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中的“五事七計”(上)

思來想去,還是作為兩部分寫,上篇我們講“五事”,下篇我們再講“七計”


故經之以五事,較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

道者,令民與上同意也,故可以與之死,可以與之生,而不畏危。

天者,陰陽,寒暑、時制也。

地者,遠近、險易、廣狹、死生也。

將者,智、信、仁、勇、嚴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上一篇講過,”計“不是計謀,而是計算。計算敵我雙方,各種屬性指標。五事就在其中。五事指什麼呢?就是道、天、地、將、法。


《孫子兵法》中的“五事七計”(上)

這裡其實是比的是雙方老大的能力,比的是政治,比的是百姓聽不聽你的。中國歷史上皇帝幾百位,真的的明君其實也就只有那麼多。

上下同心,是戰爭的國內政治基礎。人民支持,師出有名。不支持,最好不要輕舉妄動。

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勝利,人民群眾某種意義上講,也起到了關鍵作用。

要在道上勝出,關鍵是抓政策、抓宣傳、抓軍隊的思想工作。

要知道在戰爭中,槍桿子、筆桿子都不能少。

這裡點到為止,不做贅述。


《孫子兵法》中的“五事七計”(上)

天、地

大家都懂。天時、地利

依託有利地形,行軍打仗才會有基本面上的優勢。《三國演義》中劍閣這個關隘,易守難攻。有著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這是地利

天,此處我覺得有兩處含義:

一,就是常規意義的天氣,就是類似於火攻靠風,水淹靠水。利用天氣這個自然因素當作奇兵和武器。

二,可能就是天象星禮,什麼夜觀天象啊,黃道吉日之類的,或者祭祀占卜,祈雨求福。更多的是宣傳工作。


《孫子兵法》中的“五事七計”(上)


天子親征,通常只是象徵性的,鼓舞士氣為主,畢竟出了差錯,會影響後面國家的走勢。

所以,得授以信物,拜將封侯,代天子出征。

選一個合適的將帥,也是重中之重。

將講究五個品格:智、信、仁、勇、嚴

形容一個人能文能武,我們通常說是”智勇雙全“ ,這裡孫子將智放在第一。

,不戰而屈人之兵,這是孫子提倡的。這是獲取勝利最好的辦法。精於計算得失,就得用智。

,則是賞罰分明,讓每個人知道做什麼有賞,做什麼有罰。這樣的軍隊才不會亂套。

,就是愛惜,是一種人格魅力。愛惜將士,愛惜財務裝備,身先士卒,如此能感化後面的軍士。

,當機立斷,不猶豫遲疑。

,”嚴者,以威刑肅三軍也“,電視劇裡經常有這樣的橋段,很多人仗著自己有靠山,橫行鄉里,魚肉百姓,然後出來一個鐵面無私的人,主持正義,把他殺了。為眾人出了口氣

做人,不要有靠山。靠山山倒,只有自己最可靠。靠自己的獨立人格,安身立命。


《孫子兵法》中的“五事七計”(上)


這裡的法,是軍法。法令嚴明,令行禁止。才能帶隊伍,很多同學,可能會覺得,應該是法制。

如果這裡是法制,應該會放在第一個裡面了,而不是最後了,我是這麼認為的。


下一期,我們講”七計“,掌握計算了這十二點,再去討論戰爭的勝負手在哪裡,之後再去舉兵決戰。

總比打毫無準備之站,要強的太多。

這就是我對於五事的大致看法,歡迎小夥伴們留言評論,探討兵法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