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宣佈從伊拉克撤軍,怕什麼?

新文化街男孩


德國看美國和伊朗都不是大弄家。第三次世界大戰打不起來。不和他們玩。德國回家積蓄力量。第三次世界大戰還得靠德國發起。


長江七號57


德國這一次突然宣佈撤軍,其實有自己的小算盤。撤軍的原因,基本上可以歸為以下幾點:

其一,美國清除伊朗將軍蘇萊曼尼,目前伊拉克局勢已經惡化,地區成為是非之地,在這樣的情況下,德國沒有必要冒險將軍隊駐紮在這裡。因此,德國開始宣佈撤軍,這是在儘可能降低風險。

其二,德國之所以派兵,主要理由是協助伊拉克安全部隊,對付武裝組織。但是,德國也是伊核協議履約國之一,柏林並不想和伊朗為敵。美國清除蘇萊曼尼的行動,事先基本上也沒有通透誰。美國單方面退出伊核協議,德國本來就有意見,現在德國也沒有義務用自己的軍隊來為美國當炮灰。

其三,德國的軍費開支,在北約國家中一直是個爭議。雖然德國承諾增加軍費,但這可能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眼下德國的軍費開支仍然是偏節約的,默克爾政府本來就不太願意花錢,何況是在海外燒錢的軍事行動呢。現在有了個順水推舟的藉口,撤軍自然也撤得理所當然。

其他方面,可能還有一些複雜因素在裡面。但總的來講,德國也算是一個在歐洲活躍了很長時期的國家,而且其實力強大。柏林的頭腦還是有的,不可能輕易成為美國的附庸。美國會唯利是圖,德國也會把自己的利益擺在第一位。情況不妙的時候,德國自然會選擇單飛。


白虎堂


德國總理默克爾,她雖然身體不好,但腦子精明著呢!默克爾宣佈部分撤軍,其實也就是踢球,她可不想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她只是不想受到美國的連累,在撤軍的位置和時間也很耐人尋味。讓人感到德國總理默克爾沒有了歐洲女王的霸氣,你看人家英國、法國淡定著呢!她在怕什麼呢?


《明鏡週刊》報道,當地時間1月7日凌晨,位於巴格達以北營地的32名德軍士兵,已乘飛機前往約旦。此外,駐紮在巴格達“反IS聯盟”總部的3名德軍士兵也與其他美國士兵一起在夜間進行了轉移。

伊拉克看守總理馬赫迪在1月5日通過決議,要求在伊拉克境內的所有外國勢力都要撤出伊拉克。伊拉克的決議,美國、英國、法國、伊朗,它們都充耳不聞。伊朗還表示馬赫迪要驅逐的是美國。唯一給馬赫迪面子的就是德國總理默克爾,在1月7日凌晨默克爾連夜將35名德軍從伊拉克轉移到了約旦哈希姆王國和科威特(埃米爾)國。而在1月6日時,有著小默克爾之稱的德國國防部長克蘭普·卡倫鮑爾還否認要從伊拉克撤兵呢!


這1月7日凌晨,這個被視為默克爾的接班人的女國防部長,竟然連夜轉移了伊拉克兩地的35名德國士兵。連覺都不讓睡了,轉移的這麼匆忙。那麼這伊拉克兩地又是哪兩個地方呢?是不是有些敏感呢?

太對了,真的非常敏感,要不怎麼會連夜轉移呢?對於這兩地,前面《明鏡週刊》披露了巴格達。福垊告訴您的還有巴格達北部的塔吉基地,也就是《明鏡週刊》所說的巴格達以北的營地。

為什麼德國士兵要撤出塔吉基地呢?

1月3日晚,伊拉克什葉派民兵武裝“人民動員組織”(PMF)表示,在塔吉體育場附近,有武裝組織空襲了PMF醫護人員車隊。伊拉克國內外多家媒體表示是美國人和他的小夥伴們乾的。1月4日,伊拉克聯合行動指揮部和以美國為首的塔吉基地的國際聯軍(德、英、法等駐軍),表示沒有空襲。人民動員組織又否認1月3日晚遭到空襲。連軍有沒有空襲不重要,人民動員組織有沒有說謊也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場“烏龍”讓德國有著很強的“打草驚蛇”的感覺。萬一哪天,人民動員組織和伊拉克真主黨甚至是伊朗要報復國際聯軍呢?那該地的德軍豈不是會牽連在內?




