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個兒子借80萬買船打漁,1場颱風船毀人亡,7旬老父6年替子還清欠款


這個佝僂著背在田裡勞作的老人叫吳乃宜,雖然五年前老人已經去世,可是每每讀到老人的故事,總是會淚流滿面。他雖然是個平凡而普通的漁民,可是他用老百姓最樸素的方式,告訴我們“誠信”的含義。

吳乃宜是浙江省蒼南縣一個普通的漁民,四個兒子都已成年,2006年四個兒子拿出所有積蓄,又借了80多萬,買了鋼質漁船和漁具,成為鎮子上第一批擁有先進捕撈工具的漁民。兒子們勤勞能幹,按理說老人是該安享晚年了。可是就在那一年,對於當時已經77歲高齡的吳乃宜來說,颱風“桑美”帶給他家的幾乎是滅頂之災。

2006年臺風“桑美”登陸”霞關港,吳乃宜的兒子們駕駛的漁船翻了,除了二兒子吳秀全,其他三個兒子再也沒能回來,二兒子也暫時失去了勞動能力。三個兒子走後,只留下一些證件照,老人眼淚都哭幹了。


家裡沒了勞動力,沒了經濟來源,一家人孤困潦倒,兒媳也因為家裡成這個樣子而改嫁他人。之前買船時借給他們兄弟錢的債主們也紛紛上門,可當他們看到吳乃宜家的情況後,都覺得開不了口。從心裡想這筆錢應該是要不回來了。可沒想到,吳乃宜老人卻對債主說,欠債還錢,天經地義,兒子的債,我會還的。

經過核算,家裡借的外債是80多萬元,老人把保險公司賠付的24萬元全部拿去還債,隨後又將沉沒的漁船撈出售賣,總共賣了30多萬元。也都還給了債主,還剩20多萬元,老人打算自己掙錢還。別人都說你都這麼大年紀了,還不上就還不上,他們也不能把你怎樣。可是吳乃宜說,一諾千金,別人掙的錢也不容易,這錢必須還。

從那以後,老人就拼命幹活賺錢。他養雞、種菜、賣菜還和老伴一起出去撿廢品換錢。掙得的每一角錢老人都捨不得花,都積攢下來用於還債。高強度的勞動,使得這個古稀老人,更加蒼老佝僂。現在老人每天靠吃藥來抵抗背部隨時而來的疼痛。


他與老伴還拼命替人織漁網,常常一坐就是一整天,織得腰痠背痛,手痠眼花。工錢按網眼的數量計算,織一萬個眼,才三四元錢。受傷的二兒子實在不忍心父親這樣幹活還債,拖著病重的身體和媳婦也出去打工,為了省下路費,中途都不敢回家。

一家人過著一般人難以想象的清苦生活。老人每天只吃兩頓稀飯或麵食,桌上只有像魚乾,鹹菜等幾樣寡淡的下飯菜,家裡四壁空空。每天老兩口一早就到左鄰右舍門口將丟棄的剩菜剩飯拾來,用於餵雞餵鴨。有時靠曬制一些農物上菜場賣,來賺錢還賬。

6年裡,老人揹負著喪子與疾病的重負,堅定地走在“子債父還”的誠信守諾之路上。村口這兩棵榕樹見證了老兩口堅貞的愛情,同時也見證了老人誠信守諾感人的故事。

隨著年紀增大,老人的身體越來越差,常生病,現在,他唯一擔心的就是孫女以後的生活。自從兒子去世媳婦改嫁後,老兩口還要照顧年幼的孫女。

由於過度的勞累,2013年老人終於在還清欠款後倒在了醫院的病床上。吳乃宜老人的事蹟被報道後,許多愛心人士紛紛來看望老人,並且還捐款捐物。當地愛心組織機構每天安排2名志願者陪護老人。對於各界捐款,吳乃宜兒子吳秀全的心情很複雜。

杭州某企業開展“踐行核心價值觀”活動,全體員工自發捐款,並派人專程將籌到的20645元送到吳乃宜手中。對於這些愛心人士,吳乃宜說的最多的就是感激。知道自己的病已經沒法治,吳乃宜老人選擇回家。2014年1月19日,85歲的吳乃宜在家中去世,走的時候身體瘦弱的還不到90斤。自發趕來的民眾依依不捨,送別“誠信老爹”。

這個樸實的老人,把失去兒子的痛,化為替子還債的願。他很貧窮,也很富有。誠信,就是他最大的財富。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了無論在哪個年代,堅守承諾是支撐人性的基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