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95式突擊步槍和班用輕機槍的請教,95式突擊步槍使用機槍彈鼓,優劣勢分別是什麼?

昱宏久武


突擊步槍對於輕便靈活的要求更大,而火力持續性這個需求在步兵班是比較弱化的,即便有需求,也該丟給95班去壓制,而不是讓95步槍去湊熱鬧。

看那95班機的槍管,又粗又長。它槍管壁相較95步槍而言更厚,這就帶來了更大的熱容,方便它在長時間射擊後不容易過熱。但95不行,雖然它可以自動射擊,但持續自動射擊之後帶來的後果就是,射擊時的震動頻率因為金屬材料的過熱而改變,導致打不準。這就是所謂熱偏熱散現象


所以說,95步槍不適合持續的火力壓制,既然不適合,為啥還要用彈鼓?

而且這75發的彈鼓不嫌重啊~ 平時抱著95步槍插這麼一坨子孫袋不嫌硌得慌?戰術動作都不好做了啊喂~ 還有用彈匣可以好好的插在胸掛裡不礙事兒~ 而彈鼓的話就只能掛腰上了~ 一邊跑一邊不可避免的晃盪~


瘋狗的輕武


95式步槍、短步槍(一般稱卡賓槍)和輕機槍(一般稱班用機槍),組成了95式槍族,是我陸軍步兵主力裝備,採用了不同於美軍5.56毫米、俄軍5.45毫米獨樹一幟的5.8毫米口徑,這三把槍全都屬於無託結構。

一般情況下,95式輕機槍使用75發彈鼓,當然,必要時也能用95式步槍和短步槍的30發塑料彎彈匣供彈,只是火力持續性能下降而已。

95式步槍,30發塑料彎彈匣,是其標準配備的供彈具;當然,必要是也能採用95式輕機槍的75發彈鼓供彈,只是使用彈鼓時,據說故障率較高,平常95輕機槍射手都不願攜帶笨重的75發彈鼓,而是喜歡採用30發塑料彎彈匣,這是部隊使用的常態。

但95式步槍,儘量不要使用75發彈鼓,一則裝上死沉的75發彈鼓,被迫偏向槍的一側,重心也隨之偏向一側,導致槍械操控性能下降。

此外,不停地噴火,容易造成槍管發熱,對槍管壽命有影響;因此,在軍隊內部,一般都禁止士兵用彈鼓作為步槍的供彈具。

而95式輕機槍,則天經地義,75發彈鼓本身就是其基本供彈具,槍管壽命也比較長,重槍管型的95式輕機槍,在連續射擊時,不至於驕嫩到槍管馬上過熱,從而影響射擊性能。

我軍有在國外射擊比武中,用卸掉兩腳架重槍管型的95式輕機槍裝上30發塑料彎彈匣,混充95式步槍射擊,取得了較優異的射擊成績,這方面的詳細報道,網絡上都能搜索到。

95式輕機槍有效射程600米,用來打百米距離的比賽時,射擊精度當然較高了,容易出好的成績,屬於雞賊的表現,還是恢復95式輕機槍火力壓制、95式步槍突擊作用的本來面目吧!


國平軍史


自動步槍+彈鼓供彈模式並不一定比彈匣供彈要好,直白點講就是弊大於利。

在我軍95系列槍族供彈設計中只有彈匣和彈鼓兩種,通常彈鼓主要用於班用機槍供彈,在我軍輕武器歷史上使用最為廣泛;近些年在國外出現了一些輕武器愛好者改裝武器步槍使用彈鼓的現象,但是從各國軍隊總體來看,步槍還是以彈匣為主要供彈器具,這和兩種類型的槍械作戰使用觀念有直接關係。

彈鼓設計最大的優勢在於裝彈量大,在國內一般分為75發和100發兩種裝彈量,在國產輕武器家族中,從81式到95式兩個系列槍族,班用機槍都使用了彈鼓供彈,同時兼容彈匣供彈功能;如此設計主要是考慮到機槍的射速相對步槍要高一些,同時機槍的作戰使用強調火力壓制的持續性,故而班用機槍一般選用彈鼓供彈。

理論上,步槍選用彈鼓供彈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強火力持續性,但在實際使用中恰恰是一個理解誤區;以95式自動步槍為例,在連發模式下,30發彈匣射擊時連續扣動扳機時間超過3秒,基本上30發子彈會一梭子全部打出去,使用75發彈鼓又能持續多久呢?

