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怎麼練好平衡能力?

Jolly


  平衡是一種心態

  沒有專注,我們將無法平衡我們的身體。無論我們練習多少次“樹式”,如果我們的思想走神,我們的腳就不會生根。情緒波動會讓你很難擺出“鷹式”。如果我們不能集中注意力,我們的戰士III姿勢將成為倒下的英雄。

  5個方法讓你可以更好的在瑜伽墊上尋找平衡

  • 把你的眼睛集中在一個地方。不要讓你的眼睛模糊或徘徊。

  • 練習一種肯定來幫助穩定你的思想,比如:阿難達瑜伽(TM)傳統的這句話:“我很平靜,我很鎮定。

  • 如果需要的話,可以使用牆壁、堅固的椅子或櫃檯來幫助你防止跌倒。

  • 你不需要單腿練習平衡。任何挑戰你平衡能力的事情都是有效的。

  • 平衡就像肌肉,需要每天鍛鍊。

  在你的日常生活中加入平衡的姿勢,感受不同——身體上,精神上,情感上和精神上!

  然而,如果你真的想保持良好的平衡,你需要做得更多。

  健康的生活習慣是一種平衡的生活方式的基礎,這種生活方式充滿了快樂、活力和平靜專注的心態。只要保持冷靜、專注,我們就能克服瑜伽墊上搖搖晃晃的姿勢。

  這5個練習將幫助你在任何姿勢中獲得穩定的注意力。

  1. 健康的人際關係

  2. 身體、思想和靈魂都要養成健康的習慣

  3. 練習瑜伽體式

  4. 練習呼吸

  5. 練習冥想

  如果你瞭解瑜伽哲學,你可能會發現這個列表和帕坦伽利的瑜伽經的前五個分支之間的聯繫。但是如果你不知道帕坦伽利是誰或者瑜伽經是什麼,想要改善你的平衡,也不用擔心。繼續讀下去!

  看看下面這些例子,看看這5個練習是如何運作的:

  • 如果我們不練習不做判斷,我們的大腦就會被別人和自己的判斷想法搞得一團糟。雜亂的大腦不能很好地集中注意力或保持平衡。

  • 如果我們的飲食不規律,我們可能會因為缺乏(如鐵)或過量(如咖啡因)而感到頭暈。

  • 練習平衡姿勢可以幫助我們的大腦集中更多的注意力,減少判斷。

  • 我們的呼吸練習可以幫助我們在情感上達到平衡,或者固定一個穩定的瑜伽體式。

  • 冥想訓練教會我們在分心的情況下集中注意力。當我們只有一隻腳踩在地上時,它也能使我們保持穩定。

  通過這5個實用的方法和5個練習,相信你你可以更好地平衡瑜伽。


瑜伽徒


Hi!伽友們好:

我是Sherry謝麗蓉,已經玩美瑜伽13年,今晚我想和大家分享“如何練好平衡能力”!相信你們知道,瑜伽包括其它健身運動方式都有眾多平衡動作,然而卻很少人會知道怎麼練好平衡力,甚至不知道平衡力的重要性。

說起來,我也挺不好意思,練習了好幾年瑜伽才明白平衡影響力和練習原理,並且好長一段時間我每天加強練習平衡,漸漸地擁有一套自己的練習方法。


什麼是平衡力?平衡是指人體所處地中穩定狀態,不論處在何種位置,運動或受外力作用時,能自動地調整並維持的能力。

那麼,接下來我深入簡出講講平衡的重要性:

1.平衡力是日常生活體育必備的一種能力。站+坐+蹲+騎等姿勢都離不開平衡能力。由於平衡的實現需要靠視覺,肌肉,力量,神經系統等多重機制相互協調,一旦平衡力下降,會產生很多意想不到的影響,嚴重時甚至致命。

