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格退市制度10家公司“離場”,機構稱“優勝劣汰才有希望”

A股退市制度歷經改革,不斷完善。2019年,滬深兩市已有10家公司因連續三年虧損、其它不符合掛牌的情形等原因終止上市。機構認為,嚴格推進退市機制,加快提高退市效率,有進有出的市場才會有活力。

去年以來10股退市

據Wind統計,自去年年初以來,滬深兩市已有*ST上普、眾和退、華澤退、退市海潤、雛鷹退、華信退、長生退、印紀退、退市大控、神城A退10家公司先後退市,退市時股價分別為7.69元、0.71元、0.37元、0.15元、0.17元、0.26元、0.77元、0.25元、0.26元、0.27元。從面值上看,除了主動退市的*ST上普,其餘9股退市時股價均低於一元面值。

在終止上市的分類上,*ST上普、雛鷹退、長生退、印紀退、退市大控、神城A退屬於其它不符合掛牌的情形;眾和退、華澤退、退市海潤、華信退屬於連續三年虧損。

政策方面,2001年2月,證監會發布虧損公司暫停上市和終止上市實施辦法。隨後,退市制度又經歷了2012年、2014年和 2018年3次改革。自1998年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制度以來,A股退市企業共計101家,狹義的常規退市有56家。

2019年5月11日,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在中國上市公司協會2019年年會上指出,上市公司和大股東必須牢牢守住“四條底線”:不披露虛假信息、不從事內幕交易、不操縱股票價格和不損害上市公司利益,並指出監管力度將持續加大,監管重心主要放在信息披露和公司治理上。中銀國際認為,“監管趨嚴、暫停上市和退市條件趨廣將是未來的監管趨勢。”

市場逐步迴歸價值投資

個股方面,今年1月7日,神州長城成為2020年首隻A+B退市股,因連續20個交易日股票面值低於1元,觸及面值退市條件,神州長城在1月6日完成退市整理期的最後一個交易日後,其A股、B股於1月7日在深交所摘牌。截至1月6日收盤,神州長城A股股價為0.27元/股,總市值僅為4.58億元,該股曾經市值超過200億元。

需要提及的是,退市華業尚在退市整理期,公司進入退市整理期交易的起始日為2019年12月12日,退市整理期為30個交易日,預計最後交易日期為2020年1月23日。

在退市公司中,大部分早已經成為披星戴帽。對此,中銀國際徐沛東認為,ST板塊是A股市場長期的熱點板塊,大多是績差股,存在保殼預期,炒作熱情高漲,在某些年份漲幅甚至可以遠超白馬股。A股不完善的退市機制是ST股票投資的重要保障,未來隨著監管趨嚴,退市機制逐漸完善,績差股的投資風險將大大增大,市場投資風格將逐步迴歸價值投資。

“放任劣質企業上市,這些企業又在源源不斷的融資,就使得寶貴的金融資源被浪費,社會財富被蒸發,導致了劣幣驅逐良幣。”海通證券分析師姜超認為,優勝劣汰才有希望。我國一直都有退市制度,但仍有公司財務造假的數額觸目驚心,一個關鍵問題在於違法成本太低。最新修訂的證券法中,加大處罰力度已經成為共識。嚴格退市制度出清劣質供給,資本市場將迎來新生。

記者 張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