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還是“比慘”:東海證券3只資管產品運行10年,全被“寶寶”按在地上摩擦!這些“坑”該如何避開?

每經記者:李娜

理财还是“比惨”:东海证券3只资管产品运行10年,全被“宝宝”按在地上摩擦!这些“坑”该如何避开?

2020年伊始,交銀施羅德內核驅動混合型基金一天就賣了500多億元,成為新年首隻爆款基金。而在剛剛過去的2019年,睿遠成長價值A、興全合泰等7只首發公募基金都成為當年的“網紅”。這些網紅、爆款基金的背後,就是基金經理們在A股中的穩健長跑。

如果一項投資長達10年,那麼你期望它能帶來多高的收益?

在股票市場,我們總期望能擁有一隻10年10倍的牛股。而在篩選各種令人眼花繚亂的理財產品時,我們總是為投資大師們超過雙位數的年化收益率而驚訝。

不過,理財產品的選擇也是要憑技巧和運氣。如果很不幸地選中了那些投資的股票基本面由好轉壞、掌舵者如走馬燈似更換的理財產品,那結果就比較悲催了。

最近,《每日經濟新聞》對東海證券旗下部分運作超過9年的資管產品進行了獨家調查。調查發現,如果你選中了他家的這些產品,可能會吐出一口老血:不光是勉強能夠保本,甚至有可能本金虧掉20%!就算是按其中表現最好的產品來看,年平均收益連各種“寶寶”類貨幣基金都跑不贏!

這,究竟是什麼樣的一組券商理財產品?為什麼它們會出現這樣讓人難以置信的操作?記者對此進行了獨家調查。

3只產品1只虧損、1只持平、1只小賺

這裡要說的就是東海證券旗下的“東海東風”系列理財產品,分別涉及2號、3號和5號。

為什麼單單選中這幾隻產品呢?記者注意到,東海東風5號成立於2010年4月,Choice數據顯示,在所有目前市場上仍存續的、同期成立甚至成立時間更早的券商資管產品中,東海東風5號是罕見的出現虧損的幾隻產品之一,而且虧損幅度不小!

另外,目前東海證券資管旗下有為數眾多的產品,其中“東海東風”系列共有6只,分別是:2號、3號、5號、6號、8號和9號。目前,東海東風5號、東海東風6號和東海東風8號的累計淨值仍在1元以下,處於虧損狀態。而東海東風2號、東海東風3號是目前公司仍存續的產品中成立時間最早的,運作時間都已滿10年;東海東風5號運作時間也不短,還有3個月將滿10年。

上述東海證券的這3只產品為股票或者混合型,從資產比例來看,幾乎均是攻守兼備的設計理念。在歷經長時間多輪牛熊檢驗後,它們的成績更能體現出東海證券資管在大類資產配置、擇時、選股等諸多方面的投資運作能力。

先來看看這幾款產品自設立以來的業績表現:

東海東風5號:運行近10年,虧損20%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月3日,東海東風5號的單位淨值為0.72元,累計淨值為0.8元。這也意味著,東海東風5號已運行9年多,目前還沒有回本,距離1元的淨值還差20%。

東海東風3號:運行10年多,勉強回本

2019年8月16日,東海東風3號正值成立滿10年前夕,其單位淨值為0.771元,加上此前累計7次分紅0.23元,累計淨值為1.001元。自此開始,該產品的累計淨值始終維持在1元以上。

東海東風2號:運行11年半,收益36%,跑不過“寶寶”

Wind數據顯示,截止到2019年12月31日,東海東風2號的單位淨值為0.6525元,累計淨值為1.3599元。也就是說,東海東風2號運行了11年半,收益近36%,算術年平均收益率僅約為3.14%。

東海證券網站披露信息顯示,東海證券客戶資產管理業務由專門的業務分公司——東海證券資產管理分公司具體負責。東海證券資產管理分公司目前在職員工52人。分公司下設權益投資部、固定收益部、研究部、營銷部、運營部、交易部、風控部及產品設計部等部門,投研、合規、風控、系統、結算等相關配套人員配備齊整,能夠確保各項投資運作工作的順利。

理财还是“比惨”:东海证券3只资管产品运行10年,全被“宝宝”按在地上摩擦!这些“坑”该如何避开?

