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達姆曾叫囂要將海灣地區變成越南,讓美軍血流成河,可為何沒實現?

郭江永


越南戰爭從1955年起到1975年,前後歷時20年,分為五個階段。其中,第二、三、四階段(1961—1973年)為美國介入的越戰時期。從越戰結束的1973年到薩達姆入侵科威特引發的海灣戰爭爆發,間隔了17年。從海灣戰爭結束到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中間間隔了12年。但是薩達姆卻以70年代的戰爭模板來衡量不敗才怪。

應該說,當薩達姆和他的將士們喊出“要將海灣地區變成越南”口號的時候就註定了失敗。戰爭講的是天時地利人和。美國和伊拉克之間懸殊的軍事差距和武器代差,註定了天時優勢掌握在美國手裡,美國可以有條不紊地制定戰爭計劃並條線最佳時機付諸實施。薩達姆已經在海灣戰爭時吃了大虧(軍事實力打折扣),仍然低估美國是致命的錯誤(更多是無奈)。

美國的地利因素優勢對伊拉克薩達姆軍隊來說也是致命的。美軍不但在海灣地區擁有大量軍事基地,而且還投入三個航母戰鬥群。而伊拉克地域狹小、一馬平川,不但缺乏戰略縱深,難以規避美軍的精確打擊,而且還適合美軍機械化作戰力量的戰役戰術開展。相比較而言,越南的山地、叢林、溼熱環境對於法國和美國來說就是噩夢。

再說一下人和因素。經過了海灣戰爭的重創和10年多的圍堵制裁,伊拉克薩達姆政權元氣大傷,統治集團和軍隊內部已經動搖。因此在戰爭剛一打響,就有高級將領叛逃,從而進一步動搖擾亂了軍心。更重要的是,薩達姆政權代表的是伊拉克小數派的遜尼派族群,大難當頭的時候,宗教和族群分化就成為另一個致命傷。

最後要強調的一點是,所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不管薩達姆是否失道,反正在戰爭陰雲籠罩伊拉克的時候,沒有一個世界大國站在伊拉克的立場說話。戰爭開始後,薩達姆政府和軍隊也得不到任何支援和援助。北越之所以能夠先後戰勝法國和美國兩個軍事大國,是因為北越背後有一個泰山一樣的支柱。


高峰軍事觀察


薩達姆獨裁政權欺壓老百姓,還整天喜歡吹牛逼,老百姓敢怒不敢言,對薩達姆早就恨之入骨,正好想借外國的力量把他幹掉,以解心中怒氣。

這位中東什麼雄之一的薩達姆總捅先生聽到人們聲嘶力竭的叫喊著擁護他的口號時,還飄飄然信以為真的人民真會跟他一條心,其實那是大家裝模作樣的在演戲給他看罷了。

薩達姆雖然被伊拉克人民架空了,但是他本人始終還矇在鼓裡,所以才最後落得一個吊死鬼的下場,一點也不意外,完全合乎常理- - - - -


綠蔭幽草勝花時


薩達姆打仗沒看黃曆,正好趕上美軍裝備轉型、躍進時期,給人家當了檢驗技術的小白鼠。

海灣戰爭的情況我們都知道,在美軍的戰爭機器面前,伊拉克軍隊根本就沒有還手之力,只能被動的捱打。伊軍先是被F117隱身戰機、激光制導炸彈、戰斧式巡航導彈......這些武器轟炸了41天。

開戰之前,伊軍舉著AK47對著鏡頭喊,要跟美軍決一死戰。結果真打起來,根本看不見敵人,只能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友軍不停的被炸上天,不知道炸彈啥時候會落到自己頭上。美軍就沒給伊軍同歸於盡、決一死戰的機會。

陸戰中,有案例是伊軍坦克部隊向美軍坦克部隊發起衝鋒,由於美軍坦克觀瞄系統更先進,看的更遠,打的更準,美軍是倒著車跟伊軍打,始終保持在伊軍坦克主炮的射程之外,然後開炮挨個點名。伊軍精銳的坦克部隊連開炮的機會都沒有,就被殲滅了。

估計海灣戰爭時期的伊軍和二戰時期,拿馬刀砍坦克的波蘭軍隊心情是一樣的:無力感。

連敵人在哪都不知道,連還擊的機會都沒有。而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就是我們常說的:代差。武器、軍隊出現了代差,這個戰爭肯定就會變成一邊倒的屠殺。

