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上稅,會不會激活實體店?

用戶105186313954


這個有關係嗎?有這個想法,其實是因為我們總認為實體店生意不好是因為互聯網的衝擊。確實互聯網在一定程度衝擊了實體經濟,但是真的就是隻是這一個原因嗎?實體店難的原因 其實更多的出在我們實體店經營者自己身上,跟我們的認知和偏執有很大的關係。沒有誰規定實體店不能進行電商化轉型,也沒有誰規定實體店只能經營自己一個品類,更沒有誰規定實體店只能“做店”一切的一切其實都是源於我們的認知。

實體店互聯網化、實體店電商化、實體店自媒體化 這個就是趨勢,為什麼就不能從此刻思考自己應該在這些方面思考突破呢?

我叫董紅法 一個創業者 以上是我對電子商務上稅,會不會激活實體店的一些看法,希望能夠幫到你.


實戰引流阿東


網絡購物的好處我就不多說了,相信很多人都明白,但是你們知道它對實體的危害,和對城市經濟發展的影響麼??

我們很多人都進入了一個誤區,就是實體店東西貴,網上的東西便宜,可以節省資金……其目的就是為了更好的生活,我知道有很多人會反駁我,但是請你耐心的看完這篇文章…………

實體店的產品貴麼?那是必須的,為什麼如此肯定的用詞呢?房租費用,裝修費用,人工費用,庫房費用,物業費用,水電空調費用……

你知道,一家實體店,每天的費用是多少麼?

你買的商品,是商家壓進去幾十萬幾百萬,進貨來的,這些錢放在銀行裡也會出利息的……

網絡平臺購物的產品便宜?那是必須的,為什麼如此肯定的用詞呢?無房租,無裝修,無人工費,無庫房費,無物業費,只要一臺電腦,一部手機就OK了,廠家或者代理,直接一件代發,相當於開張就賺錢……

比如,一家30平的實體店,4個服務員,一件商品進貨價格100元,賣300,每天賣10個,盈利2000元,商家挺黑是吧?計算一下的話,我們會發現,除去所有費用、提成和投資,他一天的純利潤能有500-800元……

比如,一家經營不錯的網購店鋪,也同樣僱傭了4個服務員,一件商品進貨價格100元,賣150元,每天賣40個,盈利2000元,良心賣家是吧?計算一下的話,你會發現,除去所有費用,他一天的純利潤是800-1200元……

網絡購物平臺,沒有一個規範的行業標準,價格混亂無人監督,產品質量無人監督,說白了,就是隻要你有商品,就能開店銷售,隨便定價,隨意促銷,目的很簡單,就是以低價格吸引消費者,以低價格搞亂市場,使一些同行店鋪倒閉,但是他們並不知道,這種行為的影響是巨大的……

網絡購物平臺面對的是全國,乃至全世界的消費人群,有的店鋪1塊錢利潤都能發家致富,低價銷售,就是網絡購物的魅力,如果和實體店價格相同,誰還能去網上買東西了?

但是,我相信,當初網絡購物的初衷並不是這樣的,我覺得網絡購物應該僅僅是便捷購物,免於出行,而現在我們使用的網絡購物平臺,它成為了同實體商家比拼價格的一種工具……

近幾年,很多城市的實體店鋪關門倒閉,經營不善是一方面,網絡購物平臺的出現是最致命的,它吸引了城市中大部分消費群體,導致了城市消費資金外流,無法迴流的尷尬局面……

比如說,你在哈爾濱,你去實體商場高價買了商品,這個商場在哪裡??在你所在的城市,那麼你消費的這筆錢,一部分進入了廠家,一部分進入了經營者的腰包,一部分變成了工資或提成,到了銷售人員手裡,然後經營者和銷售人員再拿著這筆錢,到別人家去消費,良性循環,最後這筆錢或許又回到了你的手中,當然了,不會是全部,但是起碼你還有收入……

實體消費,帶動的是城市和國家的經濟發展,你在這個城市,你能賺到多少錢,和你能花多少錢,都和這個城市的經濟息息相關……它就像血液一樣在流動,雖然破了一個口子,出了點血,但是無傷大雅,沒有傷筋動骨,休息一下就好了……

而網絡店鋪呢??你在網上購買一件商品,假如說商品在廣州,這筆錢有一部分到了廣州,為什麼說是一部分,因為網絡店鋪有很多收費的服務,流量點擊排名引流,有些還刷單,都需要花錢的,這筆錢就跑到另外一個地區了,例如浙江,上海……而你在廣州購買的商品,這筆錢也是在廣州流動,和你哈爾濱發生什麼關係??

