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需要配兩部相機嗎?

囉裡八嗦


需要,有時候來不及換鏡頭,兩部想用什麼焦段要那部相機就行了,不著急就無所謂了,我用24/200和28定焦。小巧,輕便。








蟲子1961


我配有二部相機D750、850是為了“安全攝影”,一般在三個方面:重要的活動,如重要的社會活動、會議、朋友邀請的的婚禮,我會帶上兩部相機,主要是防止一部相機會出現各種預料不到的情況;二是外出長途的攝影活動,也是盡最大努力帶上兩部相機,主要是考慮到減少更換鏡頭的時間和創作的需要;三是有些攝影活動覺得時間有些緊張的情況下也會帶上雙機。喜歡攝影以來在我的記憶中,好像我就從來沒有輕輕鬆鬆的拍過照片,每次活動好像都是很特別緊張,就沒有過“清閒”攝影的時候,總是急急忙忙緊緊張張,特想悠閒的拍一些照片,好像總是沒有這樣的機會,我也不知道這是為什麼?



聊天選手九段


很多攝影的朋友在外出攝影的時候,會攜帶二部相機,我認為其中主要是如下的3個原因:

1. 避免頻繁的更換鏡頭:

單方相機在更換鏡頭的過程中,會增加CMOS落灰的可能性。所以很多朋友索性就配二臺相機,避免了更換鏡頭的次數,保持CMOS的清潔。

2. 把握住每一個拍攝的瞬間:

二個相機,裝上焦段不同的鏡頭,無論是廣角和長焦的順接,都可以及時拍攝,不落下每一個精彩的瞬間。

2. 其中的一臺機器作為備機:

針對一些重大的拍攝項目和重要的拍攝題材,最好是帶一個備機。這樣萬一主攝影器材出現了問題,還有一個備用。比如近期我東北冰雪題材的拍攝,攝影器材配置就是D850和Z7的搭配。其中D850的鏡頭是180-400;Z7的鏡頭是24-70。拍攝的題材二部相機,一網打盡了。

針對絕大多數的攝影愛好者來說,帶一部相機,是可以滿足絕大多數題材的怕是的。輕鬆旅行攝影,不要讓攝影器材成為保護。


網際飛俠


這個問題可以分為專業人士和普通用戶兩類人群來看。

如果是專業人士,那麼很多人至少會攜帶2臺相機,甚至還有專業攝影師會攜帶3-4臺相機。為什麼呢,因為專業攝影師拍攝的時候,會根據自己眼前的景色不同,而選擇不同的鏡頭來進行拍攝。但是長時間的更換鏡頭會很耽誤時間,因此一般來說攝影師都會給不同的鏡頭配上不同的機身,這樣可以直接拿起來就拍。

如果是成名的攝影師,那麼平時的薪金也會比較高,一般出門都會帶著助力,所以一次攜帶3-4臺相機也是非常有可能的,這樣每一支鏡頭都可以單獨連接一個機身,選擇不同鏡頭拍攝的時候拿起來就行,不需要再更換鏡頭了。

但是對於普通用戶來說,不論是日常掃街還是出門旅行,都沒有必要配備兩臺相機。一方面是兩臺相機的購買壓力比較大,因為相機並不便宜。

再有,攜帶兩臺相機出門的重量壓力非常大,本身我們出門就會攜帶一大堆有的沒的物品,再加上兩臺相機的重量,這一天下來可是累得夠嗆。而且普通用戶可沒有助力給你背行李。

然後就是你確定你出門用的上兩臺相機嗎?一般用戶一臺相機都不一定能夠完全使用明白,更何況是兩臺相機。如果沒有很出色的攝影能力,不如只攜帶一臺相機加上一支萬能旅遊神頭比較自在。

實際上要不要帶兩臺相機,主要是看自身的需求,你的攝影需求要求你必須帶兩臺相機,那麼就帶上。如果沒有這種需求,就別帶了。


39度發燒堂


真需要,前陣雅哈啞口一個在拍延時,沒想到後面雪山火燒雲只能用手機拍了











沙漠中的紅豆彬


親身體驗,我有兩支鏡頭,尼康70-200和適馬14定,揹著重,沒錯拍攝都來回換鏡頭,既麻煩又耽誤時間,有時候就想要是有兩機身就好了。但是轉念又想,幸好我不喜歡用中焦段,不然再有個35或50定我是不是得賣3機身啊?滿足永遠是足不了的。還不如踏踏實實把一個焦段拍好,你就會沉下心來,想著怎麼能只要一個焦段把照片拍好。











旅行的雲


攝影需要配兩部相機嗎?


攝影人遇上的拍攝題材是多種多樣千變萬化的,為了拍攝的便捷,配備兩部相機是很有必要的,當然,其實中的關鍵所在恰恰是兩支鏡頭,就是要實現“兩機兩頭”。

配置兩支及兩支以上的鏡頭這是比較一致的認識,如果只有一支鏡頭,遇上不同需求時再去更換鏡頭,往往是鏡頭換完了,景子已經沒有,精彩的瞬間很難抓住。

第一、以一長一短的組合為宜。遇上拍攝距離較近的用上較短焦距鏡頭,反之使用中長焦。這樣的組合能長能短、能遠能近,進退自如、得心應手。

第二、至少有一支變焦鏡頭。變焦鏡頭的天然優勢在於拍攝距離的可調可控性,能夠及時抓住重要的瞬間,特寫畫面也能收入囊中。

第三、兩支鏡頭的檔次要相當。個人的使用習慣、構圖風格是相對統一和一致的,鏡頭的檔次差距甚大的話,達不成個人的創意設計,有的時候拍了也是“白”拍,只有利用兩支鏡頭的相互補充和照應,才能描寫出風格個性大體一致的畫面。