海灣戰爭之前的越南戰爭,美越兩軍在技術裝備上的差距,有,但沒有代差。武器上的差距,要比伊軍和美軍的差距小很多。

越戰中,美軍天上有B52轟炸機,有F4鬼怪戰鬥機。

但越軍也有米格21戰機和薩姆2地空導彈,這是同時代的裝備,雖然是美軍佔上風,越軍的反抗也是很激烈,再加上中國援助的高炮部隊......美軍戰後自己的統計,被擊落的戰機是8588架。損失還是很慘重的。

在地面,美國大兵早期拿的是M14自動步槍,後來換成M16小口徑步槍,而越軍拿的是AK47。輕武器上,到底是M16強還是AK47狠,現在也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但總歸是不相上下。最早,美軍拿著蠢笨的M14,在叢林裡,和AK47比,還是越軍佔便宜,這應該沒有爭議。

其他方面,火炮、火箭炮、迫擊炮、坦克......越軍也不比美軍次。

越軍打美軍,看見A4攻擊機俯衝的時候,好歹能端起步槍擼它一梭子。到了伊軍,就變成F117隱身機了,根本看不見。

越戰,美軍端著M16,越軍端著AK互相對射。到了海灣戰爭,AK還是那個AK,但M16已經加上了夜視儀、紅點瞄準鏡。在地面作戰中,有美軍特種部隊在跟伊軍步兵對射,依然是打靶式的虐殺。

越戰,美軍死了5.8萬人,南越死了13萬人,加上其他國家的,總共死了將近20萬人。北越總共戰死110萬。大約是5.5:1的交換律。越軍死5.5個人,才能打死1名敵軍,咬咬牙,這也能堅持。海灣戰爭,伊軍被打死2萬人,8萬多人被俘。總計損失10萬大軍。而美軍只陣亡了100多人,在這100多人中還有一部分是自己人誤殺。真正死於伊軍火力的是不足100人。而且這不到100人的陣亡絕大多數也是最後地面戰時期發生的,如果美軍繼續進行空襲,伊軍的損失也會繼續擴大。伊軍和美軍的交換律要高於1000比1。

越戰,有強弱沒代差,5.5個人換1個敵軍,這時候,意志和骨氣能起到作用,就能把戰爭堅持到勝利。當像伊軍這樣,有了代差,1000個人才能換1名美軍,意志和骨氣也就沒什麼意義了,根本沒辦法堅持。

對於美軍而言,打死5.5個越軍,自己死1個人,這叫陣亡。但消滅1000個伊軍,自己死一個人,這叫陣亡還是叫事故,就分不太清了。1:1000是一個接近於忽略不計的損失。當然,在宣傳上,他肯定不能這麼說,他得說每一個犧牲都讓人痛心。

所以,看見馬雲都得叫爸爸,這不丟人,就這麼沒骨氣,沒辦法,因為有代差。兜裡揣5塊錢,談鐵骨錚錚,沒意義。最起碼你得自己兜裡先有1千萬,然後在馬雲面前再表現的不卑不亢,這樣的骨氣才有價值。

在裝備上道理也是一樣,差距不是特別大,越軍的意志就是能解決問題,有價值的重要因素。等到有了代差,伊軍的意志就是不能解決問題,沒有價值的空洞口號。

越戰,美軍雖然在裝備上佔優勢,但也不是太大。撤出越南以後,美軍陷入了長期的低調冷漠期,名聲很不好。但就是在這段時間裡,美國人搞出了大量的新式裝備,新的軍事思想,等到海灣戰爭爆發,薩達姆認為自己比越南還要強一些,但星星還是那顆星星,月亮已經不是那個月亮了......伊軍和越軍,實力近似。但跟伊軍打的美軍和跟越軍打的美軍比,已經升級了整整一個時代。


當然,伊拉克之所以沒成為越南,這裡面的因素有很多,很複雜,在這特意挑一塊不顯眼的地方聊幾句......


