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reeWay
所謂的矢量發動機安裝在殲-10B戰鬥機上其實要看這款戰鬥的用處,目前我國在殲-10B戰鬥機安裝了TVC矢量發動機是為了進行這款發動機的驗證,所以這架殲-10B戰鬥機是一款技術驗證機,通過這款戰鬥機的火控雷達罩上安裝有碩大的空速管。殲-10B是我國研製的一款先進的單發戰鬥機,這是在殲-10A戰鬥機上經過大幅度的改進而來。
世界上具備研製矢量發動機的國家並不是很多,目前使用使用發動機的戰鬥機型號並不是很多,其中包括美國空軍裝備的F-22A猛禽戰鬥機,俄羅斯研製的蘇-30MKI,蘇-30MKM和蘇-30SM,蘇-57戰鬥機,美軍的F-22A猛禽戰鬥機使用的F119渦扇發動機使用的是二元矢量噴管,俄羅斯使用的矢量發動機的噴管都是採用全向結構。
我國殲-10戰鬥機系列最新的改進型號是殲-10C,不過這款戰鬥機沒有安裝矢量發動機,在殲-10B上安裝矢量發動機是為了進行相關的研究,而這個最終是為了在其他的機型包括殲-20戰鬥機上使用。目前殲-20戰鬥機使用的是從俄羅斯進口的AL31F系列戰鬥,未來將使用具備矢量功能的渦扇10發動機,而在殲-10B上安裝的就是一款渦扇10發動機的改進型號。
未來殲-20戰鬥機通過安裝矢量發動機將會獲得強的機動能力,當然通過換裝國產發動機也可以額解決發動機短缺的問題。
航空視界
裝備了矢量推力發動機(VTC)的殲-10B驗證機,在去年珠海航展首次公開飛行表演,可以說是驚豔全國,震驚世界,即使它的表演過去了幾個月,但至今關於其討論仍然是在繼續進行的。其中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是,為什麼是殲-10B裝備了VTC。
嚴格來說,不能說是殲-10B裝備了VTC,而是說殲-10B的原型機試裝了VTC。航展上裝備了VTC的是殲-10B戰機的1034號原型機,殲-10B當初一共擁有5架原型機,編號分別是1031—1035,在殲-10B乃至殲-10C戰機都量產裝備後,殲-10B戰機的原型機並沒有閒置下來,而是繼續參加一些科研試飛任務,1034號原型機就是其中的一員,其現在的主要試飛內容應該就是驗證在單發戰機上裝備矢量發動機發動機可能存在的問題。
眾所周知,在2008年成功首飛的殲-10B戰機在生產了5架原型機和50餘架量產型號後就已經停產,中國轉而去生產性能更加先進的殲-10C戰機,未來即使是部隊真正開始裝備TVC,那麼裝機對象顯然就應該是更先進的殲-10C戰機。畢竟不可能所有的戰機
都換裝TVC發動機,自然是要讓更先進的殲-10C換裝更先進的發動機。但是,為什麼卻不是在殲-10C上試飛TVC呢?
本質上來說,無論是用殲-10B還是殲-10C搭載TVC進行試飛都是沒有什麼區別的。這是因為殲-10B和殲-10C戰機是非常類似的,只不過是殲-10C換裝了國產新型有源相控陣雷達(AESA),增加了一些新型電子對抗系統等,提升了對戰場態勢的感知能力罷了。在其餘地方上,殲-10C和殲-10B可以說是一模一樣的。所以,即使現階段
TVC在殲-10B的1034號原型機上完成驗證試飛工作後,可以直接裝備到殲-10C上,並不需要重新進行一款機型換裝新發動機的試飛工作。
現階段殲-10C性能先進,價格更高,部隊需求數量很大。既然有殲-10B的多架原型機在“閒置”,自然就不需要調用殲-10C乃至是量產型的殲-10B去承擔試飛任務。
殲-10B原型機承擔新發動機的試飛任務並不少見。例如1035號原型機就是此前最為出名的殲-10B原型機,這是因為其承擔了大量的FWS-10“太行”改進型發動機的試飛任務。所以,外界自然不需要再繼續糾結為什麼不是殲-10C搭載TVC進行試飛。
科羅廖夫
因為有現成的使用太行發動機的殲10B用於改裝矢量發動機,而殲10C用的是俄製AL-31FN-M1。
在2018年的珠海航展上,最大的明星毫無疑問是以四機編隊開彈倉橫空出世的殲20,但是我國首架裝備矢量發動機的殲10B-TVC驗證機則奉上有史以來國產戰機最精彩的單機表演,風頭無限。
在公開表演中,由空軍試飛員李吉寬大校駕駛的殲10B-TVC驗證機作出眼鏡蛇機動、J-TURN等一系列過失速動作,顯示出逆天的機動性能。而且這也宣告中國正式掌握了實用化的矢量推力技術。
對於這架殲10B-TVC驗證機,也有很多軍迷疑惑:我國的TVC技術驗證機為什麼選擇殲10B,而不是更先進的殲10C?
