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口美食
60年代、90年代,雖說是年代的不同,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髮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就是做為北方人主食之一的饅頭也有了變化。主要的區別在這兩個方面:
饅頭的口味不一樣
蒸饅頭是要提前發麵,只有麵糰醒發到位,蒸出的饅頭才會鬆軟。在60年代,只是很傳統的發麵方法,也就是用上一次蒸饅頭留下的一小塊麵糰做為“面種子”,即老面(其實,也可以製作)。前一天晚上用它發麵,第二天再蒸制饅頭。這種方法蒸出的饅頭用了食用純鹼的緣故,有絲絲“鹼香”的味道。
到了90年代,酵母粉出現了。它的主要成分是小蘇打,是經它活化的微生物菌種。在適宜的溫度(25——30度)的情況下,4個小時左右就可以將麵糰醒發到位,不用再加純鹼直接揉胚蒸制。這種方法蒸出的饅頭不會有那個“鹼香”的味道。
饅頭的色澤不一樣
60年代,小麥加工成麵粉還是比較傳統的。是靠人畜,或水力,拉動或牽引石磨盤加工,我們這裡主要靠還是生產隊的那個“水磨”。這種方法加工的麵粉麩皮大,麵粉呈現出小麥的本色,蒸出的饅頭“不白”。
90年代,有了專門的麵粉加工設備,麵粉的精度增加。若是買的麵粉也有了標準粉,特一粉等區別,用這種麵粉蒸出的饅頭總是比農民自磨的麵粉蒸出的饅頭白淨。
其實,在60年代,人們的生活還很艱苦,特別是農民,平時那還有饅頭吃?就是想吃饅頭了,面裡面總是會和些玉米麵、苜蓿菜等,純麥面饅頭只有到過年了才“奢侈”一次;90年代,國營的飲食服務公司“解體”,職工下崗。想買饅頭吃還不能買到。那時候,街上買饅頭的幾乎沒有,人們大都是吃著自家蒸得純天然的饅頭。那筋道,那“香味”,總是深深地留在記憶裡。
【@為生活而提神】
農人提神
饅頭。
六十年代饅頭和九十年代饅頭區別,我出生七十年代,只亂說七十年代的饅頭了。七十年代末期吃頓饅頭非常難得的,那時的小麥產量一畝只有二三百斤收成,沒有化肥農藥種出的小麥瘦小,出面粉率低。蒸饅頭有的是老百酵母,當饅頭出鍋時遠遠就能聞到一股特殊的小麥香氣,出鍋後個個飽滿,吃的的有嚼勁。九十年代後,小麥品種多樣化了,有國外的,有雜交的。隨之而來的病蟲害多了起來,化學農藥被廣泛使用,題外話,我九十年代初參加工作,見當地人背上一水壺往小麥上噴水霧,我還不知道有何作用呢。盡跟著小麥高產,饅頭走向普通百姓的餐桌。蒸饅頭用上了發酵粉,方便快捷,蒸出的饅頭白白胖胖的,沒有了小麥的特殊香氣,也少了嚼頭。
詩詞奴隸
六十年代饅頭,過去饅頭用引子,面硬,一層一層,我最愛吃三姨和乾孃蒸饅頭,這兩位老人身體很好,一個九十二歲,一個八十八歲,一生好乾活,那時候糧食不用化肥,現在用那個辦法,不如那時候香,我自己蒸饃頭,糧食不如從前,麵粉廠又一關,若再向從前不好說了。
用戶6749300950
說實話60年代的麵粉與90年代的麵粉有質的天壤之別,口感都不一樣!聽做水面的師父說,城裡人吃不到純潔的麥子麵粉的,再問人家也不說給你聽了。記得小時候學校組織學工學農勞動,家裡讓帶饅頭燒餅餓了好充飢,(那時都是純粹的手工麵食品)饅頭冷了啃起都起面面,還感覺特別的香,現在聽說哪裡有手工饅頭都還要趕去試試,還是找不到兒時的味道了。
手機用戶石橋青龍
記得小時候,父親常帶饅頭回來,北方人麼,麵食為主。這饅頭特勁道,聞聞香,吃起來也香。比現在的圓饅頭再”高”一點,父親說這叫“高莊饅頭”。把擀麵杖一頭固定住,但能上下活動,把麵糰不停地翻轉壓擠,直到壓不動了為止。然後,用手捏成饅頭狀,上鍋蒸二十到三十分鐘。可費時費力了,現在的人,哪有這功夫去做”高莊饅頭”,現如今,做饅頭也機械化了,做出來的饅頭,吃起來又松又軟,兩個饅頭下肚,不到兩個小時,肚子就咕咕叫了。吃高莊饅頭試試,一個就能頂半天。
阿龍68837
60年代能吃上饅頭的絕對是土豪,在那個動盪的年代,能填飽肚子就不錯了,90年代能每天吃上饅頭的也是土豪,或許我老家太落後了?拖了後腿了吧。我這裡能每天吃饅頭不怕花錢,那怎麼也得2000年後。
雖然我沒吃過60年代的饅頭,但是想象就知道了,起碼那時候的麵粉是真正意義上的麵粉,現在的麵粉都是經過篩選,提純,添加劑做出來的,包括從小麥種植上那時候也肯定更原始,現在大量的肥料,農藥;先不說從饅頭製作工藝,就從原材料,小麥,麵粉上也是有區別的。
美食俠客
題主要問的60年代與90年代饅頭是做
工,還是價格?,,,
要說價格當然有差別了,肯定比60年
代的價格高。要提製作過程的區別?