業績最好的產品也被“寶寶”秒殺

作為投資者,持有以上3只券商理財產品長達超過9年,這樣的收益顯然是不能令人滿意的。因為就算是你買入最陽春、最懶人、最不需要做選擇題的XX寶和XX通,當作貨幣式基金持有多年,算下來也比這3只券商理財產品收益高,而且虧損的風險很小。

下面就拿以上3只理財產品中表現最好的東海東風2號為例子,將它的收益與同期大盤基金指數以及同期公募貨幣基金的收益做一個對比:

根據資產管理合同,東海東風2號的業績比較基準為上證指數×40%+基金指數×60%。此前東海東風2號披露的2019年第二運作季度報告顯示,自成立日2008年6月13日至2019年6月12日,累計淨值增長率為35.73%,而同期業績比較基準為44.09%,跑輸後者8.36個百分點。

理财还是“比惨”:东海证券3只资管产品运行10年,全被“宝宝”按在地上摩擦!这些“坑”该如何避开?

不妨再對比一下同期公募貨幣基金的表現。由於2008年公募基金公司沒有成立貨幣基金,故選取2009年成立的貨幣基金作為參考。統計顯示,共有19只貨幣基金(A/B類分開計算)自成立以來的收益超過了東海東風2號,最晚成立的匯添富理財30天B成立日期為2012年5月9日。

再看一下同期成立的股債平衡型公募基金的業績,和東海東風2號成立時間最為接近的是2008年7月23日成立的匯豐晉信2026,截至2019年底,匯豐晉信2026的區間收益高達228.83%!此後,新成立的公募股債平衡型基金都是在2013年以後成立的。

東海東風5號:漫漫4年保本路

那麼,是什麼原因讓普通投資者覺得“高大上”、充滿著神秘感的券商理財產品落得如此的尷尬境地呢?《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對此進行了一番調查。

先拿這3只理財產品中表現最差的東海東風5號作例子:2016年1月7日,東海東風5號累計淨值跌至1元以下後,開啟了保本之路。當年因熔斷淨值“受傷”尚未修復,又趕上2018年的弱市,東海東風5號的保本之路已走了4年,如今依然還在路上,距離1元的回本位置還差20%。

數據顯示,2010年至2020年,東海東風5號在2010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7年和2019年總共6個年份取得正收入。2010年成立時,當年的該產品收益超過14%;最高收益的年份出現在2014年,當年收益為25.03%。不過,東海東風5號在2011年、2012年、2016年和2018年四個年份出現虧損,當年收益分別為-31.59%、-8.96%、-24.28%和-26.48%。

理财还是“比惨”:东海证券3只资管产品运行10年,全被“宝宝”按在地上摩擦!这些“坑”该如何避开?

“其實(東海東風5號)虧損的年份不多,主要是賺錢的年份賺的都是小錢,而虧損的年份很多時候虧損都在20%以上,這說明該產品的風控不行。從相對收益的角度看,(東海東風5號)下跌時和同類型公募基金差不多,上漲時也沒有同類型公募基金做得好。”一家大型券商資管人士表示。

該券商資管人士進一步指出:“(東海東風5號)2016年度虧損這麼多,極有可能是趕上了當年1月份熔斷,淨值折損比較大,隨即降低倉位後又沒有加回來踏空市場所導致。但是2018年淨值下跌幅度是非常大的,說明其對市場風險沒有控制住。”

回顧東海東風5號的保本之路,對市場預判不足、換股速度太快、資產配置比例不合理是造成其淨值屢屢下滑的重要原因:

2016年:

記者注意到,截至2015年年底,東海東風5號的權益金融資產佔比為68.3%。如此高的倉位讓其在次年1月的熔斷中很是受傷。根據其公告顯示,2016年1季度,產品淨值下跌了18.66%,單位淨值和累計淨值分別跌至當季度末的0.8304元和0.9104元。

