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的弟弟弘晝是個什麼樣的人?

Heavn123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乾隆的弟弟,那也就是雍正的兒子。所以您要是提弘晝的事,咱就不得不提雍正的這幫兒子,沒這些個兒子做鋪墊,直接整這弘晝這點子事,那就有點子乏味了。

好,咱就簡簡單單的說一下雍正的兒子。

雍正的兒子

首先大傢伙知道,這雍正前前後後一共生了十個兒子,還沒輪到排號就早早走了的就有四個,而能長到成年的也就四個,其中老末六兒子——弘曕,還過繼給了雍正的弟弟允禮。滿打滿算留到雍正眼跟前的就三個。

而這老三弘時是這三個中最年長的一個,按照規矩,他可就是皇長子。

所以開頭的時候,滿朝堂有一大半的人認為,雍正挪窩之後,最有可能接班的就是這弘時。而要命的是,這小子不知天高地也厚的道理,認為那皇位也是板上釘釘的事,錯不了。

這走路都開始飄著走,一般人也不放在眼裡。可走夜路多了,他也得遇上鬼不是,不知道從那嘎達開始吹出了那麼一股子小風。那弘曆也就是乾隆他最得他爺爺康熙的寵,所以他爹雍正就早早的就把那皇位預定給了乾隆,至於他弘時那熱鬧那轉去就得了。

這都做了小半輩子皇帝夢,那能說斷就斷呢?這弘時他也不甘心,在朝堂上這就拉幫結派的,想要把這事整大發了,讓雍正出來給自己劃條道,把皇位這事說清楚了。

雍正是啥人,是個閉著眼睛都能捉麻雀的主,這點子風吹草動早摸了個八九不離十。

那麼雍正是啥態度呢?雍正那是從九子奪嫡中闖出來的,他最恨的就是一幫子皇子嘛事不幹,天天琢磨著勾心鬥角的掙那個皇位,所以他早早的就整了個秘密建儲的法子。想知道誰是下一任皇帝,你自己個扒正大光明匾的後邊瞅去。

所以雍正也不慣他這毛病,加上雍正這人要麼不幹,要幹他就一傢伙弄死你。於是一大腳丫子踹過去弘時的宗籍沒了,職務也砸了,爵位也擼了,呱唧雍正的大臉蛋子也耷拉下來了:“鬧幾呢?”

得,這弘時瞅著大腰子挺好的,但經過這麼一折騰,整個人就嚇的一哆嗦,沒多久人就沒了。

好吧,雍正通過這件事,明確的給朝堂上一幫子老爺們一個答案:“爺們還沒死呢,別吵吵這事,就算是吵吵,這皇位他也是有主的,別一天竟想寫沒用的!”

得,大傢伙一瞅雍正手底下有資格當皇帝的就剩下倆人,一曰乾隆,二曰弘晝。

弘晝這人

弘晝那大腦殼他好使著呢?皇位是他的?你快拉倒吧!用腳指頭想,都能想到這位子都是乾隆的,根本就沒有他什麼事,擼著胳膊腿爭上一爭?弘時的前車之鑑就蹲在那呢,人都沒了,你還爭啥爭這不是有病嗎?

但弘晝也知道,您不表示表示不喜歡這皇位,萬一讓有心人給惦記上,他也不好避嫌不是,咋整?

好整!當皇帝你光要聰明是不行的,德智體美勞樣樣過關才成,那咱來個樣樣不過關不就得了。

學好不容易,學賴還難辦嗎?當然不難辦了,於是這弘晝就整了個活人出殯的事玩玩。天天的在自家的大門口,整一對白燈籠,從後院到前臺全整那白衣服戴孝,他自己個蹲在大院的當中間,弄一棺材板子放眼跟前,左手一隻雞,右手一隻鴨,懷裡還揣著倆大蘋果,吭哧吭哧這頓啃。

到了時間到了點,就讓一幫子大小老婆大娃小娃跪在棺材板前邊哭,哭的那叫個驚天動地,誰哭的聲音最大,還能整不老少的賞錢。下邊哭的越厲害,他蹲在上邊笑的就越開心。

他這活人出殯,那朝堂上的老少爺們他也配合著不是,天天的拿著一堆禮品來湊熱鬧。

得,這還用問,這弘晝的人設分分鐘鐘的崩塌的稀里嘩啦,至於皇位,拉到吧,離他那叫個漸行漸遠。

雍正得到信,之後扶著眼鏡框子整了一句:“胡鬧!”這就沒有下文了。

這事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明白人都知道這弘晝是要幹啥的,大傢伙只是沒有捅破這層窗戶紙而已。而弘晝也成功的躲開了雍正當頭一刀,捎帶著給乾隆留下了個極好的印象。

當然你要說弘晝他啥事都辦不了,那叫扯淡!雍正交個他的任務回回辦的那叫個利索,除了在生活上的胡鬧之外,雍正對他的評價可是很高的。

而蹲在一邊的乾隆,對這個懂事的弟弟,都偷偷的伸出了大拇指:“是個明白人!”