2.摔倒致死風險增加。在我國,跌倒死亡是65歲以上老人的第一原因。

3.內耳前庭器官不僅幫助人體維持平衡,還與噁心嘔吐頭暈等症狀相關。前庭功能差的人,不僅平衡差,也更易出現發作性眩暈耳鳴耳聾和頭痛等症狀。

4.關節更易受傷。平衡力下降後,運動能力受限,肌肉鍛鍊機會減少,便難以帶動骨骼正常運動。

5.反應能力下降。反應力與平衡力間具有相關性,鍛鍊平衡力可提高反應力。

6.保持年輕。專家建議,從年輕時開始,我們就該選擇有效的平衡練習方式。

7.增肌肉。小腦接收前庭器官信息後,會指揮相關肌肉,做出相應調整,讓身體保持平衡。

8.平衡美學。平衡性和對稱性在自然界中的存在是一個普遍現象。

9.平衡力好可保命,平衡力好專注力就好。平衡力提升氣質超乎想象,平衡力是瑜伽人的素質。


Sherry玩美氣質平衡力:主要分為靜態平衡和動態平衡兩種

據調查數據表明:直視微笑的眼神最具吸引力!以下平衡動作皆可鍛鍊眼神定力。

視線會影響平衡,所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視線的位置:一階向下看,二階平視前方。


泡沫軸(選擇如圖款式)

站泡沫軸平衡幾分鐘,既練平衡也非常養足弓,通過刺激腳底作用於你的12條經絡養生。

變化1~當雙腿做得很好,可進入單腿的。建議以上兩個動作剛開始靠牆練習。


BOSU Ball

可玩轉BOSU平衡,創造不平衡調動更多肌肉群運作。

變化1~BOSU+平板支撐,強度增加,當然效果也最好。

溫馨提示:收腹,沉肩收背,整個手掌下壓,保持腿部力量收緊。


瑜伽方三體式

戰士三式:儘量保持背部手臂抬起的腿一條直線,骨盆脊柱中立位。

溫馨提示:上臂在耳朵兩邊,做不到可把上臂和背部一條直線向上收回些而伸直的後側左腿不用抬那麼高,儘量保持左腿背部手臂一條直線拉伸,左髖向下右髖往上讓兩髖在一個平面上,下巴微微抬起,頸部兩側拉伸向前。(如上圖方向)

瑜伽站姿側拉腳平衡~保持背挺直的基礎上,儘量伸直雙腿,拉腳邊右腿也可選擇屈膝。

溫馨提示:沉肩,雙臂雙肩在同一條直線上。左髖稍稍往後推,雙臀向後收緊。

站立單屈膝抱腿~始終保持背部伸直,脊柱延伸。請將頭頂往上頂一點點,就像每次量身高般延伸脊柱。沉肩收背,腋窩兩端保持向後,同時骨盆保持正側面的中立位,有意識地將右髖往後,左髖向前,保持側面看,兩髖在一條直線上。正面看保持左右髖關節在一條直線上。

溫馨提示:以上三個瑜伽動作都是~1.每一次吸氣延伸脊柱,每一次呼吸收緊腹部。2.每一邊保持5組~10組深呼吸。3.三體式可連接做。

哈哈哈.....我十分開心和你們分享今天的主題,大家好好試一試,有什麼問題隨時連接我,謝謝你們的關注,祝你早日實現輕而易舉的平衡力!玩美~


Sherry謝麗蓉



我們常常能想到的平衡姿勢:弓步,樹式,半月式,戰士三式,起重機式.....等等

我們來分個類:

  • 雙腳著地,但是腳掌接觸面減少,挑戰平衡

    例如:弓步蹲

    這主要需要鍛鍊足弓足踝的力量+核心腹部力量

    力道關鍵點:

    1-感覺髖部兩側和前後都向身體中心收攏

    2-兩腳用力撕扯墊子的感覺(用力向下紮根)

    以上兩點同時做到,立刻就會穩定很多!

  • 單腳著地,挑戰平衡

例如:樹式,舞蹈式,戰士三式

主要鍛鍊:臀中小肌的力量+足踝穩定

力道關鍵點:(以樹式為例)

1-屈抬起的那側腳掌和大腿內側用力對推

2-手帶著整個脊柱要往上“長高”,同時主力腳要向下紮根踩實

3-感覺髖部兩側和前後都向身體中心收攏


  • 手支撐的平衡

這個相對需要的基本功就比較高了,主要體現在:

肩胛穩定性+手臂力量+核心力量

訓練方法:多做手臂力量練習,多做手支撐的自重訓練,比如寬距&窄距的俯臥撐,鍛鍊腹部核心

力道關鍵點:(起重機式為例)

1-架構穩定的支撐

-小臂一定要垂直/膝蓋和手臂要對抗壓實/大臂外旋啟動腋下的力量(前鋸肌)

2-創建向上的力量

腹股溝向上提,感覺臀向頭的方向去,感受那個平衡點



其實,說了這麼多,力道關鍵點即使理解了,也必須靠習練來掌握哦,畢竟力量是練出來的,不是學出來和想出來的。

最後需要強調一點,還是呼吸,呼吸,呼吸。當身體不平衡的時候,肌肉會不自然的收緊,進而導致憋氣,越是想要做到,越是緊張,肌肉張力就越不好控制,不妨放鬆下來,調整幾個呼吸,再重新開始! 時刻警覺心的緊張程度,只有放鬆狀態下的控制才是完美的平衡狀態!