2016年1季度,該產品時任投資主辦曾祥順表示,2016年1月因熔斷產生的悲觀情緒引發指數連續回落。回顧過去一季度的表現,未能準確預測一月份市場的調整幅度,產品淨值受到較大的影響。

2016年2季度該產品變更投資主辦為劉俊,同時降低了權益資產配置,並在2016年後三個季度始終維持中低倉位運作,未能連續準確把握板塊輪動行情。

2017年:

2017年是市場結構性分化行情的一年,低估值白馬龍頭股漲幅較好,估值偏高的中小創普遍跌幅較大。而東海東風5號在當年一季度賣出了雲南白藥等醫藥股,調入了中國中冶、中國鐵建、中航飛機、上汽集團等國企改革和軍工公司。2017年二季度,東海東風5號進一步調結構,將倉位集中在大消費和具有獨特優勢的成長性個股,換入了東阿阿膠、捨得酒業、重慶啤酒等。

而在2017年三季度,東海東風5號變更掌門人為楊瑩,東海東風5號的投資風格也發生較大變化,在當年三季度更換了其前十大重倉股中的八隻,僅保留了東誠藥業和新興鑄管,買入了平安銀行和工商銀行等大金融概念股,以及雲鋁股份、中國鋁業、海螺水泥等週期股。而在2017年四季度,則是調出水泥和銀行股,換入東方航空、南方航空、中國國航等航空股。

“(東海東風5號)對市場情緒的預判明顯不足,比較謹慎。個股持有周期不長,更換速度很快,很多就是一個季度的時間,這也說明對個股的研究程度不高。”滬上一位具有豐富投資經驗的公募基金人士表示。

2018年:

2018年的A股行情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基本上是泥沙俱下。一直被視為避險資產的醫藥行業也在當年三季度整體跌幅超過14%。受此影響,東海東風5號的表現不佳,2018年淨值損失超過26%。

2018年一季度末,東海東風5號的權益資產配置高達70%,隨後在二季度驟降至23.35%,三季度權益資產比重又回升至40%以上。其十大持倉股顯示,東海東風5號當年一季度還在堅持航空股,但在二季度上演“變臉”,狂買醫藥股。具體來看,持倉的前十大股票中,科倫藥業、濟川藥業、上海醫藥、復星醫藥等6只個股都是醫藥股。2018年下半場,東海東風5號開始調整結構,降低醫藥股比重,以銀行為主的大金融+醫藥成為其配置的核心品種。

“對市場預判不足,前期高倉位,中途又過於樂觀,提前加倉,當時市場悲觀情緒還在延續。”前述券商資管投資人士表示。

東海東風2號:2018年慘跌33%

接下來我們以上述3只理財產品中表現最好的東海東風2號為例子,來了解一下它究竟是如何操作的。

東海證券旗下的東海東風2號,成立日期為2008年6月13日,有效認購數為3117戶,成立規模為9.05億元,最低參與金額為10萬元。其中,東海證券以自有資金1800萬元參與認購。

理财还是“比惨”:东海证券3只资管产品运行10年,全被“宝宝”按在地上摩擦!这些“坑”该如何避开?

上圖是東海東風2號自成立以來每個完整年度的收益回報。Choice數據顯示,該集合計劃在過去的12年中有6個年份取得正收益,另6個年份收益為負。具體來看,最高收益回報的年份為2009年,當年收益達到了41.92%。損失最為慘重的年份是2008年,單位淨值跌幅超過了33%。在剛剛過去的2019年度,東海東風2號則是在盈虧平衡線上掙扎,最終僅獲得了1.56%的正收益。

回顧過往11年多的運作,Choice數據顯示,東海東風2號單位淨值最高出現在2015年6月12日附近,累計淨值逼近2元;最低谷出現在2018年10月18日附近,單位淨值不足0.64元。

東海東風2號:買股受創;買債踏空

回顧東海東風2號成立以來的年度表現,2018年無疑是“受災”最重的年份。年度超33%的淨值下跌,也讓不少投資人士一度懷疑該集合計劃當年是滿倉操作。

公告顯示,在2018年3月12日,東海東風2號的權益類金融產品配置佔資產比例為35.82%,6月12日這一數字降至28.87%,2018年12月12日則進一步降至21.18%。

