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大兵怕死,竟炮製奇葩構想:讓盟軍燒錢升級,代替美軍出戰

近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2020年國防授權法案》,凸顯了美軍亞太戰略的最新變化:

美軍試圖讓東亞地區盟軍燒錢升級,獲得與美軍指揮信息體系互聯的能力,實現由盟軍頂替美軍大兵出戰的目的!這到底可能嗎?

美軍大兵怕死,竟炮製奇葩構想:讓盟軍燒錢升級,代替美軍出戰

特朗普在馬里蘭州安德魯聯合基地宣佈時預算總值高達7350億美元的《2020年國防授權法案》正式生效。每次特朗普簽署下一年度的國防授權法案時,都會召集文武百官、參眾議員、三軍將士及家眷舉行簽署儀式。2017年在白宮,2018年在紐約州的鼓堡(Fort Drum)基地,其規模一年比一年盛大。

專家分析,美希望透過對臺島等軍事同盟地區售賣最新武器等措施,讓亞太多個美軍盟友的裝備能與美軍新型指揮信息體系互聯,以確保雙邊能協同作戰,在未來區域衝突中,美軍不需要出動自身的官兵,只要友軍間的作戰系統互相支援,就能達到維護區域安全目的。

這是美軍最新一代的援外作戰概念,非常值得關注。

顯然,這一構想對於美國來說是“一石三鳥”:一、提高東亞盟軍戰鬥力,緩解美軍壓力;二、設法避免在未來可能的戰爭中,減少美軍大兵死亡,避免國內輿論壓力阻礙美決策階層的“小算盤”;三、逼迫美國的亞太盟友“燒錢”,投入巨資購買美式裝備,一方面讓美國軍工經濟大賺一筆,另一方面令盟友更進一步陷入美軍作戰體系而不能自拔。除此之外,網絡安全也成為美國最新軍事撥款法案中輸出其軍事、政治和經濟影響的最新領域。

美軍大兵怕死,竟炮製奇葩構想:讓盟軍燒錢升級,代替美軍出戰

具體而言,法案內容有一部分提到,將重新考察對外軍援報告。美國國會表示,美國應支持東亞部分敏感地區透過美國的對外軍售、直接商業銷售與產業合作獲取國防項目與服務,重點在反艦、海防、反裝甲、空防、海軍防禦與靈活指揮與控制能力,支持東亞敏感地區不對稱防衛戰略的彈性指揮與控制能力。

法案也對美國國防部長提出建議,包括應推動加強東亞敏感地區安全交流政策;與當地軍方進行實戰訓練與軍事演習;確保當地軍方足夠自我防衛能力;強調符合不對稱防衛作戰能力。

美軍大兵怕死,竟炮製奇葩構想:讓盟軍燒錢升級,代替美軍出戰

為了實現美國抑制他國在國際上壯大的私利考慮,美國在亞太戰略的佈局,以及軍事戰術的轉換上早已有顯著調整。在亞太地區,美國軍方自認為會遭遇對手“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的戰略來對抗美國航母等作戰平臺,這一戰略是在特定區域內,利用彈道導彈、轟炸機、核潛艇等先進武器限制、阻止第三方勢力(即美國及其歐美盟國)的介入干預。不僅如此,更讓美軍擔憂的是在支持亞太一些盟友時,美軍自身在“反介入/區域拒止”打擊下,可能遭遇重大傷亡,帶來極大的國內外政治壓力。

華盛頓智庫研究員伊斯頓指出,日前美對臺的66架F-16V戰鬥機出售計劃,有助提升這一地區與美國空軍的協同作戰能力,在未來數十年具有深遠的戰略影響力,打破對手“反介入/區域拒止”作戰的基礎。他強調,美國向這一敏感地區出售先進戰鬥機,代表美國方面重視信息互聯能力的程度遠超過以往。

伊斯頓提到,就防衛島嶼而言,空中戰力極為重要。相關空軍在F-16V這一先進戰鬥機服役後,能非常有效的從美軍獲得各種敏感作戰信息,從而捕捉和殺傷對方的“反介入/區域拒止”作戰平臺。