人民動員組織和伊拉克真主黨以及伊朗為什麼要報復國際聯軍呢?

正是1月3日凌晨,美國定點清除了伊朗聖城軍司令蘇萊曼尼和人民動員組織副司令。事件發生地,就在巴格達市西南部的國際機場附近。伊朗和人民動員組織遭受如此大的慘痛損失。他之前人民動員組織分支伊拉克真主黨曾偷襲了美國的軍事基地,造成了美國一死多傷的悲劇,隨即遭到了美國瘋狂的報復,造成了伊拉克真主黨76人的傷亡。他們肯定會發出報復的,他們的報復一定會發生在巴格達及附近地區。巴格達一詞在該地,有什麼神的賜予的意思,福垊翻譯天賜。德國很擔心,不知什麼時候,在巴格達什麼地方,在塔吉基地什麼地方,就會遭到他們組團式的報復。美國人乾的事卻要連累了德國,德國肯定不會幹。德國撤離巴格達的德軍駐兵,我們也都很容易理解。

德國總理默克爾連美國都不會怕,怎麼會怕伊拉克?怎麼怕伊朗?怎麼會怕人民動員組織?怎麼會怕伊拉克真主黨?默克爾撤出德國士兵,有點討好伊拉克看守總理馬赫迪的味道。但我們應該要注意的是,默克爾撤出的35名德國士兵,只是德國駐伊拉克軍隊的一少部分,下課還有85名德國士兵,他們只是撤出了自認為伊拉克最危險地帶的士兵。




默克爾這麼做,看上去想擠著眼辦事,拖泥帶水,其實做得卻是兩面討好。她能討好伊拉克看守總理馬克迪,馬赫迪也就會對德軍多有“照顧”。同時,她也討好了美國總統,因為它留下了大部分德軍在伊拉克,美國也不好說她什麼。這樣做,默克爾把球踢了出去,真正避免了城門失火殃及她這條魚的可能。如果美國和伊朗關係進一步惡化的話,德國很有可能撤回全部德軍。由此可知,默克爾所謂的怕,就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沒有事。而並非是畏懼美國或者伊朗或者伊拉克,只是不想惹麻煩而已。棗是紅的甜,默克爾,厲害!


福垊


從美國擊殺伊朗的軍事高層蘇萊曼尼,引發一系列事件非常的多,昨天1月5號伊拉克的議員開會決議要外國的駐軍統統的離開伊拉克,他們要組掌握伊拉克的主權,而美國這一次擊穿伊朗的高層蘇萊曼尼,已經觸犯了伊拉克的主權,而伊拉克現在已經有實力保護自己的國家,不需要外國駐軍。

德國看到伊拉克的議會結果和要求,他們就提前的撤出伊拉克,關於美軍撤不撤出伊拉克是美軍的事,跟德國關係不大,雖然德國和美國都是北約的組織成員,但是德國在伊拉克駐軍的費用還是德國自己出,並不是美國幫出的,所以德國不聽美國的使喚。

現在伊拉克就是一個火藥桶,戰火一觸即發,德國這個時候撤出是最明智的選擇,不參與伊朗和美國的矛盾之中,因為德國入駐伊拉克主要是因為經濟的發展,在伊拉克投資駐軍是為了保護工廠、公司,德國的入駐軍隊和美國入駐的軍隊意義不同,所以註定兩個國家的戰略方針會有所不同,美國入駐伊拉克是要侵犯他們國家的主權,控制伊拉克,所以是志不同道不合,這個時候德國趕緊撤出伊拉克。

