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陳情令》到《慶餘年》,這一年劇集消費呈現出哪些新趨勢?


從《陳情令》到《慶餘年》,這一年劇集消費呈現出哪些新趨勢?

影視寒冬下,相比繼續渲染焦慮、傳遞危機感,我們更需要知道長視頻行業下一階段的發展方向,明白寒冬之下內容創作的未來在哪裡。

2019年的劇集市場存在諸多亮點,特別是古裝劇,雖然面臨種種限制,但幾部熱播劇不論內容創作,還是商業化探索都走在了同行前面。

系列化創作的《慶餘年》《長安十二時辰》《從前有座靈劍山》(以下簡稱《靈劍山》)在第一季播出後贏得良好市場反響,系列化長劇集已經從前幾年的藍圖逐漸變成現實。而以《絕世千金》為代表的分賬網劇,則精準定位細分圈層用戶進行長期運營,自1月17日首播,至今每天仍有可觀的分賬收入。

一方面,更多出品方不急於追求短期爆款,而是立足長遠放大IP影響力,聚焦長尾流量;另一方面,瞄準細分受眾的內容需求,針對不同消費場景生產內容。

《陳情令》《靈劍山》《慶餘年》開啟了劇集VIP+點播模式,對劇集用戶二次提純,探索多種付費模式;《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長安十二時辰》則在實景娛樂方面邁出了步伐,線下沉浸式實境體驗活動分別以商場快閃、密室逃脫的方式展開。

從《陳情令》到《慶餘年》,這一年劇集消費呈現出哪些新趨勢?

▲ 象山影視城實景體驗《長安十二訣》

文化+消費的商業探索,為線上IP打開更多收益渠道。

內容定位、消費渠道上的創新,讓長視頻行業的未來充滿新希望。穿越短期的停滯和迷茫,追求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內容,在3年、10年後培養一批忠實付費用戶,或許是騰訊視頻、愛奇藝、優酷等平臺的盈利方向?

以古裝劇為切入點,12月20日壹娛觀察(ID:yiyuguancha)聯合雲合數據舉辦了「2020,定義新古裝」的行業沙龍,邀請了《慶餘年》《靈劍山》《將夜》《大主宰》《絕世千金》等古裝劇創作者,一起探討了未來的劇集創作方法論以及商業路徑。

從《陳情令》到《慶餘年》,這一年劇集消費呈現出哪些新趨勢?

更多經得起時間檢驗的內容

編劇賈東巖最喜歡查詢熱播劇在播出一段時間後的日活數據。他發現有些劇在宣傳期聲量很高,但播出後不到幾個月,日活就只有幾萬了,而有些劇,比如《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至今每天仍有300萬左右的播放量。

“通常情況下,品質好的現當代題材,在播出一段時間後,每天仍能保持一兩百萬的日活,熱門古裝劇因為遠離生活、更接近夢想,時效性更長,在播出一段時間後,能保持每天三百萬以上的日活數據。更多的劇集,播完後就沒有人重看了。”賈東巖在壹娛觀察沙龍上表示。

從《陳情令》到《慶餘年》,這一年劇集消費呈現出哪些新趨勢?

雲合數據對2019年1月至11月的會員內容有效播放量進行統計後,得出了相同的結論:《甄嬛傳》《新三國》等老劇在播出近10年後,會員有效播放量仍然穩居榜單TOP10。

當我們習慣被劇集宣傳期鋪天蓋地的廣告包圍,被那些“爆款”“出圈”“熱搜”的宣傳話術所迷惑,很少有人注意到這些新劇在宣傳期之後的商業表現。多少幾千萬、上億元買來的大劇,收官後不久,就沒有點擊量了。

