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蒸發4億美元,卻僅量產100輛車?它才是車界最大騙局?

無論是特斯拉還是新勢力,他們受非議的來源存在一定共性。全球最大電動車生產商之一的特斯拉在近幾年扶搖直上,從飽經懷疑到站穩頭部僅僅數年時間,一力推動了電動化汽車的進程。看到無視汽車工業積澱、無需前期粉絲積累的特斯拉如此成功,數以百計的新勢力就這樣被催生出來。

或許研發的腳步就像夢想,要實現總是困難重重的,無法保證上市時間、無法控制量產質量,使得新勢力們成為了口伐筆誅的對象,甚至被冠上有騙錢騙補之嫌(不排除有些新勢力就是主打騙錢的)。不過隨著時間推移,特斯拉也確實經得起全球消費者的考驗,各種新勢力也準備脫籠而出,如果你覺得他們騙、他們坑,不妨瞭解下菲斯克汽車。

簡單介紹菲斯克汽車,因為這不是重點

菲斯克汽車公司成立於2007年,一度被視為特斯拉的有力競爭對手。菲斯克本人曾在寶馬和福特擔任設計師近十年。2009年,菲斯克推出首款電汽跑車Karma,欲要成為環保型豪華汽車的代表,但在2012年經歷一系列的技術故障和成本超支後,菲斯克陷入經營困境並宣佈破產。2012年3月21日,中國萬向集團收購了菲斯克汽車公司。

10年蒸發4億美元,卻僅量產100輛車?它才是車界最大騙局?

Fisker Karma——菲斯克唯一一臺稱得上量產了的車

至於上圖,便是這家汽車公司這麼多年來的唯一量產作品,近十年了產量達到“驚人”的100臺!看到這款車時,你會不會不由得想起老闆對著你訓話時的樣子?

“給你一個月的時間,你就給我幹了這點活?”

性能啥的後邊會慢慢介紹到,有趣的是它背後的故事,大家不妨看下去。

02

即使國家遭遇危難,也不影響菲斯克坑國家錢

在國內近幾年新能源汽車體系不完善的時期,國家發放補貼一策被居心不良之人用作牟利手段,實屬可恥。不過騙補一事並非近幾年才出現,早在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之後菲斯克便率先實現了騙補壯舉,當時的美國聯邦政府經濟刺激計劃中,汽車企業得到了最大一塊蛋糕,它們甚至比銀行拿到的救濟資本都多。

10年蒸發4億美元,卻僅量產100輛車?它才是車界最大騙局?

當時除了銀行、車企,風險投資公司也是經濟刺激計劃的受益群體。風險投資公司本質是私人資本,一般來說它們喜歡將資金投到有潛力,3至5年能取得回報的公司,從而得到投資回報,如飛兆半導體、惠普等公司便是藉助風投起家。當然,並不是所有風險投資都能保證有如此短的收益週期,如能源業、運輸業和汽車業等,回報週期明顯會更長。

經歷金融危機後,許多風投的資金都被困住了,為了幫助他們度過危機,美國政府對他們發放了救助金。當時是民主黨執政,而著名投資公司KPCB(凱鵬華盈)是民主黨的大金主,KPCB其中一名合夥人更是時任總統奧巴馬的經濟復甦顧問委員會的成員。

KPCB在危機發生前投資的5億美元到各種項目中,後來加上補助、稅收減免、政府擔保貸款在內,KPCB所投資的這些企業總共已獲得6.8億美元,其中就有一個非常值得懷疑的電動車項目。

10年蒸發4億美元,卻僅量產100輛車?它才是車界最大騙局?

不用說也知道這家公司就是菲斯克(Fisker),KPCB旗下絕大多數電動車項目都位於加州,唯有一個是位於芬蘭,而且它是KPCB所有項目裡獲得最大一筆資金的項目。2009年,菲斯克汽車一無產品,二無生產計劃,卻成功獲得了5.29億美元的聯邦政府貸款。

10年蒸發4億美元,卻僅量產100輛車?它才是車界最大騙局?