德國從二戰戰敗之後,一直被蘇聯和美國不斷的壓迫,所以在戰敗之後,納粹黨就徹底的被清除,而德國也不配再擁有軍隊,德國沒有軍隊之後,那麼美國就順勢的入駐到德國,名義上是監視德國,不讓德國有又發動戰爭的動向,其實就是對德國的干涉,入駐德國和日本就是扶持日本,然後把德國和日本控制在自己的手裡,不讓德國和日本跑到蘇聯的陣營之中,美國想做世界的霸主,那麼就需要更多的盟友,孤立蘇聯,讓蘇聯被排斥。

美國軍隊入駐德國之後,德國就不得再發展軍事,所以德國一心的發展經濟,也正是因為美國的入駐,德國德國不用再用一大筆錢去發展軍事,所以德國在戰後的幾十年,經濟發展特別快,作為以經濟發展為主的國家,這個時候德國肯定不會沾得美國和伊朗的矛盾。

伊朗的蘇蘭曼尼被美國定點擊殺,歐盟的英法德也表態了,讓伊朗要剋制,不要把事態過大,但是現在伊拉克議會要美國撤出伊拉克,伊朗反擊報復也開始,如果這個時候還留在伊拉克,那麼對德國來說危險性特別的大,對於德國來說,他們是一個生意人,來伊拉克就是為了賺錢,情況不對,趕緊退出。

以經濟發展為主的國家,美國和伊朗發生戰爭,對德國影響是非常巨大的,一旦戰爭觸發,那麼石油價格就會上漲,到時候老百姓的民用石油和軍用石油,價格就會非常的高,俄羅斯的收益是最大的,因為美國和伊拉克發動戰爭之後,石油出口就會被切斷,到時候俄羅斯就開始慢慢的壟斷市場,對於德國來說,一旦市場被俄羅斯壟斷,沒有美國的制衡,俄羅斯就會把價格推得越來越高。

對於德國來說,他們是北約組織的成員,同時也需要和俄羅斯有一些往來的合作,這樣才能達到制衡美國,對於德國不敢加軍費,美國想壓榨德國,那麼德國就和俄羅斯的合作更加多,這樣美國就會緊張,因為現在俄羅斯最需要國外的投資,讓俄羅斯經濟發展更加的好,因為前幾年,在美國和北約組織的圍剿下,俄羅斯的經濟發展停滯不前,現在最需要的就是經濟發展,所以俄羅斯跟土耳其、德國合作已經不斷的增加,就是為了制衡美國。

所以這個時候德國撤出伊拉克,就是不想在這個時間點冒險,同時也向外界表達自己的立場,德國不跟美國一樣,觸犯伊拉克的主權。


風暴冰工廠


伊拉克剛剛進行了一個投票,內容是關於是否驅逐外國軍隊,讓他們全部撤離伊拉克,最終這一決議通過,但投票時遜尼派和庫爾德人並沒有參與。

現在的伊拉克是什葉派掌權,這一點和伊朗是一樣的,這也是兩國政府這幾年來關係比較好的原因。伊拉克藉著這次蘇萊曼尼在伊拉克被炸身亡的機會,趁機將這些外國軍隊都驅逐出境,這樣的話伊拉克政府就可以成為一個主權國家,或者逐步變成一個主權國家。



美國當然是不願意撤出了,對於伊朗的決議,美國表示一旦美軍撤出,伊拉克境內的極端武裝分子恐怕會更加活躍,這對於伊拉克來說是災難性的,不過伊拉克似乎這次是鐵了心了,不僅沒有讓親美的庫爾德人和遜尼派議員投票還表示以後不會再像國際組織請求一起聯合剿滅極端武裝分子,這就讓美國難再有機會介入伊拉克內政。



對於德國來說,伊拉克和德國之間的矛盾並沒有那麼大,更多的還是基於美國的意思,否則德國千里迢迢地突然那麼多錢讓自己的士兵到伊拉克去幹什麼?主要還是美國在其中起主導作用,現在美國在伊拉克惹了這麼大的麻煩,把蘇萊馬尼給炸死了,雖說這事兒和德國沒什麼關係,但現在在伊拉克境內的一些什葉派武裝,開始對美國的一些軍事基地和大使館進行襲擊。