謝謝你閱讀到這裡,希望卡卡的回答對大家有幫助!


卡路里老師


平衡可以說是瑜伽的一項基本要求和能力。練好平衡體式可以強化雙腿的力量,激活腰、腹、背各部位肌肉群力量。增強我們全身的協調性、靈活性、自信心。同時還可以培養我們的專注力和耐心。先上一碗雞湯“在平衡樹式裡,手指可以觸摸藍天白雲,心裡可以裝下無邊天際”祝所有人新春快樂事事平衡和諧!

那麼在瑜伽中怎麼才能練好平衡呢?總結我自已練習和教學過程中的經驗。給出幾點意見以供大家參考。

第一:根基要穩。把平時兩條腿的負擔移到了一條腿上。而且一條腿又偏身體一側並不在身體中線上。不穩定是正常現象。所以根基的穩定尤其重要。方法是讓整個腳掌張開鋪平、以便於腳底的皮膚最大限度的接觸地墊。腳後腳、腳掌內外側、腳趾均衡向下用力。同時足弓微上提。

第二:啟動全身肌肉力量,保持膝關節的穩定。在平衡體式中不止要啟動支撐腿的肌肉力量。還要啟動腹、腰、背的肌肉力量伸展向上。這樣可以減輕支撐腿的負擔。膝關節穩定,寧曲膝不超伸。

第三:找到對抗的力。就像天平的兩端,重量相等才能保持平衡。做體式也一樣,找到對抗的力,在兩股力量互相制約互相對抗中找到平衡。

第四:允許自已藉助輔具。可以靠牆、扶磚、只要可以幫助你穩定進入體式的都可以。

第四:視線穩定、內心安定。找到適合自已的固定物,眼睛盯著他不動。不要東張西望,飄忽不定。內心平穩、不要老糾結在怎麼總站不穩這一點。試著放下這個問題不去想能不能站穩、下一秒會不會倒,而是去關注呼吸、關注當下。

那麼如何運用這些要領呢?下面我結合最基礎的樹式聊聊怎樣把這些點運用到平時的練習和體式中去。

先上張美圖養養眼,看下樹式長什麼樣(如下圖)堅持,圖中的美好你也可從擁有!


1:雙腳併攏站立,從腳後跟開始依次讓腳後跟、腳掌、腳趾張開壓實地面,足弓微上提。(注意第一組對抗的力:腳掌力向下、足弓力向上)

2:一條腿保持不動支撐身體、彎曲另一條腿把腿掌放在支撐腿大腿內側、腳趾朝下。(注意第二組對抗的力:腳撐推大腿內側、大腿內側抵腳掌)。在這兒順帶提一下。初學者腳可以放在支撐腿的根部、小腿部、甚至腳踝處、不建議放在膝蓋部位、防止對膝蓋造成壓力。

3:支撐腿肌肉啟動。膝蓋上提,大腿肌肉收緊向上。(第三組對抗的力:大腿肌肉力向上、腳掌力向上)彎曲腿大腿帶著膝蓋向後打開,支撐腿胯向前打開。(第四組對抗一前一後)尾骨內收、盆骨端平。在這步要注意的是支撐腿膝蓋不受力,如果感覺膝蓋有壓力,微彎曲膝蓋。以保護膝蓋的安全。

4、啟動腹、腰、背部肌肉力量,雙手經體側向上於頭頂合十、掌根向壓。在這兒可以一隻手扶牆、另一隻手完成動作。也可以雙手扶腰、也可以雙手胸前合十、最後再嘗試於頭頂合十。每一步穩定後再往下深入。


5:保持體式3到5個呼吸。保持時找個凝視點,放鬆面部表情、展開眉心。讓自已眼神穩、心穩。關注呼吸、想象自已的體式完美優雅。

6、雙手回落於體側,伸直雙腿,反方向。

以上是我自已的體會心得,如有不妥之處,歡迎指正。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一遇瑜伽、菩薩花開!


