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電磁彈射技術如何?

途說菌機


眾所周知,航母的戰鬥力與艦載機的出動效率有很大的關係,滑躍起飛航母每分鐘最多可以起飛一架艦載機(一天極限150架次),而擁有3部彈射器的航母每分鐘可以起飛2架艦載機甚至更多(一天極限300架次)!此外,彈射起飛的起飛重量也要比滑躍起飛更具優勢!

根據公開消息來看,我國的航母電磁彈射技術已經發展到地面試驗-工程樣機階段,雖然在理論技術上可以與美國福特號航母的電磁彈射技術相提並論,但要說領先筆者尚不敢說,畢竟採用電磁彈射的福特號航母已經服役了,我們的還沒有真正上艦!

在剛開始發展航母艦載機彈射技術的時候,對於中國來說,不管是電磁彈射還是蒸汽彈射都是尚未涉足的領域,兩種彈射方式也就不存在哪個的技術更加成熟。所以,中國幾乎是同時研發電磁彈射和蒸汽彈射兩種技術的,只不過後來電磁彈射的研製速度更快技術更加成熟一些!

而中國之所以能那麼快掌握電磁彈射技術,離不開馬偉明團隊付出,該團隊在多個武器技術領域都頗有建樹,如在航母電磁彈射器、未來電磁炮、潛艇無軸泵推以及艦艇綜合電力系統技術方面都能看到他們的貢獻!

馬偉明早在2016年的央視節目中曾表示,中國電磁彈射技術研究已獲成功!而從他的公開論文中也能看到我國電磁彈射技術的進展,2015年2月發表論文之前突破“蓄電池儲能關鍵技術”;2016年10月之前突破“高能量密度儲能技術、大容量功率變化技術、大功率直線電機技術和新型網絡控制技術”等電磁彈射技術的關鍵難點!

軍事專家尹卓節目中曾不止一次談及中國電磁彈射技術,他在17年時候表示“我國的殲-15戰機已在陸上進行了成百上千次電磁彈射試驗”,18年的時候又稱“我們的電磁彈射技術比美國福特級航母要好得多,他的很多重大問題還存在,我們的早已解決”!

按照目前情況來看,我們的電磁彈射技術地面試驗已經相對成熟,也是時候上艦應用了,所以第三艘航母採用電磁彈射可能性非常大,接下來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天下布武


不管別人怎麼說,我們就敢說技術世界第一!

對於中國未來的003型航母來看,採用先進的電磁彈射器肯定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中國在電磁彈射器技術方面獲得了相當大的成就和突破,現在就差和第四代艦載機共同合練。

這樣就能完成電磁彈射器需要的驗證器可靠性、穩定性,當前的試驗我們看到大部分都是利用殲-15艦載機來完成,據軍事專家尹卓少將稱已經完成了至少近千次彈射任務,真題水平超過了美國的電磁彈射器。

美國海軍的電磁彈射器據稱已經完成了大約10000次以上的重複試驗,主要是驗證系統的可靠性和基本性能,美國還進行了滿功率試驗和環境適應性測試。美國彈射了不同型號的艦載機,這包括了F/A-18戰鬥機、E-2預警機、C-2運輸機、F-35C第四代戰鬥機等,為的就是證實這些艦載機需要哪些不同電磁功率來滿足彈射任務,特別是F-35C戰鬥機已經完成1000多的起降任務。並且已經開始在“福特”級航母上測試。

相比中國電磁彈射器來說,我們在硬件上已經不相上下,特別是電磁彈射器所需要的直線電機、儲能系統、電力系統、控制系統等,已經沒有任何的根本難點、問題。當下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電磁彈射器的持久性和可靠性。但這個還需要時間和實際模擬,對於中國當下電磁彈射器技術來說真心不算個事。我們完全可以再2年後看到003型航母成型後,我們自己的電磁彈射器安裝上機!


