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公寓成為投資界的“香餑餑”,為何有人說普通人買了就後悔?

acs


如果普通人購買商業公寓的是用來自住的,水電都是商用價,生活成本較高,而且因為公寓面積比較小,一層有多戶,人員嘈雜,多人共用同單元的電梯,居住條件並不算好。

而將商業公寓作為過渡性住房,自住之後用於出租,則能夠獲得比較穩定的租金。但是,投資者需要挑選地理位置比較優越的商業公寓。因為處於商業中心周圍,高端人士、白領階層更多,這類人士對居住條件要求高,條件較好的商業公寓能夠儘快實現招租。

如果投資者購買商業公寓,是為了升值後賣出,這種算盤可能就打錯了。購買商業公寓很簡單,只需要繳納3%的契稅,這和購買普通住宅時繳納的稅費區別不大。

但將手裡的商業公寓再次出售時,情況就大不一樣了。以上海地區為例,商業公寓的再次出手要繳納契稅、營業稅、土地增值稅、個人所得稅、印花稅等。

1. 契稅:交易價格的3%;

2. 營業稅:(交易價格 - 原購房發票價格)的5.6%;

3. 土地增值稅:先算出房屋的折舊費,房屋每年折舊原購房發票價格的5%,持有房產三年就是折舊15%;再算出你持有房產的總成本 = 原購房發票價格 + 契稅 + 營業稅 + 印花稅 + 折舊費;

4. 個人所得稅:(交易價格 - 持有房產的總成本 - 土地增值稅)的20%;

5. 印花稅:交易價格的0.05%。

綜合算下來,商業公寓再次出手繳納稅就佔到了買賣差價的30%-60%,真可謂是“醬油貴過雞”。所以說,商業公寓並不適合想短期獲利的投資者進行投資。


滄海驚鴻影


因為普通人買房子是為了居住,是一輩子的事情,所以,普通人一般是捨不得把自己的房子🏠拿來變現的。而投資人卻不一樣了,這些人從一開始就是拿來投資的,等投資人買到房子後🏠等到幾年增值後,再在市場上轉手賣掉變現,獲得增值帶來的收益部分。兩種人的初心就不同,所以,結果就完全不一樣的!唉╯﹏╰唉😔 這就是普通人與投資人命不同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