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畢業兩年,想買臺小轎車,聽說全新遠景不錯,想問問這車和捷達比誰好?

平常人阿


首先你是剛從學校出來,我更建議你選擇一款相對來說二手車產值比較高的車型,那就是捷達,這款車的話,它的售價大概是最低的手動擋是在65,800。目前這款新捷達使用的發動機是ea211發動機。在這裡並不是說選擇另外一款不合適,而是我建議選擇這種合資品牌會更好一點,主要考慮是後期的二手車殘值以及大眾品牌的影響力。雖然吉利遠景也是也是一款不錯的車。





五哥哥聊車


我和你一樣也是剛畢業沒多久,到現在畢業三年時間,最近也在看車,你說的這兩款車在我的考慮範圍之內,所以可以和你分享一下我的選車感受。

首先咱們這個時候買車,圖的是一個經濟性,畢竟剛剛畢業,工資都不高,而且我相信你也和我一樣,不想給家裡增加負擔,儘量靠自己。所以選車這事肯定從經濟角度出發,5萬左右的入門轎車或許是個好選擇,你提到的全新遠景和捷達在這個區間內是非常熱門的車,這兩個值得一比。

首先咱們看價格,5萬左右,買捷達只能買到最低配的手動擋車型,畢竟是合資車,所以價格上肯定貴,而全新遠景則可以買到中高配車型,性價比方面,肯定是遠景要優於捷達。

在外觀上,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過我覺得,捷達只是那個大眾車標好看而已,其他的造型上沒什麼特點,但最新的捷達已經沒有了大眾標。而全新遠景就要精緻很多,吉利的家族化前臉比大眾的家族化前臉也耐看些。

其次內飾和配置方面,一個是高配,一個是低配,自然差距甚大,就捷達來說,低配的捷達內飾和出租車差不多,織布的座椅、大面積的硬塑料、沒有天窗、沒有中控大屏,這樣的內飾,感覺花了錢買了一臺落後十年的車型。而全新遠景的內飾就舒服多了,不僅有皮質座椅,而且大面積的軟包材質觸感很不錯,天窗、中控大屏也都沒有缺席,咱們花5萬多買車,至少我覺得內飾上,還是遠景看著舒服。

配置上除了上面說的可以看到的以外,全新遠景還有定速巡航、倒車影像、語音控制,甚至胎壓監測和PM2.5過濾這樣的越級配置都有,這樣的全新遠景和捷達對比,同樣的價格,你更願意選那個?

最後說說品質方面,雖然捷達給人的印象就是質量好,但是那都是過去時了,老捷達確實皮實耐用,但是現款的捷達由於大眾考慮成本,不得不在材料上進行減配,質量真的不如以前。而全新遠景最近有個“曬里程換新車”的活動,裡面有不少50-80萬公里的遠景,基本無大修,甚至有一臺12年跑了133萬公里的遠景,質量好到車主都佩服,“開不壞的遠景”是這些車主對遠景的一致評價。

所以咱們這個階段買車,第一要考慮經濟性,第二要考慮耐用性,第三要考慮用著舒服,所以就捷達和遠景來說,我更推薦全新遠景,不僅5萬多可以買到高配,而且用著舒服,最重要的是省心,這麼多車主都說遠景“開不壞”,所以大可放心。這兩款車選全新遠景,準沒錯!


