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既然有了伊斯坎德爾導彈,為何還要弄出來個機載的,匕首導彈呢?

用戶4018522406


早在2018年,由俄羅斯研發的KH-47M2“匕首”空射高超音速彈道導彈就曾引發廣泛關注,俄國防部副部長鮑裡索夫在接受採訪時對這型導彈也是讚賞有加,他稱:“匕首”彈道導彈不僅可以攻擊任何移動中的航母、驅逐艦等水面目標,而且有能力躲避當前的任何反導系統。

不難看出,鮑裡索夫對於“匕首”的性能強調明顯是在針對美國,因為目前在大型水面艦艇目標和反導系統上最出色、對俄羅斯最具威脅的無疑就是美國。所以說,在未來的大國博弈中,“匕首”空射高超音速彈道導彈必將成為莫斯科掣肘華盛頓的戰術武器之一。

根據現有公開信息顯示,“匕首”導彈的最大飛行速度可達10馬赫(約12250公里每小時),這樣的速度也是俄軍對“匕首”導彈“可躲避和突破當前任何反導系統”認知自信的主要來源。除此以外,“匕首”特有的氣動控制和飛行機動力也讓其在反防禦方面遊刃有餘。

不過,在討論“匕首”性能的同時我們絕不能忽略作為其發射平臺的米格-31戰鬥機。作為俄空軍現階段速度最快的機型(2.83馬赫,約3467公里每小時),米格-31的參與為該型導彈的打擊提供了出色的初始速度、高度以及發射陣位,同時也縮小了敵方的可攔截窗口,進而對導彈的造殺傷性能產生正面影響。

自“匕首”導彈曝光以來,部分人就習慣將其與俄軍的“伊斯坎德爾”彈道導彈進行比較,甚至有觀點認為“在擁有伊斯坎德爾的前提下研發匕首是重複工作”。毫無疑問,曾因《中導條約》一度被廢的“伊斯坎德爾”在葉利欽時代迎來重生,並很快成為了俄軍戰術彈道導彈庫中的標誌性武器;但客觀而言,伊斯坎德爾與KH-47M2“匕首”還是存在本質上的區別。

首先,兩者有著基於陸地和空中發射平臺的不同。其次,伊斯坎德爾屬於陸軍戰役戰術導彈,在打擊目標上更傾向於敵陸上全縱深內的戰役佈勢;反觀“匕首”,正如鮑裡索夫所言,更強調針對移動中的大型水面目標。再次,俄軍目前自用的M型伊斯坎德爾導彈無論是在射程、速度還是發射機動上都要遜色於“匕首”(據悉‘匕首’的理論最大射程為1000公里)。

綜述而言,KH-47M2“匕首”與伊斯坎德爾導彈存在戰場任務定位的根本不同,而且前者在實現“冷戰空基發射彈道導彈研究”的同時,也是針對主要假想敵(美國)優勢(海上)的一次戰術手段的提升和豐富;因此,“匕首”與伊斯坎德爾並不會有“戰術重疊”的問題。

我是軍武最前哨!


軍武最前哨


匕首和伊斯坎德爾完全不是一個層次的武器,伊斯坎德爾只是普通的戰術彈道導彈,而匕首則是一種高超音速武器,配備的是具備變軌能力的滑翔彈頭,是為未來戰場突破末端反導攔截系統而準備的。其搭載在米格-31上獲得的超遠射程和突防能力可不是伊斯坎德爾這種單純的彈道導彈能比的。

匕首導彈的彈頭擊中目標準見,注意彈頭的形狀並不是對稱的

俄羅斯另一款滑翔彈頭YU-71

伊斯坎德爾體積小,一車可帶兩發,反應速度快,精度高,是一款優秀的戰術彈道導彈,但是跟匕首壓根不是一個層次的東西


實際上“匕首”的思路是通過載機來獲得額外的射程。載機可以帶著它飛行很遠的距離再發射,而且可以爬升到20公里的高空,這部分高度帶來的勢能換成動能又可以讓匕首獲得一部分額外射程;最後加上可滑翔的彈頭,使這款導彈又獲得了一部分滑翔增程和變軌突防能力。這種思路也被美國所借鑑,美國人提出的TBG(Tatical Boost Glide)其實就是一種空射火箭,與匕首是差不多的思路,只不過其滑翔彈頭為乘波體,升力更高,滑翔距離更遠。

美國正在規劃的兩款高超音速武器:TBG和HAWC


紙上的宣仔


伊斯坎德爾導彈是俄羅斯陸軍現役最先進的戰術導彈系統,其中包括兩種不同類型的導彈。一種是伊斯坦德爾M,屬於中近程地對地彈道導彈;另一種是伊斯坦德爾K,屬於中近程地對地巡航導彈。這兩種導彈均採用一車兩彈的裝載模式,底盤為四軸驅動的一體化發射車,最大射程不超過500公里,命中精度在1米到10米之間,在陸軍裝備中絕對是大殺器級別的存在。

