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濱江最後一個城中村拆遷,別了,老房子!等你,新房子


杭州濱江最後一個城中村拆遷,別了,老房子!等你,新房子

聯莊,在浦沿街道北部。過去,人們在錢塘江邊開墾荒地,逐漸聚居到這裡,“很多村莊連在一起”,所以取名“聯莊”。


杭州濱江最後一個城中村拆遷,別了,老房子!等你,新房子

這是濱江最後一個城中村。


2019年末,這裡的原住民和租住在這裡的一萬多名“杭漂”,都和這個村子揮手做了告別。一起說“再見”的,除了這裡的老房子,還有往日熟悉的日常。


對生活、工作在濱江的人來說,聯莊應該是一個熟悉的地方,江南大道橫貫其中,距最近的地鐵站不足800米。周邊有杭州高新軟件園、中恆世紀產業園、德信AI產業園、貝因美……值得一提的是,這裡也是濱江鼎鼎有名的美食地。


對濱江的美食,可能不少人都會提到明德路上的啦喜街美食廣場,也就是以前大家嘴裡叫的“垃圾街”。


聯莊一區裡其實也藏著一條美食街,人們把它叫作“濱江好吃一條街”。熱鬧程度和啦喜街不相上下。


杭州濱江最後一個城中村拆遷,別了,老房子!等你,新房子

200多米長的街兩邊,集聚了200多家菜館、小吃店,相當密集。


一家家的餐館和小店鋪,就結伴藏在農民房的一樓裡,街上也常常能看到推著小車賣炒粉、砂鍋等小吃的。


東北菜館裡,有一位直爽的馬姐,每樣菜都會給你裝滿一整盤;貴州山裡的漢子,在這裡開了家黃牛肉館,晚餐時間永遠要排上一條長長的隊伍;還有能做出很好吃的雙味魚頭的湘菜館,每次都會給你送一兩樣開胃小菜……


這樣的美食街,越夜越熱鬧。一到晚上就會冒出很多人。這裡可能曾是很多“杭漂”們


度過愜意時光的地方,下班後,在這裡喝上兩杯啤酒,叫上幾把燒烤,在一次性酒杯一次次的碰撞間,吐槽一下工作上的煩心事,聊一聊喜歡的女生……


亞里士多德說,人們來到城市是為了生活,人們居住在城市是為了生活得更好。


城中村拆遷,雖然告別了以往的生活方式,但是,幸福的城市有機更新肯定能帶來更美好的未來。


2019年的最後一天,聯莊社區書記韓虎根發了一條如“散文詩”般的朋友圈,作為和濱江最後一個城中村的告別:


別了,老房子。


千般不捨,萬般不願,騰房的日子就這麼來了。


別了,老房子。


這將是一道記憶分割線,再次提起她時,可能不再是“我家”,而是經過很多形容詞修飾的一個地方,或許是“以前的”“曾經的”“小時候的”老房子。


甘蔗、蘿蔔、番薯、棉花、水稻,一分一釐攢起來的房子,一磚一瓦蘊藏著勤勞與智慧,大缸小壇滿是鹹白菜,卻最有家的味道。


老房子見證了我們的成長,見證了家庭的漸漸富足,也見證了幾代人拼搏努力換來的幸福。


如今,只待搬遷完畢,然後,這裡將興建起一幢幢漂亮的新房子。


老房子雖有萬般好,卻終會隨著時光遠去。老房子裡充斥著租客們熙熙攘攘的聲音,生活品質大打折扣,甚至日日夜夜都要面對不小的安全隱患和責任風險。


擁擠的巷子裡停不下車,有時連電瓶車都要側身而過,更談不上為孩子們提供嬉戲打鬧、健康成長的好環境。


騰出的土地用來造新房子,供孩子們上幼兒園,供大人們悠閒生活。從這個意義上講,老房子消失的只是軀體,卻給追求美好生活的人們留下了無盡的空間,在她的地基之上,將築建起嶄新的生活和美好的明天。


臨別,讓我們好好合個影,留下那永遠的記憶。


別了,老房子。


等你,新房子。


濱江最後一個城中村的故事,都在這首“散文詩”裡了。


聯莊三區24號陳水甫,看過老黃曆後他選在臘月初八搬家


2020年1月2日,濱江聯莊三區24號的陳水甫決定搬家了。


為什麼選這一天?因為他看過老黃曆了:農曆臘月初八,宜拆卸、修造、動土。


挑一個黃道吉日搬家,對老一輩的農村人來說,是相當重要的事情。1月2日,這是67歲的陳水甫兩個月前就算好的日子。


陳水甫家的老房子,是一幢4層樓高的房子,大概有16個房間。


“2000年蓋好的房子,就要搬了。”老伴兒有些不捨,“蓋房子的錢,都是我們每天一大早去城裡賣菜換來的,多少辛苦嘞。”