很難保證他們不會對美國的盟友德國下手,現在的伊拉克就是一個是非之地,恨不得所有的國家都儘量不和伊朗,伊拉克和美國扯上關係。

但是炸死蘇萊瑪尼的兩枚炸彈產生的衝擊波已經擴散的越來越遠。德國為了保證自己士兵的安全以及本國的利益,選擇退出伊拉克是非常明智的。


風雲一點通


美國闖的禍,當然應當由美國來承擔。德國從伊拉克撤軍,就是希望告訴伊拉克國家和人民,此事與德國沒有絲毫的關係。德國撤離伊拉克,就是希望自己不要在這方面“沾灰”遭到牽連,以防不測。

德國知道,這次美國闖的禍不小,如果德國繼續留在伊拉克,一旦伊拉克出現戰爭,或者是在伊拉克的德軍遭到襲擊,那麼,德國是會吃啞巴虧的。如果德國要捲入到這場戰爭,那麼,德國遭受到的損失,更是無法估量的。與其助以待斃,不如36計,走為上策。因此,德國才會選擇拍一拍屁股走人,以防止自己受到牽連。

實際上,德

國一直反對美國的軍事挑釁行動,特別是美國攪動中東局勢,給世界帶來的不安。美國對中東國家的侵略,已經導致德國在接受難民問題上不堪重負。而現在的德國從伊拉克撤軍,就在明確的表明,德國不可能和美國站在一起,更不可能支持美國的侵略行動,因此,德國才會從伊拉克撤軍。


德國是需要和平建設的國家,德國更需要能夠從中東地區獲得能源的支持。所以,戰爭對於德國來說,是極其不利的。德國希望看到的是和平,而不是戰爭。德國希望美國和伊朗能夠和平解決問題,而不是助紂為虐的幫助美國發動伊朗戰爭。因此,德國才會選擇從伊拉克出來。德國不願在中東地區與任何一個國家為敵,而從伊拉克撤離,就是一個非常明確的姿態。

個人觀點,切勿上心,謝謝閱讀,歡迎評論。


幸福地帶2


1月6日,德國總理默克爾的接班人、德國國防部長安妮格雷特·克蘭普-卡倫鮑爾和德國外交部部長海科.馬斯對聯邦議會宣佈,將撤走德國在伊拉克的所有士兵,主動結束德國在伊拉克的軍事存在!

駐伊拉克德軍走得很急,德國國防部長安妮格雷特·克蘭普-卡倫鮑爾1月6日剛剛宣佈撤兵命令,1月7日凌晨,駐伊拉克的德國士兵連夜從巴格達撤走,32名駐紮在巴格達的德國士兵已經從伊拉克飛往約旦!

德國還洩露了一個秘密,一個關於美國的秘密!在德國從伊拉克撤兵的同時,伊拉克的美國大兵也在轉移,而且是夜間轉移。德國之所以知道巴格達的美軍在進行夜間轉移,是因為德國有3名士兵和美軍一起轉移!德國在伊拉克首都巴格達的士兵不多,只有30多個,這次撤兵之後,巴格達已經沒有德國士兵!

德國這次突然下令從伊拉克撤兵,和伊拉克1月5日議會高票通過的議案有關,根據伊拉克國民議會1月5日通過的議案,伊拉克國民議會要求所有的外國軍隊撤離。既然是針對所有的外國軍隊,就包括駐紮在伊拉克的德國士兵!

德國如此聽話,怕些什麼呢?德國不是害怕,德國是不想趟這趟渾水!伊拉克國民議會通過“讓所有外國軍隊撤離”的議案,如果德國和美國一樣賴著不走,伊拉克什葉派就會認為德國和美國狼狽為奸,在對付美國的時候,就會同時襲擊德國駐軍。德國不擔心幾十名士兵被襲擊,德國擔心的是美國以此為藉口,要求德國和美國一起對付伊朗。

美伊對峙期間,德國等歐盟28個國家早就宣佈中立,不參與美國任何針對伊朗的行動。德國等28個歐盟國家宣佈中立,就是要獨善其身,不想給美國當炮灰,不想充當美國的打手,美國怎麼和伊拉克鬥,怎麼和伊朗打,是美國的事情,和歐盟無關,歐盟不想成為被殃及的池魚!

