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印象中,青藏高原上的湖泊大多是鹹水湖淡水湖不多是真的嗎?

好人有好報177129933


如果,一個湖泊只有流入的湖水而沒有流出的湖水,那麼鹽分就會在湖泊內不斷增多,鹽度不斷升高,從而湖水變成鹹水。鹹水湖多分佈在氣候相對乾旱的地區,由於降水稀少,蒸發旺盛,鹽分快速積累,加快鹽度的上升。我國的青藏高原地區,湖泊數量眾多,約佔我國湖泊總數的45%,是地球上海拔最高、數量最多和麵積最大的高原內陸湖區。

青藏高原上的湖泊多分佈在一些與山脈平行的大小不等的盆地之中,板塊碰撞後形成的構造斷裂帶是湖泊分佈的主要區域,而且大多數湖泊屬於內陸鹹水湖,其中比較著名的湖泊有青海湖、納木錯、茶卡鹽湖等等。


地理沙龍


青藏高原上的湖泊大多數是鹹水湖,如青海湖、納木錯、色林錯、鹹水湖、魯瑪江冬錯、拉昂錯、昂拉仁錯、扎日南木錯、當惹雍錯、昂孜錯、格仁錯、色林錯、阿牙克庫木湖、烏蘭烏拉湖等。青藏高原只有極少部分湖泊是淡水湖,如瑪旁雍錯、羊卓雍錯、塔若錯、普莫雍錯等,半鹹半淡的湖泊有班公錯、郭扎錯等。


青藏高原範圍包括西藏自治區和青海省的全部及新疆南部一角。本區湖泊總面積為36899 km,約佔全國湖泊總面積的45.2%,湖泊率為2%,它是地球上海拔最高、數量最多和麵積最大的高原內陸湖區,也是我國湖泊分佈密度最大的兩個稠密湖區之一由於青藏高原氣候寒冷、乾燥,湖水補給不豐而蒸發量大,使得極大多數以高山冰雪融水為補給水源的湖泊,即使是面積較大的湖泊亦出現了明顯的幹化和湖面退縮現象。

瑪旁雍錯,藏語意為“不可戰勝的碧玉之湖”。在西藏阿里地區普蘭縣城東35公里、崗仁波齊峰之南。其周圍自然風景非常美麗,自古以來佛教信徒都把它看作是聖地“世界中心”,是中國蓄水量第二大的天然淡水湖、湖水透明度最大的淡水湖,也是世界上最高的淡水湖。藏地所稱三大“神湖”之一。它也是亞洲四大河流的發源地。據說瑪旁雍措是最聖潔的湖,是勝樂大尊賜與人間的甘露,聖水可以清洗人心靈中的煩惱和孽障。她是雍仲苯教、印度佛教、印度教所有聖地中最古老、最神聖的地方,她是心靈中盡善盡美的湖。




羊卓雍錯是西藏最大的淡水湖,位於西藏山南市浪卡子縣,與納木錯、瑪旁雍錯並稱西藏三大聖湖,羊卓雍湖藏語意為“天鵝之湖”,羊湖汊口較多,像珊瑚枝一般,因此它在藏語中又被稱為“上面的珊瑚湖”。其湖面平靜,一片翠藍,彷彿如山南高原上的藍寶石。


塔若錯位於中國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地區仲巴縣境內,岡底斯山北麓,湖面海拔4566米,面積486.6平方公里。湖水主要依靠冰雪融水徑流補給,有布多臧布等19條入湖河流。湖區屬高寒草原半乾旱氣候,年均降水量200毫米左右,年均氣溫0~2℃。湖水屬碳酸鹽亞型淡水湖。


普莫雍錯,屬於淡水湖,位於山南地區洛扎縣與浪卡子縣交界處。地處喜馬拉雅山主山嵴北坡,世界最高一個大型淡水湖和毗鄰的沼澤地。水源來自南面山區庫拉崗日雪山(山峰7,600米)的溶雪。

班公湖(班公錯)又稱錯木昂拉紅波,藏語意為“長脖子天鵝”,有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鳥島,位於阿里地區日土縣城西北約12公里處,是中國日土縣與拉達克交界的內陸湖泊。西部為鹹水,東部為淡水。


楚江煙雨俠客行


是的,大多都是鹹水湖


大疆鵬鵬


青藏高原以前是海,隨著地殼變動,慢慢的隆起,形成了高原,簡單理解,水是海水,肯定是鹹的。哈,不過,這麼說沒啥科學依據。

真實的原因是青藏高原上的湖泊都是雪山融水,因為只進不出,風大太陽高蒸發的多,水份減少鹽份卻沒少,時間長了,就成了鹹水湖。


非常文旅洞察


青藏高原的大多數湖泊為構造湖,有些許多的比如納木錯、色林錯之類的湖泊,都是鹹水湖。青藏高原深居內陸,屬於內流區,蒸發也較旺盛,加上當地礦物質較多,很少有河流注入。經過一次次造山運動形成了湖泊,還有一些冰川湖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