對比愛奇藝和Netflix的內容成本攤銷模式,前者86%的內容成本會在一年內攤銷完畢,而後者90%的內容成本分佈在四年內攤銷完畢。

“視頻網站至今不能盈利的核心原因,不簡單是劇集單集價格太貴,如果我們的劇集或者愛奇藝的內容成本也能夠分四年攤銷,現在可能就盈利了。不是不能承受單集一千萬的作品,而是要這部劇四年後還有人看,不是一年後沒人看的快消品。”中信證券傳媒互聯網高級分析師肖儼衍在壹娛觀察「2020,定義新古裝」論壇上表示。

行業繁榮期,簡單追求爆款的製作模式,催生了一大批短期內吸人眼球的快餐式作品。視頻網站一年播出上百部作品,能夠沉澱下來的經典內容卻寥寥無幾。

這種情況下,系列劇應運而生。

因為內容分為多季,IP需要維持3-5年的影響力,這些作品在策劃創作時就必須立足長遠。播出後,一旦掀起市場熱度,也有利於維護播出平臺多年內的付費用戶黏性。

從《陳情令》到《慶餘年》,這一年劇集消費呈現出哪些新趨勢?

▲ 壹娛INSIGHT現場圖

“《擇天記》《將夜》《慶餘年》,包括之後的《大道朝天》,騰訊影業都有參與。”《慶餘年》製片人在論壇上說。

在《慶餘年》獲得市場認可之前,騰訊影業已經在同類作品上深耕多年。就如製片人所說,“我們在這個類型上吃到過紅利,也栽過一些坑。如果《擇天記》是男頻改編的1.0版本,那《將夜》系列應該是男頻2.0,到了《慶餘年》可能進入了3.0時代。每一部作品,都是站在前面一代作品的肩膀上。”

《將夜》第一季、第二季都選擇了上升期演員主演,在外景拍攝、後期製作上下足力氣。執行製片人沈慕晗為了選景,一年內飛行距離超過10萬公里。而《慶餘年》在做劇本的時候,就強調回歸故事本源,把人物做紮實,讓配角也有記憶點。

至於《靈劍山》,在網劇開拍之前,同名動畫、漫畫已經推出,收到了多維度的市場反饋。“這個項目啟動前,已經有人替我們探了路,原著小說的氣質有兩個層次,輕鬆可愛之後有黑暗的一面,但從漫畫的情況看大家更喜歡它可愛的一面。”《靈劍山》總編劇範侃認為,不管之後續集往哪個方向改編,第一季還是要讓觀眾“先笑起來”。

從《陳情令》到《慶餘年》,這一年劇集消費呈現出哪些新趨勢?

分賬劇與細分市場的內容消費

近幾年來,騰訊系的騰訊影業、閱文集團,脫胎於微影時代的娛躍文化都在系列劇上投入不菲,領先行業的眼光和資金投入拉高了競爭壁壘。

但中小CP方,應該如何應對視頻平臺有限的內容預算呢?精準定位目標受眾,分賬網劇《絕世千金》以6000萬元的分賬金額給出了一種參考。

由酷影傳媒、龍果映畫、映美傳媒出品,甜寵題材的《絕世千金》自2019年1月17日在愛奇藝播出後,分賬金額不斷攀升。精準的營銷策略,讓這部劇在跟播期結束後,依然帶來收入。

從《陳情令》到《慶餘年》,這一年劇集消費呈現出哪些新趨勢?

▲ 壹娛INSIGHT現場圖

“這部劇播出快1年了,至今每天仍能創造可觀的收入。每當我們在小紅書、短視頻平臺、網文平臺投放物料引起反響後,都會帶來立竿見影的收入增長。”映美傳媒聯合創始人、《絕世千金》總監製高銳表示。

“做分賬劇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大家進入的時候要有這個心理準備,從頭到尾你需要去把控每個細節。”高銳在「2020,定義新古裝」論壇上談到,沒有知名流量演員加持,製作經費有限,《絕世千金》只能在播出後的運營上下足力氣。大量的海報、短視頻物料,投放到聚集著大量圈層用戶的平臺上,每週都去覆盤投放效果,研究票房漲落背後的營銷路徑。