既然是個明白人,那麼乾隆當了皇帝之後,也不吝嗇給他三瓜倆棗的,上演一出兄友弟恭的劇目。

讓這帝王之家本無情的怪圈顯得有點子和諧,不是很好嗎?所以當乾隆當了皇帝之後,就把雍正留下來的瓶瓶罐罐都給了弘晝,自己一毛錢都沒有留下來。

說道這裡,估計有人要問了:“這弘晝就弄了一出活人出殯,就讓所有人的猜忌消失了嗎?”

那當然不是這一出了,有很多。俺給大傢伙再舉個例子,為了避嫌弘晝的性格變得越來越跋扈。

當年因為一件小事,他和軍機大臣,而且有著一等公銜的納親打起來了。您要說這倆人是街上打起來的,這還成。問題是這倆人是在上朝的時候,你一拳頭,我一腳丫子的互毆,帽子也飛了,衣服也扯了。

這事整個過程,乾隆就蹲在一邊瞅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他也不出聲阻止,這事弄的,大傢伙也知道了弘晝在乾隆心裡的地位。

基本上弘晝這人安安穩穩的當自己個王爺,乾隆讓跑個腿啥的,那也乾的利利索索的,倆人關係不錯。

好了,今天就寫到這裡,喜歡的朋友加個關注,順手點個贊呦!


梁老師說歷史


乾隆兄弟十人,登基之時,大部分已經早逝,只剩下小自己三個月的弘晝和年僅兩歲的弘瞻這兩個弟弟。

與乾隆少年老成,早早即有英主氣象不同,弘晝、弘瞻屬於典型的皇家公子哥那一類,傲慢任性,肆意妄為,一旦遇到挫折打擊立馬便會露出不堪的一面。

給乾隆這位史上極刻薄、極虛偽的霸道帝王當弟弟,弘晝、弘瞻其實挺遭罪的,尤其對同齡的弘晝而言。

乾隆之前的幾朝,無一例外都發生過皇族爭權的惡鬥。在關外時,有努爾哈赤和舒爾哈齊、褚英兄弟父子間的火併,有皇太極和四大貝勒的衝突;入關後,有順治和多爾袞的權爭,雍正和兄弟間的相互殘殺。

乾隆登基後,這些惡鬥遠沒有徹底封塵的地步,加之乾隆在維護皇權上又屬於眼裡絕容不下一粒沙子的主兒,因此,自乾隆新朝始,弘晝其實就處於極其微妙、甚至有些兇險的境地。

悲催的是,弘晝在起初的一段時間似乎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一來他尚未警醒,二來乾隆太迷惑人。

為什麼說乾隆是極刻薄、極虛偽的主兒呢?此人不僅好標榜仁義道德、千古盛世,而且十分善於標榜這些。

就拿他對弘晝來說吧。因為打小他和弘晝的關係比較親密,登基後,每當說起這段兄弟情時,他總是說他們以前如何同吃同住,同師同讀,那感覺別提多手足情深了。

這就給弘晝形成了一個錯誤的印象,乾隆還是他那位仁愛的好哥哥,尤其看到乾隆在金錢、爵位上對他毫不吝嗇的時候,更是如此。

可實際上,乾隆此時標榜出的仁愛是有嚴格前提的,那就是君臣界限要格外清晰,在這一點上弘晝只要有任何一點差錯,哪怕是一句話,一個動作,乾隆都不可能放過,一定會就此興師問罪。

被好哥哥的假象迷惑著,性格又驕亢,弘晝一開始哪能看透這一點。正因為如此,當乾隆突然向他翻臉時,他才會感受到不寒而慄。

而這種突然感受到的不寒而慄足以讓他這樣的公子哥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

下面不妨來看看乾隆是怎麼廢掉他這個弟弟的。

有一次,乾隆令弘晝在宮中給八旗子弟監考。考試開始後,乾隆坐在那裡遲遲沒有退席。眼見馬上就到中午飯點了,弘晝便大大咧咧地衝乾隆說了這麼一句,這裡有我就行了。言下之意,好哥哥你趕緊去吃飯吧。

但乾隆怕弘晝監考不嚴,生性頑劣的八旗子弟鑽空子,打小抄,並沒有立即走掉。

見到這情景,弘晝的性子就起來了,他很有脾氣地對乾隆說,怎麼著,你難道連我也不相信,怕我被他們收買了不成?

如果在過去,兄弟間這麼說話很正常,但在已經登基的乾隆那裡,這就是大逆不道。

乾隆沒有當場發火,而是一言不發地拂袖而去,給弘晝留下了一個驚愕的冷場。

這時候,弘晝猛然間才回過味來,於是第二天趕緊找乾隆謝罪。

這時候,乾隆說話了,昨天,如果我回你一句,你頂撞起來,眼下你就該粉身碎骨了。你的話雖不好聽,但因知你沒有惡意,故而原諒了你,今後要謹慎,再不可如此造次。

自這以後,弘晝發現乾隆時常借小事敲打他。

又一次,弘晝和弘瞻到宮中給太后請安,母子閒聊的高興,一不小心,兩人便跪在了太后寶座旁的藤席上。藤席是乾隆平日跪坐的地方,抓住這個過失,乾隆勃然大怒,嚴厲斥責兩人“禮節僭妄”,“於皇太后前跪坐無狀”。

結果是怎麼處罰的呢?