美軍大兵怕死,竟炮製奇葩構想:讓盟軍燒錢升級,代替美軍出戰

根據美國空軍一項期刊談到,未來將沒有“空戰王牌”,信息將是凌駕於隱身之上的最強戰鬥力。為了確保自身隱身能力,同時有效捕捉敵方的隱身戰鬥機,美軍自認為必須依靠美國完善而深入發展的作戰信息系統,使得大量人員、平臺成為互聯的捕捉隱身戰鬥機的完善體系,這也包括了融匯東亞地區盟軍的各種平臺。這將令F-16V或者日本、韓國的F-35可以在不打開雷達的高度隱身狀態下,獲得敵機、敵方艦艇等平臺的關鍵信息,從而發起攻擊。而愛國者防空導彈、先進軍艦也可以使用同樣的思路。

不過現在美軍已不再使用A2/AD這項軍事名詞,戰略暨國際事務專家林穎佑表示,“因為在未來的戰爭型態已進化,美軍將不需要派出顯著規模的美國部隊介入亞太地區,就可直接發揮影響力。”美國的最新考慮是,只要盟軍間的作戰系統可互相連通,互相支援,就可維護區域穩定。聯合作戰意義也從原本美軍依靠自己的陸海空陸戰隊,提升到盟軍聯合作戰,甚至是美國指揮盟軍獨立於美軍具體部隊之外作戰。

當前的戰爭技術演進,已讓過去的軍種協同作戰,逐漸轉變成聯合作戰,配合陸海空的電子戰等各種軍事力量,獲得制敵的先機。但是美國的構想基於能夠有效的調配盟軍兵力,這實際上比單純要求盟軍武器裝備有足夠數量、質量還更艱難,因為美軍的指揮信息體系遠超其他盟軍,實際上可能需要20-30年時間才可能讓其他盟軍達到美軍目前的水平,屆時美軍及其對手的水平又進一步提高,亞太盟軍的水平很可能又一次落後,破壞美軍讓盟軍跟上對手水平的想法。

美軍大兵怕死,竟炮製奇葩構想:讓盟軍燒錢升級,代替美軍出戰


林穎佑指出美國現在的作戰是仰賴先進的信息系統所打造的聯合作戰體系,因此在作戰時美軍不用實體出兵,只要透過系統將情報分享給友軍,而友軍只要能在數據鏈上,與美國連線,就能進行準確打擊。類似作戰概念已在2018年,美國主導的環太平洋演習(RIMPAC)中逐步驗證。這裡的難點如前所述,它比單純增加戰鬥機、坦克、戰艦的數量、質量更難,因為涉及龐大的指揮作戰體系,從地區中樞作戰指揮機構直到單一個作戰平臺,都需要深入的改進升級。

林穎佑分析,美國希望東亞敏感地區購買最新的美國武器,正是因為試圖將其裝備水平提高到跟美軍可以對接的水準。

美軍這樣到底算不算介入,這是一個關鍵所在。如果沒有美軍在戰場上,對方可能無法找到打擊美軍的理由,也無法實施反介入(A2AD)戰略,這就是美國下一代戰爭概念的最大著力點:讓對手無法直接攻擊美軍。

他進一步解析,美方希望的具體軍售措施,除了必然涉及的先進作戰指揮信息體系之外,還需要落實在F-35、M1家族戰車、阿帕奇直升機、較為先進的作戰艦艇等新型武器平臺之上,它們有一大部分真正的威力不在於自身發射彈藥的殺傷力,而在於可以與美軍高效信息互聯。

但不得不指出,如前所述,美國這一想法的基礎相當脆弱,它寄望於東亞盟軍,特別是一些實力較弱的地區的盟軍獲得鉅額財政投入,打入與美軍比肩的作戰信息體系,這本身就有些好高騖遠——世界上只有極少國家地區可以承擔美軍那樣水平的相關投入。而具體運用這些信息實施作戰的平臺,水平也遠低於美軍現役武器裝備,例如F-16V戰鬥機根本不可能和F-15相比,所以美軍的想法最終恐怕是空中樓閣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