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抑鬱怎麼辦?

用戶72707783049


這個要看你的抑鬱症等級來判斷,如果是輕度抑鬱症其實問題不是很大,採取適當的心理調節方法就可以自行痊癒。

輕度抑鬱症如何調節

輕度抑鬱症的表現是身體不適,疲憊感增加,人很消極,毫無理由的焦躁。這些症狀會對生活產生一些影響,但是卻不會徹底擾亂生活。

輕度抑鬱如果採取恰當的方法治療,會逐漸好轉,如果不管不顧,依舊讓自己處於不適的環境之中,則會向中重度發展。

對於輕度抑鬱症患者,要讓身體得到充分的休息和睡眠,愛自己,不要過於勞累,當你覺得自己壓力已經足夠大時應該學會給自己減壓。

正視自己的抑鬱症,採取認知療法、心理諮詢或正念冥想的方法,讓自己得到放鬆,通過心情的轉變,改變身邊的環境,是可以得到康復的。

中重度抑鬱症如何調節

中重度抑鬱症已經對生活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悲觀厭世,有自殺的想法。他們普遍睡眠質量不高,心境長期低落,這時的他們往往無法再進行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這種程度的抑鬱症已經不是靠簡單的認知療法可以恢復的了,必須要多種方法聯合使用,才會讓疾病向好的方向發展。

如果你已經到了這種程度,請務必就醫!必須要得到精神醫生的幫助,吃一些藥物才會讓疾病得到扼制。

其次你需要放慢生活節奏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經常對自己進行積極的正面暗示,相信自己,不要放棄自己,不要放棄生命。

多去體會生活中的愛,讓自己感受到溫暖,定期進行心理諮詢,發洩自己的情緒。痛苦是要經歷的,但是痛苦之後就是療愈。

祝你好運,希望這篇文章對你會有所幫助。


艾爾的心理學錦囊


我曾經是重度抑鬱患者,也經歷過大家所經歷所經歷的焦慮,恐慌,嗜睡;思維變得遲緩,記憶力也驟然下降;對事物失去任何興趣,喪失希望感,自信心逐漸坍塌。我也曾一度恐懼、驚慌,覺得自己像關在籠子裡的鳥,怎麼也出不來。我不斷在掙扎、掙脫,希望自己能走出來,但是希望渺茫。

幸運的是,我終於走出來了。我希望把我的經驗分享給大家,也希望大家能建立起必勝的信念,抑鬱症一定可以康復,我們一定能戰勝它,找回我們曾經的快樂。

確診抑鬱時,我們一定會經歷6個階段:

1掙扎期

這個階段我們實際上已經陷入負性思維中不能自拔,無數次否定自己,覺得自己一無是處。

對策:趕緊找醫生看病開藥,在我們向醫生訴說過程中,我們情緒能夠得到宣洩;同時,在藥物的作用下我們的負性情緒能得到一定的控制。

2大腦清空期

放鬆下來,所有的對自己的否定、自責、絕望、無助等等都不要害怕,這是所有抑鬱患者共有的症狀。

對策:睡覺,什麼都不做,什麼都不想。安心休息,沒有任何想動的慾望是之前透支太厲害了,身體需要休息儲備能量,你覺得難過,是因為對比以前,你沒那麼厲害了,而實際上是能量消耗殆盡。去掉所有的擔憂,不後悔過去,不擔憂未來,耐心地儲備能量。要堅信,我們康復後,我們所擔憂的都能解決。能做到只睡覺,什麼都不做,什麼都不想,就是進步。

3緩慢行動期

通過第二階段的休息(如果做到什麼也不想什麼也不做,2周左右),腦袋基本上可以清空了,這個時候你發現大腦空了,有點想行動了。

對策:運動,早晚運動(可以是散步、跑步、或者其他你喜歡的運動,最好是戶外,能吸收新鮮空氣,能見到陽光)。然後繼續睡覺,還是什麼都不想。

4笑容找回期

這個階段,你通過運動,慢慢有了行動力,也因為你每天設定的小小的運動目標能夠實現了,你慢慢發現你可以掌控自己的生命和生活,你會發現你開始有笑容了,會笑。但是你也會困惑,我此刻笑了,下一秒呢?

