員的老九老十,在老八爭儲失敗太子二次起復的情況下,老十被封為宗室第二等爵位的多羅郡王,成為八爺黨中爵位最高的,而老九僅僅是固山貝子,是受封皇子中爵位最低的,顯而易見,兩人的待遇差別很大。究其原因,有以下三點:

一是大家都知道的母家地位。老十出身高貴,母親生前是皇貴妃,母家是開國五大功臣額亦都的後代,而老十的母親是佐領三官保之女,生前最高封號為宜妃。兩人母親和母家勢力的差別導致康熙對兩位區別對待。

二是老九的一母同胞哥哥皇五子允祺已經被封為親王,如果再給老九顯爵,加上宜妃受寵,難免會讓朝廷內外的大臣想入非非,對於經歷兩次立儲風波的康熙帝來說,這是他最不想見到的局面。

三是八爺黨裡面,老十最多就是敲敲邊鼓,當時最核心的屬老八老九,康熙帝這樣做也是殺雞儆猴,讓那些覬覦太子之位的皇子知難而退。


靖遠0204


談古論金認為,十阿哥胤䄉的爵位比九阿哥胤禟的爵位高,主要不是因為母家高貴與否問題,而是皇子乃至后妃之間實力的平衡問題。

子以母貴的情形當然存在。十阿哥胤䄉的生母是溫僖貴妃,溫僖貴妃是鈕祜祿氏,滿洲鑲黃旗人,康熙帝第二任皇后孝昭仁皇后之妹,太師果毅公遏必隆之女,也就是配享太廟的清朝開國功臣額亦都的孫女,既為遏必隆之女,她們的奶奶就是努爾哈赤第四女和碩公主穆庫什,無論從哪個角度,十阿哥母家的家世都比九阿哥的生母宜妃郭絡羅氏尊貴,這確實對十阿哥胤䄉的爵位產生了影響。

但是,同在康熙四十八年(1709)的這次封爵中,同為宜妃郭絡羅氏所生的五阿哥胤祺就被封為宗室封爵第一級的恆親王,高於十阿哥胤䄉的宗室封爵第二級的敦郡王。這就說明康熙帝給與皇子的封爵等待遇的考量並不完全取決於皇子母家的家世尊貴與否。

也正因此,宜妃郭絡羅氏已經有一子為親王,另一子給郡王似嫌過高,給貝子正合適,這和德妃烏雅氏一子為親王(四阿哥胤禛即後來的雍正帝),一子為貝子(十四阿哥胤禵)也是互相呼應若合符契的。

說起胤禵,即使後來他以大將軍王的身份西征的時候,其爵位依然是貝子,這也反映出康熙帝在皇子封爵問題上,考慮家世,也考慮功業,有諸多的考量因素,事實上,也不排斥後續因為各皇子的表現不同而做調整,但是迄至康熙帝駕崩,這一情況沒有發生,十阿哥胤䄉的爵位一直比九阿哥胤禟高兩個檔次。


談古論金


九阿哥被封為固山的貝子,十阿哥則被封為了敦郡王,這種情況的出現也是多方面綜合的結果————絕不是單純因為他們的出身不同。這裡也不全是“根紅苗就正”的關係,當然根紅才能苗正這也是其中一個條件。

在我國古代的時候,宮內血腥事件層出不窮,主要也就是皇權之爭,皇子和妃子的地位總是那麼的針鋒相對“子憑母貴,母憑子貴”,這種事也是很多的,主要是皇上只有一個,而皇子卻又多的“數也數不清楚”,總會去爭來爭去的,而他們的地位也會隨著母妃的身份尊貴,自身也有不同的待遇。但在康熙四十八年時候,其中的九阿哥也是被封為固山的貝子,十阿哥則被封為了敦郡王,這裡也有很多因素。

我們大家打開她們的戶口本來看一下血統及出身!