如果你每個月花費500元網絡購物,城市內50萬人網絡購物,那麼每個月哈爾濱就有2.5億資金外流,這筆資金是無法回籠的,明白麼??

而看著很堅固,很有活力的城市內部呢??正在慢慢腐爛,各行各業沒有收入,只能都慢慢倒閉,關業,裁員……然後老百姓下崗,沒有收入,怎麼辦??這是一個很嚴重的事情……我不明白為什麼你們都看不透???總是覺得上網買東西,是佔了很大便宜似的…………你自己看看周圍的人,還不明白麼??

你一定要清楚,佔小便宜吃大虧這個道理!為了省下一點點錢,你知道給你們的這個城市造成了多大傷害和壓力麼??簡直就是無限暴擊,長期以往,你就會發現,以前每天都能胡吃海喝的人,現在連吃頓豬肉都成問題了,打個車 小眼神都開始注意 等時計價了…………

我所在的城市,從3年前開始,就逐漸失去活力了,商場的客流量下滑,很多實體店鋪,很多商店,都關閉了,大街上的人越來越少了,大家都沒有錢了,很多人都開始貸款借錢過日子了,這都是怎麼造成的??現在的街上,不是過節,根本就沒有人,就算有人上街了,那都是閒逛的,或者拍個照跑回家上淘寶的,真是病得不輕啊……

想想吧,一個城市幾百萬人口,有多少人在網絡購物,如果一個人一個月花1000元在網絡上,那幾個億,幾十個億就沒了……一個雙11,我們城市10個億就沒了,這10個億,我們勒緊褲腰帶,需要多久才能回到我們的錢包裡,城市的消費資金少了10個億,會有多少店鋪倒閉,會有多少人員下崗失業…………而一個城市有多少錢可以外流呢??血液都不流動了,還能活下去麼??


Toooo你的森


電商強實體經濟就弱嗎?但電商與實體經濟並不是對立關係

傳統電商被新零售取代,而新零售可激活實體店。實體店關店潮來臨,一方面是因為房租高漲,銷量卻未達預期,導致入不敷出;另一方面是因為部分實體店無法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購物體驗,還停留在賣貨這一層面上,對於消費者的新需求缺乏感知。淘寶店鋪轉讓服務商易佰店瞭解到, 美國的電商只是零售業的補充,而在2017年美國零售商關閉了7000多家門店,2018年則是有超過3600家門店關閉;中國的電商比美國電商發展速度快多了,但仍然沒有完全主導零售業,有數據顯示,電子商務佔中國零售業總額的20%-30%。

目前來說,實體店的缺陷在於零售模式落後、同質化現象嚴重、精細化管理缺乏。經過新零售改造後的門店,往往可以對消費者數據做更全面的收集和分析,根據消費者偏好調整貨品結構並反饋新品研發;還可以與線上旗艦店完成互通,活動促銷覆蓋面更廣,且能根據收貨地調整發貨,提升商家銷售效率。

電商交稅早就在實現了,這一次的電商法不過是將個人賣家納入規範

早在2015年,B2C交易額就已超過C2C。在天貓和京東、蘇寧等電商平臺開店,大部分賣家都需要辦理工商登記。以天貓店鋪為例,目前入駐天貓必須是企業性質,無論是一般納稅人還是小規模納稅人,天貓商家的企業支付寶需綁定對公銀行賬戶,具體的稅收是由稅務局通過對公銀行賬戶的財務情況進行收取。

此前,C2C個人網店往往沒有進行工商和稅務登記,未能實現自覺申報納稅。電商法正式實施後,部分店鋪需納稅。對於C2C徵稅問題,起徵點還未明確。商家經營成本上漲,或會導致商品價格上漲,但對於電商交易量的影響並沒有那麼大。


電商小馬哥


實體店的魅力在於開心愉快甚至幸福感的購物體驗。現場體驗是永遠無法被取代的。純技術上來說,也有一個辦法可以搞掉它的,那就是把購物體驗做成💩嘛,現在很多倒掉的包括苟延殘喘的商家就是這麼做的。

但是好的商家依然是存在的。而且體驗的領域和層次也是分很多種的,現在日本的百貨商場已經正在掀起一場新的革命。我們的實體商場在經濟發達地區也會逐漸的“再次”把日本的百貨零售理念,甚至是全套的技術體系引進進來的。當然前提是我們的實體經濟能夠良好的活到那一天。