凡一說瑜伽


瑜伽怎麼練好平衡能力?

很多人在練習瑜伽動作的時候站不穩,堅持的時間較短,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平衡力不好。

所謂平衡力,除了有先天的原因,一般情況下,三大因素決定我們是否能很好的平衡:根基,凝視點,呼吸。

這節課,我們帶來6式瑜伽,讓我們通過瑜伽的練習,來加強平衡力吧!

1、舞王式

↑穩定的根基是平衡的基礎,把抬離的腳掌內側壓下去就可以很好的幫助穩定和平衡。就算在沙漠裡,你也可以做平衡女王!

動作詳解:山式站立,左腳踩地,右腿向後向上伸直,外旋肩膀和手肘,雙手向後抓右腳踝,胸腔上提,打開胸腔更多。


2、虎式變體

↑目定則神收,凝視點穩定也是平衡的重要助力。

動作詳解:四角支撐式開始,抬左腿向後向上,抬右手向後抓嘴角,讓胸腔不斷上提,髖部擺正,感受腿部的拉伸。


3、新月式變體

↑呼吸!呼吸!呼吸!所以瑜伽根上就是呼吸的練習,人越不穩定時大腦波動越多,身體越緊張,而改善這種狀態最簡單有效的方法就是關注覺察呼吸。

動作詳解:右膝蓋著地,左腳踩地,髖部下沉,左膝蓋不要超過左腳踝,胸腔上提,肩膀外旋,手臂舉過頭頂,胸腔打開,頭向後延展。


4、指南針式變體

↑當你對培養出平衡感時,不但能夠保持靜止的瑜伽姿勢,也能平靜心靈,同時也會加強肌肉,改善對身體的控制。

動作詳解:基本坐姿,雙腿伸直,左腿向後放到肩部後側,右手拉左腳踝,右腿離開地面,左手握住右腳踝。胸腔打開,眼睛平視前方。


5、頭肘倒立

↑讓我們克服恐懼,集中意識進入到自我的平衡狀態,從而控制好我們的身體!

動作詳解:十指相扣放於頭頂後側,頭頂和小臂著地,腹部收緊,雙腿離開地面,向上用力伸直,掌握平衡後將雙腿分開。


當人的身體、精神、心理都達到平衡狀態時,才會獲得真正的健康、快樂。

身體不平衡的人就會摔跤、就很難有優美、健康的體態。

心理不平衡就會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平衡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一種至關重要的感覺,這種感覺人人都需要!


練瑜伽體式


瑜伽的練習更多的來自於對內心的重建和休養,體式和形體的練習都是簡單的練習。

一字馬

新年已經離我們遠去,在這新的一年裡,讓我們拋棄一切煩惱,將瑜伽塑身進行到底,首先,我們練習一下"一字馬"式,活動一下身體。氣沉丹田!雙腿前後分開,將雙臂自然垂放在身體兩側,輔助雙腿慢慢下壓,直至將雙腿前後伸直,然後扭轉腰部,左手搭在右腿膝蓋處,右手搭在左腿膝蓋處。

戰士一

下面我們要練習的體式是"戰士一式",這個體式可以充分將我們的雙腿的肌肉以及相關肌肉群充分的拉伸,進而達到鍛鍊雙腿、塑形雙腿的功效。

Step1:首先,山式站立在地面上,充分深呼吸,並慢慢呼出氣體。

Step2:雙腿前後展開,左腿的大腿與小腿呈九十度姿勢,置於身體前方,右腿繃直,向後伸展:。

Step3:然後上體保持正直,左臂向上伸出,向右側彎曲伸展,右臂從背後繞到左大腿處。

鞦韆式變式

接下來小伴繼續帶領大家練習瑜伽,身材前凸後翹想必肯定是諸位美女嚮往的,貼心的小伴為大家準備了一式,可以滿足各位鍛鍊臀部的需要。開始,上體與下體呈九十度平坐在地面上,深呼吸,雙臂放鬆,置於身體兩側,隨後雙臂用力,將雙腿抬起,然後腰部彎曲,雙腿用力向上向後伸展,直至將右腳置於頭後。