“分賬內容和版權採購、平臺自制內容最大的區別,在於前者是運營邏輯,上線了之後要長期維護,而後者是爆款邏輯,在熱播期用各種宣傳策略把IP炒熱引入流量,熱播期過了,這事過去了。”雲合數據CEO李雪琳總結道。

查看《絕世千金》的用戶數據,發現該劇主要用戶年齡集中在15-22歲的女性,與愛奇藝播出的其他劇集相比滲透的用戶更年輕。

而根據雲合數據統計,這種用戶性別極端偏男性、極端偏女性,或者用戶年齡層上比較極端的內容,分賬模式更常見。就像李雪琳所說,“這就是分賬內容的魅力所在,它能夠為特別偏門的內容提供生存的土壤,為特別小體量的受眾提供內容。”

針對小眾圈層用戶生產內容,面向不同消費場景生產內容,同時控制好成本,不失為一條突圍路徑。

從《陳情令》到《慶餘年》,這一年劇集消費呈現出哪些新趨勢?

從線上到線下,內容消費的場景開拓

從今年年中開始的VIP+點播付費,某種程度上就是對付費用戶的二次提純,是為圈層用戶的二次服務。

隨著視頻平臺廣告收入下滑,付費會員增長放緩,以多種付費模式維持投入產出的正循環勢在必行。《慶餘年》點播付費播後,愛奇藝股價上漲就是資本市場對這一模式的正面回應。

從《陳情令》到《慶餘年》,這一年劇集消費呈現出哪些新趨勢?

▲ 愛奇藝近一月股價趨勢

古裝劇作為流量發動機,熱播之時總能帶來大量付費用戶,自然也是多種商業模式首選的試驗田。據說《陳情令》VIP+點播付費為騰訊視頻創收數千萬元,而娛躍文化CEO林寧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透露,《長安十二時辰》播出期間,為優酷帶來了近千萬的新付費會員。

但研究了好萊塢付費電視的發展歷程後,肖儼衍發現,會員分層付費才是付費訂閱模式的集大成者,在成熟市場中付費點播為平臺貢獻的收入不到5%。

從這個維度來看,VIP+點播付費僅僅是視頻平臺探索多種付費模式的開始,未來分層定價才是方向。

另一方面,古裝IP與線下場景的結合,已經有了初步的實踐案例。除了傳統的內容生產方、播出渠道方,以阿里魚、娛躍文化為代表的IP運營方也越來越活躍,在他們的推動下,影視IP主題的商場快閃、密室逃脫、文旅產業正在部署之中。

上半年《知否知否》主題沉浸式快閃在阿里魚、戴德梁行等合作方的推動下落地北京悠唐購物中心。近期,《長安十二時辰》同名密室逃脫在北京TFS劇場CLUB(定福莊店)正式開業,定價688元一位。

“一個影視IP火了以後,線下會出現很多模仿劇情或場景的實景遊戲門店,但影視版權方很難從這些門店收取版權費。”TFS實境遊戲CEO滿毅認為,線下實景娛樂市場對大部分影視IP方來說,還是空白。

從《陳情令》到《慶餘年》,這一年劇集消費呈現出哪些新趨勢?

“線下的強體驗內容是目前市場的空白點,而年輕用戶又形成了消費IP的習慣,吃喝玩樂都講究文化內涵。”從影視發行轉到密室逃脫行業,發明真人NPC實境演繹,滿毅是線下娛樂行業裡第一批與影視內容方達成正版授權的從業者,之前與華誼兄弟合作的《風聲》,到近期的《長安十二時辰》。

據壹娛觀察所知,北京多數密室逃脫、桌遊、沉浸式快閃店的經營者都有影視、廣告等從業背景,與影視IP有些天然的親近感。

而據中國文化娛樂行業協會實景娛樂分會的預測,2019年,我國密室行業市場規模有望突破100億元,比2018年的市場規模(50億元左右)翻一番。

線下IP消費的藍海,等著影視從業者去開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