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1年土爾扈特人若不東歸,他們在沙俄統治下的命運會怎樣?

愛歷史的三哥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土爾扈特部首領渥巴錫(阿玉奇汗之曾孫)為擺脫沙俄壓迫,率領部眾衝破沙俄重重截擊,歷經千辛萬苦,勝利返回祖國。

那1771年土爾扈特人若不東歸清朝,他們在沙俄統治下的命運會怎樣?

一、1771年土爾扈特人若不東歸清朝,奉行對外侵略擴張政策的沙俄,會對他們繼續進行無休止的徵兵,讓土爾扈特人繼續充當沙俄對外侵略戰爭的馬前卒,持續戰爭帶來的巨大人員傷亡,將有可能使土爾扈特人面臨亡國滅種的危險。

1756年,沙俄為了準備與普魯士作戰,命令土爾扈特汗國派4000名騎兵,每人準備兩匹馬赴烏克蘭,並要求另外儲備4000名土爾扈特騎兵,一旦接到通知就趕赴戰場。

當時土爾扈特汗國的敦羅布喇什汗一邊召集軍隊,一邊向俄國指出依從俄國命令將使土爾扈特汗國承擔巨大的代價和風險。敦羅布喇什非常擔心在土爾扈特軍隊遠征時,庫班人或哈薩克人可能會襲擊土爾扈特兀魯斯。他提醒俄國政府,土爾扈特汗國即使在阿玉奇汗統治的繁榮時期,也從未派遣過5000名以上的騎兵長距離作戰,而現在貧困的時候,提供8000名騎兵會給汗國帶來極為沉重的負擔。可見敦羅布喇什汗時期,由於土爾扈特汗國牧場縮小、牲畜減少、牧場惡化,已無力承擔大規模的軍事行動。面對敦羅布喇什的抱怨,沙俄政府不得不同意將所需土爾扈特軍隊減少到5000人。

土爾扈特汗國渥巴錫執政時期,沙俄與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於1768年再次爆發戰爭,當時俄國的葉卡婕琳娜女皇命令渥巴錫召集兩萬土爾扈特軍隊前往亞速海參戰,並要求剩下的土爾扈特人參加對庫班人的戰鬥,指示渥巴錫無論如何要殲滅庫班人。

土爾扈特人對此提出抗議。沙俄葉卡婕琳娜女皇則辯稱,即便只有41523帳土爾扈特人,每帳只有1人,土爾扈特仍然可以組成一支兩萬人的軍隊,留下的人也足夠派去攻打庫班人。女皇顯然沒有考慮到土爾扈特人需要足夠的軍事力量來保護他們的兀魯斯免受哈薩克人或庫班人的襲擊。

迫於沙俄的壓力,渥巴錫打算派一萬土爾扈特士兵參戰。在這場征戰中,身為汗國最高統帥的渥巴錫不僅沒有得到應有的尊敬,反而遭到俄國德麥德姆將軍的訓斥。渥巴錫深受委屈,同時也不想讓土爾扈特人為沙俄白白流血,率軍撤離了高加索前線。

拼命擴張的沙俄需要更多的土爾扈特軍隊參與新的戰爭,需要土爾扈特騎兵去鎮壓無法忍受沉重賦稅而起義的農民;去控制信仰方面的異己者,如平定信仰伊斯蘭教的巴爾基什人的叛亂;去遏制不安定的周邊其他遊牧民族;去參加歐洲的戰爭。然而土爾扈特人口減少、經濟衰退,已無法滿足沙俄的頻繁徵兵。

17世紀末,在土爾扈特汗國達到其頂峰時期時,包括阿玉奇汗的臣屬諾蓋人在內,土爾扈特人總共有7萬帳。到18世紀末60年代,土爾扈特人僅有41523帳。沙俄對土爾扈特騎兵需求不斷增長,甚至不顧土爾扈特兀魯斯自身安全強迫其遠距離征戰,給土爾扈特人帶來了沉重負擔與巨大災難。

二、1771年土爾扈特人若不東歸清朝,他們在伏爾加河下游地區的領地,也會在沙俄支持的哥薩克移民的蠶食下日漸縮小,而在這個過程中土爾扈特人與哥薩克人勢必會因為領地歸屬問題發生持續不斷的流血衝突。哥薩克人以彪悍善戰聞名,加之沙俄在背後給其撐腰,土爾扈特人面對這樣的強敵勝算並不大。此外土爾扈特人的領地還受到哈薩克人與庫班人的威脅,土爾扈特人在這一地區可謂是四面楚歌,生存真的堪憂。土爾扈特人在嚴峻形勢下,即便不東歸清朝,也會被迫遷往別的地區。

