齷齪的李亨

李亨時期

李隆基第三子李亨(711年~762年)為唐肅宗(756~762),738年被立為太子。馬嵬驛兵變後,負責平叛,北上靈武。756年七月,李亨在靈武即位。宰相房琯帶兵去收復長安,結果房琯在陳濤遭遇叛軍,全軍覆沒。

757年正月,安史叛軍內訌,安祿山為其子安慶緒所殺。李亨任用郭子儀、李光弼,借用回紇兵,乘機反攻。757年6月、10月收復長安、洛陽。李亨曾與回紇兵約定:“克城之日,土地、士庶歸唐,金帛、子女皆歸回紇。”可見李亨乃愚蠢無恥之輩。

758年九月,郭子儀、李光弼等九節度使60萬軍隊圍攻相州,討伐安慶緒。由於懼怕產生類似安祿山反叛的現象,不讓將領權力過大,60萬軍隊沒有設主帥,只命宦官魚朝恩為“觀軍容宣慰使”,統帥大軍、總攬全局。這是很可怕的現象,這種情況是較容易失敗的。這又顯示李亨水平太差,如果擔憂大權旁落,李亨應該親自督軍或派太子督軍。事實上,臨時性的大元帥,與長期領導部下的節度使是不一樣的,臨時性的大元帥反叛的幾率比較小,從各種風險角度看,應該設臨時性的大元帥。

結局可想而知,安祿山部將史思明(胡人)率部13萬趕來救援安慶緒。759年三月,與唐軍展開激戰,唐軍大敗,此時安史叛軍再次發生內亂,史思明殺安慶緒。

761年三月,叛軍內訌,史思明為其子史朝義所殺,內部離心,屢為唐軍所敗。借回紇兵收復洛陽。763年春天,田承嗣獻莫州投降,史朝義率五千騎逃往范陽,史朝義部下李懷仙獻范陽投降。史朝義自縊死,歷時七年又兩個月的安史之亂結束。

李亨乃無能之輩,主要靠安祿山變成瞎子,導致安祿山處理事情的水平變差,進而導致安史叛軍出現內訌現象的好運氣,以及納降安史部下的策略,借用回紇軍隊,平息了安史之亂。整個平息叛亂的過程顯得猥瑣、窩囊。由於是納降模式平息安史之亂的,而不是通過消滅叛軍的模式平息叛亂的,並且在平叛過程中,節度使實力增大,朝廷威信減弱,靠承諾回紇軍隊可以隨意搶掠洛陽城內的金帛或子女的朝廷,還會有什麼威信呢?這樣的平叛,對於洛陽城的百姓,有什麼意義呢?按照朝廷的承諾內容,洛陽城百姓完全可以加入叛軍。

唐廷任命田承嗣為魏博(今河北南部,河南北部)節度使,李懷仙(胡人)為盧龍(今河北北部)節度使,李寶臣為成德(今河北中部)節度使,薛嵩為相衛節度使。田承嗣、李懷仙、李寶臣、薛嵩,都是納降安史軍隊的部將,他們投降朝廷具有很大的投機性,對朝廷的忠心程度不高,此後唐朝進入藩鎮割據局面。


齷齪的李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