比起世界上其他國家的同類產品,伊斯坎德爾導彈的綜合性能可謂是首屈一指。美國陸軍也有著名的ATACMS戰術導彈系統,與M270型遠程火箭炮兼容,不過射程只有150公里(改進型可達300公里),命中精度大於15米。中國陸軍也曾經裝備過射程超過300公里的東風11彈道導彈,但是後來由於後勤保障和調度指揮等問題全部撤銷了,只保留大口徑火箭炮作為遠程支援火力。

伊斯坎德爾導彈實際上是俄羅斯打中導條約擦邊球的產物,因為按照條約規定,美俄雙方均不能裝備射程在500-5000公里之間的陸基彈道導彈/巡航導彈。伊斯坎德爾導彈的最大射程剛好是500公里,不能算是違約。當然美國也指責俄羅斯在伊斯坎德爾導彈的性能參數上打了埋伏,其真實射程不止500公里,但是卻拿不出確鑿的證據。這個理由也成為美國後來單方面退出中導條約的藉口之一。

不管俄羅斯是否存在隱報瞞報的行為,伊斯坎德爾導彈由於尺寸和重量的限制,雖然擁有強大的機動突防能力和精確的打擊命中精度,但是射程較近、載荷較低的缺點始終是限制其威懾能力進一步提升的重要瓶頸。另一方面這些年來美國不斷推進在俄羅斯周邊構築反導系統包圍圈,嚴重削弱了俄羅斯核打擊力量的有效性,俄羅斯必須儘快針鋒相對地加強反制手段。

美國在歐洲部署的反導陣地和重要海空軍基地,到俄羅斯邊境的距離都頗為尷尬。使用近程導彈夠不著,使用洲際導彈又太浪費。俄羅斯靈機一動,在陸基版本的伊斯坎德爾導彈基礎上,略加改動發展一款空射型號,既可以在體積重量基本不變的情況下實現射程成倍提高,因為空射導彈有足夠的初始速度和初始高度,可以節約大量的燃料;又可以規避中導條約的條款,豈不是一舉兩得。

於是所謂的匕首導彈就這樣華麗地高調亮相了,該型導彈可以由米格31、圖22M3等空中平臺進行掛載,儘管俄羅斯將其冠以“高超音速導彈”的時髦名稱,但是在本質上匕首導彈還是更加接近於一款空射型彈道導彈,最大射程超過2000公里,飛行速度可達10馬赫。再加上發射平臺的作戰半徑,匕首導彈足以有效威脅5000公里範圍以內的各種地面/海上目標,威懾效果比起伊斯坎德爾導彈完全不可同日而語,堪稱是俄羅斯實施不對稱作戰的又一個經典案例。


晨曦談兵


近期俄羅斯高調公佈了幾款超高速導彈武器系統。意義重大!

美國與俄羅斯簽定的《中導協議》已經面臨只剩下了一堆廢紙的尷尬局面。

美國與俄羅斯之間有一種新形勢下“冷戰”軍備競賽模式的存在……

以俄羅斯高調公佈的新的“三位一體”戰略打擊佈局…高超音速武器系統是主力軍。含概了俄羅斯“陸、海、空、空天”軍各軍兵種。

潛射型“皓石”高超音速反艦導彈、陸基型超高速“先鋒”導彈,俄羅斯更是罕見的公開“匕首”超高速導彈發射的整個過程場景:由“米格-31”超音速戰鬥機掛載一枚“匕首”向目標區域實施打擊。

根據報道:“匕首”超高速導彈是陸基型號“伊斯坦得爾”高速戰術導彈的機載空射型。

俄羅斯接二連三高調公佈了多達6種不同類型的新式超高速導彈和武器系統,一些武器系統的先進技術壓倒性超過美國人……(“先鋒”超高速導彈)!