銳度何老師


這其實是薩達姆在20世紀演了一出《皇帝新衣》的真實版。

那時節,薩達姆被100%的投票率,權臣阿腴逢迎的歌功頌德,蘇聯式鋼鐵洪流的所向披糜,眾志成城同仇敵慨的讚歌衝昏了空空無物的頭腦。目空一切,自以為是穆哈默德第二,不可一世地叫囂要將海灣地區變成新的越南,讓美軍折戟沉沙血流成河。劇中的另一位主角小男孩一一美國卻毫不費力地觀察到了裸體的真實的薩達姆之虛弱本質,來了個不信邪,果斷出擊。劇本的結局不用說大家都知道,比老版《皇帝新裝》更加精采,成為世界史上的諾貝爾佳話。


雙樵\n


薩達姆因為是獨裁製,時常被屬下阿諛奉承是常有的事,山呼萬歲,主上聖明,等等,這些話就是麻醉劑,麻弊劑,讓薩達姆迷失了自我,所以說,獨裁製終會被歷史淘汰,竭力維護獨裁的人,終將因為將國家帶入災難而被後人唾棄!


前瞻公民


薩達姆和伊朗打了8年,薩達姆在兩伊戰爭中略佔優勢。薩達姆錯誤地以為,伊拉克已經是中東小霸王,是伊斯蘭遜尼派的守護者。為了治療戰爭的創傷,薩達姆悍然發動了對科威特的戰爭。伊拉克侵略科威特的行為遭到了世界人民的反對,聯合國組成了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面對多國部隊,薩達姆自認為想取勝非常困難,但是他也認為自己能給美國造成嚴重傷亡。戰爭的結果出乎了薩達姆的意料,伊拉克只能用慘敗和血崩來形容。

在40多天的戰爭中,伊拉克損失慘重。伊拉克已經傷亡軍隊大約10萬人,其中傷8萬人、死亡2萬人,被俘虜近9萬人。除了人數傷亡慘重以外,伊拉克還損失坦克3847輛,各種火炮近3000門,武裝裝甲車1450輛,各種艦艇大約140艘,直接經濟損失達到2000多億美元,間接經濟損失不可估計。相比較於伊拉克的慘重損失,多國部隊的損失則非常小,美國的傷亡簡直可以忽略不記。多國部隊一共損失了4232人,這些傷亡中還包括不少非戰鬥傷亡。美國在戰爭中直接陣亡148人,非戰鬥死亡138人;戰鬥受傷458人,非戰鬥受傷2978人。除此之外,美國還損失了56架飛機、35輛坦克和2艘艦艇。僅僅從戰爭損失的紙面數字來看,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對伊拉克根本不叫戰爭,簡直是一場軍事演習。為什麼戰爭沒有向著薩達姆預期的方向走呢,為什麼伊拉克沒有把美國拖入戰爭的泥潭呢?

第一,越南當時有世界級大國支持,而伊拉克則是失道者寡助。越南能取得戰爭的勝利和中國的大力支持分不開。朝鮮戰爭期間,中國曾經警告美國不得越過三八線。結果美國不聽中國警告,悍然越過三八線。中國派出志願軍和北朝鮮軍隊一起又把美國打回三八線。越南戰爭爆發以後。中國警告美國不可越過北緯17度線。這次美國人非常聽話,美國地面部隊始終不敢越過北緯17度線。美國只派空軍打擊北越領土。美國為了避免激怒中國,還規定中越邊境數十公里以內為禁炸區。由於美軍地面部隊不敢越過北緯17度線,所以美國始終不能滅掉北越,只能和北越進行無休止的消耗。北越把大部分軍事工業都搬到中越邊境附近,美國軍又無法摧毀北越的軍事工業。中國在條件艱苦的情況下支援了越南大量軍用物資,保證了越南軍事供給。中國還派出軍事顧問,幫助越南軍隊。如果沒有中國幫助,越南想趕走美國幾乎不可能。此外蘇聯為了和美國爭霸也在背後支持越南。越南有兩大國支持,最終打贏了越戰。伊拉克的情況則不一樣。伊拉克是一個侵略者,是一個國家上的失道者。當時中東附近並沒有強國支援伊拉克,世界大國也沒有一個支持伊拉克。蘇聯雖然在中東地區有利益關係。但是蘇聯此時自身難保,他不可能幫助伊拉克。沒有大國的支持,美國打起來就沒有任何顧慮,可以放開手腳大幹一場。