1731年至1732年間,俄國政府鼓勵成千上萬的頓河哥薩克舉家遷徙到伊羅夫裡河和伏爾加河之間居住,併為此建立了伏爾加河的哥薩克軍隊。哥薩克人居民點在土爾扈特人傳統遊牧點的激增,導致土爾扈特人的怨恨與不滿,土爾扈特人與哥薩克移民經常發生公開的衝突。

1765年9月20日,土爾扈特渥巴錫汗向沙俄阿斯特拉罕省長提出抗議,“如果俄國移民繼續增長,土爾扈特人的畜牧業將不可避免地由於飼料不足而崩潰……”俄國的移民政策使土爾扈特遊牧區的土地日漸縮小,加劇了土爾扈特居民生活條件的惡化。

如果土爾扈特人不東歸清朝繼續留在此地,那等待他們只有與哥薩克移民的無休止的衝突,以及自身由於牧場日漸縮少無處安身的窘境。

三、1771年土爾扈特人若不東歸清朝,沙俄為了使信仰喇嘛教的土爾扈特人改信東正教,從而在精神文化上控制他們,必然會對他們進行大規模地迫害。在這個過程中,某些意志不堅的土爾扈特人可能會真的改信東正教,這無疑是對土爾扈特人自身獨特文化的一種摧殘,使其喪失自身的文化被斯拉夫人的東正教文明同化。

下圖從左至右數:

圖(一)葉卡婕琳娜女皇劇照

圖(二)土爾扈特東歸路線

圖(三)今天的土爾扈特人





愛歷史的三哥


渥巴錫率領17萬土爾扈特人東歸後,剩下的部眾都留在沙俄的統治之內,最終成為蘇聯以及俄國的國民。

在今天的俄羅斯聯邦的85個聯邦主體中,有一個成員是卡爾梅克共和國(Республика Калмыкия),其實就是當年那些留下的土爾扈特人的後裔。

土爾扈特人是如何到俄國境內生活的?

這要追溯到17世紀初期。

土爾扈特人屬於衛拉特聯盟,而聯盟內出現內訌,導致土爾扈特汗國的第一代領袖和鄂爾勒克於1630年率部眾遷徙到伏爾加河流域生活。

當時,伏爾加河流域還不屬於沙俄的地盤。但隨著俄國不斷向這一地區滲透,土爾扈特人無法抵制俄國的強勢,只得任其所為。

沙俄不斷蠶食土爾扈特人的生活空間,並且向他們徵兵,還要求土爾扈特人協助俄國參與俄土戰爭。

這種困苦的生活境遇,使得渥巴錫等人忍無可忍。就在此時,清朝於1759年徹底統一天山南北後,渥巴錫得到了準噶爾故地有變動的消息,便大舉率部回遷。

渥巴錫東歸後,剩下的土爾扈特人的命運如何?

事實上,並非所有人都想要回去的。

還是有不少土爾扈特人,想要繼續留在伏爾加河流域。這部分人,都被沙俄吸納。

最終,俄國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宣佈廢除了土爾扈特汗國,並將汗國的主體納入到阿斯特拉罕省。

那些留下來的土爾扈特人,都成為了沙皇的臣民,並服從俄國的兵役,參與了後來的拿破崙戰爭、克里米亞戰爭等等。

1917年,十月革命爆發,沙皇被推翻。新成立的蘇聯設置了卡爾梅克自治州,以供土爾扈特人(卡爾梅克人)去生活。

這個自治州在1935年升級為卡爾梅克自治共和國。1991年,蘇聯解體後,卡爾梅克共和國留在了俄羅斯聯邦內。


HuiNanHistory


如果土爾扈特人不東歸,在沙俄的統治下,會繼續做沙俄對外戰爭的炮灰,會不斷削弱,一直被壓迫和防範,直到最後被同化。

事實上,有部分土爾扈特人沒有得到東歸的消息,在沙俄、蘇聯時期受盡迫害,處境艱難。下面詳細說說:


十七世紀初,蒙古人的一支,土爾扈特人遷徙到了伏爾加河流域,伏爾加草原土肥水美、遠離戰爭,土爾扈特人過了一百多年幸福、和平的日子。

進入十八世紀,俄羅斯帝國強大起來,他們控制、奴役了土爾扈特人,讓他們繳納沉重的賦稅和徭役,用俄羅斯文化和宗教來同化他們,抽調蒙古勇士去當炮灰,去充當開疆拓土,侵略他國的僱傭兵。

僅1768年一年為例,俄政府便向部落徵兵八次。

整個土爾扈特全族不過二三十萬人,就有數萬土爾扈特人,死在與土耳其人交戰的黑海前線。可以說家家戶戶都有人戰死,成了沙俄發動侵略戰爭的炮灰。


無休無止的徵兵,徭役和賦稅,讓土爾扈特人活不下去。

沙俄還用東正教強行取代土爾扈特人的傳統宗教信仰,也讓土爾扈特人忍無可忍。


公元1771年1月5日,年輕的首領渥巴錫決心擺脫沙俄的壓迫,率領土爾扈特人民起義抗俄,迴歸祖國。

他率領二十四萬族人,一路衝破沙俄軍隊的圍追堵截,一路向東。沙俄女皇葉卡列琳娜二世派幾萬軍隊來消滅土爾扈特人。

土爾扈特人轉戰萬里,拼死苦戰,經過七個月長途跋涉,減員17萬人,終於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乾隆皇帝歡迎他們歸來,1771年9月,渥巴錫在木蘭圍場拜見了乾隆皇帝,向乾隆上貢了“七寶刀”“銀鞘刀”等多種貢品,表達了土爾扈特人投歸清朝的誠意。

乾隆皇帝冊封渥巴錫為“卓裡克圖汗”,讓他們生活在自己祖先故土,給予了他們極大的幫助和優待。

土爾扈特人東歸的時候,由於伏爾加河一直沒有結冰,無法及時通知西岸衛拉特人東歸煮過,衛拉特人就不得不留居在俄國。

衛拉特人也在醞釀東歸,葉卡特琳娜二世,趕緊下令取消土爾扈特汗國,成立了卡爾梅克管理處,派了一大批俄國警官去維持治安。在卡爾梅克人駐地俄國警察遍地,隨意捉拿拘捕,牧民們覺得過去的家園,現在成了一個大監獄,痛苦不堪。


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後,卡爾梅克人參加了紅軍,組建了騎兵團,為蘇維埃政權浴血奮戰,參加了著名的察裡津保衛戰。

1920年,卡爾梅克建立了自治州,1935年,改為自治共和國。

二戰期間,卡爾梅克兩萬青壯年參軍,英勇出擊,給了德軍沉重打擊,1萬多人壯烈犧牲,近萬人被俘。

1943年12月,第聶伯河戰役勝利後,蘇聯政府發現卡爾梅克3位主要領導人在納粹德國佔領期間投降了德國,並組織了偽政府。於是,把全體卡爾梅克族人扣上通敵罪的大帽子,撤消了卡爾梅克共和國,全民族男女老少都被遷移到中亞、西伯利亞等地。


直到1958年5月才平反了這起冤案,恢復了卡爾梅克人的聲譽,大多數人返回伏爾加河兩岸的原籍,並且重新建立了卡爾梅克共和國。


事實已經證明了這一點,如果土爾扈特不迴歸祖國,上面的磨難和災難一樣也少不了。

哪裡都不如祖國好!

您有高見,敬請留言。

每日更新,還請關注。


陳健4396


會混不下去,乃至打壓排擠至消亡。

其實土爾扈特部東歸,很大程度是一個利益的問題,當初為什麼要西遷?而為什麼又要東歸?其實是在尋找適合遊牧生活的生存空間。

當然,不否認會有一小小小部分故土難離的情感。



土爾扈特部是漠西衛拉特蒙古(即明代瓦剌)的一支,原遊牧於新疆塔城一帶。其西遷的原因,通常的說法是,同為漠西蒙古一支的準噶爾部崛起後,企圖控制土爾扈特部,土部首領不願屈服,於 1628 年毅然率部西遷,頗有點石達開負氣出走的意思。

不過,據《滿文土爾扈特檔案譯編》記載:土爾扈特部首領、“東歸英雄“”渥巴錫在歸順清朝後,曾與乾隆談到祖先 100 年前的西遷歷史,他雖然承認我衛拉特四部不甚和睦,但同時認為我所居之牧地不能容之也是西遷的重要原因。