弘晝罰俸三年。

弘瞻諸過並罰,革去親王,降為貝勒,並解去一切差事,永遠停俸。(弘瞻經此挫辱,心生抑鬱,不久便身患重病,很快就死掉了。)

對弘晝的處罰雖沒有弘瞻的重,但其中透露出來的殘酷味道卻是一聞便知的。

弘晝知道,再有一次,乾隆恐怕就沒這麼便宜放過他了。

弘晝被嚇怕了,從此變成了另一個人,整日荒誕不經,醉生夢死。

龜縮在府邸,他常年玩著一個遊戲——高坐在院中假扮死人,由王府的護衛侍從等陳設好各種冥器,供上祭品哭奠,而他自己則一邊吃著供品,一邊觀賞家人侍從的哭相,樂此不疲。

古往今來,以自汙求自保的戲碼很多,但常年玩活死人的把戲也算是奇觀了。

還好,乾隆最終放過了他這個“活死人”弟弟,讓弘晝活到了六十多歲,算是給了個善終。


黑句本


弘晝是個聰明而有趣的人。

對清朝歷史有所瞭解的朋友,可能都知道清朝有個荒唐王爺,喜歡給自己辦葬禮,一沒錢用或者無聊了就宣佈自己“死”了。

家裡大設靈堂,家人大放悲聲,想攀附他的大小官員或財主們紛紛送禮,他興高采烈的坐在棺材裡看著下人們收禮,還會當場點評禮物的好壞,順便和賓客們聊上幾句。

弘晝:喲,這不是誰家那小誰嗎,給本王送葬來了?有良心!

賓客擦汗:來了來了,王爺,您。。。。。。貴體安康?

弘晝:不行啊,這不都死了嘛!呆會兒哭誠心點兒,好好給爺送葬。

賓客繼續擦汗:。。。。。。

弘晝:別拘束,晚上吃了再回去呀!

賓客還擦汗:哎。。。。。。

那個場面,幻想一下覺得有點太過魔幻。

而且葬禮他不是辦了一次兩次,是很多次。

無論古今中外,人們對於葬禮這種事兒多多少少是有所忌諱的,何況還是自己的葬禮?只有大奇葩弘晝,完全是把葬禮當成了玩樂之事,這種豁達是極其少見的。

弘晝天生就是這樣嗎?不見得,我認為荒唐只是障眼法,更多是為了避開奪嫡之爭。

康熙朝的九龍奪嫡,應該是清朝皇室不可言說的一道傷痛。後世的皇子們有的看到了榜樣,有的看到了前車之鑑。

胤禛的兒子雖然遠沒有康熙多,成活的也有四個:弘時、弘曆、弘晝、弘曕,弘曕年紀和前面三位相差太多,暫且不說,只說弘時。

雖然雍正看中的是深得康熙喜歡的弘曆,也就是後來的乾隆。但弘時認為自己才是實際上的長子,排序在弘曆之前,他有資格爭一爭。而弘晝既不想自己爭,也不想幫弘時或弘曆爭,乾脆退出競爭圈。

可他畢竟是皇子,身份就擺在那兒,他說他不爭,有人信嗎?他家上一輩叔伯們可是爭得頭破血流,看似最不爭的父親反而得了大位,所以大家理所當然的懷疑他也在玩“不爭是爭”那一套。

為了證明自己真的無意相爭,弘晝就豁出去了!

生活奢侈,行為放縱,傲慢任性,一點兒名聲都不要!可能覺得這樣還不保險,他就愛上了給自己辦葬禮。

對於他的種種行為,民間覺得荒唐,但雍正和乾隆看到了他的決心,見他這麼懂事兒很欣慰,因而對他很好。

乾隆朝時,弘晝當著滿朝文武的面毆打軍機大臣訥親,乾隆也在場,對他沒有半句責備。可能弘晝越不著調,他就越放心吧。

總之,弘晝絕不是表面上那麼荒唐,他只是以這種方式保全自身。事實證明,他的辦法很有效。

【我是一粒沙,喜歡就關注我吧!】


縹緲峰下一粒沙


和恭親王弘晝,清世宗(雍正帝)第五子,康熙五十年生於清世宗潛邸——雍王府,只比清高宗(乾隆帝)小三個多月。在清世宗潛邸時期,弘晝的生母純懿皇貴妃耿氏與清高宗的生母孝聖憲皇后鈕祜祿氏地位相當,都是“格格”,也就是沒有名分的妾(有正式名分的妾是側福晉)。在清世宗一眾活到雍正元年的兒子當中,弘晝的出身不及生母為側福晉的弘時和福惠,父親的重視和寵愛程度不及清高宗和福惠,齒序不及事實庶長子弘時,屬於最典型的姥姥不疼、舅舅不愛!或許正是這種“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的尷尬地位讓弘晝很早便知道自己與皇位無緣,選擇了超然的生活態度,讓哥哥、弟弟們爭去吧!我過好我的小日子就行了。