第二、戰爭性質決定戰鬥力。在越南人民看來美國人是入侵者,越南人民能夠同仇敵愾,以各種形式和美國人抗爭到底。越南人民的抗美行為也受到不少國家的支持。美國國內人民對越南戰爭則是深惡痛絕。美國國內不斷爆發反戰遊行和各種活動。美國國內的反戰行為給了美國政府很大壓力。美軍士兵也對越南戰爭非常不滿,美軍反戰情緒也高漲。美軍戰後自殺人數要比戰場陣亡人數還要高,可見這場不正義的戰爭失去民心。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完全是一種侵略行為,薩達姆在國內外都得不到支持。伊拉克人民經過八年的兩伊戰爭,急需休養生息。國際上,做為侵略者伊拉克遭受世界人民的反對。美國攻打伊拉克則是制止伊拉克的侵略行為。美國的實力本來就是大大超過伊拉克,而且是制止侵略的戰爭,所以美軍才會在短期內打敗伊拉克。

第三,伊拉克的地理環境不適合打持久戰。越南地形多為山地,而且多為熱帶叢林,地理環境相當複雜,美國機械化部隊很難施展自己的優勢。所以越南戰爭期間美國的坦克部隊發揮作用不大,反而是美國的武裝直升機發揮了重要作用。雖然武裝直升機被稱為空中坦克,畢竟彌補不了坦克的空缺。美國的機械化部隊發揮不了優勢就難以給北越軍隊致命一擊。越南的叢林非常適合化整為零的游擊戰,北越的游擊戰讓美國非常頭痛。伊拉克地處美索不達米亞平原,氣候為熱帶沙漠氣候。這種地理環境非常有利於大規模機械化部隊展開。美國的海陸空三軍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優勢,可以隨意打擊伊拉克。

第四,美國情況不同。兩次戰爭期間美國國內外情況不同。越戰前期美國國內經濟情況尚且可以,越戰後期美國國內出現了嚴重經濟危機,美國經濟遇到“滯漲”。在外,以美元為核心佈雷頓森林體系崩潰,美日歐關係重組,此時美國在美蘇冷戰中也處於守勢。美國自身出現了問題,美國急需從越戰中抽身而退,所以美國草草退出越戰。海灣戰爭則不一樣,美國經過里根總統時期已經恢復了自身實力,而且新的信息革命正在開展。美蘇爭霸中,美國勝利在望。此時的美國無論在國內還是國外都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美國以飽滿的精神狀態打擊伊拉克,戰爭的結果就可想而知了。

最後,現代化戰爭的實驗品。越南期間的戰爭方式還有點偏二戰,主要還是以中近距離短兵相接為主。美國必須面對北越軍隊才能有效打擊北越,即使用飛機轟炸也必須飛到北越軍隊上空。這種短兵相接的戰爭方式有利於越南軍隊發揮本土作戰和游擊戰的優勢。海灣戰爭期間則是現代化戰爭。海灣戰爭期間,美國發射了288戰斧式巡航導彈以及多枚空射巡航導彈。美國在戰爭中還使用了最先進的精確制導武器,對既定攻擊目標實施多次、持續打擊。美國還利用導彈破壞了伊拉克的指揮、通信、情報等系統。海灣戰爭完全是一場現代化戰爭,一場人類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戰爭模式。在這種戰爭模式下,美國的科技優勢和軍事優勢展現地淋漓盡致,伊拉克軍隊則成了無頭的蒼蠅。伊拉克軍隊在整個海灣戰爭期間只有捱打的份,根本沒有還擊的能力。美國根本不給伊拉克中近距離作戰的機會,大量伊拉克的坦克、飛機和裝甲車還沒有來得及發動就被摧毀在基地。美國讓世界第一次見識到了什麼叫做現代化戰爭。世界人民無不被高科技現代化戰爭震驚。伊拉克則成為高科技現代化戰爭的試驗品。

最終薩達姆的豪言壯語都伴隨著美國的導彈而消失匿跡,薩達姆不僅沒有讓伊拉克成為下一個越南,反而戰後受到了美國的制裁,薩達姆本人卻躲過了美國的制裁。不過十二年後,美國重燃戰火,薩達姆最終還是沒能抵抗住美國的打擊。薩達姆失敗後不久被捕,之後又被美軍殺死。

如果各位讀者還有其他原因,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歡迎各位小夥伴拍磚,關注!


依稀說史


時代不同了,戰爭的形態不同,結果就會有不同。

美軍打越南的時候,哪有後來打薩達姆時期的高精尖武器啊!

