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領軍能打贏甲午戰爭?

1893年,在朝鮮的袁世凱乞假返鄉,既是因為母親病重也是因為正好到了任職輪期。但結束休假之後,新一輪任期再次得到了李鴻章的推薦,李鴻章也是想通過此舉穩住袁世凱,從而保證朝鮮局勢的穩定。

面對危機,袁世凱申請開溜

袁世凱領軍能打贏甲午戰爭?

1894年,面對東學黨的叛亂和日本陸軍登陸,袁世凱愈發感到此地不宜久留,感覺日本大軍前來,不可能空手而歸。

建議清軍陳兵鴨綠江或平壤周圍,既可防範又能避免開戰。

袁世凱自身則更是想跳出朝鮮泥潭,他因此向李鴻章進言:“韓倭情形惟凱稔知,擬請調赴津稟商和戰各情,冀可速了,遲則枝節愈多,更難著手”。終於,六月十六日,電旨準袁世凱調回。

袁世凱離開了前後工作生活近十年的朝鮮。

但此時日本方面已再次聲明拒絕撤兵。兵臨城下,即使袁世凱回津,朝鮮局面己無可挽回。漩渦己經擴大,若仍在天津,以後被李鴻章派赴戰事,仍將難以避禍。

為此,袁世凱聯繫到了戶部尚書翁同鮮,“但稱病,求回京”。只有來到京師,得到樞臣的幫助,才有可能徹底擺脫朝鮮的困境。

袁世凱領軍能打贏甲午戰爭?

甲午戰爭的日本陸軍

然而剛回到天津,袁世凱立刻拜訪了張佩綸,可能從張佩綸處探聽到了李鴻章的態度,袁世凱隨後就向李鴻章“瀝陳病狀”。

此番瀝陳病狀無異於向李鴻章表忠心。另外盛宣懷應當也甚為了解袁世凱的想法,所以當駐守金州的河北鎮總兵劉盛休問盛宣懷袁世凱是否回韓之時,盛宣懷明確答道:“袁不回韓”。

朝鮮請袁回去主持大局

不過袁世凱還在等翁同龢的消息,期待事情有所轉機。所以來天津乞師的朝鮮人李冕相焦急地和盛宣懷說:“周公不欲行,袁公亦不趕緊去,大師如未到,而倭亂漸劇。奈何!奈何!

七月三日,禮部右侍郎志銳上折,問袁世凱何以不來京。中樞的回覆是“袁世凱己令病痊速來”。然而就在第二天,李鴻章電請總署代奏,“袁世凱病體小愈”,“晉京似尚可緩”。諭旨立即同意了李鴻章的請求,“袁世凱著毋庸來京”。

至此,袁世凱短時間內想要進京已完全沒了可能,周馥也表示“復願赴平壤”。不過袁世凱依然留有後手,其弟袁世勳再次找到了翁同穌,想通過翁同龢而聯繫李鴻藻。但翁同龢與李鴻藻的意見卻是想讓袁世凱帶兵,於是次日便有電旨發出,“著李鴻章速催薑桂題、程允和招募成軍,令袁世凱會同帶領,即赴前敵,相機進剿”。

轉了一圈又回到了原點,這顯然不是袁世凱所期望的。所以當週馥被電旨明令總理營務後,袁世凱也向李鴻章說願意協助辦理糧臺。

袁世凱被趕鴨子上架

不過此時,袁世凱將要啟程奔赴前敵了。

對於朝鮮戰局,袁世凱的思考是厚集大軍再圖進取。因此如前所引,當日軍登陸後,他建議李鴻章陳兵鴨綠江或平壤。

被派赴前敵後,袁世凱依然堅持著這種策略,同時這也可以讓自己避免在前線遭遇不必要的意外。八月二十四日,聽聞平壤失守後,袁世凱即致電李鴻章。

他從運糧籌餉的角度向李鴻章分析到,“查沿途各處形勢,惟新民廳在榆關至鳳城途中間”,“宜設糧臺,厚儲糧餉”。“現各軍己渡江設守,一時恐難進取,撫輯各事,無從措手。

以距前線遠近排列,離平壤最近的是九連城(今丹東市振安區九連城鎮),其次是鳳凰城(今丹東市鳳城市),然後是新民廳(今瀋陽市遼中區新民屯鎮)。新民廳己距鴨綠江邊上的九連城近300公里。

與此同時,目睹九連城潰軍的軍中幕僚遞稟帖至軍機處,說前線軍紀敗壞,以盛軍、旗軍尤甚。並且還特意指出“袁欽差在韓十年,深得民望”,“必須袁慰廷觀察亦統帶二三十營贊助,先嚴肅軍紀,以收人心。再勵精蓄銳而鼓士氣,半年之內,或可轉機”。

袁世凱終於等來轉機

袁世凱領軍能打贏甲午戰爭?

漢納根(右二)

不過袁世凱顯然並非做此打算,他依然擔心朝鮮局勢的發展會對自己不利,所以向盛宣懷詢問“帥準允否開差”。若是“帥留,姑不敢瀆,惟倭大兵己集,難久支;我調練須時,難速戰,定局應在數旬內。即或恢復,凱決不便出使韓,如回待參議,必有益”。

袁世凱仍然身負著“駐紮朝鮮總理交涉通商事宜”的差務,只要未得同意開差,他仍然要與朝鮮局勢捆綁在一起,所以他尋求開差回津的想法一直沒有停止。但此時前線正兵荒馬亂,這樣的請求不僅李鴻章不會答應,盛宣懷也難以在當中疏通,袁世凱只得繼續等待時機。

就在陸戰前線吃緊,袁世凱尋求開差回津的時候,九月十一日,漢納根因隨北洋海軍作戰負傷得到朝廷嘉獎,從而進入了廷臣的視野。袁世凱終於等到了替代者,不用再返回朝鮮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