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毫越多,檔次越高?

一些茶友發現普洱茶生茶、白茶或者綠茶上面會有白色的茸毛,會誤認是茶葉上附著的灰塵。


這些生長在茶葉條索紋理之間的白色茸毛,一般都出現在葉背面或芽頭上,這就是我們平常喝茶時在普洱茶茶湯中懸浮的茶毫。

茶毫越多,檔次越高?

何為茶毫?

茶毫,也叫茶毛。是茶葉芽尖上面細小的絨毛,其中含有豐富的茶氨酸、茶多酚等營養物質,對幹茶品質的形成有重要影響。

一般來說,鮮葉的嫩度越嫩,茶毫就越多。

茶毫越多,檔次越高?

茶毫只有一種色?

茶毫顏色也會呈現多樣性。

我們喝茶時比較常見的就是白毫和金黃毫,茶毫的顏色與製茶過程中內含物茶多酚的變化有著密切的關係。

像碧螺春就白毫顯露,因為綠茶中的茶多酚未被氧化,未氧化的茶多酚是無色的,其幼嫩芽葉上的茸毛顏色通常為白色。

福鼎大白茶也具有濃厚的茶毫,“毫香”明顯。這是由於在加工白茶的過程中,不炒不揉,使茶毫完整地保留下來,毫色呈現為銀白色,滋味鮮爽。

茶毫越多,檔次越高?

而紅茶中如高級祁門紅茶就顯金黃毫,在紅茶的加工過程中,鮮葉經萎凋、揉捻、細胞破碎等工序後,茸毛內多酚類物質在多酚氧化酶的作用下氧化成茶黃素、茶紅素,從而使白色茸毛成“金黃色”,這也是優質紅茶的重要特徵之一。

茶毫越多,檔次越高?

茶毫多會影響口感嗎?

肯定會

茶毫不僅沒有壞處,茶毫溶於茶湯後,因茸毛內含有豐富的氨基酸及其它有效成分,還可以提高茶湯的鮮爽度。

同時在茶毫的根部,生有大量的腺細胞,它的氨基酸含量顯著高於茶的開面葉,其內部含有大量的芳香物質,能提升茶葉香氣,是茶湯散發“毫香”的關鍵因素。

比如高檔名優茶(如碧螺春、君山銀針等)的茶湯滋味醇厚,香氣清高,除茶鮮葉細嫩,內含物豐富外,茸毛多也是主要因素之一。

茶毫越多,檔次越高?

茶毫多,茶湯渾濁,茶質一定劣?

不可一概而論。

茶毫太多的茶,沖泡出來的茶湯就避免不了會渾濁,這是正常的,這常常會讓大家誤以為是茶葉不好。

那如何辨別是真渾濁還是假渾濁呢?一般來說,茶毫多的茶,前兩三泡會稍顯渾濁,後續幾泡茶湯就會變得清澈了。

而茶質不好的茶,茶湯則會一直渾濁。這樣沖泡兩三泡,就可以區分開兩者了。

在茶葉審評中我們會聽到這樣一種評價:“茶湯清澈透亮,有毫渾”。既然“清澈”,為何又會“渾”,豈不自相矛盾?

茶毫越多,檔次越高?

其實不然,“清澈”指茶湯中無其他雜質,而“渾”指茶毫較多,毫渾和渾濁不是一個概念。

為了避免茶毫過多脫落,在茶葉沖泡時,可以採用環圈注水的方法沖泡,或者沿杯壁定點注水,綠茶也可採用上投法沖泡,以減少茶毫過度脫落。

茶毫越多,檔次越高?

如何區分茶葉是顯毫還是真的發黴?

茶葉放久了,特別是保存不當的情況下,就很容易產生黴變,發黴的茶葉也會長白毛。

在茶葉受潮的地方黴菌通常會呈絲狀成片分佈,茶葉發黴了,說明陳化受潮的程度比較嚴重,聞起來會有比較重的陳味和黴味,捏起來也是軟軟的,比較嚴重的還會有腐化的感覺。

茶葉變質產生的陳味與正常轉化產生的陳味是有區別的,變質的聞起來更多是黴味與腐味。

發黴的茶葉,沖泡起來顏色也是暗黃不透亮的,且非常渾濁,喝起來會有“掛喉”難嚥的感覺。

而新鮮的顯毫茶葉,聞起來就會比較清新,口感是鮮爽的。

茶毫越多,檔次越高?

茶毫多,檔次就高?

不一定

茶毫的存在,只是判斷茶葉品質一個標識之一。一般來說,在茶樹的嫩芽嫩葉上,附著生長的茶毫會較多,而老葉片上的茶毫則較少。

因此,茶毫只能作為判斷原料嫩度的一個直接的依據。

不乏一些名貴的茶,也並無茶毫,但這並不影響其獨特的口感和風味。

比如西湖龍井,以嫩芽為原料,嫩葉上茶毫較多,在茶葉加工過程中,有一道輝鍋的工序,目的主要就是乾燥茶葉,促使茶葉香氣物質的轉化,在這個過程中茶葉表面的茶毫機會被磨掉。

其次龍井茶工藝特殊,工藝中有抓、壓、磨的特殊手法,西湖龍井扁平光滑的挺秀外形也因此而造就,一些幹茶表面的部分絨毛因此脫落或被磨成小球夾雜在茶葉中。

茶毫越多,檔次越高?

而黑茶選料通常是選擇粗老成熟的葉片,因此茶毫很少,再經過渥堆發酵、壓制乾燥等工序後,幹茶表面就不顯茶毫了。

還有像鐵觀音、大紅袍這樣的烏龍茶,採摘開面葉為原料,葉子大多較為粗老,太嫩了反而做不出來上好的風味。

茶毫,對茶葉嫩度要求高的紅茶、名優綠茶、白茶來說,是一個優質的性狀,對一些以大葉或者老葉為原料的茶類就不適用了。

因此,茶毫並非是好茶的唯一標準,更不是評判所有茶類品質優劣的依據。

茶葉的品質是諸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單看茶葉的茸毛或嫩度,未免有失偏頗,如此也會錯過諸多好茶。

圖文部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喝茶不是一種盲目的喜好,你懂茶,茶也會自然的懂你。知茶,懂生活。

【一片茶葉的故事】為您解答茶葉保存、沖泡、選購等問題,每天分享實用茶知識,歡迎關注我們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