南國軍情


根據馬偉明院士的話,中國電磁彈射技術已經取得重大進步。

在2017年1月25日,中央電視臺播出的“2016年度科技盛典”節目中,馬偉明獲得了“2016年度科技創新人物”榮譽,他在獲獎感言中透露,中國電磁彈射技術研究已獲成功。

從目前馬院士發表的論文成果以及權威人士的分析來看,中國目前的電磁彈射技術理論水平處於世界領先地位,但在工程應用方面落後於美國。據馬偉明院士透露,中國電磁彈射技術採用不同於美國的技術路線,領先美國10年以上。


圖:衛星照顯示的中國電磁彈射技術陸上實驗裝置

中國耕耘電磁彈射技術領域已久,近年成果開始顯現。電磁彈射技術需要經歷提出理論,到製造實驗樣機,接著是製造工程樣機,最後成熟後正式上艦的一系列複雜過程。根據當前可以查到的資料分析,我國當前電磁彈射技術處於實驗樣機向工程樣機過渡階段,距離正式上艦還尚需時日。


圖:
迄今為止最清晰的中國電磁彈射裝置圖片

電磁彈射技術是當前艦用彈射技術中最先進的一種,同時也是一個敏感的話題。當前只有美國成功將其應用,但也是問題不斷。中國作為一個後起之秀,從來沒有過使用彈射技術的經驗,想要一下子跨過蒸汽彈射,一步到位應用最前沿的電磁彈射技術,需要克服很多的困難。
圖:世界上首次應用電磁彈射技術的美國福特級航母

質疑聲是正常的,也是肯定存在的,而且在小兵看來有質疑也是好事,畢竟人家起碼在認真研判你是否真的具備這種技術實力,如果別人都沒有聽進去,不發表任何意見,才是真正得看死你。一切就等中國電磁彈射技術上艦的那一天吧,而且小兵相信這一天不遠了。到時候,一切都會蓋棺定論,水落石出!


網傳的電磁彈射版殲-15實驗圖


你覺得中國電磁彈射技術真能超過美國嗎?歡迎下方留言分享你的觀點


兵者詭道也


詳細的不能說,但根據“天真”看到的馬偉明院士自己的論文來看;

目前應該是達到了實驗樣機-工程樣機的過度階段,在技術上可以與美國福特級的電測彈射系統相媲美,但在工程進度上落後於美國(畢竟再怎麼說,福特號已經服役了,我們的電磁彈射系統還沒有上艦😭😭😭)

圖注:雖然我們已經做了陸上實驗樣機測試,可是美國福特號已經服役了……

實際來說,可能在2013年之前進入實質研究階段。

2015年2月《大功率混合儲能裝置控制策略研究》發表之前的某段時時間,突破“蓄電池儲能關鍵技術”。


2016年10月之前,對電磁彈射技術的關鍵技術難點“高能量密度儲能技術、大容量功率變化技術、大功率直線電機技術和新型網絡控制技術”,等取得了突破。

其中“高能量密度儲能技術”很可能應用的是,海軍工程大學的“蓄電池+超級電容方案”。

2015年9月之前進行了“直線感應電機”的彈射加速測試,實驗測試結果,峰值功率為20MW,最大出力900KN。


以上內容源自馬偉明院士自己的公開論文,其它關於我國電磁彈射的數據資料,目前還沒有可靠的數據來源,其它我本人的整理的技術分析,純屬猜測,不能說也不敢說,望大家諒解!


武備趣科普


中國海軍起步晚並且前期的發展速度並不是多快,但對於航母和艦載機以及藍水海軍=的渴望卻是一直都存在著,中國的第一艘航母遼寧號才服役沒有幾年,但是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中國便已經開始對滑越起降和垂直起降艦載機進行探索了。

(網友P圖)

最近一段時間,張召忠和伊卓將軍發表過言論稱中國的電磁彈射實驗已經進行了成百上千次,達到了一個比較成熟的水平,要知道中國目前僅有的兩艘航母全都採用了常規動力和普通的滑躍式起飛方式,那麼中國的下一艘航母有機會用得上先進的電磁彈射系統嗎?

