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海】涓涓玉泉流,京西稻穀香——《玉泉山下是我家》

【藝海】涓涓玉泉流,京西稻穀香——《玉泉山下是我家》

【藝海】涓涓玉泉流,京西稻穀香——《玉泉山下是我家》

這是海淀·故事第958篇文章

當你站在北京香山瞭望,一定會看到一處六峰連綴、逶迤南北的神秘山丘,山丘的兩座寶塔(玉峰塔和妙高塔)更是香山地區的標誌性建築,這裡就是有“燕京八景”之稱的北京玉泉山。

今天的藝海欄目要為大家帶來的就是歌曲——《玉泉山下是我家》。

玉泉山下是我家

作詞:蘇 柳

作曲:王晨

演唱:潘莎

編配:賈文凱

清風遙指玉峰塔,

玉泉山下是我家,

涓涓玉泉,流水潺潺,

京西稻香飄過夕陽下。

兒時的村莊在記憶裡張望,

歌裡的村莊已經長大,

不知哪一季春風如此淘氣,

把四顆星的酒店搬回了家。

置身的村莊在驚歎中沸騰,

夢裡的村莊繼續長大,

常去金山寺祈福風調雨順,

讓村莊裡的都市願景如畫。

幼童遙指玉峰塔,

玉泉山下是我家。

水果多肉,花兒多香,

玉泉垂虹在心上懸掛。

《玉泉山下是我家》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將玉泉山的動人景色描寫得如畫般美麗,涓涓玉泉,流水潺潺,將視覺與聽覺相結合,富有畫面感。夕陽西下,清風徐來,京西稻穀香,作者用細膩的筆觸描繪出一幅現世安好的圖景,十分溫馨感人。

【艺海】涓涓玉泉流,京西稻谷香——《玉泉山下是我家》

玉泉山位於頤和園西五六里。這座六峰連綴、逶迤南北的玉泉山,是西山東麓的支脈,在“山之陽”,它最突出的地方是“土紋隱起,作蒼龍鱗,沙痕石隙,隨地皆泉。”因這裡泉水“水清而碧,澄潔似玉”,故此稱為“玉泉”。明初王英有詩形容:“山下泉流似玉虹,清泠(音零)不與眾泉同”。這座山也因此被稱為“玉泉山”。

玉泉山的“涓涓玉泉,流水潺潺”不僅帶給人以視覺和聽覺的享受,更灌溉了一方農田,養育了一方人民,“京西稻香飄過夕陽下”,夕陽西下,遊人回家,那一縷升起的炊煙,是京西稻香,是兒時嚮往,是鄉愁的安放。

【艺海】涓涓玉泉流,京西稻谷香——《玉泉山下是我家》

玉泉山是燕京八景之一,經過金、元、明、清四朝的建設,才有今天的規模。可以說這裡是四朝皇家園林的集中地。

相傳金章宗曾在這裡建有玉泉山行宮、芙蓉殿。到元明以來,也都成為皇帝遊幸避暑之地。十三世紀末,元世祖忽必烈在這裡建成昭化寺;明英宗年間,建有上下華嚴寺等。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將原有行宮、寺廟翻修擴建。康熙三十一年,將原先“澄心園”改名為“靜明園”。規模壯麗的玉泉山靜明園成為“三山五園”之一,而名揚四方。1860年英法侵略軍將這裡破壞,清光緒年間,又重新得到修復。

這裡不僅山青水秀,佈局精緻,而且還有不少詩文雕刻、山洞石像。尤其是這裡的泉水好,流量大,號稱“天下第一泉”。用玉泉山泉水灌溉的“京西稻”至今都是名貴大米。

【艺海】涓涓玉泉流,京西稻谷香——《玉泉山下是我家》
【艺海】涓涓玉泉流,京西稻谷香——《玉泉山下是我家》

在北京,種植水稻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幽州”時期。但是,真正形成馳名中外的京西稻還是在清代。1692年,康熙第二次南巡後把他精心挑選的稻種帶回北京,在玉泉山試種,這就是京西水稻種植的開始。

京西稻是我國農業歷史上唯一由皇帝親手種植過的糧食作物,備受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皇帝重視。