所以,後來當薩達姆的軍隊還用AK47的時候,美軍的M16都更新換代好幾次了。

更重要的是,戰術打法上也和越南戰爭完全不同。

伊拉克戰爭的時候,美軍先用電子戰或者隱形戰機乃至精確制導炸彈對伊拉克的防控體系狂轟濫炸了幾十天,基本上讓薩達姆的空軍喪失了戰鬥力。

之後美軍大兵進入,伊拉克的軍心早已經損失大半了。再加上美軍的坦克和裝甲車要遠比薩達姆的部隊更優秀,他能打到你,你打不到他,這仗還怎麼打?

最終幾個月下來,美軍只有不到100人陣亡,而薩達姆的軍隊損失了1萬多士兵。

所以本質上,薩達姆誤判了形勢,以為美軍還是會用越南戰爭的打法,成批地把大部隊開進來主力在陣地戰呢。

同時薩達姆也過分高估了自己的實力,對現代化作戰條件下的武器裝備缺乏應該的認識。

在伊拉克的軍隊和美國軍隊的武器裝備有代際差的背景下,沒能儘快更新換代或者進行軍事培訓,而過度以來所謂的大兵團作戰,顯然很容易被失去制空權而導致的整體戰略漏洞而潰敗。

其實薩達姆的軍事力量在兩伊戰爭後已經有了很大衰減,一直沒恢復,而美軍則一直處於加強軍備的上升期。

再加上薩達姆不思悔改,打了伊朗之後又入侵科威特,遭到了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的打擊,之後伊拉克被限制、被禁運、被封鎖,讓伊拉克軍隊更是雪上加霜。

在這樣的背景下,薩達姆能繼續維持政權都不容易了。

軍心和民心其實也早就不能和越南戰爭時,北越軍隊相提並論。在戰爭開始前,就有很多軍隊高官叛逃,這就說明他的統治崩潰只差最後一根稻草,顯然經不住美國的沉重打擊。

另外越南當年抗美,可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啊!

而薩達姆呢?

是真正的孤家寡人,沒有一個國家能夠給他公開的支持軍事裝備。

他自己的實力不行,又沒人幫他,軍官還叛逃,國家被長期封鎖導致老百姓對他也不滿,他怎麼能讓伊拉克變成越南?

因此戰爭開始幾個月後薩達姆就被抓,就一點也不奇怪了。


木春山談天下


這要從國際環境和技術層面兩個角度分別討論。

先看國際環境。

兩伊戰爭剛結束那會兒,薩達姆的人緣還算不錯,此時的伊拉克儼然阿拉伯世界的領軍國家,薩達姆也順勢做起了“帶頭大哥夢”,覺得自己勞苦功高——伊拉克為阿拉伯世界“痛打”了異端(雖然都信一個神,但伊朗屬於波斯人後裔,非阿拉伯民族,教派為中東的少眾群體——什葉派)。畢竟,兩伊戰爭中,阿拉伯國家都高調站在了伊拉克這邊,還爭相貸款給伊拉克,表示幫襯。

其實,這是一種假象。1990年,伊拉克為了“賴賬”,加上各色歷史遺留問題,竟然直接吞併了科威特,想用“撕票”的形式,把鉅額欠款一筆勾銷。可是人家,科威特小是小,可算是個blingbling的土豪國家,聯合國成員國,美國盟友,OPEC核心國家,沙特好兄弟.......

一下子,除了埃及等少數國家認為這是一種“劫富濟貧”行為外,伊拉克成了眾矢之的,千夫所指的對象,沒有任何一個有頭有臉的大國主動給他說話,或者進行實質上的支援。

這點,越南就不同了,美國搞越戰,本身就帶著“干涉他國內政”的嫌疑,別說國際上有大國公開反對,就連美國人民自己都對政府的戰爭行為極度不滿,各種形式的抵制抗議。而越南也並非一個人的戰鬥,長期接受著來自社會主義兄弟國家們的大量無私援助,十幾年源源不斷。這點,大家耳熟能詳,就不多贅述了。

美國第68任國務卿的青蔥歲月——作為反越戰的學生代表,參加美國國會聽證會的照片)

反觀薩達姆他老人家,妥妥的成了“孤家寡人”,國際上,除了埃及進行了口頭鼓勵外,伊拉克全程獨自死扛。只是戰敗後,還剩半口氣的蘇聯勉強搞了個和平斡旋,為美伊停火主動做“保人”。然而,保護協議簽了還沒半年光景,蘇聯自己都沒了,所謂的“擔保”自此無從落實。