於是,弘時莫名其妙地死了……但是弘晝卻活得非常滋潤。雍正十一年,弘晝還和潛邸時期的清高宗一道被封為了親王。雍正十三年,清世宗病逝,彼時弘時已死、福惠早殤、清世宗的幼子果恭郡王弘曕才兩歲,剩下的只有清高宗與弘晝。由於弘晝早早退出了皇位角逐,清高宗幾乎沒有遇到任何阻力,便輕鬆榮登九五。作為對弘晝退出的投桃報李,清高宗把清世宗潛邸時期的全部財產都交給了弘晝。



雖然如此,但是作為唯一有資格與清高宗爭位的皇子,弘晝的身份還是頗為尷尬的!為了讓四哥清高宗放心,弘晝選擇了一種極端的方式,那就是任性胡鬧、自己給自己抹黑。因為一點口角,便公然毆打軍機大臣訥親,使得自己形象盡毀、官心盡喪。除此之外,弘晝還玩起了活出喪。起初只是自己在家裡小打小鬧,讓家人給自己哭喪,誰哭得最死勁兒重賞!之後,弘晝漸漸不滿足於小打小鬧了,開始大規模通知在京的官員。雖然大家明知道事有蹊蹺,但畢竟是皇帝的親弟弟,誰敢不去?萬一是真的呢?不去,自己就等著摘頂子吧!不管真假,只能去!去總不能空手吧?奠儀總要有的,低了肯定也不成。於是,活出喪居然成了弘晝公然索賄、斂財的手段……這一出與當年漢相蕭何“與民爭利”幾乎如出一轍,弘晝要表達什麼,不言而喻。



或許弘晝覺得自己作得還不夠,一次在殿試時,到了飯點,弘晝催清高宗去吃飯,說自己留下看場子就行。清高宗沒理會,弘晝直接充清高宗說:“哥,您是不是怕我收了好處放水啊?!”搞得清高宗直接下不來臺。事後,清高宗私下對弘晝說:“我要是當場發作,你就是欺君之罪,是死罪!”但是,對弘晝,清高宗卻只是高高舉起、輕輕落下,雷聲大雨點小,象徵性地處罰了一下便完事了。為什麼?因為弘晝此舉應試的貢士們都看在了眼裡,這些人都是未來清王朝朝堂之上的大臣,弘晝此舉等於是自我抹黑、失去了未來!清高宗自然是心領神會的,不責罰弘晝也就沒什麼可意外的了。



在清高宗的一再縱容之下,弘晝越來越“膽大包天”,最後居然光天白日之下讓下人打劫國家造幣局的運鈔車,理由僅僅是因為自己缺錢花了……但是,清高宗依然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了了之。有人說,弘晝是因為清高宗的縱容所以目空一切、肆意妄為。個人並不認同,個人認為,弘晝應該是刻意為之,為的就是以自汙的方式讓清高宗放心。從弘晝傳世的詩作《金樽吟》中也能看得出,其通篇都在表達自己沒有野心、只求富貴。連作首詩都不忘表達自己沒有野心,弘晝的其他舉動僅僅是肆意妄為,恐怕說不過去。也正是因為弘晝的主動示弱與自汙,讓清高宗對他放鬆了警惕。在沒有了皇位之爭的大前提下,兄友弟恭的一面便展現出來了。清高宗給予了弘晝這位弟弟足夠的優待,除了鐵帽子,能給的都給了!



有人說,弘晝最後是因為涉足立儲之事被清高宗逼死的?個人並不認同!弘晝死於乾隆三十五年,而清仁宗(嘉慶帝)被密立為皇太子是乾隆三十八年的事情,離弘晝去世已經過去了三年!而且,乾隆三十五年離清高宗自己設定的六十年大限還非常遙遠,弘晝涉足立儲問題無從說起。除此之外,弘晝去世之後,清高宗第一時間便親臨和王府弔唁,這樣的待遇並不是所有宗室親王都能享受的,如果是清高宗逼死了弘晝,他大可不必如此。而且,弘晝死後,他的兒子永璧並沒有按照祖制降襲郡王,而是直接承襲和親王爵位,這是需要皇帝額外加恩的。如果清高宗逼死了弘晝,給予親王的正常喪葬待遇足以掩人耳目了,完全沒必要多此一舉。可見,清高宗逼死弘晝純屬子虛烏有!弘晝一輩子都在刻意避嫌,應該不至於臨終前傻到對立儲之事指手畫腳,不是嗎?



所以說,弘晝是個聰明人!明知道自己鬥不過清高宗,索性主動示弱,不鬥了。為了能讓清高宗放心,弘晝一生都在不遺餘力地自汙,落下了一個“荒唐王爺”的惡名,可恰恰是這一切保全了弘晝。試想,如果弘晝對皇位哪怕表現出一絲覬覦之心,清高宗還能容得下他嗎?理論上他可是清高宗最直接的競爭對手!叔叔大爺們血淋淋的教訓就在眼前,血腥味尚為散盡,弘晝不可能當作什麼也沒看見!