1949年後,北京曾經有5.81萬畝水稻田。從上世紀50年代起,京西稻就由國家統一收購、上調、專倉保管,由西直門糧庫加工成“特貢”大米,作為中央機關用米。上世紀80年代,連接密雲水庫的“京密引水渠”建成,京西稻種植達到頂峰。

【艺海】涓涓玉泉流,京西稻谷香——《玉泉山下是我家》

有專家曾這樣定義京西稻:“京西稻,是指北京西郊萬壽山、玉泉山周邊地帶生產的優質粳型稻米。米粒圓潤,晶瑩明亮,富有油性。”“京西稻米香,炊味人知晌,平餐勿需菜,可口又清香”,這是老北京的歌謠,描述了京西稻口感的可口、清香。

【艺海】涓涓玉泉流,京西稻谷香——《玉泉山下是我家》

北京玉泉山的泉水,不僅被乾隆皇帝封為“天下第一泉”,而且這泉水與瀑布一樣,亦能自然形成一種奇觀,即“玉泉垂虹”。自始有燕京八景時,“玉泉垂虹”就成為“燕京八景”之一了,“玉泉垂虹”又稱“玉泉趵突”:湧湍千丈落垂虹,風捲銀濤一望中。

【艺海】涓涓玉泉流,京西稻谷香——《玉泉山下是我家》

清風徐來,讓我們抬頭仰望,看吶,幼童遙指著的那一座塔,就是玉峰塔。玉峰塔位於玉泉山巔,又名定光塔,俗稱大塔。塔建於清乾隆年間(公元1736—1795年),位於玉泉山主峰上香積寺內,“玉峰塔影”是靜明園十六景之一,塔頂距地面150米,是北京地理位置最高的塔,“清風遙指玉峰塔”由此而來。

【艺海】涓涓玉泉流,京西稻谷香——《玉泉山下是我家》

玉峰塔是一座八角形的樓閣式磚塔,塔高47.7米,全身淺杏黃色,上下共7層。塔身坐北朝南,一、三、五、七層的東、西、南、北四面各開一座券式門,其他各面開拱券式鏤花漏窗。

塔內建石制階梯可以盤旋而上,各層中有三個壺門式佛龕,佛龕兩邊的楹聯是乾隆皇帝親手撰寫的,但現在字跡已經風化模糊了。

雖然玉峰塔是按照金山寺慈壽塔的樣式建造,但它結合了北方的氣候地理特點,塔身沒有慈壽塔的護欄,每層的塔簷也外伸得較短,這樣可以抵抗北方猛烈的強風。

【艺海】涓涓玉泉流,京西稻谷香——《玉泉山下是我家》

玉泉山妙高塔

過了玉峰塔,且看金山寺。在這片土地長大,“常去金山寺祈福風調雨順”,看這裡換了模樣。

【艺海】涓涓玉泉流,京西稻谷香——《玉泉山下是我家》

金山寺始建於明天順五年(1461年),原名普陀寺,寺院及戲樓緊依玉泉山,東靠頤和園,與玉泉山寶塔、頤和園佛香閣相望,形成西山盛景。

相傳清慈禧太后的表妹金仙姑娘,因婚後家中不睦,削髮為尼,隱居修行,並重修此寺,故易名“金仙庵”。有別於玉泉山北的另一金山寺。“冷泠鐘磬音,金口愜幽尋,溪繞芙蓉殿,山開薝蔔林”,說的即是玉泉山金山寺。

【艺海】涓涓玉泉流,京西稻谷香——《玉泉山下是我家》

水流潺潺,夕陽溫柔,風吹稻花香,彷彿置身夢鄉。這裡水果多肉,這裡花兒多香,這裡走過泥濘,這裡熬過風霜。生於斯,長於斯,這片兒時的村莊在驚歎中長大,在過去與未來的交界處寫出不悔的當下。這片土地承載了太多美好與嚮往,也必將走向下一個輝煌。我的家在玉泉山下,如一道美麗的垂虹,永遠在心上懸掛。

審校 / 馮煥麗

【艺海】涓涓玉泉流,京西稻谷香——《玉泉山下是我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