美國人也倍感壓力山大,雖然心裡不舒服也無計可施。











孔乙己亂彈


這個是伊斯坎德爾導彈。俄羅斯的型號叫做“9K720”。

這是屬於一個戰鬥民族受了刺激的產物。

W君這話的由來在於——在海灣戰爭中,蘇聯產的進程彈道導彈“飛毛腿”被愛國者導彈攔截得一塌糊塗,因此俄羅斯在2006年開始裝備了這種很不容易被攔截的“近程彈道導彈”。


從數據上說,這枚導彈重量為3.5噸,有效載荷為380公斤,射程280公里。

如果持續關注W君的讀者那麼就應該看到最近的一篇問答《洲際導彈射程可達1.6萬公里,國土面積不夠的國家是如何試驗的?》,這裡提到了彈道導彈的速度和射程公式。

通過這個公式我們可以推導出來,這枚導彈的最快速度其實也就是在1800-2000公里/小時的層面上,大約不足6馬赫的速度吧。因此在末端的時候,這枚導彈可以採取機動和曲線變軌的方式投擲彈頭。

從導彈的結構上也能證明這一點,大量的氣動控制舵和姿態發動機其實都是為了突防所安裝的。

從性能上來說,伊斯坎德爾導彈可以說是最優秀的近程彈道導彈之一了。


但問題點就在於,這是一枚近程彈道導彈。普通版射程280公里,其實就是飛毛腿B導彈的升級版本。



然後咱們再說匕首導彈。很多人會覺得匕首導彈和伊斯坎德爾導彈的外形很相似。

其實呢,如果仔細去看,這兩款導彈有著很大的外形區別。

這是一款超高音速飛行器,使用火箭助推,在高空發射,射程高達2000公里,而平均的飛行速度也達到10馬赫。從技術指標上也是伊斯坎德爾導彈所不能比擬的。

當然,這種導彈有可能運用了一些伊斯坎德爾的突防技術,但要注意的是這是兩款完全不同的武器,匕首導彈這是典型的中導。


這樣看是不是就能明白了?——俄羅斯的伊斯坎德爾和匕首完全是兩個不同領域的武器,所以並不存在絕對的取捨關係。不能說有了一個就不要另一個了吧?


軍武數據庫




“匕首”導彈目前還處於保密狀態,但從導彈的外觀和被外界獲取的情報來看,所謂“匕首”導彈就是俄軍陸基“伊斯坎德爾”近程彈道導彈的空中發射型,它就是一枚“空射彈道導彈”,俄羅斯公佈它的數據是:飛行速度是10馬赫、射程2000公里,由於速度太快美軍現有的各類“導彈防禦系統”不可能對它進行攔截……還由於威力大可以重創航母!



“匕首”空射彈道導彈真的很厲害,真的不能被“攔截”?

首先,因為是空射彈道導彈,“匕首”就會有固定的飛行彈道拋物線,這是彈道導彈固有的特性,只要是飛行軌跡固定就會有被精確跟蹤和相對容易攔截的可能!包括美國在內的軍事科技強國現在初步裝備了:標準3、紅九B...艦載“導彈防禦系統”,主要是為攔截射程1000公里內近程彈道導彈而設計的,目前還暫時攔截不了10馬赫(這個飛行速度存疑)的目標,但是在5–8年內技術會有所突破,到了那時攔截10馬赫的目前會變得容易一些!



“匕首”空射彈道導彈的發射平臺是米格–31大型截擊機(還有圖–22M“逆火轟炸機”),這種1970年代中期設計的超大型截擊機根本沒有隱身性能,並且由於體積太大,在大型艦載相控陣雷達屏幕上目標反射面積也很大,而且“匕首”還是作為彈道導彈它需要在萬米高空進行發射,若是在低空發射就行不成“高彈道拋物線”…也就是說米格–31至少需要在8000~1萬米高度將它發射出去,這就會給米格–31帶來了風險,因為現代航母艦載機在加油機的配合下,最遠距離航母800公里外進行空中巡邏……很可能早期就發現了米格–31,在它發射“匕首”以前就可以將其擊落,



另外,“匕首”的母型“伊斯坎德爾”近程彈道導彈,增程型最遠射程為420公里……俄軍宣稱“匕首”射程2000公里是不現實的!即便它在萬米高空發射,射程也不至於達到2000公里,很有可能將米格–31的航程也算進去了!

那麼,俄軍為何要研製和裝備“匕首空射型彈道導彈”?這主要還是對抗美軍的航母戰鬥群,現今的俄羅斯海軍已經不能與昔日的“紅海軍”相提並論了,大型水面艦艇老舊不堪!新型戰艦也只是中小型戰艦,與美軍的“伯克級”驅逐艦對抗完全處於劣勢...俄海軍雖然衰落,但美軍航母戰鬥群的戰鬥力反而是得到了加強!隨著F–35B這樣的“五代機”上艦,就更加難以應付了。


俄軍將來對抗美軍航母的戰法仍然是飽和攻擊!其中空中裝備就是由“逆火轟炸機”攜帶KH–32巨型反艦巡航導彈和米格–31攜帶“匕首”彈道導彈採取聯合攻擊的方式,而KH–32和“匕首”都是高速武器,只需有一枚命中航母就能將它重創,“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的道理俄羅斯還是有深刻體會的!
陸軍“

伊斯坎德爾導彈”的制導方式是:慣性制導+數字景象匹配+格洛納斯衛星制導,最後命中精度為5~7米,俄軍也稱“匕首導彈”採用了衛星制導方式,但俄軍現在的格洛納斯衛星(全球定位)似乎是網絡建設不完善,如果是這樣“匕首”真的射程在2000公里意義也不大。

總之,“匕首空射彈道導彈”不是啥新式武器,只是一種變通發射的一種改進型彈藥罷了,它目在速度上有些優勢,但是這個優勢對裝備了“宙斯盾”、“神盾”這樣大型戰艦的強國海軍來說,5~8年內消失!到那時“匕首導彈”和米格–31都是相對容易攔截的目標!