“如果權益類金融產品配置比例不高,那一定就是權益資產配置的品種屬於跌幅比較大的那種。”深圳某券商資管人士表示。

從東海東風2號在2018年可查的三個季度持倉個股來看,在資產配置上偏向中小板和創業板中的環保類個股,而這兩者均是2018年領跌的板塊。

2019年,牛市氣息撲面而來,而縱觀東海東風2號2019年的淨值走勢圖,幾乎沒有明顯的波動,看上去更像是一幅停止跳動的“心電圖”。

這種淨值走勢的答案很簡單:踏空了2019年的好行情。那麼踏空的程度究竟有多嚴重呢?可以這樣說:東海東風2號在2019年徹底演變成了一隻純粹的固定收益理財產品。截至2019年3月12日,該大集合持有的權益類金融產品只剩下一隻華泰證券,而2019年第二次運作季報顯示,華泰證券已被賣掉,自此再次沒有配置任何權益資產。

如果仔細閱讀這三個季度的運作報告,就會發現2019年東海東風2號的大類資產配置重點佈局在銀行存款和固定收益類產品兩大類,並且長期維持在63%的比例以上,有時甚至超過70%。

如果再仔細研究,更不難發現:東海東風2號倒在了2019年牛市的黎明前。2019年1月22日,東海東風2號變更主辦人,投資風格從主打權益變更為主打固收,此時上證指數為2500到2600點,正是2019年牛市起點前夕,隨後A股演繹出普漲行情。

“從一系列資產報告來看,產品管理人對A股市場過於悲觀,對大類資產的選擇出現失誤,後面也沒有及時糾正,導致產品嚴重踏空A股行情。此外,關鍵時刻更換掌舵者,導致集合計劃的風格出現了巨大變化。”前述滬上公募基金人士表示。

滬上某券商資管投資人士則指出,東海東風2號的投資主辦任職只有5個多月,時間太短,其投資理念、投資風格都沒有得到市場的有效印證。而現在基金經理任職的平均期限一般也有3年。

“(東海東風2號)連續兩年出現重大錯判,2018年著重於權益類產品,持有的環保股領跌市場,2019年卻著重於債券產品。這也說明股債平衡型產品是把雙刃劍,用得好是戰勝市場的利器,用的不好也會傷到自己,但這種連續錯判的情況是很少見的。”深圳某券商資管投資人士表示。

一位資深的公募基金固收人士則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2019年債市很熱鬧,是個結構型牛市,就是出現了分化,二級債基的收益還是不錯的。如果產品配置的是信用債,收益應該不錯,當然配置可轉債也不錯。相反,配置利率債的話,收益就會比較差。去年信用債券的利差下降得比較快,提供了較好的投資機會。”

東海東風3號連續遭自有資金減持

而從東海東風3號來看,東海證券自有資金連續對其進行減持也是比較明顯的特點。

2019年8月16日,東海東風3號正值成立滿10年前夕,累計淨值達到1.001元。2019年9月4日,東海證券發佈公告稱,已於2019年8月21日~2019年9月3日退出自有資金393949.53份。這也表明東海證券的贖回時點正是該產品保本期間。

事實上,這已不是東海證券第一次減持自有資金參與東海東風3號的金額。早在2016年9月21日,東海證券發佈公告稱,將於2016年9月28日調整自有資金所佔東海東風3號集合計劃總份額的比例,自此開啟了東海證券自有資金撤退的序幕。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整理了東海證券此前發佈的40多份自有資金退出公告,從中可以發現,東海證券的自有資金在每季度開放期都在不斷減持東海東風3號。同時,東海東風3號過往的季度運作報告也顯示產品份額在不斷縮減,因此可以認為東海證券的自有資金在被動地不斷撤出東海東風3號。

“東海證券自有資金退出,估計是因為產品資產淨值不斷縮小所致。因為一般券商的自有資金不能超過產品份額的20%,所以隨著產品不斷被客戶贖回,自有資金也不得不退出。”深圳某券商資管人士表示。