答案很簡單:因為我們有現成的裝有太行發動機的殲10B,改裝難度小。而殲10C全部使用俄製發動機,改裝工作量大。
說起殲10的發動機,這事兒就長了,但是筆者長話短說。殲10立項時配套發動機就是渦扇10太行,但是由於太行研製進度問題,殲10只能裝備俄製AL-31FN定型服役。而太行發動機籍由殲11B這個項目完成。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俄製AL-31FN成就了殲10,也給太行發動機的成熟、完善爭取了時間。
但是,作為殲10立項之初的目標發動機,太行承載著中國航發太多的希冀,雖然殲10依靠俄發定型服役,大量裝備部隊,但是軍隊和相關廠商從來沒有放棄最初的夢想。
早在殲10基本型研製階段,就有幾架殲10原型機換裝太行發動機進行測試,但是彼時的太行飽受推力不足、可靠性差的困擾,作為單發戰機的動力確實有很大的風險,因此最終沒有定型裝備,只在試飛單位進行各種試飛測試。
但是我們並沒有放棄,在研製殲10B時,製造了使用太行改型發動機的殲10B。經過在殲11B上數年的完善,此時的太行發動機無論在推力指標還是可靠性方面,都有長足的進步。這4架裝備太行改型發動機的殲10B不但完成了各項試飛,而且還進入空軍飛訓基地某部服役,算是正式進入空軍作戰部隊。但是,由於種種原因,在隨後的殲10C上,仍然使用了俄製AL-31FN-M1發動機。筆者猜測,除了太行本身在推力、壽命等指標上略遜AL-31FN-M1一籌外,太行發動機有限的產能需要有限保障殲11B和殲16的大規模量產。
而珠海航展上風頭無限的殲10B-TVC驗證機就是進入空軍飛訓基地服役的4架太行版殲10B的其中一架。如果由裝備俄製AL-31FN-M1發動機的殲10C進行改裝,不但要因換裝不同的發動機修改機身結構(太行與AF-31F系列的尺寸不一致,據說太行直徑更大一些),還要修改油路以及與飛機飛控系統相聯的發動機數字控制系統,改裝工作量明顯更大。
殲10B-TVC驗證機本來就不是一型用於作戰的飛機,只是為了驗證國產矢量推力技術而已,殲10系列未來也不會用矢量發動機,因此用太行版殲10B進行改裝省時省力,無疑更加合理。這架殲10B-TVC驗證機驗證的矢量推力技術,目前已經在殲20上進行試飛,未來我國的殲20也會用上矢量推力發動機。
而太行發動機與殲10的緣分顯然不會到此為止。7月末,一架使用太行改型發動機的殲10C完成定型試飛,這意味著在首飛21年後,殲10與太行終於實現了最初的夢想,裝備太行的殲10C很快就會列裝服役。
從此蕭郎是路人甲
有兩個原因,矢量推進裝置肯定不是去年今年就裝在飛機上進行試飛的,而如果是早兩年已經安裝在殲-10戰鬥機上了,那麼當時最好的,機動性最強的就應該是殲-10B戰鬥機,而殲-10C在戰鬥機是在今年才開始批量生產裝備空軍部隊的!
我們可以看到,殲-10B戰鬥機的尾部有防止尾旋裝置的支撐架,說明該機已經試飛了很長一段時間,是非常成熟的機型了,所以才敢拿到珠海航展上面來進行飛行表演。
另一個方面,就像某新聞說的,展示出來的東西都不是壓箱底的東西。還就套用一句流行話,你怎麼知道矢量推進裝置沒有裝備在殲-10C戰鬥機上呢?