皇家橡樹1972



礦泉水163550980


這就是一個有了這款,為什麼還有那款的問題?有點類似人在吃飯時,明明吃大米飯就能吃飽,為什麼還要吃菜呢?

為什麼要把它們當成同樣競爭性的東西呢?伊斯坎德爾導彈只列裝於俄羅斯陸軍,作為陸基戰術導彈的,作為一個陸軍所屬的戰役火力突擊力量來加以使用。

匕首導彈是專供俄羅斯空軍使用的,為一款機載武器,可以用於打擊艦艇等目標,這是伊斯坎德爾導彈所不具備的功能,打擊範圍要更廣更大。不是簡單的突擊幾百公里以內的目標的問題,可以打擊的更遠的目標,任務因為更為廣泛。

這兩款武器實際上使用單位不同,作戰任務也不盡相同,沒有什麼使用衝突可言,完全可以並行發展的裝備。


麥田軍事觀察


你好!盆友

俄羅斯既然有了伊斯坎德爾導彈,為何還要弄出來個機栽的匕首導彈聽呢?

首先,這也主要是因為俄美關係說起了,自從俄羅斯公佈導彈後,美國人如此忌諱伊斯坎德爾,主要是因為它詭異的變軌能力,防禦起來非常困難。

前段時間,據外媒報道稱,美國日前向俄羅斯提出條件,要求俄在2個月內重新開始執行《美蘇消除兩國中程導彈和中短程導彈條約》,否則美方將退出該條約。對此,俄專家就表示,俄羅斯一直都是在無條件地執行條約,美國此次的“無理取鬧”,其實就是想要俄停止生產“伊斯坎德爾”導彈系統。後者能夠有效打擊美國建立在俄周邊的反導基地,從而使美國冷戰結束後苦心經營,精心佈局的反導基地變成一堆廢墟。

俄軍一直表示,“伊斯坎德爾”導彈系統使用的9M723型彈道導彈的最大射程為480公里,沒有違反條約的限制。不過,美方卻認為,最新的“伊斯坎德爾M”導彈系統可以兼容發射9M729巡航導彈,後者的射程可能達到了2500公里。事實上,美國並不懼怕9M729巡航導彈,而是害怕9M723彈道導彈,美國就藉此機會來徹底反對“伊斯坎德爾”導彈,在最大程度上減少這款導彈的威脅。

俄9M723彈道導彈的性能的確是非常驚豔的,俄宣佈它的最大射程為480公里,但沒有人會相信該導彈的射程潛力就只有480公里。9M723導彈擁有一個巨大的戰鬥部,還採用模塊化戰鬥部設計,可以根據目標不同在爆破彈頭、集束彈頭、雲爆彈頭等多款彈頭進行選擇。美國之所以對這款導彈如此畏懼,是因為9M723導彈具備了高機動變軌能力。在飛行過程中,9M723導彈的飛行高度一般在50千米左右,在接近目標時才會降低高度,它能夠在最終飛行過程中進行異常複雜的機動,甚至堪稱詭異。俄媒披露它在最終飛行時過載高達30G,由此可見它的機動劇烈程度了。

目前,外界已經確認俄軍在加里寧格勒、克里米亞、敘利亞等地區,客觀來說,俄軍裝備“伊斯坎德爾”導彈的確有違反條約的地方,但是,卻並不意味著俄羅斯理虧,俄方違反條約也是理直氣壯的。美國在歐洲、日本都建成了陸基版的MK-41垂髮裝置,用來發射“標準-3”系列攔截彈,儘管美國反覆聲稱該系統並不具備進攻能力,但無論如何,MK-41垂髮裝置是可以發射“戰斧”導彈的。

最後 俄羅斯為進一步拜託美國給俄施加壓力,所以俄弄出來了匕首導彈聽裝置只需要更改火控系統,為的就不想明面上撕破臉罷了!條約規定不能擁有相關的陸基發射裝置或設施,美國的陸基MK-41顯然是有擦邊球的意味。如此來看,這個條約只能是淪為一張廢紙了。

在此,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祝你身體健康,萬事如意,心想事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