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談史
按正常情況來說,武漢市要在近期內gdp趕上蘇州幾乎是不可能的。蘇州雖然只是個地級市,可它的gdp超過了新一線城市排在第一名的成都,這和武漢市還不在一個級別上。
要說,武漢市近幾年超過蘇州,那除非武漢市現在就有什麼秘密武器。也許武漢市現在還真有秘密武器,那就是國家級的四個基地。這四個基地搞得好的話,它的價值和作用不會低於東湖高新。那樣,武漢市的經濟就像打了雞血的會像雨後的春筍不停的往上衝。而且這個發展還是可持續的。
到那時,莫說是蘇州,成都,估計進入一線城市都沒問題。
用漢橋
武漢不需要超越蘇州,武漢只要鞏固京武滬的一線城市地位,就足夠了。武漢的高度,蘇州發夢都夢不到!
蘇州一個小地級市,政治地位低下,在國內幾乎毫無存在感和影響力。蘇州主要的作用,除了幫河南省解決一些就業問題,還有就是幫帝國主義公司擰一下螺絲,僅此而已。
蘇州粗放的產業結構,無非是依靠作為上海的產業功能區,把上海不好佈局的大量低劣工廠引進蘇州而已,這種產業,說實際的能有多少價值和含金量?
如果說內源性經濟,蘇州不說比寧波佛山,就是比宜昌襄陽都比不上。蘇州,號稱GDP趕超深圳,中國第三城,其實真是一個笑話而已。
蘇州和京武滬的差距非常大,而且是全方位的,無論是基礎設施、城市建設、產業層次、企業總部、人才積累、高新技術產業、還有資金財政,其實完全沒有可比性。
一個武漢的高等教育,無論辦學規模、在校生和科研成果,一百個蘇州都比不上。
蘇州要想和武漢比,要先做出來一個雙跑道國際機場再說,先通個A型車地鐵再說,先建出來一個30線16站臺的火車站再說,蘇州的4B地鐵,說實在的就是兩個2B。
武漢有些全球第一的城市規模、首屈一指的區位優勢、崇高的經濟地位,還有獨特的交通條件,這些都是天生麗質,不可複製不可再造。就是說,蘇州可以無數次複製,但是武漢卻獨一無二!
武漢,從來看不上蘇州,不需要和蘇州這種小城市比。武漢有著全球規模最大、產業層次最高、技術含量最頂尖、競爭力最頂尖的產業集群,越往後,武漢的產業競爭力就越高!
而蘇州的粗放型的三來一補加工業,越往後隨著人力資源、原材料和土地的成本不斷攀升,蘇州模式就越難以為繼。
可以預見,武漢的前景越來越恢宏而蘇州只會越來越暗淡!武漢已經繁榮幾千年了,蘇州無非就這二十年憑著送土地送工人,讓外資建工廠高潮了一下,曇花一現,過眼雲煙而已!
武大東湖
近年?我所理解的是十年之內吧!武漢十年之內GDP超過蘇州,可能性當然是有的,但是小編認為這個可能性比較低。
2018年武漢GDP達到了14847.29億元,位居全國第九,而蘇州GDP為18597.47億元,位居全國第七。目前兩市的GDP差距為3750億元左右,還是比較大的。
理論上,總量更低的城市要追上規模更大的城市,必須具備兩個條件,第一增速更快,第二有充分的時間。2018年武漢GDP實際增速為8%,比蘇州6.8%的增速高出1.2個百分點。如果兩座城市未來的經濟增速都保持在這個水平,那麼十年之後,武漢的GDP會達到3.2萬億左右,而蘇州GDP則達到3.59萬億元,仍然比武漢高。
蘇州號稱中國最牛的地級市,經濟實力還是很強的。2018年天津GDP為18809.64億元,比蘇州高出212億元左右,所以今年蘇州GDP很有可能會重新超過天津,而且GDP也有可能突破2萬億元。
武漢是湖北省的省會,我國中部地區的中心城市,全國重要的工業基地、科教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也是長江經濟帶以及武漢城市群的核心城市,近年來武漢又被定義為國家中心城市,未來發展潛力大,GDP超過蘇州應該問題不大。
在小編看來,GDP並不代表一切,武漢沒必要刻意在GDP上趕超蘇州,而應該把目標放長遠一點,在發展好自己、爭創一流城市的同時,也應該更好的起到帶頭作用,帶領本省的兄弟城市共同發展,一起進步,這才是作為本省老大應該做的事情。
錦繡中源
本來不想回答,看了個回答,說是蘇州只是靠幫外國人擰螺絲,還什麼京武滬,覺得對武漢認識不足。
武漢確實不可以與蘇州相提並論,一個九省通衢的重鎮省會城市,一個僅僅是地級市,從地理位置和對周邊的帶動輻射作用看,武漢應該有更好的表現。
但,武漢的經濟總量在傾全省之力,並了幾個周邊的縣城後,與蘇州還有不小的差距。
差在何處?