我的心在平原上


您好,全新遠景和捷達誰好說到底就是國產自主跟合資怎麼選的問題。對於剛畢業的年輕人來說,事業剛起步所以購車預算比較緊,自然要用有限資金買到性價比最高的車子,綜合兩車情況我建議你選擇全新遠景。

今天的國產自主已經不是十年前那個國產了,所謂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在某些技術上國產車甚至超越了眾多合資車。多少年前,十年前或許還沒有國產變速箱,但現在所有一線國產車企全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變速箱,甚至奇瑞的變速箱還榮獲全球十佳之一,這就是進步,所以我們應該用發展的眼光理性的看待國產。

下面簡單對比兩款車自動高配版的各方面參數以供參考

外觀上看遠景和捷達都屬於那種時尚動感的類型。

遠景和捷達低端市場的定位很容易引起剛剛步入社會工作的年輕人注意,不同的是遠景雖然叫全新遠景,但是在設計上卻融入了明顯的家族式語言設計風格,主要體現在前臉的“回”形進氣中網格柵上,筆者覺得吉利自從換標後,三色寶石車標運用的非常成功,鑲嵌在“太空回想概念”的中網上形成的整體效果非常的養眼,除了美觀,還極富藝術性,觀賞度瞬間提升到另一個不同層次的高度;而新捷達則完全從大眾車標中脫離出來,從前臉看去,你找不都一點大眾的影子,所以從“有面子”這方面說很多人可能要失望了,因為全新的車標品牌識別度不高,誰能知道它出自大眾。一個汽車企業如果更換車標另起爐灶那就相當於脫胎換骨一般,成功就是一榮俱榮,失敗就是一損俱損,所以新捷達能否成功還有待於市場的檢驗。

另外,遠景的星式輪轂更具觀賞性和質感而捷達輪轂雖然採用了錯層疊加設計,但給人感覺粗細不一有點兒凌亂,美觀度上要打點折扣。

雖然遠景和捷達外觀都比較時尚動感,但是內飾風格卻有著天壤之別

兩者對比我們不難發現遠景內飾豐富多彩、立體有層次感,多色彩的搭配運用讓遠景內飾顯得相當的年輕有活力,營造出一種朝氣蓬勃的氣氛;而捷達內飾則色調比較單一,給人感覺比較沉悶低調。特別是兩車都是平底式方向盤,但是遠景在三條輻上採用到內邊銀灰色電鍍處理,使得逼格瞬間拉高,質感也迎面而來。

還有就是捷達的空調出風口,左右中間全部是圓筒式的,怎麼看著都覺得有些彆扭,對於年輕人來說,這種落伍的風格吸引力非常一般。細節上筆者注意到遠景的行車電腦一表盤採用了藍色背光而捷達則使用了黃色背光,這麼一對比就覺得遠景更懂得迎合年輕人胃口,藍色背光給人一種科技智造感覺,這個設計的確為遠景加分不少。

配置上遠景和捷達各有側重,各有千秋

在主被動安全配置上捷達要領先於遠景,主要體現在捷達配備了前後頭部氣囊和前部側氣囊,而遠景只提供了前排頭部氣囊;外部駕駛/防盜配置上遠景則要領先於捷達,體現在遠景比捷達多了無匙啟動和駕駛位的無匙進入功能,至少這些配置是現代汽車今後的發展趨勢,無匙啟動和無匙進入功能在實際生活中更加便捷和貼心,還有就是遠景出廠自帶的行車記錄儀,免去後期改裝佈線的煩惱;最後,在多媒體配置上,遠景全面壓倒捷達。兩車同是8寸中控屏,但不同的是遠景中控屏融入了智能機車系統,提供了語音識別人機交互功能、GPS導航和導航路況信息顯示,駕駛者只需要一個語言命令,智能人機交互系統就自動開啟相應的功能。比如駕駛者說“打開音樂”,則多媒體音樂播放器就會自動打開並播放音樂。


特別是導航路況信息顯示功能,能夠讓駕駛者隨時隨地掌握路況信息,輕鬆避開擁堵不堪的路段,對於城區用車來說非常實用;其他方面,遠景提供了車內PM2.5空氣淨化系統,而捷達則祭出前排座椅加熱功能,不過筆者覺得還是PM2.5空氣淨化系統對於大氣狀況堪憂的今天來說更為適合我們的國人用車需求,特別是北京等經常有霧霾出現的大城市。