後彎式

我們在練習完了以上體式之後,我們可以稍作休息一下,然後繼續練習身體的其他部位。

小蠻腰、A4腰不用說,都是我們夢寐以求的身材,而對於腰部,我們可以用"後彎式"來練習。

Step1:山式站立,輕閉雙眼,並進行深呼吸,清空頭腦中雜念。

Step2:雙臂舉過頭頂,同時,腰部向後彎曲。

Step3:達到最大限度時,雙手觸及地面,迅速維持身體平衡,並抬起腳尖。


練瑜伽伴侶


瑜伽怎麼練好平衡能力

練習瑜伽的平衡體式,要注意三點

一、注意腳的根基,讓大腳趾根部壓實

在平衡體式中,如果身體不穩定,你會發現支撐腿的大腳趾容易離地,導致身體不穩,原因是腿外側的力量要強於腿內側。因此,要有意識的將大腳趾根部壓實,使支撐腿的內外側力量平衡。

二、保持呼吸

當我們的身體不穩定,呼吸就會不穩,而呼吸的緩慢深長能反過來調節身體的穩定,所以要調節好呼吸,會給你的平衡體式帶來穩定。

三、眼睛看一個固定的點

平衡體式不穩,和我們內心是否安靜有很大的關係,當你在保持平衡體式的過程中,雙眼凝視一個固定的點,會讓你的內心更安靜更集中,從而在平衡體式中找到穩定。

練習建議:

1、初學者練習以身體穩固為基礎起點,強調兩腳相推的力要均衡,關注呼吸平穩和身體平衡的感覺。

2、單腿站立時,不要急著把手上舉,先檢查自己的呼吸和身體的感覺(手能不能夠向上伸展和腳能不能夠踩得多高並不重要,能夠靜下心來傾聽自己身體的聲音是最重要的)。

3、個別身體極度不平衡的初學者,先靠牆練習,當掌握了身體的感覺以後,再離開牆的依靠做平衡體式,效果會截然不同,很快就會把握身體平衡的感覺了。

另外,還有手支撐的平衡體式,同樣是保持手的根基,眼睛盯著固定的點,需要注意的是,在手平衡體式中,出來手推地外,還要主動的抬起骨盆,保持核心穩定


科學運動與健康


瑜伽是一項基本全面發展的運動,雖然在某一個方面不會特別突出,但是在整體的提升方面效果還是有目共睹的。

瑜伽不是單單提升一個方面的運動,平衡能力不好只是一個體現方式。瑜伽的平衡能力對力量、心境、呼吸、根基都有一定的要求。就來看看這四個方面對平衡能力的影響吧。

1、根基

都知道大樹之所以屹立不倒就是有龐大的根系與土地緊緊相擁,保證了根基的穩定是一切動作的根本。否則,做的再好的體式從根本上不夠堅固,隨時可能會傾塌。

2、力量

所有的動作都需要有力的支撐,沒有支撐的體式和一團麵糰一樣,柔軟不堪沒有形狀,更從何說起平衡提示的標準與否?

提高身體的核心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穩定身體的作用。

3、心境

有過這麼一個實驗,一個人在心境平和的時候做動作可以更加輕鬆的溝通自己的身體,與身體形成良好的互動,可以準確的接收到大腦的指令。但是心境不平和的時候,做什麼都急於求成,容易欲速則不達。更無法保持平衡。

4、呼吸

瑜伽,是要注重呼吸的,只有深沉又長且又節奏的呼吸才可以更好的輔助各種動作體式的完成,更好的繼續力量與平和心境。呼吸亂了之後,無法集中注意力,之前的平衡自然就被打破了。

5、柔韌性

這是對平衡提示影響最小的一部分,所以放在最後來說。任何動作都需要剛柔並濟,如果柔韌性很差有些平衡提示也是做不了的,因為身體的柔韌性達不到要求,這時候就不要強迫自己了。安心休息,後者做到自己可以做到的位置就可以了。

在鍛鍊的時候,平衡提示失敗之後,不要急於再繼續進行聯繫,選擇山式站姿進行幾個深呼吸保證呼吸平穩之後在根據之前教練的引導或者步驟一步一步按部就班的重新開始效果會好很多。急於從剛剛失敗的地方重新開始時不合理的,因為之前的平衡畢竟已經皮懷需要重新建立一個新的平衡。


亞方的瑜伽時光


瑜伽"(英文:Yoga,印地語:योग)這個詞,是從印度梵語"yug"或"yuj"而來,其含意為"一致"、"結合"或"和諧"。瑜伽源於古印度,是古印度六大哲學派別中的一系,探尋"梵我合一"的道理與方法。而現代人所稱的瑜伽則是主要是一系列的修身養心方法。

