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集團-W:重大事件快評:管理層“辭舊迎新”,為小米2020開好頭

國信證券1月6日發佈對小米集團-W的研報,摘要如下:

事項:

2020年1月2日,雷軍宣佈:原聯想集團副總裁加盟小米集團,擔任小米集團副總裁,負責手機產品規劃。2020年1月4日,常程微博宣佈,已經規劃完小米集團2020年產品。國信觀點:1.科技型公司的管理層重要性遠超其它行業,巴菲特的“只投傻瓜都能管理好的企業”的投資理念,只能用於非科技行企業。2.2020年小米集團新副總裁常程上任,將會增強小米的產品層面的優勢。3.以及2019年末管理層大調整,將是2020年小米集團業績增長的最大推動力。評論:科技型公司的管理層重要性遠超其它行業首先,表明我們的觀點——科技型公司的管理層重要性遠超其它行業。雖然巴菲特的投資理念是——只投傻瓜都能管理好的企業,這條理念只能用於非科技行企業。巴菲特的投資集中於消費、金融等非科技型企業,近期投資的蘋果公司也是按照消費公司的選股邏輯看中的。要投資科技公司,管理層的重要性排第一位。其次,科技型公司更換管理層大概率是公司的轉折點。因為科技公司是技術和產品創新驅動的,所以,以管理層為代表的關鍵人員的技術和產品潛力將成為公司發展的關鍵。英特爾是前車之鑑英特爾反面案例——在2005年之前的CEO都是技術型的,2005年任命銷售型CEO歐德寧,錯失了移動互聯網的機會。2006年英特爾將通信與手機應用處理器部門的XScale業務以約6億美元出售給Marvell,當時XScale開發了一款基於ARM架構的手機芯片。2007年拒絕為蘋果提供手機處理器,從此英特爾錯失移動互聯網發展紅利。雖然在歐德寧上任的2005~2013年裡英特爾的收入從388億美元增長到527億美元,但是市值只增長了17%。英特爾正面案例——2013年英特爾新任技術型CEO科再奇,科再奇任職的5年時間裡,英特爾的股價上升157%。技術型的CEO科再奇帶領英特爾向數據型、人工智能公司轉型。2013年~2018年,英特爾向數據型、人工智能型公司的措施有:2014年收購智能手錶商BasisScience。2015年收購頭顯設備廠商Recon、收購FPGA公司Altera欲將CPU和FPGA結合佈局人工智能。2016成立自動駕駛事業部。看好眾多新任管理層,維持“買入”評級科技型公司的管理層重要性遠超其它行業,巴菲特的“只投傻瓜都能管理好的企業”的投資理念,只能用於非科技行企業。2020年小米集團新副總裁常程上任,將會增強小米的產品層面的優勢。以及2019年末管理層大調整,將是2020年小米集團業績增長的最大推動力。預計公司明年業績走出低谷,估值也會有提升。維持盈利預測,預計2019~2021年收入分別為2051億元/2562億元/3171億元,增速分別為17.3%/24.9%/23.8%,2019~2021淨利潤分別102億元/136億元/181億元,增速分別為19.3%/33.3%/33.4%。公司合理估值範圍20~22倍市盈率,2020年淨利潤對應股價13.4~14.8元港幣,維持“買入”評級。風險提示智能手機出貨量下降,競爭格局發生變化,5G手機銷量不及預期。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