德國學聰明瞭,美國搞亂中東,中東產生了大量的難民,最後難民都往歐盟國家跑,難民成了歐盟國家的累贅,成了歐盟國家的經濟負擔!有了伊拉克和敘利亞等國教訓,德國不準備幫美國打伊朗,不準備幫美國打伊拉克的什葉派,德國需要和平崛起!


老鱷魚觀天下


今天早些時候,德國宣佈將在近期撤走駐紮在伊拉克境內(巴格達和塔吉地區)的三十多名德國士兵,而這些士兵隨後會被安排進入並駐紮在約旦和科威特。不過需要強調的是,德國此次撤軍並不是全面撤出伊拉克!

截至目前,德國在包括伊拉克、約旦等在內的中東國家共駐紮有四百一十五名聯邦國防軍,其中有約一百二十人駐紮在伊拉克;所以說,德國此次撤走的士兵只是其駐伊拉克總兵力的四分之一。

毫無疑問,蘇萊曼尼的死對於駐伊德軍還是產生了影響:他們自本月三號起就暫停了對伊拉克安全部隊和庫爾德武裝的相關培訓工作。但是德國國防部也已多次做出聲明:德軍不會全面撤出伊拉克和中東,因為他們還將繼續參與打擊極端組織的行動。

實際上,德國並沒有輕易放棄伊拉克的理由。要知道,自2014年起,德國到目前為止對伊拉克的重建資金投入總額高達17億歐元;而且早在本世紀初的時候,德國政府就十分反對以美國為首的多國聯軍對伊拉克發動戰爭。

雖然說當時的德國總理施羅德反對伊戰在很大程度上是有確保自己支持率的企圖,但我們也看到即便是後來的默克爾政府,在伊拉克等中東問題上仍舊保持著相比之下要溫和許多的態度和政策。

在外界看來,儘管德國耗費了大量的人力財力卻看上去吃力不討好,默克爾是不是吃飽了撐的?或許表面上看確實如此,但德國絕不是人傻錢多的主兒。包括在中東駐軍、向中東出售武器以及提供發展性投資等在內的舉措,其背後都隱藏著德國更具深意的政治目的。

近些年來,由於中東逐漸惡化的政治生態,包括德國在內的歐洲地區也深受其害:難民危機、恐怖主義威脅等等。但是,作為歐盟和北約主要領導者之一的德國,其在中東的政治影響力卻遠弱於英美法。

這種不平衡也是逐漸擺脫了二戰和冷戰影響後的德國所不能接受的。正是基於這樣的考慮,德國近幾年也開始有意識、有計劃的加強了在中東的戰略佈局,默克爾的最終目標還是希望儘可能的提升德國在這一地區的影響力和話語權。

我是軍武最前哨!


軍武最前哨


德國人的思維已經變了!德國已經不是七十多年前二戰時候的德國。那時的德國法西斯政府不僅對其他國家痛下殺手,即便是對自己國家士兵的生命也是視如草芥。然而,經過七十多年潛移默化的改造,現在的德國政府已經越來越珍惜自己士兵的生命了。從德國對國際熱點問題的態度來看,德國政府也越來越理性了。面對伊朗的報復威脅,面對伊拉克議會通過的驅逐外國軍隊的決議,此時撤軍,既避免了士兵生命的威脅,又避免了尷尬。再者,從內心來說,德國並不想“陪綁”美國,趁此機會一走了之,又何樂而不為呢?所以說,德國此舉是明智的抉擇。