大約在公元前300年,印度的大聖哲瑜伽之祖帕坦伽利(英文:Patanjali,印地語:पतंजलि)創作了《瑜伽經》,印度瑜伽在其基礎上才真正成形,瑜伽行法被正式訂為完整的八支體系。瑜伽是一個通過提升意識,幫助人類充分發揮潛能的體系。

瑜伽姿勢運用古老而易於掌握的技巧,改善人們生理、心理、情感和精神方面的能力,是一種達到身體、心靈與精神和諧統一的運動方式,包括調身的體位法、調息的呼吸法、調心的冥想法等,以達至身心的合一。

瑜伽

瑜伽"(英文:Yoga,印地語:योग)這個詞,是從印度梵語"yug"或"yuj"而來,其含意為"一致"、"結合"或"和諧"。瑜伽源於古印度,是古印度六大哲學派別中的一系,探尋"梵我合一"的道理與方法。而現代人所稱的瑜伽則是主要是一系列的修身養心方法。

大約在公元前300年,印度的大聖哲瑜伽之祖帕坦伽利(英文:Patanjali,印地語:पतंजलि)創作了《瑜伽經》,印度瑜伽在其基礎上才真正成形,瑜伽行法被正式訂為完整的八支體系。瑜伽是一個通過提升意識,幫助人類充分發揮潛能的體系。

瑜伽姿勢運用古老而易於掌握的技巧,改善人們生理、心理、情感和精神方面的能力,是一種達到身體、心靈與精神和諧統一的運動方式,包括調身的體位法、調息的呼吸法、調心的冥想法等,以達至身心的合一。


基本簡介

瑜伽“瑜伽”(英文:Yoga,印度文:योग)是梵文譯音,是從印度梵語“yug”或“yuj”而來,意思是“自我”(atma)和“梵”(Brahman)的結合(the union)或一致(one – ness)。各種瑜伽體系的終極目的都是幫助人實現這種梵我合一的瑜伽境界。

瑜伽(Yoga)是一個通過提升意識,幫助人類充分發揮潛能的體系。瑜伽姿勢運用古老而易於掌握的技巧,改善人們生理、心理、情感和精神方面的能力,是一種達到身體、心靈與精神和諧統一的運動方式。古印度人更相信人可以與天合一,他們以不同的瑜伽修煉方法融入日常生活而奉行不渝:道德、忘我的動作、穩定的頭腦、宗教性的責任、無慾無求、冥想和宇宙的自然和創造。[1][5]

發展歷程

瑜伽

瑜伽(Yoga)是一個通過提升意識,幫助人類充分發揮潛能的體系。瑜伽姿勢運用古老而易於掌握的技巧,改善人們生理、心理、情感和精神方面的能力,是一種達到身體、心靈與精神和諧統一的運動方式。古印度人更相信人可以與天合一,他們以不同的瑜伽修煉方法融入日常生活而奉行不渝:道德、忘我的動作、穩定的頭腦、宗教性的責任、無慾無求、冥想和宇宙的自然和創造。

瑜伽已有數千年的歷史,公元前300年的著名瑜伽大聖哲帕坦伽利(Patanjali)創作了《瑜伽經》(瑜伽的重要理論經典著作),印度瑜伽在其基礎上才真正成形,瑜伽行法正式訂為八支體系。帕坦伽利是一個對瑜伽有巨大意義的聖人。他撰寫了《瑜伽經》,賦予了瑜伽所有理論和知識,形成完整的理論體系和實踐系統。在這部著作裡,他闡述了瑜伽的定義、 瑜伽的內容 、瑜伽給身體內部帶來的變化等等。

在帕坦伽利之前,瑜伽已經有了很長的實踐期,但是沒有任何人給瑜伽一個系統的解釋,帕坦伽利開創了一個整體的瑜伽體系。所以帕坦伽利被尊為瑜伽之祖。嚴格來說,瑜伽是一種身心鍛鍊的統稱,好比中國講返本歸源、導引等等,瑜伽在印度也是一個身心修練的通泛名詞。有一段時期進行各種身心修練的人不管任何派別,都被尊稱為瑜伽士(Yogi,女性為Yogini)。