因為從全狀態的飛行表演就可以看出,這種矢量推進裝置已經是貨架的量產品了,那麼在殲-10B戰鬥機已經停產的情況下,很可能未來大規模裝備的機型就是殲-10C戰鬥機以及殲-20戰鬥機。
所以,我們相信,現在或者是不久的將來,殲-10C戰鬥機就能夠安裝這種矢量推進裝置,使得該機本來就很強的機動能力再次提升一個高度,成為四代以下無敵的存在!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這次航展上,還展示了一塊展板,裡面有殲-10CE外貿戰鬥機的名稱和性能指標,這就說明了我國已經把殲-10C戰鬥機作為外貿可出口的機型了,在這種情況下,適量推進系統可能作為選配的方案之一,給外軍客戶選擇!
虹攝庫爾斯克
人們疑問,殲10的矢量噴口,為什麼不裝在C型而是裝B型上呢?
去年珠海航展上,看到殲10的編號是1034,這是殲10B型,因為差別不大 ,差別就在一個是有源相控陣,一個是無源相控陣雷達,性能也差不多,就是有源相控陣還要皮實一些,出點小問題還能用,而殲10B的無源相控陣雷達還要嬌貴一些,用他可以,用殲10C上更沒有問題了。
再一個就是發動機的問題,殲10B用的是俄式發動機,性能稍微弱一點。殲10C用的是國產太行發動機,性能要先進一些。殲10B都飛的挺好,殲10C裝上推力矢量噴口,性能會更好一些,當然就這麼用了。
大志遠思想空間
在2018年的珠海航展上,裝備VTC矢量發動機的殲10B戰機賺足了眼球,尤其是該戰機成功完成落葉飄動作後,它也成為全球4款可以進行“落葉飄”的戰機之一,不過,這也引來一個疑問,即殲10B戰機在某些性能參數上稍弱於殲10C戰機,我們為何不在殲10C上裝備國產VTC矢量發動機呢?
事實上,這個問題很好解釋,殲10B戰機於2008年首飛成功,並很快進入現役。迄今為止,我國共擁有編號為1031至1035的5架殲10B原型機以及其餘50多架量產了的該型戰機。而在珠海航展上表現突出的那架殲10B戰機其實並不是量產機,而是原型機1034。
我們之所以沒有在殲10C上安裝矢量發動機,歸根結底是因為,殲10B與殲10C在本質上並沒有多大區別,後者充其量只是前者的改進機型,它的整體氣動佈局以及機體構造並未大改,殲10C無非也就是加裝了新型國產有源相控陣雷達以及一些新型的電子戰系統。
基於此,我們沒有必要為了矢量發動機而專門研發新型的驗證機,要知道,殲10B的5架原型機一直都在執行各式各樣的試飛任務,除了1034號,1035號原型機也曾裝備了太行發動機而進行試飛。毫不誇張得說,這些原型機雖然不是最先進的戰機型號,也不會用來執行軍事任務,但它們所承受的負荷也相當大。
對殲10C來說,矢量發動機在殲10B原型機上沒有出現問題,這本身就證明了該發動機裝備單發戰機的可行性。我們又何必浪費時間和資金來尋找新的驗證機呢?在我看來,糾結於矢量發動機安裝在殲10B還是殲10C上完全沒有任何意義,只要證明發動機性能穩定,與戰機適配就行了。
軍武視界
因為大家看到的殲10B的表演!