1月3日美國搞了一次“刺殺”行動,炸死了伊朗軍方的實權派人物,“聖城旅”指揮官蘇萊曼尼將軍。這顯然激怒了伊朗上上下下。官方揚言報復,民眾也是群情激奮。接任蘇萊曼尼將軍的“聖城旅”新任指揮官卡尼更是發誓要“讓美國人的屍體遍佈中東”。而群情激奮的伊朗民眾在參加蘇萊曼尼將軍的葬禮時又發生了踩踏事件,導致50人死亡,這更增添了伊朗人的怨氣。而狂熱的伊朗人那可是什麼都做得出來的。一旦他們“殺紅了眼”,哪還管你是美國人還是德國兵?所以,德國首先將身處最危險地方巴格達的32名德軍士兵撤走了。

對於美國的“刺殺”行動,伊朗是憤怒的。而另一個感到憤怒的國家就是伊拉克。一來“刺殺事件”發生在伊拉克,伊拉克自然會認為美國無視自己的主權,會感覺到尊嚴受到傷害。二是伊拉克目前是什葉派掌權,議會和政府都被什葉派控制。而伊朗又是什葉派的領袖國,所以,從教派來說,伊朗肯定會傾向於伊朗。所以,在1月3日的“刺殺事件”發生後,伊拉克議會隨即於1月5日通過了“要求外國軍隊撤出伊拉克”的決議。對於伊拉克議會的這個決議,美國自然是反對的。美國官員表態說:“撤出可以,但伊拉克必須償還美國為了伊拉克和平所付出的‘代價’”。美國還指責伊拉克什葉派政府“忘恩負義”,並威脅要制裁伊拉克政府。顯然,美國不會輕易撤走。可是,德國在伊拉克並沒有美國那樣的利益。所以,在伊拉克議會通過決議的第二天,德國就宣佈撤軍了!

1月6日,德國國防部長卡倫鮑爾和外長馬斯共同宣佈了德國政府從伊拉克撤軍的決定。德國人是“說撤就撤”,1月7日,德國就撤出了在巴格達的32名德軍,另外3名在“聯合反恐指揮中心”工作的德國軍人也隨著美軍一起撤到了科威特。德國優先撤出這兩地的德軍顯然也是有原因的。一是目前的巴格達地區最危險。二是“反恐指揮中心”已經成為伊朗人和伊拉克什葉派民兵組織最可能的報復目標。而在其他基地駐紮的德軍,德國政府表示將會“有序”撤離。

德國雖然也是北約成員,但德國並沒有參加伊拉克戰爭。在伊拉克戰爭時,只有英美兩個北約國家直接參戰。所以,德國在伊拉克有駐軍是伊斯蘭國恐怖組織“興起”後的事情。在奧巴馬主政美國時,為了政治正確,美軍宣佈從伊拉克撤軍。這從間接上給了伊斯蘭國興起的“空間”,以至於後來發展到巴格達差點被伊斯蘭國恐怖分子攻陷的地步。因此,有人說小布什之蠢是“不顧一切”的發動了伊拉克戰爭,而奧巴馬之蠢是“不計後果”的盲目從伊拉克撤軍,導致伊斯蘭國的興起和恐怖分子的泛濫。國際社會也被迫介入了伊拉克的反恐戰爭。德國就是在此時向伊拉克派駐軍隊的。

美軍撤出伊拉克後,伊斯蘭國迅速“興起”,大有將伊拉克政府一舉拿下的勢頭。當時的伊拉克軍隊是節節敗退,伊斯蘭國恐怖組織武裝一度攻到了巴格達城下。在岌岌可危之際,伊拉克政府不得不向國際社會“求援”。於是,在美國的主導下,成立了“反ISIS聯軍”。由於北約的成員國身份,以及擔心難民潮這兩個原因,德國也於2015年派出軍隊進駐伊拉克參加了“反恐戰爭”。