首先我們瞭解一下,為什麼艦載機要用電磁彈射系統。和陸地作戰環境不同,海上航母能給飛機提供的資源極其有限,如果飛機一直採用滑躍式起飛的話會有兩個問題。第一是由於航母甲板空間有限,即使航母可以搭載大量的飛機也只能一架一架的排隊起飛,如此一來即便航母上士兵的工作效率再高,想要將所有的飛機升空也需要幾十分鐘的時間,如果遇到緊急情況,絕大部分飛機只能停在甲板上坐以待斃。

第二個問題便是航母雖然龐大,但是能給飛機提供的跑道長度畢竟有限。所以在短短的跑道上飛機要想得到足夠的速度飛上天空,就必須對自身的重量進行限制。如此一來,無論是飛機的航程還是攻擊能力都會大打折扣,飛機本身的優秀性能並不能很好的發揮出來。而使用彈射器就能有效克服上述問題,提高艦載機起飛速度的同時儘可能確保滿載起飛。

相比於上一代蒸汽彈射技術,最新的電磁彈射技術擁有無可比擬的優點,那就是工作效率高和佔地空間更少。但是與生俱來的問題也十分突出,那就是如何解決能源的供給問題,有專家表示想要驅動大量的電磁彈射設備,恐怕只有核反應堆才能做得到。看來中國第三艘航母的發展之路還是很長。


利刃號


我國的電磁彈射器比美國在福特級上使用的電磁彈射器要先進多了。美國雖然電磁彈射器已經隨著福特號航母服役了,但是由於美國電磁彈射器存在各種故障和問題,導致福特號航母迄今為止還只是一艘直升機航母,並不能搭載戰鬥機,畢竟彈射器的問題多到讓軍方不敢輕易使用。

圖為我國建設的電磁彈射器地面測試系統。


我國的電磁彈射器卻不同,他的研發總師馬偉明曾經說過,我國的電磁彈射器要比美國領先很多,我想這樣的權威表述並不需要更多的修飾了。美國的電磁彈射器存在放功不均勻的情況,要知道蒸汽彈射器是一次做功,然後能量隨著滑軌的前進逐步消耗,彈射的速度在軌道上是一次爆發後一直勻速降低的,飛行員還是比較好適應的。但是電磁彈射器是一直秩序在滑軌上釋放能量,飛機處於不斷的加速過程,如果這個加速是不均勻的加速,那麼飛行員就要頭暈眼花難以應付了。

圖為出現在中船重工會議室裡的003航母設想圖。可見其搭載有3部電磁彈射器。


美國的電磁彈射器就出現了那樣的問題,這體現出美國電磁彈射器不成熟的地方,也是當初設計的時候忽略了的地方,只考慮了彈射質量、反覆彈射的穩定性和功率釋放等問題,卻忽視了人的影響和感受,讓飛行員在一個加速不均勻的彈射器上搖擺,怕不是想要了飛行員的命。也因此,美國勒令福特號停止實機彈射,等到故障徹底排除後才能真正具備正常使用的能力。

圖為根據中船重工會議室出現的003照片刻畫出的003外觀。


我國的電磁彈射器是馬偉明團隊的重大研發成果之一,已經在陸地上進行了上萬次的彈射測試,也進行了實機彈射測試,曾經在那裡拍到了殲15彈射型戰鬥機的畫面。這說明我國在電磁彈射器上雖然進步很大,但是並不冒進,非常謹慎,多個地面測試基地同時使用,也印證了我國不斷排除各種故障,解決不同問題,設計不同構型的研究手段。我國很可能就在003型航母上裝備電磁彈射器,甚至如果進度夠快,我國將會先於美國實現航母上的實機和真人彈射測試。

如今的我國海軍已經擁有兩艘航母,圖為001和002。


所以,歷史的發展就是這樣的螺旋狀上升和波浪式前進。我國的電磁彈射器雖然起步較晚,但是進步很快,取得的成就也更大,美國倒是應該在這個方面向我們多多學習了,也讓我們祝福我們的電磁彈射器一切順利。


海事先鋒


其實很有成績,但媒體報道里面“吹”的厲害。

我們的電磁彈射技術是在很傳統的電學基礎上的大力挖掘。有效,但技術起點低,創新有限。在使用過程中使用有成本偏高、故障率偏大、更換和維護時間過長的缺點。

W君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很多軍事媒體為了迎合讀者的需要將本來普通的事情說的太過於高大上了,鄙視一下。