農民工老楊歪說歷史


傳說龍有九子,各有不同,然而到了清朝康熙的兒子,就成了九子奪嫡。

康熙的兒子太多,又大多十分優秀,康熙的皇位堪稱中國歷史上最難繼承的皇位,最終雍正能夠繼承皇位,無論怎樣來說,都說明雍正是一個很有心機的皇帝,手段也很強硬。

雍正在位時,能夠創造將清朝打理得風調雨順,也可以看出他的能力。

與康熙時期各個優秀的皇子之間兇殘奪位相比,雍正的兒子們就沒有這麼優秀了,有人說乾隆在年輕的時候是足夠的優秀,甚至有說法雍正能夠即位,還是康熙看在乾隆的“面子”上。正因為如此,乾隆和他的弟弟弘晝的組合更像紅花與綠葉一樣和諧,最終使乾隆順利坐穩皇位。

說起愛新覺羅弘晝,大多數人的印象是瘋瘋癲癲,恃寵而驕,然而這只是他的一面,他到底是怎樣一個人呢?

弘晝在康熙五十年出生於雍親王府,母親是後來的純懿皇貴妃耿氏,作為當時雍親王的五兒子只比自己的四哥弘曆小三個月。由於年齡相近更奠定了二人的兄弟情義。九歲時兄弟倆一同被於傅先生傳學授經。作為現代人的我們,一般會把這段情誼稱為“發小”,感情更是沒得說。更何況乾隆與弘晝是親兄弟呢?

在成長階段,二人形影不離,到了雍正十一年弘晝被封為和親王,這進一步說明了雍正皇帝對他的賞識。雍正十三年二月,弘曆,弘晝和鄂爾泰被命處理苗疆事務,弘晝作為弘曆的助手更反映了綠葉與紅花的搭配。不僅雍正對他格外喜愛,後來的乾隆對他也是各種寬恕和寵溺。

我們都知道,雍正的三阿哥弘時被削宗籍後,剩下年長的阿哥只有弘曆和弘晝了。如果弘晝這個時候還是一同與哥哥共同幫助雍正處理事務,難免會引起弘曆的疑心。聰明的他裝瘋賣傻,瘋瘋癲癲,幹出了許多讓人匪夷所思的事情。

比如說,他搞“活出喪”,在自己活著的時候為自己置辦葬禮。坐在棺材上接受著奴僕和家眷的哀悼,相反他卻在棺材上高興得不得了,吃著人給他的祭品,並以此為樂。不但搞這種讓人費解的事,他還喜歡收集死人留下來的東西。儘管古時候人們都很避諱與死人有關的東西,但他卻不以為然,反而說“人生不過百年,有什麼好避諱的!”。

他真的是不在乎自己的生死嗎,還是另有意圖?她的母親純懿皇貴妃也是出身於中等階級人家,其父為管領耿德金,有這樣的背景,純懿皇貴妃也算是大家閨秀,懂得皇家的戰爭,所以自弘晝小時純懿皇貴妃便把他安置在他四哥的身旁,憑藉多年弘曆對弘晝的感情,也使弘晝免受奪位之苦。所以說受母親的影響,弘晝懂得保護自己,在雍正皇帝有兩位太子候選人時,搞出“活出喪”的鬧事,免去了弘曆對他爭奪皇位的疑心,懂得明哲保身。

弘晝對皇位淡然,除了體現在他給自己“活出喪”這一具體事實上,他曾在自己的詩《金樽吟》中寫道“世事無常耽金樽,杯杯臺郎醉紅塵。人生難得一知己,推杯換盞話古今。”意思說:世上的事無常變化,不如把酒言歡,逍遙快活。

人生難得的是有知己,在與知己的飲酒歡樂中談論古今之事,美好幸福。弘晝在詩中表現了對美好生活享受的快樂,同時也在側面反映了他對皇位與皇權的無心。這也被後人稱為“救命詩”。所以說,為了解除兄長對自己奪位的疑心,他的所作所為,一言一行都深思熟慮。

在弘曆登基後,賞賜給弘晝當時雍親王的府邸和全部財物,受到皇兄如此擁戴,他恃寵而驕,日益張狂,仗著自己的皇兄為所欲為。在一次上朝中,因為與訥親意見不合,發生口角爭執,他竟然在滿朝文武與乾隆帝面前動手踢打訥親,而因為他王爺的身份和地位,無一人上去阻攔,乾隆也是坐在龍椅上不動聲色,沒有對弘晝多加怪罪。這也是體現了他在乾隆心目中的地位,對他多加寬恕。

關於弘晝的死,仍是個謎。有人說,驕橫的弘晝管了一些不該管的小事,被賜予三尺白綾結束了一生,也有人說是無事平安度過一生。早在皇太極時,努爾哈赤便立下不可殺兄的規矩,雍正即便是與胤禩不共戴天,最後也是削宗籍,保留其性命,更何況是受到皇兄多加包容的弘晝呢?可見其平安而逝的幾率更大。

