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毳談」養孔雀魚最容易被忽略的小問題

很多朋友初養觀賞魚,都是從孔雀魚入手的。孔雀魚作為入門級觀賞魚花色豐富、易繁殖、好飼養,可是憑藉長時間的養魚經驗,我還是要告訴大家,孔雀魚其實並沒有傳說中那麼好養,如果很多地方不注意的話,還是很容易出現問題的。下面我就和大家聊聊,這些年我養孔雀尾時遇到的“坑”,避免朋友們在飼養時出現這些容易被忽略小問題!


「小毳談」養孔雀魚最容易被忽略的小問題

首先就說水吧,雖然它對水的要求並不高,但是困水是一定要做的。水中的氯氣對孔雀魚很不友好,所以困水必須達到48小時才算安全。困水是保證養活孔雀魚的基礎,可並不是表示這樣的水就是最好。


「小毳談」養孔雀魚最容易被忽略的小問題

其次就是溫度。雖然孔雀魚抗低溫能力很強,但是孔雀魚飼養的最佳溫度是25-26度。如果冬天有的朋友家裡溫度很低,最好還是弄個加熱棒。另外,每次換水溫差也是非常重要的,溫差不要太大,嚴謹的說最好沒有溫差。換水時的溫差過大就造成白點、趴缸等的現象。母魚有時也會由於溫差過大造成早產,危機母子生命。


「小毳談」養孔雀魚最容易被忽略的小問題

然後說一下大家都比較關心的孔雀魚繁殖的問題。孔雀魚合理的雌雄搭配比例是2:3,也就是兩條母魚,三條公魚。如果公魚太多會迫使母魚因為過度躲避追逐而精疲力盡,容易造成母魚的死亡。有時候,孔雀魚繁殖時會出現魚寶寶被吃掉的情況。我多次實驗證明,母魚在正常情況下是不會吃自己的小魚寶寶的,但是別的魚會吃掉。所以如果有孔雀魚即將繁殖,一定要將母魚隔離。一是避免小魚被吃掉,第二為了保護母魚。因為公魚追魚是造成母魚繁殖後死亡率高的重要原因,所以一般母魚繁殖後要單獨隔離幾天之後再放回主缸。


「小毳談」養孔雀魚最容易被忽略的小問題

孔雀魚的飼養中還有一個容易出現的問題,就是交叉感染。如果魚缸中加入了新魚,即便是健康的魚也很容易引發交叉感染,所以加新魚時最好做一下檢疫,單獨養幾天再進行合缸。這麼多年我認為養孔雀魚必備的一種藥就是土黴素,不說包治百病基本也差不多,不過奇葩的白點病它是不治療的。有人提到寄生蟲能治嗎?其實小型魚並沒有治療寄生蟲的藥,當然我不是水產專家,並不絕對!哈哈哈哈。開個玩笑,有些病會得,但是我們是來不及治療魚就掛了,不服你把魚的腦血栓治過來!有些病我們也無能為力,哪怕你在網絡上查到治療方法,但是治癒的又有幾個?還有就是要準備鹽,可以輔助治療。


「小毳談」養孔雀魚最容易被忽略的小問題

最後一個養孔雀尾時會遇到的一個奇葩死因,可能你會不相信,但是真的,如果沒有特殊情況,你養的魚都是被餓死的,不要以為魚長的小就覺得不用喂,因為再小的魚也要吃飯啊。其實餵魚也是一種樂趣,而你卻感受不到......好了,就到這吧,只要稍做注意,孔雀魚還是會在你養魚路上,給你足夠信心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