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各位,聽說長安CS35 PLUS沒有隔熱瓦,還有1.6L的動力,這種情況下能入手嗎?

粉刷匠Ben


長安CS35Plus確實存在隔熱瓦簡配,但決定這臺車並不值得選擇的核心因素不在於隔熱瓦,而是性能與價格不匹配。

CS35Plus隔熱瓦的簡配不是全段,這臺車非常奇怪的簡配了中段消音器的隔熱瓦,反而是在尾段消音器的加裝了隔熱瓦;排氣系統的高溫段主要在於前段,這是基礎的汽車常識,各段溫度大致如下。

  1. 排氣歧管位置接近900攝氏度

  2. 三元催化器溫度約650攝氏度左右

  3. 中段消音器溫度在300攝氏度左右

  4. 尾段消音器溫度在150攝氏度左右

  5. 經過冷卻隔板後排出的廢氣低至常溫

如上所示排氣系統中最需要隔熱的催化器以及中段消音器位置,CS35Plus反其道行之在尾段進行了隔熱,這種處理方式似乎是不夠科學的。

至於一些車主認為小排量發動機運行負荷小溫度低也是不科學的,小排量發動機燃燒的也是汽油,汽油燃燒的火焰溫度理論值為1200攝氏度,所以排氣的溫度仍舊會非常高。

同樣簡配隔熱瓦的合資品牌比如某眾,以多點電噴1.5L發動機也出現了坐墊被高溫烤焦的現象,潛在安全隱患仍然是有的,尤其是長距離不停歇的駕駛會有些風險,所以已經購車的車主還是建議自行加裝隔熱瓦。

沒有購車的話則不建議考慮,CS35Plus的價格與性能真的不對等。

指導價6.99-10.69萬、自動版起售價8.39萬,發動機使用缸內直噴技術的1.6L技術確實不差,但小排自吸也確實沒有性能;最大功率94kw、峰值扭矩161N·m,整備質量1390KG,推重比92.1Hp/T,這一參數說明了性能只能滿足代步,破百13秒左右也說明了駕乘體驗一般。

而且推重比小於100基本都屬於小馬拉大車的範圍,單人代步駕駛還能感覺有些輕快,但是滿載後會因為扭矩過低只能依靠拉高轉提高輸出馬力(馬力=轉速×扭矩÷常數),而高轉速又等於高油耗,所以頻繁的滿載通勤小排量不見得能節油。

同樣的價格、同樣的國產SUV,競品基本都已經升級渦輪增壓直噴發動機,CS35Plus技術達到了競品的水平但控制成本過於極端了;在加上這臺車的扭力梁後懸架也比競品的獨懸差一些,所以這臺車確實沒有性價比,即使有隔熱瓦也不建議考慮,至於NE14T-1.4T增壓版起售價預計為8.99萬,是否值得還是自己體會吧。


(上文由天和Auto撰寫,禁止站外轉載,平臺內歡迎轉發留言關注。)



天和Auto


天和Auto的解答是在胡說八道,請問,CS35PLUS在發動機艙、排氣歧管、尾段消音器位置都裝了隔熱墊,為啥不在中段消音器的位置裝隔熱墊?

答案只有一個,就是工程師經過嚴格的測試後,作出了這個決定,因為中段消音器離底盤有一定的距離,中段消音器的位置是否裝隔熱墊都對CS35PLUS車內的溫度沒有影響。

汽車是商品,只要是商品就要受到價格和成本的影響,如何在有限的成本內將一輛車做的足夠好,就是一門技術。

因為品牌溢價能力不高,CS35PLUS只賣10萬不到,但性能、配置和品質卻堪比15萬的合資車,明眼人往深的一想,就知道這款車利潤低,甚至不掙錢。所以,工程師要儘可能的在不喪失性能和品質的前提下,壓縮成本。

質優價高一定是“好車”嗎?試問閱兵的紅旗L5很不錯,但起售價高達500萬元,你會買嗎?

你不會,所以不要動不動就說減配了。真正的“好車”不是價格越高越高,也不是價格越低越好,而是出廠的成本跟零售價越接近越好,簡單說就是性價比,拿手機舉例就是小米。

CS35PLUS搭載的NE14T-1.4T增壓版,最大功率116kW,峰值扭矩260N·m。試問9.39-10.99萬元的區間內哪款車能跟它比?你找不出第二輛。

要知道動力是最貴的配置!

比如,豐田凱美瑞,2.5L 豪華版比 2.0L 豪華版貴 2 萬元,最大功率相差 23kW。

再比如,大眾邁騰,380TSI 尊貴型比 330TSI 尊貴型貴 1.5 萬元,最大功率相差 25kW。

如果是豪華車,或者本來就追求性能的車型,為了獲得更高的動力,要付出的代價就更大。

所以,同等價位下,優先考慮動力強悍的車型,特別是國六排放實施後,為了讓發動機的排放達標,各廠家都降低了發動機的動力輸出,長安NE1.4T能在滿足國六排放的基礎上,還能有這麼高的動力輸出,可以說是中國品牌的驕傲。


鹿小鳳


DearAuto


不只是沒有隔熱瓦 底盤老舊 手都能搬彎防撞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