弘晝這個人,已經看清楚皇室之中奪位的殘忍,寫詩保命,對皇位淡然,搞“活出喪”也是為了明哲保身,看似荒唐,實則大智若愚。他並未像其他皇子一樣,如果對皇位沒有興趣,就一聲不吭,隱藏自己,相反,弘晝所做的荒唐事讓他的皇兄感到無奈,疑心也就自動解除。也正是因為他這樣的智慧,才得以在奪位之爭中存活。


史論縱橫


兩個詞:荒唐、睿智


弘晝和弘曆都是由熹貴妃撫養長大,再加上年齡相仿,兩人自然而然的就成了最好的玩伴,兄弟關係密切,勝似親兄弟。而弘曆(乾隆)對這位弟弟也甚是寵愛,登基之後把雍親王府所有東西都賞給了弘晝,不僅如此,一次弘晝當堂毆打大臣訥親,弘曆竟然不聞不問,毫無責怪的意思。由此可見,弘晝的受寵程度。


除了毆打訥親之外,弘晝生活上也荒唐無比,他最大的愛好就是置辦喪儀。弘晝曾多次在公開場合說:“人沒有一百年還不死的,有什麼好避諱的?”另外,他還曾為自己籌辦喪儀,讓家人圍著棺材哭泣,自己在一旁飲酒傻樂,甚至還製作一些冥器放在床頭,以供觀賞。

但是,就現在看來,弘晝行事荒唐堪稱睿智。原本弘晝和弘曆才能不相上下,都深的雍正器重,但後來弘曆得到康熙寵愛,被內定為隔代儲君,而弘晝自然登基無望。如果弘晝借瘋瘋癲癲的行事方式,向乾隆傳達出對政治冷漠的態度,這也不失為一種繼續活下去的良策。這不是睿智又是什麼呢?

關注“微歷史看客”,每天一段歷史資訊......


微歷史看客


在《延禧攻略》中,編劇給弘晝和皇后設定了感情線,將弘晝設定為有才又深情的王爺。歷史上的弘晝和電視劇中的弘晝差距極大,有人說弘晝為了表示自己不覬覦皇位,裝瘋賣傻實際上大智若愚,也有人認為弘晝仗著乾隆的寵愛,囂張跋扈,是名副其實的荒唐王爺。

我認為,評價弘晝不能一概而論,弘晝有自知之明,一生只求安分守己及時行樂。

資質平平

康熙六十一年,乾隆和弘晝第一次見到自己的爺爺康熙,當時康熙對乾隆的印象極為深刻,這其中有弘晝的一份功勞。正是弘晝的緊張侷促與乾隆的落落大方形成強烈的對比,康熙才對乾隆眼前一亮,記住了乾隆。

爺孫見面從側面反映出一個事實:弘晝確實沒有王者風範,不是帝王之才。

說話耿直脾氣衝

乾隆在登基後為了避免皇族內部爭鬥,採取懷柔政策,十分寵愛自己同父異母的弟弟弘晝,這份寵愛甚至可以將其稱為溺愛,弘晝的脾氣也見長。

弘晝曾經和乾隆一同監考八旗考生,弘晝請乾隆前去進食,乾隆沒有答應,弘晝脫口而出:“你難道是擔心我收這些人的錢財,幫他們作弊嗎?”

弘晝少驕抗,上每優容之。嘗監試八旗子弟於正大光明殿,日晡,弘晝請上退食,上未許。弘晝遽曰:“上疑吾買囑士子耶?”

後知後覺的弘晝第二日才進宮請罪,當時自己脫出而出的話足以引來殺身之禍,乾隆當時十分生氣,卻依然沒有將弘晝治罪。

弘晝還隔三岔五地在家舉辦自己的葬禮、上朝時公然與軍機大臣開撕。雖然乾隆依舊一言不發,但是弘晝如果真的是高情商的人,不可能不知道胡鬧的分寸。如此看來,弘晝更像是被寵壞的弟弟。

無心皇位,能幹實事

弘晝流傳的作品不多,最出名的便是《金樽吟》,被歷史學家稱為救命詩。

世事無常耽金樽,杯杯臺郎醉紅塵。
人生難得一知己,推杯換盞話古今。

不管是乾隆有心將此詩保留還是弘晝才華不足僅有幾首詩歌,短短二十八字,將自己無心皇位,只想及時行樂的心跡袒露。

大家都知道弘晝幹了許多荒唐事,卻不知弘晝在處理苗疆事物時滴水不漏,處理政事時嚴謹細心。

弘晝逾矩的行為不像是大智若愚的刻意為之,處理政務時的謹慎小心不像是荒唐王爺的作為,他或許是個不太安分卻又政治能力滿分的臣子。


大腳姑娘碎碎念


康熙爺生了九個兒子,個個人中龍鳳,雍正爺活下來的幾個兒子中,弘時、弘曆、弘晝也是個個精明強幹。大侃認為,弘晝只恨出生稍晚,假如是他繼承皇位,說不定也是一位好皇帝!!!