在伊拉克反恐戰爭期間,德國最多時曾有3000多名軍人參戰,在反恐戰事基本結束後,德國陸續撤走了大部分軍隊。現在,在本次撤軍前,德國僅有415名軍人駐紮在伊拉克。如果一次性撤走的話,應當不難。不過,考慮到自己的北約成員國身份,以及美國的感受,所以德國採取了“有序撤出”的方式。這種既撤而又“陸續撤”的表態和方式,也凸顯了默克爾和德國政府的智慧。如果不撤,一來面對伊拉克政府的撤軍要求會“很尷尬”。二來德國士兵會有生命危險。三來一旦德國士兵出現傷亡事件後,德國很可能會被“拖住”。因為一旦有士兵傷亡,德國國內就會埋怨德國政府,主張報復的民眾會要求德國留下 ,那時候的德國會變成“不撤也不是,撤了又臉上‘無光’”。可是,如果現在一次性撤光的話,美國臉上又會“掛不住”。畢竟,德國和美國還是盟友,德國的防務目前還必須依靠美國。

其實,德國之所以迅速做出了撤軍決定,還有兩個“只可意會不能言明”的原因。一是美國放棄對德國的限制前,德國不想因為北約或美國的利益投入太多的軍費開支。由於二戰的原因,德國的軍力發展一直受到美國的“制約”,所以,德國的軍隊規模和軍力連世界前二十名都難以排進去。而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投入再多,那也是替美國和北約“做嫁衣”。所以,德國一直軟抵制美國的軍費開支2%要求。其實,德國並不是不想大力發展軍力,它只是想等美國不再限制它時“再使勁”。所以說,如果從伊拉克撤軍,也可以節省一些軍費。

德國迅速作出從伊拉克撤軍的第二個“不可言明”的原因,是德國“嗅到”了戰爭的氣息,以免在發生戰爭時德國被迫捲入。現在,美國和伊朗的關係“勢如水火”,一個揚言要“無差別”的報復,一個是大軍不斷向中東“集結”。一旦有一方的行為“再次超出底線”,立馬就可能會“擦槍走火”。以美伊兩國的國內“態勢”,一旦伊朗的報復傷及平民,美國國內的輿情肯定會逼迫美國政府“反報復”,而為了即將到來的大選,美國政府也肯定會再次做出強硬舉動。那樣的話,美伊衝突乃至戰爭將隨時都可能爆發。而一旦戰爭爆發,德國想撤都難了!所以說,德國迅速作出撤軍決定是理性思維和明智之舉。


人生觸底反彈


與其說德國怕什麼?不如說德國想表達什麼意思。德國這一次“率先垂範”,帶了個好頭,主要是給美國看的:看!我響應伊拉克“一切外國軍隊都必須撤出”的號召,先撤35人,其它的近百人只要伊拉克要求,繼續撤,乾淨利索全部撤出伊拉克。德國給美國看,希望美國懂這個道理:如果“客人”不受主人歡迎,就應該知趣地撤走,不要耍賴。德國的土地上也有美國的駐軍,德國希望美國能象自己一樣“紳士”一點。



(德國軍事人員訓練伊拉克軍隊)

德國自二戰後的遭遇,與伊拉克有相似之處,被佔領,被強迫接受美國的駐軍,同樣都是戰敗國的待遇。德國參加北約後,真正參加北約戰爭的,只有科索沃。此後多是參於一些後勤工作,對戰爭並不是特別熱心。德國對伊拉克保持有軍事存在,主要是為了反恐,幫助伊拉克政府軍做些訓練和軍事顧問的工作。德國是個能源缺乏的國家,它需要中東的天然氣和石油,為此,它在中東的一些國家,如約旦,科威特,包括伊拉克保持了400多人的軍隊。



(德軍乘機撤出伊拉克)

如果不發生蘇萊曼尼被暗殺事件,伊拉克沒有要求外國軍隊撤出伊拉克,德國軍隊或許會繼續留在中東。因為近些年,德國已經在這裡投資了14億歐元,德國馮德萊恩2018年就曾經表示:德國軍隊或許長期在中東留下來。但,2019年美國對德國的欺凌讓德國更多地看到了外國駐軍的不合理性。所以,伊拉克議會的決議一出,德國馬上響應,率先撤出了30名軍事人員。德國的撤軍不是怕受到攻擊,而是對美國暗殺和駐軍的一種表態。德國希望西方國家能夠遵照國際法和國際規則行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