資產規模均明顯下降

業績不佳,以上3只理財產品的份額也是持續縮水。

●東海東風2號成立公告顯示,該集合計劃成立規模為9.0485億份。而最新發布的2019年三季度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9月12日,東海東風2號的份額為5098244.17份,約為510萬份。資產淨值為332.13萬元。

●而東海東風3號成立於2009年8月21日,成立規模為26.84億元,最低參與金額為10萬元,有效認購戶數為10512戶。截至2019年9月30日,該產品的份額降為5562.05萬份。

●東海東風5號成立於2010年4月26日,成立規模為39.31億份。最新發布的2019年三季度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9月30日,東海東風5號的份額為157664991.14份,約為1.5766億份。資產淨值為1.053億元。

“這個規模算是非常小了。在實際運作當中,規模只有一兩千萬元的集合產品帶來不了多少收入,反而還會佔用公司資源。對於這類產品,我們會主動清理。”滬上某券商資管人士表示。

深圳某券商資管人士則坦言:“確實有些集合計劃規模比較小,也沒有清盤。比如有些產品虧了,也不會給客戶說要清盤,一般就放在那裡。不過,目前券商資管產品自然清盤的條件是比較寬鬆的。”

掌門人頻繁更換,投資風格難以穩定

如果進一步探究上述3只理財產品的投資風格,不難發現,投資主辦頻繁更換是3款產品的“通病”。

例如,東海東風2號的過去11年中,先後共有8位投資主辦。

理财还是“比惨”:东海证券3只资管产品运行10年,全被“宝宝”按在地上摩擦!这些“坑”该如何避开?

上圖是東海東風2號先後8位投資主辦人的任職時間和期間回報率。具體來看,首位掌門人朱璽任職時間最長,將近4年,任職期間回報率達到了41.45%,也是這8位掌舵者中回報率最高的。回報率居次席的就是第三任投資主辦丁穎,任職期間為2013年1月24日至2015年3月31日,時間兩年多,而這期間正趕上創業板走強,其回報率也達到了33.69%。從任職期限看,第七任投資主辦陳天悅最短,不到5個月。截至目前,東海東風2號歷任的8位投資主辦中有5位任職的時間都不到1年。

根據東海東風5號發佈的公告統計顯示,東海東風5號首任掌門人為王勁松,任職期間為2010年4月26日至2012年1月4日。Wind數據顯示,王勁松任職期間回報率為-23.57%。

此後,東海東風5號又變更了四次投資主辦,在職時間最長的為第二任經理曾祥順,任職期間為2012年1月4日至2016年3月16日,超過4年,期間任職回報率為9.8%。在東海東風5號的歷任投資主辦,曾祥順也是在任職期間內唯一獲得正收益的掌舵者。

理财还是“比惨”:东海证券3只资管产品运行10年,全被“宝宝”按在地上摩擦!这些“坑”该如何避开?

2019年10月28日,東海證券發佈公告稱,東海證券東風3號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原投資主辦人由楊瑩、朱晨飛共同擔任,現因工作需要,經公司研究決定,自2019年10月28日起改由劉俊擔任投資主辦人。

有趣的是,此前東海東風3號基金經理的任職記錄顯示,這位新上任的“掌門人”是老面孔,這也是他第三次執掌東海東風3號,距離他上一次“掌舵”東海東風3號已有2年多。

理财还是“比惨”:东海证券3只资管产品运行10年,全被“宝宝”按在地上摩擦!这些“坑”该如何避开?

從上述表格中不難發現,10年內,東海東風3號的投資主辦人共有7位,劉俊也是唯一一位連續3次上任的投資主辦。

“超過半數的投資主辦履職時間不到1年,這從某種程度上解釋了表現不佳的原因。掌舵者走馬燈似地換,前一任投資經理剛剛完善投資佈局,效果還沒體現,新上任的投資經理又開始調倉換股了。”前述滬上公募基金資深投研人士表示。

“這個任職時間確實太短了,一般更換投資主辦或基金經理,都會有一個調倉換股期。規模較大的產品,為保持產品穩定性,其調倉期至少得3個月,產品一般要半年左右才能穩定。短時間內根本做不了什麼,更不要說體現投資主辦自身的投資風格。”某大型券商資管人士分析表示。