弘晝身為皇子,本想好好表現,接過父皇的寶座,繼承大統。奈何出身太晚,前面還有弘時、弘曆兩個兄長,並且自己的父輩一輩發生過九子奪嫡,兄弟相殘的慘事,這注定了搶奪皇位行不通。

弘晝意識到參與皇子爭奪,有可能會使自己萬劫不復,所以他選擇了最保險的爭奪辦法,好好表現自己,多立功勞,希望讓父皇雍正高看自己,立自己為太子。

弘晝年僅二十二歲,就被雍正封為和碩和親王,大家可別小看這個頭銜,和碩親王只有皇室子弟才可以享受這一殊榮,屬於一等爵位。整個滿清,能享受世襲親王的也只有十來位。可見弘晝年紀輕輕,能力就出眾。

況且雍正是出了名的嚴厲。從雍正把弘時削了宗籍就能看出他對子女特別嚴厲,但凡犯錯必定嚴厲處理。弘晝能夠二十多歲封為親王,證明弘晝在心智、辦事能力、為人處事,必定大受雍正讚賞!

後來弘晝又協同弘曆、鄂爾泰等共同辦理苗疆事務,協同人員一位是未來皇帝,一位是雍正心腹,也同樣說明了雍正對弘晝的器重。



然而,皇位卻偏偏傳給了弘曆,不是說弘晝不夠優秀,不夠努力,大侃認為在儲君未定之前,弘晝也一直在努力,只可惜一個同樣優秀、比他還要受到康熙、雍正兩位皇帝賞識的弘曆擋在他前面,這才使弘晝沒做成皇帝。



至於弘曆登基後,弘曆的種種表現,又是在朝堂之上胖揍訥親,又是在家裡給自己辦葬禮,大侃認為,一是弘晝在大臣表達:我雖然沒當上皇帝,但也還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二是在向乾隆皇帝示弱:你給我安排的活我都能幹,而且一點都不差,但是我現在只想做個閒散王爺,不會再和你搶什麼了……

世人都說弘晝是個荒唐王爺,但是大侃認為,弘晝聰明睿智、能力出眾、會察言觀色、非常擅長偽裝自己。


大侃聊歷史


雍正王朝中,大智若愚的弘晝,最後的結局怎麼樣了?

《雍正王朝》中,弘晝看似一個不起眼的小人物,在關鍵時刻卻能力挽狂瀾,他是大智若愚的代表人物。

弘晝

胤祀策劃的“八王議政”,眼看就要無限接近成功了,最後卻失敗了。他不是敗給了雍正,而是敗給了弘晝。弘晝心裡跟明鏡似的,看透了八爺在豐臺的“小九九”。在最後關頭,弘晝將八爺搶佔兵權的消息“無意”透漏給胤祥,胤祥知道後趕緊去豐臺奪回兵權,進京勤王。

胤祥

在雍正的幾個兒子當中,弘晝是最聰明的一個,小時候讀書就能過目不忘。然而,他總是在不停地掩飾自己的才能,還整天與和尚道士一起,把自己包裝得荒誕不經。他這麼做,也是情非得已,誰叫他出生在帝王家呢?

弘晝

當皇子,天生就要參與朝廷的權力之爭,不管自己是否願意都會被捲入。弘晝自帶皇室基因,又有兩個比較厲害的哥哥(弘時和乾隆),他必須要收斂鋒芒。

父輩的九子奪嫡,想必弘晝是見識過的,其中的殘酷與無情他也會有所耳聞。弘曆是康熙看上的人,又得到雍正的賞識,他的繼位是公開的秘密。弘晝也有自知之明,反正當皇帝無望,倒不如平平安安地當個富貴王爺。

弘晝

想安全著陸,當個王爺,也要面對多重考驗。首先要過雍正這一關,所以在雍正面前,弘晝要把傻裝到底,把楞充到頭,讓雍正感覺自己就是個傻孩子,沒有奪嫡的念頭。不僅如此,弘晝還要向兄弟聲明,自己沒有心思搶皇位,也沒有任何威脅。

雍正

弘晝鬧“活出喪”,把自己打造成“荒唐王爺”,其實是在對自己的哥哥舉白旗。他做的這些“奇葩事”,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安全地活著。

好在皇天不負有心人,弘晝的大智若愚還是收到成效。雍正為了防止奪嫡,清理了弘時卻留下了弘晝,還封了弘晝和親王。

雍正和弘晝

到了乾隆時代,弘晝的日子越活越快活了,乾隆還將雍正住過的雍王府賞賜給了弘晝。

弘晝仗著哥哥是皇帝,在朝廷更加“囂張跋扈”。有一次上朝,弘晝因為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在大庭廣眾之上毆打軍機大臣訥親。乾隆看到了事情的整個經過,既不出面制止,也不責怪弘晝。官員看到這一幕,從此再也不敢招惹弘晝。