再看科技水平和戰術思維的代差。

戰前,薩達姆也做過評估。當時伊拉克高層們大多認為,分析美軍之前在越南戰爭中“不堪”的表現,就是個“紙老虎”,那些號稱高科技的軍事裝備和大規模空襲,很難起到決定性作用,也就是威風一時的能量,只要能利用本土優勢,成功拖住美軍,最終勝負的較量還得看大規模的地面決戰。而這方面伊拉克有的是經驗,手中的五六千輛坦克的就可以把美軍淹沒在自己裝甲海洋之中。

(這些意氣風發的鋼鐵洪流,很快就會成為阿帕奇直升機的“活靶子”)

而且,伊拉克的地面部隊剛剛在兩伊戰爭得到豐富的實戰歷練,號稱世界第四軍事強國,拖住美軍,讓其陷入越戰般的泥潭,最終主動尷尬撤軍,貌似也不是沒有可能。

然而,事實證明,用幾十年前的越戰經驗來對付已經裝全套配信息化裝備的美軍;想拿鄰居伊朗練練手後,再去打剛升級完畢,躍躍欲試想“秀肌肉”的世界霸主,就是作死行為。

很顯然,海灣戰爭中,美軍的信息化程度和作戰理念,別說是伊拉克,甚至整個世界都被驚掉了下巴,如夢方醒。

僅僅在“沙漠風暴”行動的首日,F-117隱形戰機和戰斧巡航導彈就順利的避開了伊軍防空網,對伊軍防空指揮中心搞了精確打擊,隨後大量反輻射導彈有效的壓制了防空導彈陣地。24小時不到,伊軍自認為堅不可摧的KARI防空體系就陷入了大規模癱瘓。

開戰的48小時內,伊拉克主要的指揮所、通訊站、雷達網、發電站都被美軍的精確制導武器“定點清除”。加上各種形式的電子戰壓制和通訊系統的破壞,伊軍指揮系統一片混亂,美軍輕鬆的打瞎了伊軍的雙眼。

(無奈下,朝天亂打一氣的伊拉克防空炮火)

開戰的第二個星期,在美軍的電子戰下,伊拉克方面就幾乎完全喪失了制空權,大量戰機不是被擊落就是被驅逐,剩下還沒來得及起飛的各色米格和幻影們,也被美軍空中定點打擊,直接在停機坪上被炸成了一堆廢鐵。

緊接著,美軍利用夜視儀,24小時三班倒的開始折騰薩達姆的裝甲部隊。美戰機搭配著常規炸彈、激光制導炸彈、紅外導彈等信息化作戰武器,打的非常順手,以前所未有的效率,吞噬著伊拉克的裝甲軍團;尤其是阿帕奇直升機,成功的定位了自己“裝甲殺手”的狠角色。

畢竟,阿帕奇直升機打坦克,就猶如老鷹抓兔子,戰機做的是空中三維機動,而坦克在地面,量再大,也只能進行二維機動,永遠是被動的一方,甚至還不如兔子,兔子好歹還能鑽洞裡躲,而龐大笨重的坦克,在沒有空中掩護的情形下,幾乎是無路可逃的“活靶子”和砧板上的魚肉。此情此景下,薩達姆軍團驕傲的坦克海洋,很多都沒有機會直接遭遇對手的地面部隊,就被美軍的空中力量輕鬆打成了坦克墳場(下圖)。

開戰前,薩達姆的高層們,戰術思想仍停留在六七十年代的冷戰早期階段,從未見識過,甚至想都沒想過這種全天候,海陸空天,網絡電磁五位一體的信息化作戰模式。

基於自己地面部隊龐大的數量,伊拉克高層覺得在龐大的蘇制防空體系的保護下,憑藉著堅固的工事,美軍高密度空襲還是能扛得住的,再進一步發揮本土作戰優勢,把戰爭打成消耗戰,並不難。加上自己裝甲兵團的“龐大陣勢”,到時候,美國為了避免重蹈越戰覆轍,沒準能服軟,進而可以找點籌碼,脅迫美國和國際社會跟自己心平氣和的談判......