為了避免引戰,在這裡W君先聲明一下,對中國軍事武器沒有任何成見,對馬偉明少將也沒有任何成見。畢竟踏踏實實做基礎研究的科研人員最值得尊敬。W君就事論事。

中國的電磁彈射技術主要採用的是蓄電池和超級電容器儲能方案。使用電動機將電能轉化為動能,完成彈射的驅動。

至於“馬偉明:電磁彈射技術超美國,一定上航母!”還真的不是馬將軍的原話。軍事媒體杜撰的。至於所謂的集群式突破是因為我們之前沒有彈射技術,只要做了這個方向就可以拿出一大堆新成果。

w君就來說說現在兩種主流的航母電磁彈射的方案,大家自己瞭解下優劣,做個客觀評判。

其實電磁彈射是一個原理很簡單的彈射方案。利用電力在極短距離內拖動載荷達到一個預定速度。

其中電磁驅動的直線電機是其中的一個關鍵動作元件:我們的方案是利用直流電機,對標的方案是用交流電機。

直流在驅動大電流的時候有著先天優勢。但直流電源裝置的體積遠大於交流電源裝置。畢竟航母不是直接用電池的,而是需要使用發電機進行發電的,這裡就有了一個多餘的交流電轉直流電的過程。簡單的說就是一個是損耗小設備大(直流)、一個是設備小損耗大(交流)

另外在儲能元件上來看,我們的儲能元件是蓄電池+高容量電容的方式

這種方式是W君目前最擔心的一直電力存儲方式,前面說的使用有成本偏高、故障率偏大、更換和維護時間過長的問題就在於此。利用化學方法儲能的蓄電池或者利用電化學加將表面比做到極限的超級電容實際上都有著收環境溫度、外部條件等因素制約的儲能能力下降的問題。在航母使用過程中,蓄電池組和電容組需要定期不斷更換。這樣的電力存儲系統的維護將是我們電彈航母的一個很重要的維護工作。如果做得好則問題不大,如果這方面有疏漏則一定會嚴重影響航母的使用率。

對比的方案是採取物理儲能結構:

這是一個物理的磁懸浮儲能裝置。用在航母的電磁彈射儲能系統上。儲能過程使用電流將質量很大的內芯帶動高速旋轉,旋轉過程中依靠慣性儲能。在釋放的時候則將動能轉化成電能。這樣的一個好處就是系統維護需求很低。本身就是合金鋼的鐵疙瘩。並不需要進行其他維護。對比我們換電池和換電容的維護量基本是0。

另外從阻攔著落吸能裝置來說,某網的編輯說中國電磁阻攔系統先進的時候給的圖片大家估計看的不少了。

但W君就有一點點不明白了,為啥要將原圖上的F-18戰鬥機給去掉呢?


軍武數據庫


之前虎哥講了馬偉明院士的學生被記一等功的事情,馬院士和他們的團隊通過幾十年的不斷鑽研,使我們國家在國產艦艇全電化技術領先美國15年,在相繼突破了電磁彈射器和電磁炮難關後,近日以他的電磁理論為基礎開發的一款新型武器又獲得了重大突破!

我軍著名野戰火箭科研專家韓珺禮首次對外披露了我國正在研製的新型電磁武器——電磁彈射火箭炮,已經取得重大進展。關於電磁火箭炮到底有何作用?今天虎哥就來跟大家聊聊。火箭炮,作為二戰時期就已經出現的武器,在經過中國陸軍幾代人的摸索和革新後,如今已經成了咱們的一張響亮銘牌,尤其是精確打擊的遠火旅遠近聞名,戰略威懾力甚至不亞於戰術彈道導彈。