瑜伽

古印度的宗教哲學派別林立,不過有三本著作被大多數印度人尊為經典,一是“奧義書”,二為“薄伽梵歌”,三“瑜伽經”,古印度婆羅門教提倡“梵我合一”理論,由於印度教的普及,加上另一位有名的瑜伽祖師同時也是印度教祖師商羯羅的影響,這三本書也被往後大多數的瑜伽士奉為經典。瑜伽術本是一種身心修持術,表面上看似與宗教無關,也可以說古印度任何宗教都採用。它的最高目的是實現人的一切可能,從精神(小我)與自然(梵,大我,最高意識)的合一(即“梵我合一”),一直到成佛成仙,或者其他教派所說的最高目的,瑜伽術都是被認可的途徑之一。

印度古語有云:世上有兩種超越太陽軌道(獲得永恆)的方式,一是在瑜伽中離棄世間;二是在戰場上委棄身體。這其實與中國傳統價值觀有所契合,例如道教的“功德成神”說,與儒家的“忠烈祠”信仰。

瑜伽經

瑜伽瑜伽之祖帕坦伽利(patanjali)撰寫的《瑜伽經》,賦予了瑜伽所有理論和知識,在這部著作裡,他闡述了瑜伽的定義、 瑜伽的內容 、瑜伽給身體內部帶來的變化等等。在帕坦伽利之前,瑜伽已經有了很長的實踐期,但是沒有任何人給瑜伽一個系統的解釋,帕坦伽利創造了一個整體的瑜伽體系。帕坦伽利指出,瑜伽不是一種理論,不是存在與理論之上的,它更多的是一個實踐,如果要成為一位真正的瑜伽人,不是理論瑜伽,而是實踐瑜伽,這樣才能真正成為一個瑜伽人。帕坦伽利對瑜伽目的明確到:瑜伽教授如何控制大腦(CHITTA)。

所以帕坦伽利被尊為瑜伽之祖。

從宗教上說,《瑜伽經》是屬於婆羅門教哲學,這和佛教是既有區別也有聯繫的。

婆羅門教認為:萬物有一個最高的本體----梵。(強調靈魂的屬性)

佛教認為:事物是沒有本體的,只有實相。(強調靈魂的特性)

瑜伽但是《瑜伽經》所述內容和佛教禪定的方式是基本相一致,因為瑜伽是佛學的修行技法。正如印度帕坦伽利瑜伽學院有限公司大中華區執行總監呂薩先生所說:“ 瑜伽是靈魂的科學,是修行的科學,是所有宗教的基礎,所有宗教修行的最根本道理與方法在《瑜伽經》裡都說盡了。瑜伽好比是麵粉,而世上各種宗教好比包子、饅頭、麵包、蛋糕等等 。”

婆羅門教的起源可追溯到公元前5000年印度河文明的時期,婆羅門教認為萬物有最高實體 ----梵,修行者的至高境界是要“梵我合一”,這個中國道教的“天人合一”思想相一致。

瑜伽經由梵文寫成,在翻譯上非常困難。現存的英譯本有數十種之多,但譯法各有不同,有時分句也不一樣。

瑜伽偉大的瑜伽聖者帕坦伽利所著《瑜伽經》是瑜伽學派的根本經典。經文記載了古印度的大師們關於神聖、人、自性、物質觀、身體、精神、梵文語音幾乎所有範圍的深邃的論述。《瑜伽經》指引瑜伽者完成性靈的旅程,書中充滿對身心世界的探索,告訴人們最為根本的道德,書中的所有智慧並不能被後人完全解釋,歷代大師不斷的撰寫關於《瑜伽經》的書籍。瑜伽經的思想在瑜伽者的生活中處處的體現。奧修講解瑜伽經的《瑜伽之書》

《瑜伽經》大約成書為公元前三百年,而歷史文物表明瑜伽公元前3000年在印度就有相關的修煉了。帕坦伽利的偉大在於他不加偏見地系統整理了當時流行的各種宗派,又結合古典數論的哲學體系,從而使瑜伽為印度正派哲學所承認,瑜伽也因此影響了印度的各種哲學而取得了印度文明的核心地位。

Osho講解帕坦伽利的《瑜伽經》有十卷,要看完全部十卷需要花較長的時間。因此有一位資深的德國瑜伽老師將它濃縮成上、中、下三冊《瑜伽之書》。由臺灣謙達那翻譯成中文。

瑜伽瑜伽的八支行法:

為了實現“對心的控制”,瑜伽之祖帕坦伽利在《瑜伽經》中提出了瑜伽修行所必須的八個階段的修法,稱為“八支行法”。這些功法是:

1、持戒(yam) :指必須遵守的戒律,包括不殺生、誠實、不盜、不淫、不貪等。《瑜伽經》認為,在作瑜伽功之前,一個人必須要有充分的道德修養,否則的話,他的心是不會平靜的。

2、精進(niyam):指應遵守的道德準則,包括

(1)清淨(對身體和食物的清淨,為“外淨”;對內心汙濁的清淨,為“內淨”)

(2)知足(不求自己份外之物)

(3)苦行(忍受飢、渴、寒、暑、坐、立等痛苦,遵守齋食、巡禮、苦行等等誓戒)

(4)讀誦(學習經典、唸誦聖音——唵“Om”)

(5)敬神(敬信自在天大神,為神奉獻一切)等。

3、體位(asan):指保持身體平穩、輕鬆自如、精神放鬆。包括蓮花坐、勇士坐、吉祥坐、獅子坐、孔雀坐等等。

4、調息(pranayam):指調整和控制呼吸。《瑜伽經》指出,調息時首先要注意呼吸的三種作用:向內吸氣的作用、向外吐氣的作用、不吐不吸長長將氣儲於胸腹之中的作用。此外,還要注意四件事:

(1)“處”,指氣息吸入後,氣息在胸腹之內所到達的範圍;氣息吐出以後,氣息在宇宙中達到什麼地方。

(2)“時”,指呼吸的時間。要求在呼氣吐氣過程中,一定要保持速度適中、間隔和節奏合宜。

(3)“數”,指呼吸的次數。要求出氣入氣一定要徐緩而輕長,切忌短促、粗急。

(4)“專注一境”,指調心的問題,在呼吸時,要將意念專注在某一點上,不能分散。

5、攝心(Pratyahar):指抑制各種感覺感官,使感官的活動完全置於心的控制之下。

6、凝神(dharana):是使心專注於身體內的一處,如肚臍、鼻尖、舌端等;也可以專注於外界的一種對象,如月亮、神像等。

7、入定(Dhyan):亦稱靜慮,是使專注一處的心與所專注的對象相統一、使主客觀相融合。

8、三摩地(samadhi):就是真正達到了心與其專注的對象冥合為一。三摩地又分為兩種:“有想三摩地”和“無想三摩地”。前者,指達到三摩地後,仍然帶有一定思慮情感的狀態。後者,指心的一切變化和作用都已經斷滅,完全達到與專注對象合一的狀態,即瑜伽的最高境界。


貓七姑娘夢想種榴蓮


再瑜伽中,很多平衡體式,在練習的時候要把注意力放在中心上面,這樣就不容易搖晃,這點要慢慢鍛鍊,很多人一開始的時候雖然能找到重心,但是思想很容易就票到其他地方,導致平衡不了。

慢慢習慣將注意力集中,這樣就能比較好的掌握平衡了。這也是瑜伽中的一個優點,能夠幫你鍛鍊注意力集中。

再有就是根據教程練習,也容易鍛鍊平衡力。

小密下面介紹的體式就是我們所熟悉的舞蹈式。練習這個體式,可以增加我們的平衡感,同時可以作用於全身的關節,讓身體更加靈活、柔軟。不過有膝蓋和腳踝傷損的人注意練習時間哦,以免造成二次受傷。

下面就進入小密講課時間,我們一起來看看舞蹈體式是怎麼做出來的吧!

舞蹈體式詳解:

1.山式站立,雙臂自然下垂,調整呼吸。

2.右腿站立,屈左膝,左腳向後向上,左手抱住左腳背,手腕在腳內側,注意穩定身體重心。

3.大腿繃直,右手慢慢上舉在體前,手肘微彎曲,手指呈蘭花狀,眼睛平視前方。

4.上體向前微彎曲,使腹部平行於地面。堅持30秒,然後身體慢慢回升,恢復至最初體位。另一側再重複以上動作。

接下來這個動作依然需要我們的單腿支撐全身。依然是我們熟悉的山式站立,左膝彎曲,左腳向後向上,左手握住左腳背,右手向前伸直。這樣練習呢,可以強化我們的腿部和腰腹部力量,促進全身血液循環,收緊上臂、髖部和臀部,增強脊柱的伸展性。膝關節屈伸不利的人不適合練習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