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與展望 信託業的陣痛與轉型

伴隨著降槓桿、去通道的監管要求,徹底打破剛性兌付、禁止產品嵌套、限制地產企業違規融資等規定讓信託業在2019年加快轉型步伐。迴歸本源成為了行業關注的熱點話題,家族信託因其廣泛的市場需求,受到眾多信託機構的重視。慈善信託、消費信託、國際化業務也都加速發展。


回顧與展望 信託業的陣痛與轉型

□實習記者 樊融傑

2019充滿挑戰的一年

2019年,對於中國信託業來說是充滿挑戰的一年。

2019年3季度末,全國68家信託公司信託資產規模為21.99萬億元,同比下降4.94%;同時,各信託公司在2019年積極配合監管要求,通過自查等多種方式嚴查相關項目,防止風險進一步加劇。

嚴監管之下,信託公司收到眾多罰單,其中房地產信託業務和通道業務在2019年成為監管重點。在“降地產”、“去通道”的監管思路下,信託地產與通道業務都呈現出了下降的趨勢。

相關行業政策、基礎設施等的日趨完善也為信託業在2020年的健康發展打下了基礎。

《信託公司股權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的重磅推出對信託公司股權管理提出了更為系統化、具體化和專業化要求。全國集中管理的信託受益權賬戶系統正式在中國信登上線並對外提供賬戶業務辦理服務有效規範信託公司的運作和信託業的信息披露和有效監管。“九民紀要”的出臺又明確信託財產獨立性原則,解決信託業務司法實踐的難題。《標準化債權類資產認定規則(徵求意見稿)》發佈,消除了信託公司展業的模糊地帶。在監管導向下,非標轉標成為信託公司業務轉型的發力點。

回顧與展望 信託業的陣痛與轉型

嚴監管成常態

2019年,對於所有的信託從業者來說,都能明顯感到來自監管部門的各類檢查日益趨嚴。

記者初步統計,2019年信託公司收到了30張以上的罰單,而2018年全年罰單數僅為23張。監管部門對信託公司的罰單中涉及治理問題、信息披露、產品銷售、資料報送、盡職管理、貸後管理等多個方面。

普益標準研究員康箐芸對本報記者表示,監管趨嚴與宏觀經濟和金融行業發展背景有一定關聯關。由於我國經濟正處在增速換擋的“L型”觸底期,實體經濟增速放緩帶來資產質量下降風險。對於信託行業而言,經歷數年通道與嵌套的業務擴張模型,行業中也累積了合規性風險和流動性風險,在現有經濟狀況下風險逐漸暴露。因此需要對信託業重點風險領域進行嚴監管,實現“治亂象、去嵌套、防風險”的目標,引導信託業務迴歸本源。

有行業觀察人士也對記者表示,從現有業務來看,容易出問題的主要是房地產業務和通道業務。房地產信託的合規問題主要表現在為信託資金違規用於房地產開發企業繳交土地出讓價款、違規投向“四證”不全的房地產項目、違規向不具備二級資質的房地產開發企業提供融資、開展房地產信託業務不審慎、違規發放房地產自營貸款等,涉及治理問題、信息披露、產品銷售、資料報送、盡職管理、貸後管理等多個方面。通道業務中的合規問題主要涉及信保合作、信託項目資金來源不合規等,如違規為銀行規避監管提供通道服務、違規接受保險資金投資事務管理類及單一信託、未對同業業務資金來源與運用加強期限錯配管理等。

據記者統計,2019年有超過1/3的罰單來源於信託公司違規開展地產業務或通道業務。

康箐芸認為避免出現合規問題,一是要信託公司建立起與自身風格相匹配的合規風險管理體系,在組織層面上建立起從董事會、高級管理層到合規管理部門、其他各部門及員工的自上而下的合規管理體系;二是注重合規風險識別,實時跟蹤檢查、定期溝通報送;三是強化內部合規監管考核,改進合規考核方式,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建立起科學的合規風險評價體系,從而提高整體合規風控水平。

康箐芸表示,當前信託業罰單數量不斷增加、處罰範圍變廣、同時處罰力度也在增強,充分體現了監管層從嚴監管的決心。從經濟環境和行業發展情況來看,風險尚未出盡,2020年信託業嚴監管將成為常態,監管態勢暫不存在放鬆趨勢。為防範行業風險、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未來監管重點仍將放在控制通道、清理非標資金池業務方面,引導行業降低房地產、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產能過剩行業等重點風控領域的信託資產佔比。

“嚴監管”是2019年信託行業迴避不掉的關鍵詞,延伸到2020年,在降槓桿、去通道的大背景下,徹底打破剛性兌付、禁止產品嵌套等規定進一步落實趨嚴必然讓信託業繼續經歷轉型“陣痛”。

回顧與展望 信託業的陣痛與轉型

迴歸本源成主流

2019年三季度,家族信託實現較快增長,其規模較二季度末提升50.99%,是目前增速最快的創新業務類型,佔信託業總規模比例較二季度末提高0.25個百分點。家族信託,作為信託迴歸本源業務之一,已被許多信託公司作為公司長期發展的戰略性業務之一。

普益標準研究員梁傳義對本報記者表示,過去,信託多以通道業務為主。通道業務屬於信託的被動管理,一般體現在受託人根據委託人的投資指令或指定的“通道”對資產進行管理,投資風險由委託人承擔。另一方面,信託可能利用通道業務進行監管套利,即使用通道開展業務以規避證券開戶限制、資金來源、股東登記等要求,投資於非標準化資產。第一類情況可能導致資金沒有流向實體經濟,而後一類情況可能增加系統性風險,顯然不是信託的本源業務。

梁傳義認為,“本源”是指信託需按照“受人之託,代人理財”的理念進行資金管理,強調的是信託主動管理的責任。去年下半年以來,監管層嚴格限制信託通道業務的開展,要求通道業務不得展期或續作,加強了合規風控監管要求,強調信託資金需支持實體經濟。因此,當前信託主流業務在經歷一個逐漸“迴歸本源”的過程。

據瞭解,當前信託公司開展的主動管理型業務,從項目篩選、項目盡職調查、項目立項,到產品設計、項目決策、存續期管理等流程皆實現由信託主導,代表了信託已經實現資金全流程管理方面的能力。同時,為了完善資金管理能力,信託產品還將朝著更靈活的投資策略、更低的融資成本、更短的募集時間和更高的流動性等方面邁進。

信託行業觀察人士對記者表示,主動管理型信託已經在股權投資信託、產業投資基金信託、土地流轉信託等方面逐步成熟。接下來,將進一步發展慈善信託、財產權信託、家族信託、標品信託等業務,拓展資產證券化和消費金融的業務能力,豐富信託資產管理的維度。

梁傳義認為,依據“資管新規”要求,通道類業務將在2020年底前逐步清理。雖然近期監管放風,或將給予適當延期,但考慮去年下半年就已經嚴格限制通道類業務,信託行業在2020年將明顯感覺到業務轉型,“迴歸本源”的業務將成為主流。除了業務合規方面需要符合監管要求外,信託行業還應該在整合資源、資產管理和風險控制等方面強化能力,切實履行主動管理的職責,做好“受人之託,代人理財”的本源工作,提供好全週期的金融服務,實際把資金引向實體經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