不過傳統火箭彈射程潛力也漸漸被挖掘完畢,為了能將火箭炮的威力發揮到最大,韓珺禮在一次全軍技術研討會上靈光一閃,向馬院士請教到:“既然電磁彈射技術能把幾十噸重的飛機彈射出去,能否彈射火箭彈?”馬院士稍加思索後,說;“應該可以”,隨後韓珺禮在工作中將電磁彈射技術與野戰火箭技術結合,研製電磁彈射野戰火箭武器系統。

我們知道火箭彈採用的是固體火箭發動機,利用燃料產生的氣流推動火箭彈飛行,這樣就有一個問題,那就是火箭彈發射的時候,處於靜止狀態,速度和高度幾乎為零,而火箭彈為了提高射程,又要求一定的彈道高度,火箭彈的固體火箭發動機很大一部分能量被用來克服重力,而不是飛行阻力,這樣就限制了火箭彈的射程。

就拿空空導彈來說吧!美國AIM-120中程空空導彈從飛機上面發射,射程能夠超過80公里,但是從地面發射就迅速降低到30公里之內,原因就是飛機發射可以為導彈提供初始速度,增加導彈飛行能量。

如果使用在火箭炮上,在電磁彈射的巨大初始作用力下,它的射程將得以成倍提升,能夠減少克服固體火箭發動機重力帶來的損耗難題,增加火箭彈能量,這樣就可以在不增加火箭彈體積和重量的情況下,提高火箭彈射程,優化火箭彈飛行彈道,在很短的飛行時間之內,如果數十枚甚至數百枚齊射,對方防空系統根本無法實施有效攔截。

除此之外,電磁彈射還能夠解決一直以來火箭炮發射的瓶頸問題。我們知道火箭炮在發射時,彈藥沒有外能源提供動力,靠點燃自帶的火箭發動機噴射高溫高壓氣體來發射。可是一旦火箭彈在短時間內連續發射,噴出的氣體就會給發射車後面掀起大量的煙塵,不僅會對發射車的作業造成障礙,如果被對方的偵察手段發現,整個發射陣地就有在短時間內被對方火力反覆蓋的危險。

所以咱們也經常在央視的報道中看到,解放軍每次發射火箭炮時都要拉開發射車之間距離,並儘量選擇在不利於對方觀察的地形環境,一般都會採取發射一波彈藥後立即轉移陣地的策略,這些都是為了儘量減小陣地因為煙塵暴露位置被對方偵測到的做法。

電磁彈射火箭炮就可以將火箭彈發射方式由熱發射變成冷發射,即利用電磁彈射技術將火箭彈彈射出導管,使火箭獲得高初速後,火箭彈再點火,以更高的飛行速度完成全射程飛行。

這樣一來噴出氣體就可以減少與地面土壤的接觸,大大減小了引起煙塵而暴露發射陣地的危險。從而讓戰時火箭炮的生存能力大幅度提升,無論是單兵火箭筒還是重型火箭炮系統都可以因此具有“隱形”的加持。也意味著將來國產“隱形”火箭炮大量生產後,可以排成密集隊形向敵人傾瀉彈雨,而不怕被發現,對潛在對手的威懾將會更加強大。

電磁彈射、電磁炮、電磁火箭炮等等,正是有我們這些科研究人員的努力,我們的新一代武器系統才會實現突飛猛進的進步,我們的國防力量才會不斷的加強。


迷彩虎軍事


不知道,都不知道頭條是怎麼選擇答題群眾的。新聞報道上說,我國的電磁彈射應該屬於世界領先,因為美國的最新航空母艦就是因為電磁彈射出了問題。據說是,瞬間電流達不到要求,這個等我們的上003航母以後就知道了。馬偉明院士是一個值得尊敬的科學家!因為像電磁彈射這種東西,它不可能像量子科技那樣讓人云裡霧裡,感覺不到希望。他是成型的,到用的時候就必須裝上去。所以這個沒有什麼好懷疑的,應該就是世界先進。


聽晨悅


馬偉明是不可多得的人才,重大軍用裝備的研發帶頭人,中科院院士、海軍少將。他帶領的團隊將軍艦配電系統集成水平推進了三十年,填補了我國艦載機彈射系統的空白,多次獲得國家科技大獎,2017年10月在中共十九大上高票當選中央候補委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