對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或者學習,或者你以前感興趣的事情,做一點點,給自己定一點點小目標,比如說每天5個單詞。堅持這樣做,不給自己太高要求,你發現生命慢慢又可以掌控更多了。很多人喜歡隨意,從我個人角度來看,最好設置一個小目標。當目標完成的時候通過設置自我獎勵來提高你的自信,其實這也是一種行為主義療法。

5生活意義找回期

經歷了笑容期,你開始行動做你以前喜歡做的事情了,並且在情緒穩定的狀態下,你開始找回自信了。這個時候你有理智了,能夠自控了。

對策:趕緊找些勵志的書、電影、傳記、新聞等等看看,來激活你的小宇宙吧。

6康復期

經歷了前面5個階段,自信快要恢復了,人生意義貌似也有一點點了,不要驕傲,不要鬆懈,因為它會反覆。

對策:時刻監控自己的情緒,調整認知。當發現自己出現以下情況:

1)、你開始感到煩躁不安時;

2)、你覺得自己更多表現不良的行為或者是逃避等行為時;

3)、你注意到自己身體或思維中痛苦的變化時;

不要焦慮也不要給自己貼標籤:是不是抑鬱症又發作了等等,要知道:人有情緒是正常的;身體偶爾的不適是正常的;認知上的改變也不是一朝一夕的,要知道這些可是經歷很多年形成的。改變,需要一個過程,給自己一點時間。

當出現這些情況,我們需要做的是去回憶:我剛才想到什麼了?然後去調整自己的認知,朝向積極地一方面。心理學對習慣的研究表明,建立一個新的習慣是21天,所以不斷調整,慢慢地你就會發現你已經用新的思維習慣代替了舊的思維習慣了。(不會調整認知可以在溫暖家園微信群中與大家討論,在大家的幫助下學會多角度看問題。)儘量做到不對情緒做任何評價,而是去分析情緒的根源並且調整你的認知。

比如說,前段時間我發現自己很容易憤怒,我就會和倫倫一起去分析為什麼憤怒?最後發現原來是當事物不按我們預期發展時會憤怒,會責怪他人。然後倫倫就會告訴我,不要要求每個人和自己一樣,要接納世界的多樣性。隨著慢慢地不斷地監控自己的憤怒,我發現已經基本能控制憤怒的情緒了。這個過程就是認知療法。

當認知改變了,外界事物對我們的影響越來越小,抑鬱症復發的機會也會越來越少。

最後,就我和溫暖家園各位真正走出抑鬱的朋友來看:抑鬱,確實是人生成長的一個機會。我一直覺得抑鬱就是讓你不再逃避,而是去面對、去解決問題。還會不會復發與否我不知道,但是問題如果解決了至少不會再讓你因為這個問題而抑鬱,所以我哪天要是復發了,我就知道我可能還有問題沒解決。


西西談成長


如果我感覺自己焦慮抑鬱了,我會選擇外出旅遊或者在花園裡擺花弄草。旅遊可以令人身心愉悅,如果旅途中再選擇住一些有禪意的民宿或者清雅的寺院,我應該會很快好起來的。因為,禪意的環境能令人身心放空,逐漸忘記所有的焦慮和迷茫。如果再到雲南普照寺那樣飄著花香🌸的特色寺廟走走,心靈都會得到一次洗滌。如果我經濟條件不好,我會選擇經常到附近的花市🌸或者免費公園轉轉,花草與風景可以治癒心理壓力,美好的事物總能令人倍感愉快。美景如畫,總會令人身心寧靜,時常親近大自然,一切不開心抑鬱都會煙消雲散。如果再讀一些極賦哲理的佛家書籍,那效果會更加明顯。世間的所有焦慮與抑鬱皆因修為不夠,所謂修為就是我們對待生活的態度和對待問題的處理方式這個過程是否讓自己坦然自若。修為好的人兩者皆處理的好,修為不夠的人,無法正確對待得失與失敗,固然不會快樂。所以,我們更多的是需要加強修為,好好對待生活,懂得知足惜福,這才是正確的生活態度。


一葉蘭香YY


我本身接觸的這類病患非常多,重度患者不只是自己很痛苦,對周圍的家人與朋友帶來的緊張與焦慮也是很嚴重,所以提高認知與抓緊治療才是那麼緊迫,一般的方法就是,藥物跟進,心理疏導,環境改善,保證休養.