“與美國的基金經理平均任期5年以上相比,國內資產管理機構的任職期間是比較短的,這還是和考核機制有關,主要是看資管機會是否真的把長期業績考核落實,考核指標選擇是否得當。不過近些年來,隨著資本市場的日趨完善,一些產品的管理人任職期限超過了10年,湧現出了一批優質的職業投資人。”某公募基金資深基金經理人士表示。

此外,記者還注意到,上述3只理財產品的投資主辦多為公司自身內部培養,大部分成長路徑為公司研究員轉至公司資管投資崗,僅個別投資主辦有其他券商工作經歷。

就上述3款理財產品的業績及人員安排等疑問,記者聯繫了東海證券,截止發稿時仍未得到對方回覆。

投資理財產品該如何避“坑”?

追逐爆款理財產品,就一定能獲取好收益嗎?答案只能是一半對一半。

那麼,如何選擇合適的理財產品,怎樣才能有效地避“坑”呢?

對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了公募和券商資管行業的資深人士。“認清自己,做好功課”是挑選適合自身產品的關鍵,也是這兩位資深人士給出的有效法寶。

“任何的投資理財都要以客戶的需求出發,這就需要投資者要對自己的風險偏好有清醒的認識。比如:收益預期有多高?能承受波動回撤的上限是多大?產品收益自然是越高越好,但力求獲取更高的收益的同時,也往往意味著需要承受更大的風險。其實,有些人是承受不了波動的,這也是為什麼5%收益的債券也有很多人去買。”一位有著10多年經驗的投資人士表示。

在他看來,應該在找到客戶的需求後,再找到風險匹配的產品。產品的客戶經理首先要對客戶的收益、風險和需求有著深入的瞭解,再挑選出與客戶風險相匹配的儘可能優秀的產品,比如在一個約定收益區間內,找到相對有性價比或風險調整後收益比較高的產品。有些資金時間屬性長,對波動的容忍度和對收益的要求就會高一點;如果資金時間只有幾個月、半年或一年,那麼就要對回撤和波動進行控制。

投資主要有三個關鍵要素:投資收益預期、對波動的容忍度、投資期限。通過這三個要素就可以基本決定投資者要選擇什麼樣產品。

一位資深公募基金產品研究人士則認為,投資者選擇理財產品時可以分為三步走,其中信息披露很關鍵。

“首先,投資者要關注該產品有多少信息可供披露,這些信息能不能看懂。看不懂就不做,能看懂就做。

其次就是資產配置,在看懂了產品的基礎上面,對產品的風險收益特徵有個明確的認知。

最後,就是把產品看透以後,對產品的投資方法和投資策略要有相應的考慮。針對不同的風險要求,產品的投資方法和策略也有所不同。”

記者手記:人生能有幾個十年?

如果說要給2019年的投資貼個標籤,“牛市”這個詞,毋庸置疑排在第一。

無論是擅長短線的高手,還是長線競賽的選手,在2019的A股江湖中都不缺生財之道:科創板打新、緊抓5G……,似乎只要手握修煉秘籍都可以享受一把落袋為安、提前度假的美好時光。

作為大資管行業的記者,每年的四季度都會做些必修課,看看當年能夠脫穎而出的佼佼者以及那些暫時的落後者,漸漸地研究各種理財產品也成為了一種習慣和愛好。

發現東海證券東風系列產品的運作情況後,有些意外也有些驚訝。意外的是一隻運行近10年的產品,竟還能有20%的虧損。當深入研究下去時,卻發現故事更值得玩味:一隻攻守兼備的產品,熊市挑中領跌板塊,牛市更“改行”去玩債。在採訪中,和預想的一樣,很多資管人士初次聽到都有些驚訝。

都說牛短熊長是A股的特色,我們需要看長期,比長跑,看誰能跑得更久、跑得更遠。只是人生又有幾個十年?

投資,需要靜下心來,用自己的思想指導自己,理財也同樣適用。

視覺:帥靈茜 劉青彥 排版:何劍嶺

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