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憑什麼自稱為大武漢?

中國歷史上稱之為“大”的城市沒有幾個,也就聽說過一個是大上海,再就是大武漢了。

武漢憑什麼自稱為大武漢?


“大武漢”是湖北武漢的美稱,被叫響應該是在20世紀初期,武漢那時可以說已經是全國的商業集中地,武漢的商業規模在中國也是領先的。而且武漢的地理位置非常優越,長江中游,九省通衢,中國的中心。所以武漢被稱為大武漢也是有一定原因的。


民國初年,孫中山先生在《建國方略》中提出:“武漢應略如紐約、倫敦之大”。辛亥首義成功,孫中山先生驚歎:“武漢一呼,四方響應”,道出了武漢扼控四方的重要戰略地位。武漢會戰時期,全國各地響起“保衛大武漢”的口號,武漢影響之大可見一斑。


20世紀初期,武漢一度成為中國僅次於上海的第二大城市,“大武漢”與“大上海”交相輝映,成為中國歷史上僅有的兩座曾被冠以“大”的都市。

武漢憑什麼自稱為大武漢?


武昌、漢口、漢陽三鎮於1927年合併而成的武漢市,是中國內陸最大的水陸空交通樞紐,中國的經濟地理中心,被稱為“九省通衢”。武漢是全世界在校大學生最多的城市,內陸地區的金融、商業、貿易、文化中心。武漢正以“復興大武漢”為目標,重返國家中心城市和國際化大都市。


武漢是中國歷史最為悠久的特大城市之一,作為武漢建城開端,武漢市郊的盤龍城遺址已有3500年曆史。春秋戰國以來,武漢一直是中國南方的軍事和商業重鎮。清末、中華民國時期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初期,武漢經濟繁榮,位居亞洲前列。漢口開埠後,對外貿易更與上海並駕齊驅,成為“駕乎津門、直追滬上”的全國第二大城市,被譽為“東方芝加哥”。

武漢憑什麼自稱為大武漢?


根據古書記載武漢的“江城”之名已經有1300多年的歷史了,其實與唐代大作家“詩仙”的李白有關。“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詩中的“江城五月落梅花”的“江城”就表示的武漢,後來人們感覺這個名字還很符合武漢,所以就一直稱自己是“江城人”。


根據歷史記載寶通禪寺始建於南朝,距今有將近1600多年的歷史,後來經歷朝歷代的風雨摧殘,雖然多次損毀重建,但寶通禪寺的風采依然留存,然後就形成如今這座清末保存下來的建築。

武漢憑什麼自稱為大武漢?


寺院歷來都是皇家寺院,建築風格和北京故宮非常類似,非常氣派,為武漢四大叢林之一,也是武漢市最古老的寺廟,現在也交通非常便利,武漢地鐵就有一站是寶通寺站。歸元寺是後建的。


武漢市全世界大學生最多的城市。大家都知道武漢高校眾多,武漢是重要的科教基地,截止2019年有高校98所,其中普通高校和本科院校數僅次於北京,居全國第二;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數量居全國第三; 在校大學生和研究生總數150萬人,居全國第一,每天光谷的情況就很能反映武漢學生眾多,每逢週末上班族一般不敢出門,因為確實人太多。


武漢最老的中學距今有300多年,武漢三中,大家並不陌生,可以說是武漢重點中學,在1705年,清朝漢陽府建立晴川學院,也就是今日的三中。在當時,晴川書院是頗具規模的:書院棟宇南面闢崇門,入門為院落,地可五弓。延北為二門,門以內院寬半畝。再北為講堂,宏敞軒豁,勢極堂皇,可以說是當時最好的書院了,在裡面上課的都是豪門達官子弟。

武漢憑什麼自稱為大武漢?


武漢最古老的大學有120多年曆史。武漢大學大家並不陌生,可以說是中國比較厲害的大學,風景也很優美,在1893年張之洞奏請清政府創辦的自強學堂,1902年更名為方言學堂。1913年建立國立武昌高等師範學校。1923年更名為國立武昌師範大學,1925年又更名為國立武昌大學。1926年武漢國民政府將武昌大學與其他幾所學校合併,組建國立武昌中山大學。1928年7月,國民政府改組武昌中山大學,組建國立武漢大學。現在的武漢大學依然不減當年,仍然是眾多學子擠破頭也很難進入的學府。

武漢憑什麼自稱為大武漢?


大武漢確有其大。登上黃鶴樓,極目楚天,武漢之大氣大勢盡收眼底:兩江交匯,龜蛇相望,三鎮鼎立,大江東去。武漢市域之浩蕩,氣勢之磅礴,不可不謂之大。然而,在這座城市裡生活的人們從不以“大武漢”自居,開放包容、善良豪爽的武漢人永遠是這座城市的驕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