延參法師


我說說我是怎麼從抑鬱症中走出來的吧。開始我懷疑自己得了抑鬱症,去醫院看,做過那種測量表。醫生說不算重度抑鬱,但是我知道情況有多嚴重。那時的我是不懼怕死亡,常常想像著走在大街上,一輛車就把我從這個世界帶走了。死亡對我來說是一種解脫。這種病不能給家裡說,怕他們擔心,而且說了他們也理解不了。一個人扛著,那時工作也極不順利,生命一片灰暗。

醫生給開了治抑鬱症的藥,吃過幾次,心情是改善了不少,甚至有點亢奮。但那不長久,藥效過了,一切又都恢復了原來的樣子,而且還有副作用,有一陣子喘不過氣來。

藥吃完了,就隨它去了,也沒治療。心情依舊不好,平時唯一能讓自己高興起來的事,就是一個或者和驢友們爬爬山,在原始的大自然裡,心情才好起來。

去年5月份辭了職,去了麗江做動物保護,在麗江的那段日子,心情慢慢好起來。後來又去曲靖做了支教,去寺廟裡禪修,做電影節的志願者,做這些事的時候,忽然覺得是那麼帶勁,雖然報酬極低甚至沒有報酬。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這期間參與了許多以前沒做的活動,遇到了許多有趣的人。讓我感覺 原來生活還可以這個樣子過。眼界開闊了,精神世界也豐富了。那段時間找到了人生的意義,也找到自己的價值。

再後來去了大理,每天早上在城牆上散步,抬頭看蒼山,俯首看洱海,慢慢有心中竟然產生了一些豪氣。平時喜歡寫詩,以前都是婉約派的,在大理變成了豪放派。

從雲南呆了半年多,感覺自己樂觀了、堅強了。我覺得抑鬱已經慢慢離我而去。而且自己的胃病不知不覺間也自愈了。

我的建議是,換個環境,去外面看看,多嘗試一些沒做過的事。慢慢的眼界會開闊起來,對人對事的看法也許就會不一樣了,抑鬱症大多來源於對這個世界的想法,而決定這個想法的,又在於思維方式,換成樂觀的思維,抑鬱症也就沒有了。(非專家,人個感悟,僅供參考)


趣大學士


抑鬱症到了重度,就不要想怎麼緩解了,你的去所謂的西醫那裡診斷治療。對的,就是去西醫那裡治療,看精神科,吃西藥。


重度抑鬱症,就不管你毅力多強了,全靠自己扛,毅力再強,也只怕扛不過去。我不想嚇你,我自己也有抑鬱症,但我程度輕。輕度已經很難受了,靠自己扛已經需要很大毅力,中度重度的,還是乖乖去醫院吧。

並且,假如你是重度抑鬱症,在治療時,還得知道這病治療起來,有一個特點:前途光明,道路曲折,過程漫長,久治可愈。

這16個字是一個精神科醫生總結的。關鍵在於道路曲折和過程漫長上,很多患者就在這兩點上失去耐心,失去治療的信心,最後放棄了。還很多患者更可惜,在藥物起療效後,過早斷藥,導致病情復發,這藥是得在醫生指導下斷的,不是自己想斷就能斷的。

所以,題主“疑似”重度抑鬱症,就先去醫院吧,診斷一下再說,接下來聽醫生的。然後就是自己在生活中,不妨“自私”點,不要太在乎別人的看法,同時也別指望別人來理解你,這個病太抽象,實在不好理解,也怪不得別人。


劇評社


我不是感覺自己焦慮、抑鬱了,而是真的有一段時間焦慮、抑鬱了,這是被醫生確認的病。

記得當時醫生告誡我,不要太關注細節,因為我的心態比較敏感,試著把自己放開,變得大咧咧,會對自己的病情緩解和痊癒有幫助!當然,期間一定要吃藥。醫生開的藥是進口的,中文名字叫來世普,效果確實不錯。同時,我也開始嘗試放下一些事,不讓自己有獨處的時候,努力遊走在人群裡,或者參加活動,或者結伴去爬山。

大概是半年時間吧,我開始有了笑,整個人也正能量起來。我知道,我的焦慮症開始好轉了!