90年代的方法比60年代“選進”多了
具體是60年代的製作過程是用純天然
標準麵粉加工而成。用老糕做引子,
抒粉,伏缸,待發酵。(抒粉時稍會
放些糖精,)然後拿出來切成小塊,放
蒸籠裡邊蒸。其味又香又甜,回味無
窮,,,
而90年代的製作方法比60年代的多了
去,如,麵粉之中,有可能加,(增白
劑,白石粉之類)這當然是猜測,,,
但是製作方法是用快速發酵素而發酵
方法是簡便了。但是其味也有差別了。
60年代的味道只能是作回憶了,,,
≈本人所悟,供之參考≈
永德492
上世紀60年代,有饅頭,但很少。普通老百姓吃饅頭,如同如今人們吃高級點心一樣寶貴,而且還是偶爾一次,並不像現在吃高級點心,可隨時任意。饅頭面粉為標準粉,緣色純天然,除發麵酵子,沒有任何添加劑。
90年代,饅頭到處都是。花樣也比60年代多了好幾倍,麵粉由標準粉換上一等粉,有的還加上了增白劑,有沒有殘留的殺蟲劑,有點懷疑,沒有實據。口感雖不如60年代,但能天天吃,價錢比60年代略有點貴。因已過了二十年,僅是回憶
老兵4200
60年代吃饅頭很幸福
60年代的饅頭面,將100斤小麥在石礳裡能推出85斤灰面,灰面之色、白中浸黃有少許細麩。
蒸饅頭時,用老酵面發麵,食用水鹼制酸、增白、起泡,口感純和軟實,自然面香回甜。
90年代吃饅頭很平常
90年代的饅頭面,將100斤小麥在磨面機裡打75至80斤灰面,灰面之色,自然白,麩皮餵豬、烤醋。
蒸饅頭時,同樣用老酵面發麵,食用水鹼制酸、增白、起泡,那時盛行加糖精,口感純和軟實,很甜、很好吃。
現在人們愛吃雜麵饅頭了,說是可以養生……
與浪共悟的妦
大家好,我是明澤美食,我的回答是:60年代的饅頭和90年代的饅頭,區別還是很大的,首先是麵粉的質量不同,在有就是發酵麵粉的方法與製作工藝也不相同。
在60年代,饅頭並不是日常生活中的主要食品,而是比較珍貴的麵食品,在那個年代,不是誰都能天天吃饅頭的,能吃上粗糧就不錯了,還敢奢望能吃上白麵饅頭?六十年代是什麼樣,我們就不說了,因為大家都懂得。
60年代與90年代的饅頭還是區別很大的,大致有以下幾點。
①麵粉
60年代的麵粉,是不經過細加工的,只是將小麥直接磨成麵粉食用,不會有二次篩選加工,所以也就不存在麵粉筋度的細分,所以用這種麵粉蒸出來的饅頭,顏色比較暗,但是麵粉很濃,吃起來的口感也是很好。
90年代的麵粉,已經有很多分類了,例如:高筋麵粉,中筋麵粉,低筋麵粉,餃子粉等,有了麵粉的細分,我們也可以針對自己想要製作的麵食,來選擇適用的麵粉,所以製作出來的饅頭也就更白更好吃了。
②麵粉發酵方式
60年代的麵粉發酵方法只有一種,那就是用老面發酵,畢竟那個年代還沒有多少人使用酵母發麵,所以用老面發酵麵粉來製作饅頭,那是唯一的一種方式,而作為中和麵粉酸度的添加劑,也只有食用面鹼,那個時候蘇打粉也不普及的。
90年代的麵粉發酵方法就多了,因為有了酵母的出現,所以很多人都會使用酵母發酵麵粉來製作饅頭,而老肥發酵麵粉依然很普遍,畢竟酵母發麵製作的饅頭,還是沒有老肥發麵製作的饅頭好吃。
③蒸制饅頭的方式
60年代蒸饅頭,只有材火大灶,沒有蒸箱,也沒有醒箱,饅頭坯做好了直接入鍋蒸制,雖然蒸出的饅頭不是那麼萱軟,但是吃著實惠好吃,也抗餓,因為那個年代的人不會作假,蒸饅頭就是那麼實在,做法也是如此的簡單。
90年代蒸饅頭,所用的工具就多了,像蒸箱,特製蒸屜等,而且所有的麵食店,都會有專用的醒箱,也就是將饅頭坯做好以後,經過一段時間的醒發,蒸出的饅頭又白又軟的,美其名曰賣相好,其實就是為了多賺點錢而已,看著又大又白的饅頭,其實就用了很小的一個饅頭坯而已!
——最後總結:關於60年代的饅頭和90年代的饅頭有什麼區別的問題。我的回答就到這裡了,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您。我是明澤美食,感謝大家閱讀本文,如有不足之處,請在下方留言欄留言互動,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