哦對了,你們關心的這臺Karma汽車,當時售價95000美元,是一款PHEV車型,最大純電續航里程僅有56km,但綜合油耗可達約14L/100km(20英里/加侖),百公里加速時間也只是5.6s左右。這就讓Karma很受爭議,普通人買不起、產地不在美國、性能不強、甚至比純燃油車還要不環保。

10年蒸發4億美元,卻僅量產100輛車?它才是車界最大騙局?

在菲斯克汽車拿到5.29億美元,不斷為芬蘭刷GDP的時候,我們來看看另外一家申請總額4.64億美元貸款的電動車企業——特斯拉,菲斯克本是特斯拉汽車的同期新秀,關係就像張雨生和林志炫,奈何林張二人本就是絕代雙驕,而菲斯克和特斯拉更像是心術不正的洛基和心懷阿斯加德的雷神索爾。

特斯拉的首發車型是售價11萬美元的Roadster,說實話即使在當時也算不上什麼好車,但起碼是正兒八經的純電動車,純電續航也有400km。在獲得4.64億美元貸款前,特斯拉便已經售出了千輛Roadster,而這4.64億則是完全用於啟動Model S項目,熟悉特斯拉的同學應該知道,Model S項目在2012年就已經陸續全球交車。

10年蒸發4億美元,卻僅量產100輛車?它才是車界最大騙局?

時至今日,特斯拉已是單季度銷量近10萬輛的車企之一,而菲斯克則是一個價值跌至1.492億美萬人民幣左右,實質上只是一個顛沛流離的虛構IP,生產研發失敗,縮水是肯定的了,但回看它的里程,你會覺得有人肯2.8折收它都是奇蹟。

行“騙”10年未曾失手,每次的說辭都不一樣

來看看近年菲斯克的說辭,倒序看或許更有意思:

2019年2月宣佈第二季度推出與賓法合力研發的新車型,至今不見蹤影(如果你說是換了個B38發動機換了塊電池的新款Revero GT,那當我沒說,這種動作相信也犯不著賓法動手)。

2018年8月,菲斯克爆料將量產固態鋰電池,能帶來一場充電短、續航長的革命;並搭載在旗下EMotion車型上。

2017年6月,菲斯克表示同年8月17日將發佈Emotion,搭載石墨烯電池的它續航可達644km。

2014年,菲斯克宣佈三年內將推新車......

10年蒸發4億美元,卻僅量產100輛車?它才是車界最大騙局?

你可以發現,無論你順著讀還是倒著來看,菲斯克這家基本都在打自己臉,可以確定的是,石墨烯電池至今沒有出現,而說要推出的新車更是天方夜譚。

再說回菲斯克坑掉美國政府那5.29億美元的事,特斯拉公司拿到4.64億元后,第一件事就是確立合作研發關係,電機及底盤技術找戴姆勒和豐田,電池技術找松下,因此要用錢看起來無可非議。

但菲斯克就不用一樣了,拿到錢後大搞外包,核心技術底盤、混動控制系統等均屬於量子技術公司,電池研發製造則屬於A123系統公司,生產則由芬蘭Valmet代工。自己就是打算活脫脫地當一個甩手掌櫃,搞搞“中間商賺差價”。

10年蒸發4億美元,卻僅量產100輛車?它才是車界最大騙局?

其電池供應商A123公司的破產直接導致了菲斯克汽車無以為繼,許多人便把怪罪目標轉移向A123公司——一家從麻省理工大學研究院起步,獲得美國能源部自己支持也創立的公司。開始A123也是冤,在資本化之前,A123反而是投了2000萬美元買karma的PHEV動力技術,說到底只是互相投資失敗而已。

最後,中國的萬向集團出來收場,1.46億美元把這家巔峰即坑錢的電動車公司收入囊中。這裡插個題外話,當初菲斯克破產之前,香港首富李嘉誠的二子李澤楷也曾參與了菲斯克的競拍,猜猜他的最高出價是多少?2500萬美元。

10年蒸發4億美元,卻僅量產100輛車?它才是車界最大騙局?

無論1.46億美元也好,2500萬美元也罷,從技術角度來看,菲斯克汽車可謂是沒有任何技術殘值。直到現在,還有美國的經濟學家在猜測,當時的菲斯克汽車包括Karma項目,到底是不是美國時任政府裙帶關係出來的圈錢產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