運籌帷幄彩屆中


我也得過焦慮症一開始真的經常跟家人急,一急就開始吵吵鬧鬧總是覺得什麼事都不順心,每天都焦慮不安,覺得這不夠好那不夠好,走到陽臺就有想跳的感覺,還好家人一直都理解我,體諒我,在我狂躁不安的情況下沒有選擇跟我對著幹而且選擇沉默,得到自己平靜下來的時候又開始不舒服了,覺得自己做的不對,虧欠家人又開始焦慮不安,就是這樣反反覆覆。

我的焦慮症開始於我的高血壓病,因為有了高血壓每當血壓高的時候我就開始緊張,怕血壓高腦血管爆炸,所以每次都很緊張的要家人陪自己去醫院才覺得很安全很舒心,反反覆覆的折騰最後有了焦慮症,一年多都沒有走出來,隨著時間的推移看過心裡醫生,醫生的一句話讓我改變了自己,有次去看醫生說你現在放開一切,有藥吃藥就行了不要想太多,因為你想太多為沒有用,你自己根本解決不了問題所以不要想,這些問題等我們醫生來想就對了,你只要放空自己就好,聽了這些話我開始放空自己不想那麼多,時間過了一年多了感覺好很多了經常跟朋友聊天都面帶笑容,但是有時還會焦慮,不過都好的差不多了,希望我的親身經歷對你能起到作用,記住想不通的東西不要想,放空自己。先把情緒穩定好。


腎判官



2016,我有一些焦慮狀態。再加上工作的原因,去看醫生,吃了一點藥,但是自己的想法和心裡的癥結還是沒有打開。在一位心理老師的指導下,我看到了正念的一本書,馬克 威廉姆斯的《正念禪修》。看了之後,感到豁然開朗,然後自己就開始練習正念。現在回過頭來看,當時的練習其實並不是正念,而是一種放鬆練習。停藥了一段時間之後,發現自己還是有一些害怕,又去看醫生。儘管我在量表的測量中沒有達到臨床焦慮症標準,但是我和醫生都有點擔心會不會變得嚴重,所以又開始服藥。我覺得服藥有一點副作用。我原來的軀體反應沒有那麼嚴重,服藥以後實際上把它看得嚴重了。

一開始,雖然有正念練習的基礎,可是焦慮軀體症狀來的時候還是有些手足無措。至少在第一天、第二天,還是按照慣性反應的模式去做。後來,突然想到了正念,採用了正念的方法。在那段時間,我明顯感覺到正念是一把降落傘。當你有一個比較困擾的情緒問題的時候,它能讓你安穩著陸。正念的確有作用。我的焦慮原來大概是一天可能有1到2次,後來減少到一個星期1到2次,10天1次,現在大概20多天1次,甚至基本上沒有了。即便有時候焦慮來了,就比如剛才我發言還有點害怕,但是大概也就持續幾分鐘,也可能一下子就過去了,沒有什麼太大問題。

一、練習正念的收穫

1、高興的心情的確會來,而且這種心情是發自內心的。什麼叫發自內心?它不是由一個事件或者一個笑話引發的。有時候心情比較鬱悶,經過正念轉變,內心裡面也會有一個高興的心情出來。

2、內心更加軟化,友善,或者叫慈悲,更加懂得善待自己,照顧自己,更加珍惜跟家人在一起的時光。遇到一些矛盾的時候,更多從別人的角度著想。

3、的確會給身體帶來一些好處。以前,我感冒多,但是練習正念後,加上鍛鍊身體,也不知道是不是正念的原因,反正感冒非常少了。即便感冒,以前都要吃藥的,現在不用吃藥,晚上睡一覺就好了。

4、以前我有點疑病。我本來練正念的目的,是要解決自己的焦慮問題,並不想去解決疑病的問題,但是很明顯地感覺到收穫了一個副產品,對自己的身體有很大的自信,沒有太多的疑病了。即便是能生病,疑病心也很淡了。

5、我覺得專注力明顯提升了。練習正念以後,雜念減少了。這個表述可能不太準確。大腦裡面的念頭,你不能分雜念,還是專念。準確地說,我的思維漫遊減少了。在專注一個事情的時候,我能很專注,注意力不容易分散。

二、正念練習的領悟

我在練習的時候有些領悟,對大家今後練習正念可能有一些啟發。

1、我感覺端坐練習正念的時候,有一顆本心,或者大心,或者很高的一顆心,始終在那裡端坐著。它可以看到想法、情緒,還有你的身體感受,來來去去。這個心不為所動。比如我一個想法來的時候,我可能有點害怕,但是我突然會笑一下,這是那個本心開始發揮作用了。它說對這個想法為什麼要害怕?這個想法實際上很荒謬。後來,我從心理學裡瞭解到,經過長期練習,我們可以有這種認知的解離。

2、我對焦慮有一些新的認識。慢慢地,我不把焦慮看作一種病,我把它跟正念和我的日常生活融為一體。以前我對正念的認識可能也不大合適,總是拿正念來抗焦慮,把它們對立起來。現在我把它們融為一體,正念和焦慮都是生活。

