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旬農村老夫妻辛勞一生,住山溝崖邊小院土屋,有一個心願看是啥


近日和一影友去晉南中條山西端的一個小山村裡採風,這個小村子坐落在高低不平的一個山溝裡,房屋窯洞依山而建,從遠處望去一層一層的,這家的屋頂就是上面那家門前的馬路。現在很多人家都建了新的房子,紅門白牆很是好看。在一條小巷子裡我們遇見一個靠著山溝的小院子,小院的土牆青瓦和路對面的房子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正尋思著是誰住在這樣一個小院裡呢,看見對面一對曬太陽的老人,我們上前打聽,老人說這是他們住的院子。

見我們過來說話,二位老人馬上起身,要讓我們去家裡喝杯水。看見門上有兩個金屬牌,寫著“光榮之家”和“黨員戶”,老大爺告訴我們,他年輕時候當過兵,現在還是黨員。這兩個牌子都是發給他的。

大爺姓薛,今年80歲,說起大爺的一生,可謂是勞苦功高。薛大爺19歲那年,響應號召光榮入伍,在部隊幹了三年後,由於表現優秀,又延期服役2年,1964年退伍回到家鄉,參加生產。那時正是農業學大寨的高潮期,他和村裡的農民們一起投入到修渠築壩開荒造田的建設中。在村裡他積極勞動,當年8月又收到了二次參軍的通知,後來因為種種原因沒能再次入伍,被村裡委任進行民兵訓練。


1969年,他來到山西永濟的發電廠,支援“三線”建設,後來又回到鎮上參加建設造紙廠、保溫材料廠。1980年,隨著國家土地政策的變化,他創建的鄉鎮企業也隨之解散。實行土地承包責任制之後,他回到農村,耕種自家的幾畝山坡地。

期間他與大娘結婚,並生育了兩個兒子。家庭人口的增多,靠種地解決不了家裡的經濟問題,有過在外打拼經驗的薛大爺和老伴商議,在鎮上開了個小商店,靠著這個小商店的收入,他們給兒子們都娶了媳婦蓋了房子。

大娘自從嫁給薛大爺,就跟著大爺辛勤勞動,沒有文化的她還跟著大爺學會了賣貨算賬。小商店幹了幾十年,直到前些年身體不佳,他們才關掉小商店回村裡養老。

回到農村老家,他的老院子已經蓋了給兒子居住,二兒子也住在了新的院子裡,他們覺得自已生活沒有問題,不願意和兒子在一起居住,就把生產隊原來養牲口的我們這裡稱做“馬房”的院子買了下來,收拾一番住了進去。這個小院有兩間房,他們把外面的飼料間改成了廚房。他們在房子邊上養了十幾只雞,下的蛋可以供他們平時吃的。

小院子緊靠溝邊,一眼望去就是連綿的山地的溝壑,視線非常開闊,老人們在院裡種了一些花草,正值冬天,月季花還在嬌豔地開放,現出一些生機。


進入屋內,大娘執意要給我們倒水喝。屋子裡很簡章,有一個火炕連著一個柴火爐子,冬天既能做飯又能取暖。大娘說他們的大兒子有個兒子在外地打工,大兒子和大媳婦在家照顧重孫子,這幾年生活也是比較緊張。二兒子是離婚後重組的家庭,現在的媳婦也經常因為錢的事情和兒子鬧點不愉快。兩個兒子過得不是很好,這讓他們兩個很是著急。

可是年齡大了,也幫不了兒子們,他們自己沒有別的經濟來源,又不願意給兒子們增加負擔,就靠著每人每個月一百左右的老年補助和大爺的60元一月的退伍補助生活,日子過得緊巴,所以能省的都儘量節省,平時做飯就是燒柴,乾柴是從地裡撿來的,不用花錢。

大爺說現在他們最大的開支就是每個月的藥費。人老了就愛生病,前陣子身體不舒服還去運城看了一次病,現在每天都要吃幾樣藥維持。他們一個月五百元多的生活費用,吃藥還要花去二百多,吃穿上就得受點緊。好在孫子們不時也還會給他們一些零花錢,大爺說他知道孩子不過得都不富裕,咱這隻要能過得去就行了,不再有什麼要求。現在最大的願望就是希望兒子和孫子們都趕緊努力,把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