實際上,草原對遊牧人口的承載能力十分有限,一旦人口增殖過快,出現大量剩餘,出路無非兩條:內部攻伐消耗剩餘人口,或者向外開拓新的生存空間。土爾扈特部不忍看到同族相殘,選擇了跑路。 當時的伏爾加河下游一帶,水草豐美,對西遷的土爾扈特牧民而言猶如天堂。土部驅逐了當地的原住民諾蓋韃靼人,將烏拉爾河以西、裡海以北的大片草場據為己有,領地橫跨伏爾加河兩岸,並與周邊大國俄羅斯保持名義上的宗藩關係。幾十年間,人口迅速增長,在著名大汗阿玉奇在位時已經發展到二十多萬人。



然而,好景不長,阿玉奇統治後期,土爾扈特牧場再次出現人多地狹的狀況。阿玉奇於 1724 年去世後,土爾扈特貴族爭奪汗位,陷入內亂,又引來俄羅斯人的干涉。結果,汗國從原先相對獨立自主的地位,一步步淪為俄羅斯人的附庸。 隨著俄羅斯對汗國控制的加深,不少俄羅斯人和伏爾加日耳曼人移居當地從事農牧業,使本已捉襟見肘的土爾扈特牧場進一步縮小,牧民大批陷入貧困,很多人被迫改宗東正教,甚至把孩子賣給俄羅斯人為奴。嚴峻的生存空間問題再一次擺在土爾扈特人面前。

1761 年,17 歲的年輕可汗渥巴錫繼承汗位後,鑑於牧場日益遭到侵奪,頻繁向當時的俄國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提出抗議。女皇不但統統置之不理,反而大量抽調土爾扈特士兵參加俄國與土耳其的戰爭,並試圖削弱土爾扈特貴族的權力,這就把土爾扈特上上下下都得罪了一遍。 幾乎與此同時,從東方傳來了與土爾扈特部同文同種的準噶爾部落被清朝滅絕,伊犁一帶牧場清空、千里無人煙的消息。這對土爾扈特人無疑極具誘惑力,擺脫俄羅斯人控制,東歸故土的想法在汗國蔓延開來。

這,就是土爾扈特部東歸的真相。

不用說,土爾扈特部如果仍舊待在伏爾加河那一塊的話,最後命運一定是會被吞併乃至清算的。在衡量利弊後,土爾扈特部最終選擇了東歸。


南陽的諸葛村夫


1771年1月16日,土爾扈特部落的人民反抗俄國壓迫,舉行起義迴歸祖國時,由於伏爾加河一直沒有封凍,無法把迴歸祖國的消息及時傳給西岸的卡爾梅克人,這些卡爾梅克人就留居在俄國。“當時在西岸沒有東歸祖國的土爾扈特部落有8000多人。

為了防止他們東歸祖國,沙皇軍隊一直包圍了他們十幾年,不准他們離開伏爾加河沿岸。自1771年至1775年有2000多人小規模的、分散的,巧妙利用遊牧的方式回到祖國,清朝政府都很好地給予了安置。1775年以後,俄國政府對留居的人嚴禁四處遊牧,使這批衛拉特人至今留居俄國。

擴展資料

1771年1月4日,渥巴錫召集全體戰士總動員,提出土爾扈特人如果不進行反抗,離開俄國,整個部族都將將淪為沙皇的奴隸,這次總動員,點燃了土爾扈特人心中奔向光明的火焰。伏爾加河右岸的三萬三千多戶的土爾扈特人出發了,用他們的話說:到東方去、到太陽昇起的地方去尋找新的生活。

土爾扈特東歸的消息,很快傳到了聖彼得堡。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認為,讓整個部落從她的鼻尖下走出國境,這是沙皇羅曼諾夫家族的恥辱,她立即派出大批哥薩克騎兵,去追趕東去的土爾扈特人。同時採取措施,把留在伏爾加河左岸的一萬餘戶土爾扈特人嚴格監控起來。

為了防止他們東歸祖國,沙俄軍隊一直包圍了他們十幾年,不准他們離開伏爾加河沿岸。自1771年至1775年有2000多人小規模的、分散的,巧妙利用遊牧的方式回到祖國,清朝政府都很好地給予了安置。1775年以後,俄國政府對留居的人嚴禁四處遊牧,使這批衛拉特人至今留居俄國卡爾梅克共和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