在珠海航展上,是殲10BTVC版矢量版以乾淨利落的落葉飄和眼鏡蛇機動獲得了大家的一片掌聲,這樣的機動性能是從未在我們的飛行表演上出現過的,這樣的表演確實給大家帶來了很大的震撼。但是也有人質疑為什麼不裝在殲10C上。
實際上,航展上既然能夠進行飛行表演的技術和裝備,肯定已經是眾多最先進戰機的選擇了,大家怎麼知道就沒有裝備在殲10C上呢。而且殲10C肯定是更加先進的機型了,殲10C的整體作戰能力和機動能力匹配肯定是高於殲10B的,這點大家可以放心。
從機型定位來看,我們國家重型殲擊機就是殲11,殲15,殲16系列機型,新出的殲16更是性能出色,載彈量可以達到12噸。在這樣的重型機已經越來越多的時候。殲10作為中型機的地位就可想而知了。殲10定位是中型機,採用大推力渦扇發動機和鴨式氣動佈局,是中型、多功能、超音速、全天候空中優勢戰鬥機。
估計殲10B這樣的機型以後可能主要是會用於出口版,這樣的機型相對便宜,但是性能確實也相對比較先進,又加上矢量版增加了機動性,可以形成一個出口賺外匯的一個優秀機型。因此,我們的飛行表演等都是用殲10B機型,這次又引入了殲10B矢量版本,這樣也是展示了我們殲10B的優異性能,可以說出盡了風頭,也吸引了國外眾多的潛在買主的注意力。
因此,我們的矢量發動機毫無疑問是可以隨便的裝備在任意一臺殲10C上的,只要是需要分分鐘就可以生產出來,只要是客戶需要分分鐘就可以安裝上,這也體現了我們現在飛機生產線的先進程度。
綜上所述,殲10C上可能早就安裝了矢量發動機了,只是沒有公開而已。只要是需要,分分鐘就可以安上去。
睿思天下
在珠海航展上做漂亮“眼鏡蛇動作”的殲十B矢量發動機驗證機。
有一個事情要清楚,就是武器裝備的子系統需要重大改裝就要使用成熟的平臺,原因是成熟平臺使用的時間比較長,各種各樣問題已經暴露出來了,對於“新的子系統”適應性比較強,飛控計算機和總線接口排斥性低,並且飛行員對於飛機熟悉、掌握程度高,所以成熟機型非常適合做“驗證機”使用,這也是國際慣例。
那麼具體到殲十系列這個問題來說,殲十B要比C型問世時間早,並且氣動佈局和C型幾乎一模一樣,飛行員熟悉它的時間要比C型至少長了2年時間,所以用B型改造成“矢量發動機的驗證機”非常適合,而且殲十B的飛控系統貌似比C型簡單了一些,在修改軟件(增添飛行指令,甚至重裝)的時候正因為簡單才更加適應新型發動機。
“落葉飄”機動動作,實際上是飛機正常飛行時出現的一種危險的事故,就是飛機突然間失速出現了“尾旋”,飛機沒有了升力就會螺旋狀下降,在這種情況下要用極短的時間“改出”否則飛機就墜地了!
那麼為何不用更成熟的殲十A進行改裝?因為殲十A設計和使用年代更加久遠,特別當時的“蚌式”發動機進氣道設計不成熟,所以採用了矩形進氣道,並且為了增加進氣道強度在進氣道與機身之間用連接杆,被軍迷戲稱為“棍子”。這實際上是設計缺陷,並且殲十A機艙內儀器儀表還是比較多的,已經不符合現代戰機玻璃化座艙的要求了,也就是說殲十A的信息化程度不高,而新型“矢量發動機”恰恰需要更多的數字化,更多的飛控指令……氣動佈局有缺陷、信息化程度不高,所以殲十A並不適宜改造成“驗證機”。
從殲十B這張“眼鏡蛇”清晰照片來看,它是“矢量發動機”噴口有略微的傾斜,正是這個傾斜才使殲十B具備了極佳的機動能力。
從驗證機平臺使用角度來看,殲十B使用時間比較短,據稱量產在50架左右,明顯的就是一型“過渡機型”,是殲十A經過脫胎換骨後的設計,目的就是讓殲十這個飛機有更好的發展前途,但是改進之後也得經過驗證才行,作為“過渡機”需要驗證的東西太多了:氣動佈局、航電設備…這些都需要較多的生產型,這個事情就和汽車一樣,製造的越多越能在短時間內暴露出來這樣那樣的問題,並且將問題反饋到4S店,再反饋到生產商進行改進…但是飛機這東西的價格遠不是飛機可以比擬的生產50架就已經夠多了,這樣可以在短期內暴露出來殲十改進後出現的問題,為更進一步改進提供數據。
所以,用殲十B改造成“矢量發動機驗證機”是正確的選擇,也是這個機型作為整體驗證機的一部分任務。
雛菊西瓜Peterpan
大家都明白了!用老百姓話說,殲10B用俄發動機而殲10C用國產發動機殲10B先用國產矢量發動機表現的這樣完美那要裝在殲10C上不就更加給力嗎?
看鮮花
不成熟,沒有量產和列裝,質量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