動力總成上,捷達要小優於遠景

雖然捷達還是吃老本使用老舊的1.5L自然吸氣發動機,但卻配備了6AT變速箱,所以在同是1.5L排量發動機前提下,捷達輸出功率和輸出扭矩分別比遠景高出3千瓦和2牛米,但這一點點動力優勢在實際用車過程是體現不出來的,或許只能體現在擁有AT變速箱的捷達整體性能要比採用CVT無極變速箱的遠景要穩定一點吧。

綜合來說,吉利全新遠景和捷達對比起來,筆者覺得遠景更值得年輕人選擇

因為遠景的外觀、內飾、配置更符合年輕人的用車需求,而捷達似乎有點守舊。另外售價區間上看全新遠景5.59-7.39萬元要比捷達6.59-9.28萬元更具競爭力。對於低端車型來說,還是選擇國產自主,因為合資企業的低端車型存在一種比較尷尬的局面,動力是老掉牙的發動機、內飾做工有粗糙、配置不夠豐富,感覺就是為了填補低端市場的空缺而生產的一樣,國產自主則不同,低端車型也是儘量的高配和滿配,各種先進技術的搭載為的就是在這個市場站穩腳跟,所以國產自主會很用心的維護好低端車型。當然,要怎麼選擇還是看消費者,希望上面對比分析可以給每一個消費者提供參考意見。


星斗小民008


全新遠景確實不錯,配置也很豐富。整體質量,捷達更成熟穩定一些,但是性價比方面,絕對是遠景更好。

具體來說:尺寸方面,遠景要比捷達略大一些,空間表現可能會更好。動力方面兩者的排量相同,遠景採用CVT變速箱,油耗方面也不會比捷達差。

從口碑表現方面,遠景的口碑也不錯,所以如果沒有合資情節,更推薦遠景。


阿樓說


推薦還是全新遠景,第一性價比高,同樣的入門級價位,頂配的遠景和低配的捷達一個價;第二是配置高,全新遠景在同級別車型裡,配置是數一數二的,自己用著舒服,第三是質量好,100多萬公里的遠景現在路上都還有,不信你可以去問。


瘋癲時間


遠景和捷達比,誰好?

一個產品誰好,首先價格要一樣,看看同樣價格下,兩輛車的對比。

遠景

2019款升級版 1.5L CVT 尊貴型 國六

價格:7.39萬。

發動機:1.5L L4,109馬力,國六。

變速箱:CVT變速箱。

底盤:兩車相同。


捷達

2019款夢想版 1.4 手動時尚型 國五

價格:7.98萬。

發動機:1.4L L4,90馬力,國五。

變速箱:5擋手動MT。

底盤:兩車相同。

結論:捷達比新遠景價格貴,空間小,動力弱,國五排放,手動擋,全面處於下風,誰好誰壞一目瞭然。但是捷達在品牌,保值方面佔據優勢。


力力小車


這還用考慮,必須全新遠景呀,你去網上搜搜“曬里程換新車”的活動,看看車主們怎麼評價遠景,這個價位的車,買的就是一個放心,質量好,維護成本低,最適合剛畢業,且積蓄不多的人。


開開哥來了


其實你剛畢業,手裡沒什麼錢,買車就想性價比高和省心就行了,這兩個車,說性價比必須是遠景,捷達就是買個大眾情懷,沒啥用,而且遠景質量口碑也不錯,我們這裡很多出租車都是遠景,師傅們都說“遠景開不壞”,所以建議多看看遠景吧。



用不多久


剛畢業兩年,手上積蓄應該不多吧,買車5萬左右是個坎,所以在這價格上選,還是看遠景吧,畢竟吉利品牌產品性價比比大眾不知道高了多少,全新遠景配置高、質量好,選它沒錯的。


不喝稀飯3


捷達的優勢在於合資車的品牌形象,不過配置一般,大眾想要通過捷達打低端市場的用意還是很明顯的,但與在此領域深耕多年的遠景還是有距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