3、我這段時間有一個很大的感受,就是不要執著。人的想法是無常的,它一會來,一會去,各種各樣的想法都如此。情緒也是無常的,甚至生命也是無常的。它們一會來,一會又走,所以不要對這些東西太執著。

三、關於正念練習,我還有一些經驗和教訓供大家參考:

1、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卡巴金教授曾經講過的,“要我對別人練習正念提出什麼建議的話,就是三個詞,練習、練習、練習,不停地強調練習”。我們在訓練營群裡討論的時候,問老師們正念的關鍵是什麼?他講覺察、接納和放下。其實,接納和放下,是非常困難的。因為你的思維模式和生活狀態,是幾十年形成,現在外化到你身體,成為症狀。所以接納和放下需要練習。我個人的體會就是,我們看起來在訓練覺察力,實際上它會帶來我剛才講的認知解離,穩定性,內心的軟化,更開闊的視野。這樣,接納和放下,就慢慢出現了。

2、主動接近你所害怕的東西。我們往往想逃避害怕的那個東西,或者是抗拒那個東西,或者想戰勝它,消除它。其實,這是根本不可能的。有一天,我突然有一種信念:我害怕什麼,我都要去體驗它。我重新服藥的時候,害怕的東西很多。後來,我就靜靜地感受害怕。例如,有次吃飯,我一身大汗,很想逃。家裡人說你要去哪裡?我說要去打球,我想把這個東西轉移掉,但是他們告訴我不要走。我就坐在那裡,說實話我渾身大汗,手腳刺痛。但是,我還是堅持下來,去感受它們。在接近害怕的時候,通常最好是等害怕的感受慢慢消失之後,再離開那個場景。這是一種暴露療法。暴露之後,下一次看到那個場景,你可能還會害怕,但是害怕的力度會慢慢降低。直到最後,可能在那個場景,頭腦裡還會掠過一些想法,但是害怕情緒喚起會很慢。我自己體會了好幾次,都是這樣。

3、練習不能間斷。有時候,我還擔心練習會不會過多,因為我們講的是不用力追求。後來我專門問了老師。他們講,不用力追求,關鍵是你背後的企圖心。比如,你每天可能練習2、3個小時,你要知道你練習這麼多,也是練習,你不要去欣賞自己練了那麼多,或者是抱怨自己花了那麼多時間,你就是練習。如果沒有太大的企圖,其實練習的次數多少,我個人認為不是一個大問題。但是,即便少,每天不能間斷。

4、我覺得大家還是要有專業人士的指導。練習正念是一個什麼樣過程呢?我練了幾個月後才慢慢感到,這就像一個剝洋蔥的過程。開始,是一種感覺;後面,你又開始進入另外一種感覺;再後面,又進入另外一種感覺。我們實際上是在一步一步地去深入。這個時候,我們需要一些指導,特別是有經驗以及專業人士的指導。

5、剛開始接觸正念的時候,大家會覺得它非常簡單。不就是不帶評價的,如實的對自己的身體和外界的一種覺察嗎?但是,我個人感受,越是練得深入,你越會覺得它博大精深。正念的確非常複雜。所以我即便在練習了一段時間之後,也會反覆回頭去看老師的講課視頻。課上的有些東西,可能你現在根本體會不到,因為你還沒進入那個境界。到了第二階段,你會發現,“哇,講得太好了!”這個正好是針對我的問題。到了第三階段,你又去看,你原來沒有感覺的,現在會感覺“哇,原來是這樣!”老師是有經驗的,練習了很長時間,指導過相關情況。老師的指點我覺得是非常有價值的。

6、練習過程中,自己的體會也很重要。今天練習之後,你可能有些體會,有些領悟,我覺得要記下來。當然,即便是領悟了之後,有時候你也不能夠堅守,還需要長期的練習,才可能把你領悟的東西用到你的生活裡。

四、練習正念不應該抱有三個心態:期待心、分別心和得失心

1、期待心。開始,我們肯定是有目的的,但是在後面真正深入練習的時候,不要把期待心放太高。比如說,你一來練習就要得到高興,就要睡眠好,就要把焦慮降下去,這是不好的。你的期待心越強,效果越不明顯。老師曾講過,實驗證明正念是可以降低血壓的。但是,你今天練完就去將量血壓,明天練完還去量血壓,後面又去量血壓,這樣期待心太強,效果反而很弱。我試了好幾次,當一開始不帶任何期待心去練的時候,你會發現效果特別好。當帶著期待心的時候,效果反而不太好。