一個是沒有擺脫“通衢”,過分依賴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難怪當年有位老人家察看全國,路經武漢都懶得下車。以恥激勵,看看武漢能不能發展得快一點。
再一個是沒利用好資源。蘇州利用了國家開放政策,一個新加坡工業園區為全國園區建設樹立了榜樣,也為蘇州快速發展增添了活力。武漢坐擁長江,國家佈局大量的中央企業和項目,優勢是背靠國家,弱點是民營經濟受到壓制。同樣是利用國家資源,一個靠政策,經濟走上快車道,外資企業、民營企業都已經成規模,即使近年一些日資企業撤離,但民營企業迅速起來彌補了空缺,因此,蘇州一直保持良好發展勢頭。武漢依賴國資,名聲大,但民間實惠不多,外資、民資利用與蘇州不可比。增量不是依靠自身努力,而是通過集中省內優質資源,擴大區域面積實現,發展的質量與蘇州差很多。
總結一、二,根本是武漢人自己都不知道如何發展,定位中部經濟中心的想法不錯,但幾個城市都想,合肥差一點,可鄭州就不差了,發展很猛,有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的樣子。武漢三鎮,有別於任何一個城市,原本是特色,可也沒了重心,一起用力恐怕會分散重點。
大的範圍,不應該提京武滬,考慮武漢城市圈才有意義,以武漢為核心,鄭州、合肥、南昌、長沙、宜昌等大城市以眾星捧月之勢,圍繞武漢這個核心,這才是真正的未來武漢地位。
蘇州屬於大家閨秀,亭亭玉立。武漢屬於楚才偉岸,傲視天下。蘇州的優勢是得大上海時尚潮流之先,人文底蘊厚重,幾千年來一直富有,發展成熟。武漢有首屈一指的區位,有華中最好的自然條件,有最好的交通優勢,還有規模超大的高等教育體系和科研力量,問題是如何定位自己,也就是僅有這些優勢但與蘇州比財富就差很多很多,還是要完善規劃,認準目標,埋頭苦幹。
武漢GDP超蘇州意義不大(超還有一段不短的路)。蘇州在於把自己的事做好,武漢不僅要把自己的事做好,還有如何帶動中西部地區,在國家版圖上所起作用與蘇州不同。
布衣吳新建
不出五年就可超過蘇州。
從大形勢上看,隨著東部開放,西部開發,東北振興政策的先後實施,中部終於迎來中部崛起政策,可以說武漢的改革開放現在才剛開始,這幾年每年招商引資都是講萬億的。今年前十個月落地的產業投資就高達八九千億。
其次,蘇州產業結構極端落後,層次非常低,高新技術產值佔比還不到45%,武漢則達到65%。並且蘇州嚴重依賴外資,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和鋼鐵紡織重化工等低端產業,果然今年三季度蘇州GDP增長率掉到了1%,而武漢則達到了12.58%,逆勢迎來一波爆發式增長。
武漢謀劃的戰略新興產業即將放量。投資三千多億的半導體產業集群,投資兩千億的面板產業集群,投資兩千億的網絡安全基地,投資一千多億的航天基地最近兩三年都要開始陸續投產。光長江存儲就可以新增產值近千億。
武漢 是國家四大科教中心,科研創新能力尤其突出,科技創業異常活躍,獨角獸公司數量僅次於京滬深杭,蘇州則缺乏創新能力,科技創業表現平平,增長後勁嚴重不足。
屈景昭
我身為蘇州人,去過武漢,不多評論,也不想和你們比GDP,希望政府繼續把基礎設施搞好,城市建得風景秀麗就可以,有一回我從獨墅湖大道上出來,看著一座城市繞著一片湖聳立,寬闊的大道兩邊夾滿了飄舞的桃花,真是美呆了,我真的不在乎誰更強大,只希望蘇州越來越多這樣的路,把市民的素質從我做起再提高上去,還有很多和真正一線城市眼界方面的問題(我在北京上大學,上海工作),雖然很多是因為蘇州並不是最一流的人才聚居地,蘇大遠遠不行,但是還是希望領導可以繼續引進人才(園區的一站式服務中心理念就很先進,行政效率完全可以成為全國表率),總之這樣的城市住著才舒服,而不是比誰第一第二,沒有意義
cupl小法師
題主所說的今年,期間是多久,如果從近二十年時間來看,武漢GDP沒有機會超過蘇州,但是從未來五十年時間來看,武漢有機會超過蘇州。原因如下:
未來20年,武漢GDP很難動搖蘇州
根據2017年兩座城市的GDP數據
武漢:1.34萬億
蘇州:1.73萬億
目前武漢GDP為蘇州的77%,按照同比增速,武漢為:7.8%,蘇州為7.1%,按照增速勢能不變的情況下,武漢GDP未來十年無法動搖蘇州。
未來二十年,武漢GDP有希望超過蘇州
首先看常住人口的增量:
從2011年到2017年,武漢常住人口一共增長了89萬
從2011年到2017年,蘇州常住人口一共增長了31萬
城市資金總量以及增速:
武漢:2.49萬億 增速:9.1%
蘇州:2.72萬億 增速:3.0%
綜上所述:
從人口淨流入和資金總量的增長情況來判斷,武漢在未來更長遠一段時間的經濟表現,要比蘇州更有潛力,所以未來二十年,武漢GDP極有可能超過蘇州。
蔣昊說經濟
武漢幾十年內都無法超過蘇州,蘇州領先了武漢4000億,這是斷崖式的落差。武漢發展的同時,蘇州也在發展,而且差距會越來越大,因為蘇州基數大,所以增量更多(年增量為1844億,領先武漢)。
就算武漢幾十年後,在GDP上超過了蘇州,但蘇州人均GDP全國第二,僅次於深圳,高於北京上海廣州,是名副其實的民富之地,武漢在人均上一百年也難敵蘇州。
都說“大武漢”,但不僅要總量大,人均也要多,蘇州卻在總量和人均上都要領先武漢。蘇州僅僅是普通地級市,武漢又是湖北省會,又是華中區域中心城市,又是國家中心城市,這麼多頭銜,卻不敵普通地級市蘇州。
蘇州很累,一個地級市要和省會pk,要和直轄市pk,又要和國家中心城市pk。好意思嗎?如果蘇州能有哪怕一個省會或是計劃單列市頭銜,早就是一線城市了。
經濟發展才是硬道理,蘇州的經濟超過了除廣州之外的所有省會,經濟地位比肩直轄市。在經濟上,無論是總量還是人均,武漢都沒有資格和蘇州相提並論。
堅果旅行
本來不想評論,這種比較太多,喜歡自己城市,希望自己城市牛逼,是很正常的,我也喜歡蘇州,但也不能太偏袒吧,說出來的話笑掉大牙,忍不了了。
蘇杭歷史上就是富庶之地,紅樓夢中寫的紅塵中一二等富貴風流地。人才來講,沒記錯的話狀元最多,現在是院士最多。
蘇州吃虧在行政級別不高,985 211高校少,沒有機場,這也是事實。
還有受不了的就是跟風說地理位置好,就靠外資,低端製造業。用腦子想想,別的新興城市包括武漢都在招收新興產業,蘇州還會繼續吸收製造業??納米技術,生物科學,新能源汽車都是製造業??
還有就是增速,知道為什麼增速慢嘛?就是因為政府在處理那些低端製造業,汙染企業,關了多少?搬了多少?就是在轉型高科技產業,轉型有陣痛可以理解啊,一旦成功增速可定會高啊。
最後我想說,武漢的發展毋庸置疑,喜歡自己城市也是正常的。但我覺得武漢的發展也用不著向提問者一樣貶低蘇州。畢竟省會,不要酸我們這個小小地級市了。我對武漢的印象還是很不錯的,希望不要讓幾顆老鼠屎,幾個網絡噴子,壞了武漢的形象。
未來可期喲
這個問題有點意思,不像有些問主完全是挑事,有一定的探討性!要想知道武漢GDP近年能否趕上蘇州,首先得知道兩者之間的差距!
根據官方公佈的數據:2017年武漢市的國民生產總值為1.34萬,而2017年全國最強地級市蘇州的國民生產總值是1.7萬億,兩者之間的差距是3600億左右,這差距是多大?差不多就相當於一個宜昌!
武漢市近年可以再造一個宜昌嗎?回答當然是否則的!不知道你這個近年是多少年?我姑且就算它三年,如果武漢想三年內GDP超越蘇州,那年GDP的名義增速必須超過20%以上,這麼高的增長,在當前轉型升級壓力巨大的情況,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武漢想近年超過蘇州也是不現實的。
那完全沒有可能嗎?那倒也不是,其實有一個方法,可以讓武漢在GDP上快速超過蘇州(記住是GDP總量,而不是人均)!這個方法就是兼併周邊地區,如果武漢兼併鄂州和黃石,再加上黃岡或者孝感,那武漢GDP馬上超過蘇州了!但是,這樣的超越又有什麼意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