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副總裁肖利華:文旅企業“一站式”解決痛點

時代週報記者 曾憲天 發自廣州

“2019年前三季度,數字文旅產業表現突出,數字技術驅動產業消費端轉型升級,成為優化文化和旅遊供給以及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引擎。”在文化和旅遊部近日召開的2019年第四季度例行新聞發佈會上,文化和旅遊部產業發展司司長高政表示。

據文化和旅遊部發布數據顯示,2019年前三季度,全國5.6萬家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62187億元,同比增長7.6%;國內旅遊總人數達到約45.97億人次,同比增長8.8%。

文化旅遊產業的快速增長,與互聯網企業在數字文旅領域的大規模投入密不可分。以阿里為例,在組織架構調整後形成“生態合力”後,阿里已將萬億級文旅市場定為了下一個發力目標。

“文旅企業組織生態必須有‘一站式’解決用戶需求的能力。文旅板塊覆蓋了出行、娛樂、消費、支付、地圖定位等多維度場景,阿里與眾多數字經濟體聯手,目標是解決行業的‘一站式’服務痛點。”近日,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雲智能新零售事業部總經理肖利華接受時代週報記者專訪,詳細闡述了阿里在數字文旅市場的發展理念與戰略規劃。

時代週報 :阿里選擇與諸多經濟體發力文旅市場的契機是什麼?

肖利華:文旅市場進一步加深數字化轉型的窗口期到了。從消費者視角不難發現,吃住行遊購娛全方位線上化轉移變得越來越普遍。

消費者已經“在線”,那麼酒店、景區、餐飲等文旅關聯企業也必須“在線”,與消費者在各種線上觸點中完成連接,這是產業必須數字化轉型的邏輯所在。

2019年,阿里巴巴商業操作系統賦能各行各業數字化轉型是阿里的工作重點,這也是我們如今進入文旅市場的背景。

阿里雲提供技術底座,其他經濟體則共同解決文旅企業“一站式”服務體驗的需求痛點。

時代週報 :此次經濟體的組合是怎樣產生的,對外合作中,如何確保跨部門協同?

肖利華:在傳統點對點、分佈式的合作模式中,商家確實比較“頭大”,因為阿里不同的業務部門都需要其一個一個來對接。這也是阿里巴巴商業操作系統來解決的問題,通過阿里雲、釘釘等技術手段,以及跨部門的交流、整合,阿里的組織形式正變得更加動態靈活。

至於為何此次是阿里雲、飛豬等“1+8”經濟體組合,是因為阿里眾多經濟體中,這些是與文旅產業關聯度最為緊密的。合作商家也並非必須“全家桶”式地應用所有經濟體業務,而是可以根據需求,有側重地選擇。

時代週報 :在數字文旅方面,過往騰訊、美團、攜程等企業也開展了相關實踐,阿里在這方面有何優勢?

肖利華:我們不做比較,也不去評價其他企業。阿里提供的不只是工具,工具只是解決局部問題,完整的生態體系賦能才能解決系統性問題。合作商家的需求,是能夠有更多維度的客源,帶來更多消費增量,而非僅僅是簡單的掃碼訂票等線上工具。

阿里如今強調的不只是技術輸出,而是從飛豬訂票開始,到離店時購買特色商品等諸多板塊,覆蓋用戶遊前、中、後的全消費週期。

時代週報 :在幫助文旅企業做數字化轉型方面,阿里具體將會怎麼去做?

肖利華:總結下來,我們認為有五個方面。首先,是基礎設施雲化,也就是幫客戶上雲,這是基礎性的舉措。

第二,是觸點的數字化,無論是刷臉支付、小程序還是各類AIoT交互方式,幫助客戶在消費者的各種觸點上全面數字化。

第三,是業務在線化,幫助客戶構建業務中臺。

第四,是業務數據化,構建數據中臺,避免數據孤島等現象。

最後是決策的智能化,這裡面涉及到紛繁複雜的場景維度以及高級深度的應用模式,更加需要生態的力量來加持。

時代週報 :結合目前實踐來看,阿里在推進過程中遇到哪些困難?

肖利華:時間成本是其中一個必須適應的問題。文旅集團旗下往往有著眾多景區、酒店等業務板塊,即便有著較強的數字化轉型意識,也需要經過一定的時間週期。

例如各種可行性研究、專家評審、前期考察等,評估週期大多需要6‒12個月,後續內部的複雜流程也影響著項目的時間週期。

不過這只是眾多情況中的一種,與許多中小微企業的合作往往能比較快速地推進。整體而言,一兩個月到一兩年的項目都有,我們也在不斷適應合作客戶的節奏。

時代週報 :阿里整合多個BU(業務單元)佈局文旅,在營收上是否有所收穫?對合作夥伴的營收提升是否也有相應預期?

肖利華:我們確實不是奔著提高自身營收來做這個事,更多還是希望解決行業痛點。文旅所涵蓋的吃住行遊購娛裡,有著非常豐富的場景能帶來營收增長,解決了合作商家、消費者的問題,營收增加是水到渠成的事。

宏觀來看,整個文旅行業大的數字化轉型趨勢是在2019年才逐漸顯現。阿里現階段聚焦的是如何快速打造成功的標杆案例,以此來更好地打開合作市場,而不是希望馬上在營收上有所回報。

對合作商家而言,數字化轉型帶來的營收增長同樣存在滯後性,可能在項目落地後1‒2年內才會有較為顯著的體現。

時代週報 :在文旅板塊佈局中,阿里是否設立了一定的發展目標?

肖利華:目標其實有挺多的,例如在打造標杆案例方面,我們希望在未來一年能完成15個省份、150家5A景區的合作,沉澱出至少10個可以規模化複製的行業標杆聯合解決方案。

其他更多的一些發展目標暫時還不便公開披露。

本網站上的內容(包括但不限於文字、圖片及音視頻),除轉載外,均為時代在線版權所有,未經書面協議授權,禁止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聯繫本網站丁先生:[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