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期末考試沒到90,別忙揍,這樣做孩子翻身還有戲

學期快結束了,各個學校期末考試安排有先後,朋友家跟我女兒同歲,也是二年級,她女兒成績出來了,數學88分,很吉利,但把她媽氣壞了。

二年級成績都沒上90,這孩子是不是沒救了?她媽抱怨。據說她已經提前準備好了戒尺,沒到90分就準備擼起袖子,請孩子嚐嚐新鮮熱乎的“竹筍烤肉”的味道。

我家女兒成績還沒出來,但我想無論考成啥樣,我都不會動手。她是個非常慢熟的孩子,跟聰明不沾邊,記憶保持時間極短,鯉魚精轉世,前背後忘記,語文詞語默寫和英語單詞默寫,都需要錯許多許多遍才能記得住。數學概念題和應用題也經常出錯,讀題不夠仔細。

因為這樣那樣學習上的困難,她在整個一年級和二年級上半學期的上半學期成績起伏都非常大,甚至還考過不及格。既便如此,我也從來沒給她貼過“沒救了”這個標籤。

孩子一二年級成績到底意味著什麼?

先給小小學渣父母打個強心針,小學成績和高考成績相關性不大。小學階段的分數並不代表什麼,但分數背後折射的信息卻值得父母深究。

我建議父母都去讀一本書——《終身成長》。這本書的作者,斯坦福大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憑著這本書的理論拿到了全球教育獎金最高的獎項——一丹獎。這個獎是騰訊創始人陳一丹設立的,獎金3000萬港幣。

二年級期末考試沒到90,別忙揍,這樣做孩子翻身還有戲

卡羅爾把人的思維模式分為兩種,一種是固定思維模式:持有這種思維模式的人覺得能力是一成不變的,聰明就是聰明,笨就是笨。一張成績單就能鑑定一切。

另一種是成長型思維模式,持有這種思維模式的人會認為智商也好,成績也好,都是可以通過努力不斷提高的。

很多成績一貫優秀的孩子,學習的動力來自於老師的關注和父母的讚揚。他們相信自己的才能和天賦與生俱來,這樣的孩子持有的是固定思維模式,當他們遇到困難挫折,失去了關注和讚揚,就會認為是自己能力有限,而變得一蹶不振。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小學、初中的優等生到了高中成績會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

而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從不覺得成績能定義自己,他們喜歡迎接挑戰,通過努力,來改變現狀。

這種思維模式的益處不僅僅顯現在求學階段,而是終身受用。

工作遇到困難?固定思維模式的人會想:這份工作不適合我。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會想:我怎樣才能改變這種狀況?起碼我得學到點啥。

感情亮起紅燈?固定思維模式的人會想:對方是個渣,我當初真是瞎了眼。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會想:我們的相處模式有問題,需要改進。

固定思維模式和成長型思維模式是怎麼形成的呢?

很簡單,父母對待孩子成績的態度不同就會造成思維模式的不同。當父母的眼光都放在成績上,拿到試卷,先對成績和名次評頭論足一下,然後再來一句:考得不錯,你真棒!或者:錯這麼多,太粗心了!孩子差不多就是固定思維模式沒跑了。

如果父母拿到卷子,不管成績如何,先看看錯在哪,然後說:計算錯得比較多,你多練習練習,一定會提高的。或者:進步很大,看得出來你最近很努力哦!

孩子就會認為,我這部分有所不足,只要努力補上,就能取得進步。這就是成長型思維模式。

二年級期末考試沒到90,別忙揍,這樣做孩子翻身還有戲

瞭解了這點,你就會發現,小學一二年級成績太好,很可能是個坑。我知道這話說出來好像檸檬精轉世,但還是要說出來,給學渣家長一點信心。

成績太好的小孩,父母難免心花怒放,嘴巴剎不住車:哎喲,100分啊,寶貝太棒了!你可真聰明!繼續保持啊!

一不留神,固定思維就給種進去了。

更坑爹的是,有的孩子一二年級成績好,純粹是因為幼小銜接學得比較多,還有的孩子就是腦袋瓜好使,記性好,過目不忘,一聽就懂,一看就會,這兩種孩子到了高年級,學習難度上去以後,就會遇到挫折,而他們缺乏的,恰恰是面對挫折的勇氣和能力。

有些孩子為了繼續獲得讚美和肯定,乾脆沉溺於虛擬世界,靠打遊戲去刷存在感了。

同樣的,也別嫌棄你手上那個成績不好的學渣,一二年級沒考好,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一副牌起頭抓的都是小牌,那至少說明一點:大牌在後頭呢!

成績不好,代表他有各種各樣不足,你就像帶著小孩打魂鬥羅一樣,一關一關闖過去,慢慢地他不就強大起來了嗎?

我拿我家女兒來舉例吧。她記憶力不好,錯過的東西總是反覆錯,講了許多遍都改不過來。

這學期我就專門買了《記憶大師》的書給她看,還附帶讓她跟著視頻上記憶力課程,鼓勵她自己設計記憶聯想的方式,來幫助記憶。經過兩個月左右的練習,每天重複默寫,她的中文默寫跟單詞默寫雖然還沒達到優等生的水平,但進步還是挺明顯的。

二年級期末考試沒到90,別忙揍,這樣做孩子翻身還有戲

女兒原來應用題錯誤率高,我仔細分析後,發現是因為讀題馬虎造成的,就要求她多讀題。果然應用題正確率就上去了。當然,期間經歷了不少反覆,經常考試還有漏題,沒仔細讀題的,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有的小孩,父母講一遍就記住了,有的小孩需要反覆提醒。只能說別人抽的牌比你的好,沒關係,慢一點,經歷的努力過程久一點,進步之後成就感就更大。孩子對於這種改進後取得進步的過程記憶更深刻。

學渣孩子還會遇到很多其他小問題,不要嫌棄分數難看,一點點克服就行了。重要的是你得讓孩子知道,眼下成績不好不代表啥,只要把問題一一克服,成績就能提高,人是可以成長的,遇到困難,不要乾等著捱罵、捱揍,找到解決問題的手段才是關鍵。

那你說,期末考試卷子又看不到,只知道成績不好,怎麼辦?作為父母,你都不瞭解孩子哪個環節薄弱怎麼行。如果真的是千頭萬緒理不出來,不如乘著放假帶著孩子重學一遍算了。

切記切記,不要揍孩子,你不揍他,而是帶他好好學習,他心虛,就會感激你,你要他做什麼就會心甘情願地去做。此時如果再鼓勵他兩句:

媽媽相信你一定行!身為一個學渣,成天被老師批評,被父母磋磨,被同學鄙視(學渣真的挺慘的啊,所以要愛護學渣),聽到這話一定激動壞了。

你看愛因斯坦,愛迪生這種小時候調皮搗蛋,考試考鴨蛋的主,是不是長大了都心心念念:當初別人都說我是個渣,只有我娘當我是個寶。

你如果拿到成績直接一頓臭揍,那完蛋了,小孩會覺得已經被懲罰過了,考得不好這件事跟挨一頓揍,兩兩相抵,扯平了。你再讓他學習,那就屬於額外要求了。

君以國士待我,我必國士報之。

用成長性思維看待孩子,相信孩子,他也會以成長性思維看自己。小孩都是透過媽媽的眼睛來看待自己的。

媽媽覺得我行,我就覺得自己真的行。

媽媽覺得我哪哪都不好,我就討厭我自己。

媽媽能夠接納我,我就能接納我自己。

至不濟,學習已經不好了,親子關係還是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