因此,95式自動步槍講求的是點射和連發能力,最主要的考量就是射擊精準度,跟彈匣容量的直接關聯性並不強;同時更換彈匣的速度和裝彈速度都與彈鼓有相當大的差別,也就是說彈匣換彈效率更高,從而也能保證步槍射擊的火力持續性。

當前國際上,自動步槍普遍採用30發彈匣供彈,其設計之考量主要在於,提升單兵的機動能力,減輕單兵負擔。還是以95式槍族為例,95式自動步槍戰鬥全重3.5KG,95式班用機槍採用75發彈鼓供彈,在彈藥基數上提升了1.5倍,重量增加至6KG左右,這對於單兵的負重帶來一定影響,這是其一。

其二,彈匣的設計原理更符合使用習慣。無論是彈匣的尺寸還是外形設計,都普遍適合人單手操作,同時適配性也相對要好於彈鼓,更換彈匣的速度也更快,操作動作相對簡化。例如,國外班用機槍普遍使用彈鏈供彈,火力持續性更好,彈鼓設計的優勢就在結構緊湊性一點而已。

其三,彈匣設計和單兵攜行具配套發展。當前世界各國對於攜行具的設計普遍是以彈匣為主要參考依據,設計可攜帶4個彈匣加上槍上彈匣為5個,攜彈基數為150發,基本滿足了單兵作戰需求;部分特戰型攜行具使用雙層裝彈袋可以多攜帶4個彈匣,以滿足特戰部隊用彈量較高的需求;但是彈鼓由於圓型體積,需要額外攜帶專用的攜行具,很難實現彈鼓與現有攜行具兼容使用,增加額外的負擔。

綜合來看,彈鼓雖然裝彈量較大,但從單兵機動性、負重、換彈效率以及攜行具適配性等多方面對比來看,並不適合大規模使用,尤其是通過使用彈鼓來提升步槍的火力持續性在作戰運用上並不迫切,明顯的存在弊大於利的現象。


鷹鴿分析


拿小口徑班用機槍比吧:

比火力,彈鼓50-75發,彈鏈50-200發,同時彈鏈機槍一般配置快換槍管,火力持續性強。

比機動,彈鼓班機滿彈約6kg,空槍與重管普通步槍重量相近;彈鏈班機滿彈10公斤以上,因為撥彈機構在槍上,空槍遠重於普通步槍。

比可靠,彈鼓和彈鏈都不如彈匣(廢話,雙筒獵槍更可靠,簡單唄),但彈鏈班機開放的撥彈機構很難通過黃河水的考驗,200發彈鏈容易偶發斷裂,100發彈鏈更可靠。

比裝彈,換彈鏈時間大於換彈鼓。同時打過的可散彈鏈基本不能在前線復裝,彈藥必須以彈鏈方式送到前線;彈鼓重新裝彈方便,彈藥可散裝運輸。

總結:

彈鼓班機更適合徒步機動,或脫離載具後緊密伴隨步兵做縱深進攻,發揮單兵戰術,以靈活的走位掩護隊友,並增強生存能力。

彈鏈班機更適合固定部署,或者載具掩護下的短距離進攻和防禦作戰。有強大的空軍和炮兵支援,只要擋住對方几分鐘,洗地火力就到了。

個人認為,總體來說,空軍的20系列全面列裝以前,中國陸軍對於完全摩托化裝甲化還是信心不足的。以伊拉克,利比亞為例,失去制空權的重裝部隊完全是空軍的靶子;而朝鮮戰爭,越南戰爭,阿富汗和敘利亞戰爭告訴我們,反而是依託坑道工事分散隱蔽的輕步兵,能夠抑制空軍優勢,迫使對手回到地面糾纏。如果這些輕步兵的隨身武器能夠打擊堅固工事和裝甲部隊,那就是帝國的噩夢。

因此儘管幾乎全部軍隊已經至少完成了摩托化,中國的步兵武器從來都沒有放棄輕型化和人力機動能力,即使要犧牲精度、攜彈量等性能。而這些低技術含量的輕型化裝備也確實在第三世界表現良好。

以中國的體量,以及安全環境的複雜性,未來的步兵武器應該會有更多的類型,既要延續適合人力機動的輕量型,以應對叢林山地以及外貿需求,也會出現加重載具型,在20系列掩護的天空下任意虐菜。

附上美軍對m249機槍的問卷調查結果,黑向,優點略。

17%的m249使用者對其重量不滿意。而使用者同時也表示m249更多時候是原地給隊友提供掩護而不是伴隨進攻,所以夢想端著大菠蘿滿地圖跑的要多注意健身了。

在可靠性方面。70%的m249使用者表示對維護性最不滿意,包括小部件損壞和腐蝕問題。耐風沙性能也一般,不及時清潔就卡殼。總體上,只有64%的美軍表示對手中的m249有信心。







味冷


95班機用的重槍管,使用重彈,遠距離存能好,打的比較準,去出國比賽用步槍彈匣冒充普通步槍用可以打的更準,取得好成績,僅此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