然而,實際情況卻是,基於作戰雙方的作戰理念、裝備上的巨大差距,制空權又呈一邊倒的情形下,根本就沒等到薩達姆期盼已久的常規戰和消耗戰那一步,勝負就迅速見分曉了。

交戰中,很多伊軍,很連敵人都沒能看到,就被這些來自千里、百里之外陸基、海基發射平臺的精確制導武器送去“提前”見了真主。這也是全球人民第一次領教“非接觸性作戰”這種信息化打擊模式。

美國一出手,世界各國都嚇壞了,沉默了。別說薩達姆他老人家之前沒想過、見識過如此的戰爭模式,全球各國也是頭一遭開了眼。美軍的信息化程度和作戰理念在海灣戰爭中的殺傷力,別說是同伊拉克,甚至和整個世界都拉開相當的差距。

這就如同大航海時代,揹著火槍的西方殖民者,對峙尚未進入鐵器時代的美洲印第安部落一樣,戰局自然是不出所料的一邊倒。


大學軍事理論教師


薩達姆對戰爭形態的落後認識,使其在海灣地區輸得很徹底。

大家都知道,海灣戰爭是美軍完成軍事技術革新後,所打的第一場信息電子化戰爭,相比於伊拉克軍隊依然熟稔的陣地戰、導彈戰、空襲戰,不知高了幾個檔次,將後者擊敗也完全在情理之中,這裡就具體分析一下,薩達姆到底在哪些方面輸給了美國,才讓其士兵在海灣地區抱頭鼠竄。

第一點,電子戰方面。當時伊拉克軍隊對於電子作戰的認識比較模糊,即便有早十多年的貝卡谷空戰作參考,他們沒能在此之前大力發展本國的電子反壓制技術(當然也受限於科學技術不先進),因而在戰爭爆發後,美軍的電子戰飛機率先入場,就癱瘓了其雷達網,隨後各種戰鬥機、攻擊機從其防空網一擁而入,整個戰場制空權就被美國所領導的聯軍部隊牢牢掌控。

第二點,地面戰方面。沒了天空的掩護,敵機在頭頂上肆意呼嘯,伊拉克陸軍的老舊坦克在美軍攻擊機、直升機面前猶如擺著的標靶,經常是集體出現,然後被集體消滅,這一點則是出於戰術思想的落後,明知對手在空中作戰已經佔據優勢,大規模的裝甲集群出現顯然是送上門的戰果。當然,也有可能是通訊已經中斷,後方指揮部已無法通知前線軍隊分散撤離。

第三點,戰略層面。薩達姆從一開始錯誤估計了國際社會干預海灣局勢的決心,也對自己的軍力抱有了不切實際的幻想,從兩伊戰爭中走來的伊拉克當時已經舉步維艱,龐大的軍隊只不過是擺在檯面上裝樣子,等到他們冒險地入侵卡塔爾後,已經為自己的滅亡寫下了句號。

總之,美軍在海灣戰爭中佔盡天時、地利、人和,倒是薩達姆領導的伊拉克有點冒險一搏,結果搏了個大敗,十多年後就被美軍成功攻入了巴格達。


精英出鞘


因為伊拉克和越南的處境是完全不同的,薩達姆自然也就難以複製越南戰爭了。 首先是政治環境不同。越南由於屬於社會主義陣營,因此受到了中國、蘇聯以及很多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的幫助,中蘇等國為其提供了大量武器裝備、糧食等重要物資,甚至還派遣了一部分人員前去支援。而出於對中蘇兩國的顧忌,美國也不敢擴大越南戰爭,地面部隊的作戰一直以17度線為底線。

而伊拉克就不同了,伊拉克當時同蘇聯等國的關係並不好,在國際上較為孤立,而在周邊國家同樣缺乏一個可靠的盟友,僅有一個弱小的約旦還算友好,但是並不會提供多大的幫助。因此伊拉克要以自身的力量對抗美國為首的多國聯軍,自然很難取得勝利。 然後就是武器裝備和作戰環境問題。越南戰爭中很多武器裝備開處於早期階段,性能不可靠,而越南又能獲得最先進的蘇式武器,因此美軍的優勢其實並不大,比如越戰中美軍早期的空空導彈幾乎就是一個笑話,逼得美軍還是給F4戰機加上了機炮。而伊拉克當時的武器裝備完全不如美軍,很多武器甚至還是閹割版的出口型,性能自然更是下降。就拿坦克而言,美軍當時用的是裝備M829A1穿甲彈的M1A1坦克,而伊拉克最好的坦克就是猴版T72,自然打不過了。
同時,越南戰場的環境多叢林地帶,非常不利於重武器的發揮,但是伊拉克則主要以沙漠為主,十分適合飛機等兵器的偵察、搜索、攻擊,讓美軍的優勢更是得以發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