如果覺得說的有道理,請關注《拍客張光林》。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拍客張光林


這個問題要看具體拍攝的主題是什麼,就我本人來說是配備3臺相機和1個攝像機,再加2個手機來進行拍攝的。三臺相機的配置是5D3配17-40鏡頭,5D3配70-200鏡頭,1DXII配500毫米鏡頭,另外還有一個4K的高清攝像機,手機是用來拍攝一些特殊的場景。

配備三個機身和鏡頭主要是因為現場拍攝根本就沒有時間去更換鏡頭,而且戶外攝影更換鏡頭會導致機身CMOS進灰,所以配備的鏡頭焦距跨度也是非常大,從17毫米到了500毫米。拍攝的時候所有器材都是放置在最近的地方,看具體情況選擇不同的器材。

由於拍攝的主題是飛行表演,針對單機飛行基本上都是拿500毫米的鏡頭拍攝,而對於其中的編隊飛行有時候就會選用70-200毫米的鏡頭進行拍攝,這樣就能保證拍全整個編隊,另外諸如飛機進行畫愛心的動作的時候就需要使用17-40這種廣角變焦鏡頭了。

針對不同的攝影主題會有不同的選擇,我就自己的拍攝主題配備了3套機身,雖然攜帶的時候不方便,但是為了拍攝方便也只能這樣。另外攜帶的攝像機是與500毫米鏡頭結合在一起的,這樣拍攝照片的時候也能拍攝視頻。


航空視界


N年前,在甲A聯賽的賽場上,旁邊一拉溜的體育攝影記者,每個人差不多都兩臺相機,每個記者還至少帶一助理,那助理幹啥呢?換膠捲!記者“咔、咔、咔”一通連拍,扭頭交給助理,助理將換好膠捲的相機交給記者,記者繼續“咔、咔、咔”,助理繼續換膠捲!

那個時候,換膠捲是個比較麻煩的事,帶兩部相機且有幫助換膠捲是件事半功倍的事情。

後來都數碼了,膠捲也越來越少見了,只要相機有電,只要存儲卡有空間,你就“咔、咔、咔”就行,大不了換卡可電池,但這都是很方便的事情。

說了半天,是不是明白了,現在基本上沒必要兩部相機。

但也有例外。

比如是在抓拍的現場,有時候廣角夠不著,有時候長焦攬不過來,咋辦?換鏡頭,可抓拍現場時間緊迫,這個時候可能會需要兩部相機了,一部廣焦,一部長焦,用到哪個換那個。

這是我能想到的能用到兩部相機的唯一理由,哈。

拍一些活動的時候,有時候用到長焦,比如比賽實況,有時候用到廣焦,比如身邊的觀眾等,其實這是一心二用,啥也拍不好,拍比賽的時候就拍比賽,在比賽的空檔裡再觀察下身邊的觀眾,還能沒時間換鏡頭?

其實帶兩部相機,一是麻煩,二是不安全,三是不能專心致志地進行創作!

最關鍵的是浪費錢呀,哈。


南方之南


攝影的時候是否需要攜帶兩臺相機,這取決於開展怎樣的攝影活動。我的經驗是:開展嚴肅商業攝影、紀實抓拍類、生態類等的攝影工作任務很有必要同時使用兩臺相機,而其它非工作性質的生活攝影則完全沒有必要。


為什麼呢?這是長期攝影工作的一點經驗,主要原因是這麼幾方面:

1、高效。開展工作性質的攝影任務,特別是隨機應變的紀實抓拍題材,同時攜帶兩臺相機是非常方便的,可以在兩臺相機上分別裝不同焦段都鏡頭,比如一臺安裝廣角16-35mm或35mm鏡頭,用於拍攝場景、環境、現場氛圍、室內狹小空間、環境人像等畫面,而另一臺相機安裝70-200mm鏡頭或者135mm鏡頭,用於拍攝特寫、遠距離場景、舞臺等畫面。在拍攝時很可能場景馬上發生了變換,根本沒有足夠時間來更換鏡頭,這樣可以大大提升工作效率,也不會因為鏡頭不合適貽誤戰機。

2、安全。雖然大部分用於工作的高階相機都是比較可靠的,但仍然不排除發生意外的可能性。比如相機突然出現錯誤報警,無法正常拍攝,或者在野外拍攝因為意外狀況出現磕碰導致機器異常,這種情況發生了以後,攝影師就失去了工作的工具,就像士兵在戰場沒有了武器一樣,可能讓工作任務泡湯、砸鍋。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發生,也是對客戶高度負責的職業道德需要,商業攝影帶兩臺相機應該是常態。

3、降低損耗。大部分相機雖然都非常耐用,而不用非常刻意地愛惜器材,正常使用即可,但很多攝影師並非單位配發器材,自己掏腰包購買的相機,作為生意中的生產工具就意味著成本投入,能讓相機用久一點就是最大化節省成本。同時使用兩臺相機,減少相機鏡頭更換的頻率,可以有效防止相機進入灰塵,減少相機cmos清潔次數,最主要的是可以降低在工作中更換鏡頭帶來的不必要意外,有效降低相機損耗。另外,兩臺相機共同工作,可以減少每臺機器的快門消耗。

基於上述原因,在攝影工作中我個人覺得是非常有必要同時帶兩臺相機的。而如果是在生活中攝影,比如旅行、拍娃、拍美女寫真、拍美食之類的題材,則完全沒必要同時使用兩臺相機,因為一是有足夠時間更換鏡頭,二是並不需要非常嚴謹地確保設備運轉,而對便攜則有比較高的需求,所以一臺足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