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互聯網寒冬嗎?今年34歲,“我”被裁員了!是福還是禍?

又是互聯網寒冬嗎?今年34歲,“我”被裁員了!是福還是禍?

幾天前網上消息傳來,某公司決定對若干千名合約到期的員工做出不續簽的決定,併為此準備好了若干億人民幣的賠償,保證做到合法合規的給這些不續簽的人賠錢。

這些人裡面很多是一畢業就從211 985學校進入某著名企業的,一工作就10多年,在該公司裡奉獻青春。雖然談不上拋頭顱灑熱血,但是工作就這樣的沒有了。

按照若干億人民幣的賠償算,這些人大概能分到若干萬到若干十萬人民幣的錢。那麼接下來這些人會去哪裡工作呢?恐怕等待他們的命運不言而喻。

又是互聯網寒冬嗎?今年34歲,“我”被裁員了!是福還是禍?

我不打算在這篇文章裡提任何具體公司的名字,主要原因是隻要我寫了一個公司的具體名字,我估計就會接到該公司PR的投訴,告我毀壞該公司的名譽等等。所以最簡單的方式不如就啥都不寫。大家空對空,自己去腦補背後到底是什麼公司在做什麼事情。皆大歡喜。

無獨有偶,該公司的高管公開表示,明年的日子更難過。為了確保公司高效狼性,明年會對所有的領導實行末尾淘汰10%。這話聽起來就給人感覺頗為惡狠狠。


想來每個領導都充滿了壓力。為了確保自己的位置穩固,無非開源節流兩條路可以走。開源來說,不一定有那麼多的源給你開,節流就相對簡單了。淘汰那些工作效率低,薪酬高的老員工就是一條捷徑。估計明年又是一大片老員工不續約。


這樣的事情當然並不只發生在某一家。通過組織結構優化,確保中層幹部年輕化,骨幹主力年輕化,真的不是什麼新鮮事情了。其實即便是企鵝公司這樣以溫和著稱的互聯網公司,今年在內部也進行了優化,為了讓年輕人能更好的佔據中層位置的優化,每個企業都在做。

又是互聯網寒冬嗎?今年34歲,“我”被裁員了!是福還是禍?

那麼那些年紀大一點的人到底去哪裡了呢?給人的感覺,互聯網產業就像是一個巨大的漏洞,年齡越高,在漏斗裡越深,能夠被漏斗容納的人也越少。其他的人都是自然而然就自生自滅了。

而更有意思的是,很多企業都在宣傳企業文化,價值觀。這些價值觀裡面體現的往往都是集體比個體重要,事業比家庭重要。所以996才是福報。因為你不能996的時候,你就失去了領取工資的資格了,你說996能不是福報嗎?

又是互聯網寒冬嗎?今年34歲,“我”被裁員了!是福還是禍?


有人說2020年非常的有意思,因為2020=1024+996,所以2020年是屬於程序員的996年。恭喜各位,你們大概都猜對了。在這個時代裡,年輕化是必然。只有年輕人才充滿了活力,只要管好吃住,天天都可以像上了發條的鬧鐘一樣不停前行。年紀大一點的,如果只是一個普通的程序員,恐怕日子就不容易了。無論你是985還是211畢業的,都敵不過年輕無敵。


其實作為碼農本身就是個職業,當然對一部分牛逼的人,可以成為興趣,可以成為事業。但是大多數人要麼天資有限,要麼機會所限,總會遇到自己天花板。所以對很多碼農來說,寫代碼是賺錢討生活,開滴滴是賺錢討生活,送外賣也是賺錢討生活。並沒有高低貴賤之分。

所以我覺得碼農還是多花點時間去研究賺錢這個事情本身上。只要合理合法的賺錢,啥途徑賺錢,都是一樣的。所謂你不理財,財不理你。

等你到34歲,再被狼性公司不續簽的時候,才發現自己什麼也不會,一無所有,估計也沒那麼多時間再讓你去後悔了。對我個人來說,我學到的,就是該好好賺錢的時候好好賺錢吧。最起碼的,別嫌棄別人在努力賺錢。

對此,你怎麼看呢?歡迎寫在評論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