2、得失心。得失心我們很多人都會有,我自己有一段時間也會有。比如,以前練了之後有高興的感覺,為什麼這次沒有高興的感覺了?你就會有一些失落。有時候耿耿於懷,有時候沾沾自喜,這種得失心態,我覺得也不好。

  

3、分別心。所謂的分別心,就是看別人練是這個狀態,我怎麼達不到這個狀態。我覺得每個人不一樣。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身體。

五、理性看待正念的作用

1、現在正念很流行,能發現中國或者說東方古代的一種智慧,把它普及到大眾中,這是很好的事情。正念很大的作用就是它能解決你的想法問題。有的人可能認為只有CBT能解決想法的問題,因為它加入了一個辯駁。但是正念打包來解決你的這個問題,我覺得這個很好。它不去關注想法的內容是什麼?都叫做想法,讓它自由地來去,不去辯駁它。我覺得這個很好。但是我認為正念是心理問題康復的一種輔助手段,不等同於治療,不能夠替代藥物的作用。我反正有一個很深刻的教訓,對於藥物的問題一定得聽醫生的。

2、儘量融入社會,建立良好的社會關係。如果可以的話,去工作,讓自己忙起來,走出家裡,你就不會在家裡面想的那麼多。還有,最好養成一個愛好。有一個愛好,生活會慢慢地平穩度過。我覺得正念練習是一輩子的事情。因為我們有很多慣性反應,需要一輩子把它慢慢調整過來。所以我會一輩子把正念練下去。

希望以上內容可以幫助你,歡迎關注我。


情商培訓師秦樂


你好!我是一名公益的心理諮詢師,一直致力於為弱勢群體找到一條自愈抑鬱症的捷徑!最近我在寫《自剖27刀回溯我的抑鬱時光,教你做心理治療師》自傳體小說。我之前寫了五六十條問答,都是抑鬱症,其中不乏很好的見解,我真的不想再拿出來講,因為對於你說的重度抑鬱症,看我們的問答已經起不了效果,只能一步步來。先把情緒穩定住,治療好失眠,學會一種以上放鬆訓練,相信生命和靈魂,相信自己有自愈的能力。意識層面控制不了,就自己學會靜坐、深度瑜伽和自我催眠,深入潛意識去,探索真正引起自己病情的早期原始因素,而不要太關注於近期的得失。也不要理會身體的微妙變化,對自己說,只要你還活著就夠了!這已經是最壞的程度了,不會再有更壞,所謂否極泰來,你就抓住生命反彈的機會,爬到一個暫時的平臺。然後自己慢慢走樓梯,回到你原來的位置。

對你來說,已經沒有電梯可以坐了,別想走捷徑,別想賺大錢的事,做一些簡單勞動,把自己當動物對待,學傻一點,什麼都不想,就安靜待著,想想美好的東西。別過於操心父母老婆孩子,你先愛自己,你只能自己一步步往前走,沿路還有我們這些心理學的朋友可以陪伴你一程。

吃藥與否取決你自己的身體情況,如果你有足夠的時間可以和自己慢慢療傷,可以不吃藥,通過幾十次自我認知行為療法,可以恢復一半。配合上面的方法,通過幾年的時間恢復到8成,留一點抑鬱症的傷疤也挺好,我的幾位好朋友,久病成醫,學的心理學知識比專業科班的學生還紮實。還有一定別人沒有的靈性的思考。挺好的。

你認為嚴重的抑鬱症,往往沒有那麼嚴重!等你恢復平靜以後,找一個簡單的工作做一做,別去碰以前那些需要高智商的工作了。就簡單重複的工作,本身就有療傷的作用。騰出的時間再讀讀心理學的書籍,參加一些社會公益活動。如果你有宗教信仰,就更好,跟著師傅打打坐,將來有一天你覺得恢復得差不多了,再重出江湖。

就寫這麼多吧,因為你說是重度,我只能這樣說了,因為我讓你住院吃藥,你肯定也捨不得花那麼多錢。我說的方法,做簡單工作和家務,不把自己當人才,把自己當動物對待,接納自己與社會隔離,有空做做各種放鬆療法,自我認知行為治療和自我催眠,從內省中學會心靈成長,喚醒你內心的巨人——自愈潛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