個人推測,這是弘晝大智若愚的延續,他在效法蕭何的“自汙其名”,故意將自己的小辮子給乾隆抓住,讓乾隆放心。

弘晝

乾隆看到這麼“荒唐”的弟弟,心裡很放心,還讓他參與朝政。弘晝做過正白旗和鑲黃旗的滿洲都統,後來還升任議政大臣。

不做皇帝當王爺,弘晝為人處世的特點,不僅全了兄弟之情、君臣之道,還保全自己以及子孫。弘晝寫的《金樽吟》,充分表達了自己明哲保身的想法。

“世事無常耽金樽,杯杯臺郎醉紅塵。人生難得一知己,推杯換盞話古今。”

弘晝的這首詩,向世人說明自己無心皇位,只想找幾個好哥們,喝喝酒、吹吹牛的心跡,被歷史學家稱為“救命詩”。

弘晝

在兄弟反目、手足相殘的皇宮,弘晝看透了爾虞我詐,他的“不爭”反而為自己爭到了安全,成了宮廷的一股清流。





愛新覺羅·弘晝是雍正帝家的五兒子。母親是純懿皇貴妃耿氏,弘曆(乾隆帝)的異母弟。他既大智若愚又野蠻驕橫。



弘晝是個大智若愚的荒唐王爺,這一點體現在眾兄弟對皇權的爭奪上。

在歷史上,雍正一共有10個兒子,但長大的也就4個(弘時、弘曆、弘晝和弘瞻),其他的都死了。最小的兒子弘瞻已經被過繼給了果親王。歷朝歷代的皇子們大都為了皇位爭得你死我活。現在只有弘時、弘曆、弘晝有繼承皇位的可能。弘曆比弘晝大三個月,一起玩到大。

弘晝親眼目睹三哥弘時作死的步驟,決定不再重蹈覆轍。

老大、老二都死了,按常理弘時就是皇長子,最有資格繼承皇位,但是他不知避其鋒芒,走向了絕路。據記載,弘時年少放縱,行事不謹慎,被雍正進行嚴厲的處罰,一罰到底,直接將他過繼給自己的政敵允禩(被雍正削了王爵,圈禁,改名為“阿其那”意思就是“狗”)做兒子,轟出了紫禁城,並且在雍正四年將允禩撤去黃帶,從玉牒除名,二月,弘時也被除了宗籍,雍正五年丁未八月初六日抑鬱而終,只有24歲。


弘晝知道自己哥哥弘曆自幼聰明,五歲就能過目成誦。被自己皇爺爺康熙和皇阿瑪兩代皇帝寵愛,10歲還被康熙親自撫養並親自授課,親自傳授打獵技術,12歲賞賜黃馬褂,康熙經常牽著他的手疼愛非常。很明顯弘曆要被內定為儲君。

退出奪權,明哲保身

面對這麼牛的的競爭對手老五弘晝感到自己沒戲,選擇自願退出。他表現出對皇位毫無野心,只想做一個平安逍遙的王爺。所以在為人做事上儘可能地“荒唐”,最後他如願以償被人公認為是個“荒唐王爺”。在他的王府裡他經常讓人為他舉辦喪禮。哭喪聲震天,還大奏哀樂,他還以吃祭品為樂。他說:

“人沒有一百年還不死的,還有什麼好避諱的?”

他還親自主持喪禮,製作冥器、象鼎、彝盤盂等死人物品,放在自己的塌前。在人看來他就是個瘋子。

他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避免捲入弘時和弘曆對皇位的爭奪,讓人感到他是個荒誕不經的人,對皇位沒有任何威脅。弘晝用自己的愚昧之舉保全了自己王府上下和子孫後代的平安,這也許才是真正的大智若愚吧。

這一點在《雍正王朝》裡有更形象地展現,其中有這樣一個鏡頭:雍正試探弘晝,一道聖旨讓弘晝去到他三哥弘時家抄家。弘晝卻上演了一出大戲:全府上下披麻戴孝,哭聲一片為他發喪,這場大戲被他三叔識破後,他說是高人指點要他一週之內不得出門,否則就有血光之災的說法,還說自己皇阿瑪不會看著兒子染上血光之災。就這樣他巧妙地拒絕了,他這樣做的目的就是想向和雍正和皇兄弟們表明自己不想爭奪皇位,為躲災禍。


傲慢任性,任意妄為。

乾隆繼位後對這個弟弟寵愛非常,不但給他高位,還縱容他。有一次上朝,弘晝因小事事與軍機大臣、獲封一等公的訥親有了小爭執,他竟然當著滿朝文武的面發飆,對訥親大打出手,成了刁蠻大主角。乾隆目睹了整個事情的經過,都沒有責備他,也不出聲阻止他的野蠻行為。

文武百官見狀,從此無人敢惹弘晝。乾隆這樣做一方面是因為上一代的手足相殘,讓他觸目驚心;另一方面是出於孝心,弘晝是被乾隆的生母養大,乾隆的母親很善良把更多的母愛給了弘晝,他們母子情深。乾隆顧及母親自然也對弟弟好,但是卻導致弘晝恃寵而驕。



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弘晝薨,諡恭,是為和恭親王,終年59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