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保薦機構IPO收入同比翻倍“三中”名列前茅

2020年3月份開始,中國證券市場延續了26年的發行審核委員會制度將逐漸退出歷史舞臺。在此背景下,剛剛過去的2019年,保薦機構IPO業績表現如何?在審項目的分佈情況及後續該怎麼辦?都是市場關注的話題。

2019年,A股表現整體回暖,資本市場改革也提供了增量業務,券商迎來豐收年。據Choice數據統計,52家券商2019年共攬獲110.11億元IPO保薦承銷收入,較2018年全年的54.27億元翻倍,其中科創板貢獻了四成盈利。不過按照上半年中國證券業協會統計口徑來看,仍有49家投行年內IPO業務“顆粒無收”。

從IPO收入、過會數量、在審項目幾個維度來看,“三中”券商均名列前茅,其中中信證券(港股06030)IPO收入排名第一,中金公司(港股03908)過會數量排名第一,中信建投證券(港股06066)在審項目數量排名第一。

科創板成IPO收入重要增量

2019年是監管層推進IPO常態化的年份,全年共審核276家(次)上會企業(含科創板),過會247家,過會率達89.49%,較2018年全年IPO過會率提升近30個百分點。

2019年7月正式開板交易的科創板成為資本市場的重要增量,全年投行IPO業績深度受益於科創板,年內完成上市的70家科創板企業為保薦機構貢獻了47.5億元的承銷保薦費用,佔全年IPO收入的43%。

綜合來看,年內共有26家券商IPO收入過億,前十名佔據61%的市場份額,行業集中度較2018年稍有下降。2019年IPO收入最大贏家是中信證券,獨攬14.24億元的首發收入,佔據12.94%市場份額;中金公司、中信建投證券首發收入均超9億元,排名二、三;廣發證券(港股01776)、國信證券首發收入均超6億元,躋身前五。

具體來看,中信證券2019年共參與了28家企業IPO承銷,其中寶豐能源IPO項目一單就獲得1.19億元的承銷保薦費用;傳音控股、柏楚電子、容百科技等科創板項目均為中信證券貢獻了超8000萬元的承銷保薦費用。

中金公司參與了18家企業的IPO承銷,其中金山辦公登陸科創板項目,為中金公司貢獻了1.5億元的承銷保薦費用;中金公司還與中郵證券等4家券商一起承銷了郵儲銀行(港股01658)的IPO發行,並擔任聯席保薦機構,這一單項目中承銷機構分享4.63億元的承銷保薦收入。

31家券商IPO過會率100%

據數據統計,2019年共有202家企業完成IPO上市,實際募資2532.48億元,較2018年增加八成。當年共有4家企業首發募資超百億,其中郵儲銀行採用“綠鞋”機制後首發募資327億元,為去年募資額最高的IPO項目,浙商銀行(港股02016)、中國廣核、中國通號(港股03969)募資額均超百億。

從IPO過會數量來看,“三中”名列前茅,中金公司共過會26個IPO項目,排名第一;中信建投證券過會25個項目,排名第二;中信證券過會20個項目,排名第三;廣發證券、招商證券(港股06099)、民生證券、國信證券、光大證券(港股06178)、東興證券、國泰君安(港股02611)過會數量均超10個(含10個),排名前十。

原本屬於“第一梯隊”的華泰聯合證券2019年表現遜色,憑8個過會IPO項目排名行業第12位。

從過會率來看,有31家券商上會項目均圓滿過關,其中招商證券、民生證券、國泰君安、東興證券等上會項目都在10個以上(含10),保持100%的過會率,難能可貴;國金、興業、安信、華西、西部等券商2019年IPO過會率也是100%。

數據反映出一些中小投行努力提升保薦質量,取得成效。2019年,第一創業承銷保薦、英大證券、華福證券、信達證券、中郵證券、華菁證券等均有項目成功過會,實現了過去三年間“零”的突破。

在審項目中信建投領跑

在審項目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明年的業績。就在審項目(含已受理、已反饋、預先披露更新、已通過發審會等階段)來看,目前各券商共有435個IPO項目(不含科創板項目)在審核中。

其中中信建投證券在審項目39個,排名第一,是目前唯一在審項目超過30個的保薦機構。就審核階段來看,28個項目已預先披露更新,即將上會;5個項目處於已反饋階段,財達證券、中金輻照兩個項目處於證監會受理階段,另有4個項目目前處於已通過發審會階段。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1月6日,中信建投擔任保薦承銷商的京滬高鐵IPO項目將開啟打新,首發募資總額306.75億元,可以預見這個項目對投行業績有不菲貢獻,也會成為中信建投2020年IPO業務亮眼的一抹色彩。

中信證券、民生證券、招商證券、國金證券、廣發證券、中金公司在審項目均超20個(含20個),排名前七。民生證券IPO在審項目數量更是躋身行業前三,有11個項目已預先披露更新,6個項目已反饋,4個項目已受理,可以預見該中型券商2020年IPO過會成績或為業內“黑馬”。

2020年3月1日,新《證券法》開始生效,中國證券市場將全面推行註冊制,取消發審委。這是否會影響這些保薦機構的項目進展呢?有券商投行負責人稱,應該不會影響項目進展,這些在審項目可能面臨兩種審核方法,一是“新老劃斷”,在審項目由發審委審核完畢;二是效仿科創板的註冊制方法,先由交易所審核,接著由上市委審核,實質與審核制類似,最後報送證監會履行註冊程序。

曾參與證券法起草工作的北京大學榮休教授曹鳳岐認為,中國發審委制度已經實行了26年,從審核制到註冊制需要一個過渡期,其中一個原因是目前證監會和交易所關係沒有理順,註冊制下一步可能先推廣到創業板,慢慢再推廣到整個市場。

本文源自證券時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