九阿哥的血統:九阿哥的生母就是我們都比較瞭解的宜妃,她是滿清黃旗人,郭絡羅氏,是一位佐領的女兒。

十阿哥的血統:老十的母妃則是溫僖貴妃,鈕祜祿氏,溫僖貴妃是康熙孝昭仁皇后的親妹妹,他們的父親也是一等公,也是前輔政大臣。

九阿哥的身後家族:佐領的女兒, 佐領相當於現在營級(科級),清代八旗組織基本單位名稱。是滿語“牛錄”的漢譯。掌管所屬戶口、田宅、兵籍、訴訟等。初時一佐領統轄三百人,後改定為二百人。其長亦稱佐領,世襲者稱為世管佐領

十阿哥的身後家族:鈕祜祿氏滿族八大姓之一,家族出了很多的名人,其中最有名的要算乾隆時的貪官和珅了,滿洲正紅旗。清初時有額亦都,元妃,滿洲鑲黃旗,康熙帝時有名臣遏必隆。溫僖貴妃是康熙孝昭仁皇后的親妹妹,他們的父親也是一等公,也是前輔政大臣

妃子所生皇子數量及質量關係:

溫僖貴妃先後生有皇十子和皇十一女(早殤)

宜妃先後生下的有皇五子、皇九子和皇十一子。因為九皇子並不是他母妃唯一的兒子。他還有個哥哥五阿哥胤祺。。

惠妃生的大阿哥;

榮妃生三阿哥;

德妃生四阿哥、六阿哥早早就去世了、十四阿哥;

四個妃子她們母憑子貴這一條是一定的,雖然身份上有些差別,但在老皇帝眼中,還是儘量地做到一碗水端平,要不後宮不得“人腦袋打出狗腦袋”,後院起火老皇帝也會頭疼。所以她們的兒子地位也是比較的接近,體現出身為父皇的“公平、公正、公開”。可是這個時候幾個妃子所生兒子多的一定會有話語權,人多好辦事,不是嗎?最頭疼問題出現了,德妃、宜妃二人成年的皇子都只有兩個,宜妃還有二個成年兒子,再加一個未成年兒子,這將來可是一股不可小視的勢力啊,這是一家獨的表現。如果現在再將兩個皇子都封為高爵的話,自然另外兒子少的兩個妃子和其他未生皇子的妃嬪也是很不公,將來會招來更多的麻煩,就會引起後宮權力難以平衡,一切要以和諧為主啊。

所以,最初幾位皇子獲封都比較的平等,皇子多的獲封就要差一些“總量不變情況下,數量越多,相對質量也就越差”所以九阿哥、十四阿哥的地位也就只是貝子。這也是老皇帝解決後宮問題的一招妙棋。

門當戶對待遇:其實在康熙諸子中,除了太子,十阿哥的出身是最“根紅苗正”的。而且他的妻子也是蒙古郡王的女兒,這也是“魚找魚,蝦找蝦”的聯姻啊,給十阿哥爵位高點兒也可能是為了照顧國際關係外交需要的考慮多一些。


歷史黑白灰


原因其實很簡單——十阿哥和九阿哥比起來,站得離八阿哥遠一點。

這話說起來好像很繞口,但是並不複雜,九阿哥和八阿哥走得太近,在四爺和八爺奪嫡的過程之中站隊得非常明顯。所以無論是康熙,還是雍正,對這個老九都不可能太寬容。

康熙四十七年,皇帝責備了一下八阿哥,結果九阿哥拉上了十阿哥,一起進宮給老八說情。結果皇帝非常不高興,在四十八年給諸子封爵的時候,就只給了九阿哥一個貝子,給那個受蠱惑的十阿哥一個郡王。

到了雍正繼位以後,情況就更是如此了。九阿哥是八爺最重要的輔助力量,自然是重點打擊的對象。因此在一連串打擊以後,終於在雍正四年將其廢為庶人,不久以後就死於幽閉之地。而十阿哥則簡單得多,雍正只給他扣了個“不敬”的罪名,廢了他的郡王爵位。等到乾隆繼位以後,又給他十叔弄了個輔國公的位子,起碼是比九叔好多了。

說到底,還是倆字——站隊。因為站隊錯了,所以這倆人都要吃虧;而因為老九離老八太近,所以老九要被褫奪所有爵位;而因為老十比較蠢萌,所以被放了一馬,還留個輔國公給他留個飯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