而且,這種優良的購物體驗是“線下體驗,線上取貨”這種割裂式的胡思亂想所無法提供的。這裡的具體的細節就不再繼續展開了。反正我今天是從一個體驗巨差的搖搖欲墜的服裝摺扣店一臉鬱悶的轉到藍色港灣,然後幸福的花掉了今年餘下了的全部購物預算。

雖然真的是很貴。但是實際上作為消費者,你其實是非常弱勢的。消費者其實一個只有兩個選擇,你要麼放棄需求,你要麼努力賺錢。除此之外,沒有什麼是你說了算的。


小和平鴿66


你說的是逼話,大爺告訴你,比如說,十年前一個實體店一天賣二十個顧客,十年後的今天,商鋪是十年前的五倍,現在一個商鋪就只有四個顧客,四個人顧客被電商搶奪一半,所以只剩下兩個顧客,所以你們這些人說說是高房租摘垮了實體,現在有一大部份口岸較好的,也就大家所說的二三級口岸,只收你幾百千把快錢一月你都未必能撐下去,如果不是電商和高房價,今天的實體店,我趕肯定的說,決不會是這個樣!


約合夥人


我個人覺得沒太大的影響,根本不存在所謂的“激活”一說。


電子商務上稅,雖然會增加網絡創業的壓力,但是即便成本上升,網上售價上漲,也只能是分流一小部分人到實體店購買。

“指掌天下”,這可是連古代皇帝都沒辦法享受的快活,大家在網上買東西,主要還是便捷,人越來越懶,能躺著就不想坐著,能坐著就不想站著。你想想,哪怕是一個手機電池,網絡上賣30元,實體店鋪25元,我相信很多人寧願在網絡上購買。就比如我們公司的很多年輕人,樓下有很多快餐店,他們就不想走下去吃,嫌麻煩,居然多花5元的派送費,讓美團給送上樓吃。


電子商務是一種生活方式,是現在的也是未來的生活方式。

社會上很多實體經營者還對電子商務,包括馬雲本人咬牙切齒,都認為是馬雲把中國的實體搞砸了,這個是理解上大錯特錯。我個人希望實體經營者放棄幻想,你等不到電子商務滅亡的那麼一天,還是務實點,多學點電子商務,拓展下產品的銷售通路。


威觀察


要救實體店,只能降租。一平10塊錢一下每個月,保證一鋪難求遍地開花。稅收問題很小,因為電商一直是有收稅的,反而實體店絕大部分沒收稅。




碼上淘實業


這個問題以我的觀點去看,首先肯定是不會的,網絡交易收幾個點的稅相對是比較低的。網絡交易利潤相對還是比較高的,對交易本身幾乎沒有影響,如果平臺代收,錢一分不少流向了國庫。國庫充盈後反倒對實體有好處,不然一缺錢,稅收任務大就查一篇稅。實體跑不了,一抓一個準,本身就難做。難上加難,人口大國和美國的情況還不太一樣,產業鏈比較全,是需要實體支撐,美國中間的政策可能傾向於金融,特朗普是聰明號召回歸實體,早已經晚了,(看似聰明實際不見得對),中國這方面不照搬美國肯定是不會有錯的。

迴歸主題,開實體店娛樂服務業沒問題,其它還是會繼續衰落,不會出現像日本商超這種情況(這是看似先進的落後)。

中國在電子商務支付遠超其它國家,中國的超前觀念一直會領先50年(即使發展前期有原罪,搞的實體店轉型期痛苦),想開實體店的進軍網絡勇往直前,沒有早晚一點錯都不會有。

專注電商創業投資,有興趣的朋友互粉一下。


申谷在此


電子商務上稅,相信肯定是遲早的事,美國是電商的始發者,現在也搞起地方對電商的徵重稅的主意了,歐洲也對整體互聯網交易都徵稅,也是說世界人民對電商的性質價值本質越來越看清楚了,互聯網能夠盛行,光靠賣廣告或收費,肯定是不能養活眾多互聯網企業的,電商的發明確是令互聯網進入了發展的良性循環的生態系統中,但是電商的無人化虛化的情景交易,讓城市的街區交易變得可有可無了,個人認為恰恰是人類面對了一個全新的兩難局面的十字路口選擇了,城市沒有了街區的繁榮,還是城市嗎?城市沒有了互聯網,還是城市嗎?很明顯讓二者結合同樣繁榮,不過是一廂情願而已,怎樣設計都是誓不兩立的,或者兩敗俱傷而已,不過本人卻認為,科技的大發展之後,就需要哲學家思想家登場,去破解這些死局了。


喜喜羊羊喜喜人


有一定作用,線上按出貨量交稅,至少讓刷單亂象得到抑制。線上價格和線下實體價格差不多了,對實體店有一定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