這兩位老人都是當地的農民。當年,每天一大早,老兩口就摘了自己田裡種的菜,肩上挑著一擔,背上揹著一筐,去杭州城裡賣,裡面裝著青菜、蘿蔔、毛豆、茄子。


“這幢房子下面,原來是幾個池塘,都是我們一鍬土一鍬土填起來的。”對這幢房子,老陳兩口子是很有感情的。


2000年房子蓋好後,靠收房租,一家人一年下來有大約20萬元的收入。一年少了這筆收入,心疼嗎?老陳眨了眨眼睛說:“那肯定捨不得的呶,但城中村環境不太好,有安全隱患,這樣住下去也不是辦法。而且政府給我們的政策也蠻好的。”


上個月,老陳老兩口,兒子兒媳,兩個孫子,還有88歲的老母親,一家7口,已經搬到3公里外信誠路上的過渡房裡住了。


以後,老陳一家以後會住進濱江寶龍城,大家夥兒口裡的“高檔房子”。


聯莊三區09號陳雲道,這個房子我看著它蓋起來也想看著它倒下去


聯莊村有不少陳姓人家。


1月2日下午,我在村子裡還碰到了“常回來看看”的陳雲道。


55歲的陳雲道是開著一輛黑色的小車來的,他把車子停在路口,帶著我走到他家——聯莊三區9號,這也是一幢4層樓的房子,門窗已經被拆掉了,門口都是細碎的玻璃,每走兩步,腳下都會響起“窸窸窣窣”的聲音。


4層樓,村裡人把這樣的房子叫做“小洋別墅”。


陳雲道家的老房子也是2000年蓋起來的。拆遷前,這幢房子被改造成了25個房間用來出租,每間房每個月的房租在1000元-1600元之間。


2019年,租房形勢不錯,陳雲道家的25個房間都租滿了。“因為濱江其他城中村都拆了嘛,我們這個村子是最晚拆的,他們沒地方住了,就都住到我們這兒來了。”陳雲道說。


這些年來,陳雲道和租客們住在一起,每隔一段時間,都會幫他們打掃房間,誰家的傢俱壞了,也會去修。


收入雖然不錯,但陳雲道也覺得村子裡有一些安全隱患,“還是有點擔心的。”


陳雲道在這裡住了50多年,在這裡長大、結婚、生子,他的兒子也是。2018年,兒子也在這幢房子裡結了婚。


現在,在已經搬空的一樓大廳裡,大紅色的喜字還貼在牆上。


估計到2020年上半年,聯莊三區的房子就會被推倒了,村子裡路邊的菜地也要被推平。陳雲道說,可以的話,房子被推倒的那一天,他還會來看看。


“這個房子是我看著它蓋起來的,我也想看著它倒下去。”


聯莊社區五組副組長莫榮興,我既是幹拆遷的,也是拆遷戶


居民們的心思,我懂……


拆遷是個難乾的活兒。


聯莊社區五組副組長莫榮興,原來是做防暴工作的。“以前我可是個暴脾氣,幹了幾年拆遷,脾氣都變好多了。”


“大家都以為幹拆遷的很兇,其實不是的。房子拆了,確實難受,得站在他們的角度想,拆遷這個工作才能做得好。”莫榮興說,他既是幹拆遷的,也是拆遷戶,居民們的心思,他懂。


從丈量到騰房,莫榮興不知道去過居民家裡多少次。


陳雲道家原來有一隻大土狗,每次看到他上門,就衝上來大喊大叫。到了2019年年底,他再上門時,這條大狗都搖頭晃尾地往他腿邊蹭了。


“哎呀,來太多次了,太熟了。”陳雲道說。


以前居民遠遠地看到他,就把門給關上,“不見的”。現在,居民們在路邊碰到他,都會從口袋裡抽出一根菸,分他一根抽。在莫榮興看來,這都是拆遷工作中攢下的情誼。


“肯定捨不得拆的啊,但這是大勢所趨,以後的日子肯定還會更好的。”莫榮興總這樣說。


拆遷這個活兒,聯莊社區幹得細緻。搬家的時候,給每戶人家都發了20多個紙箱和編織袋,還安排了車子,把居民家的東西一車車給運到過渡房裡去。


不過,大家更樂意提及的,還是“與老房子合影”的服務。


騰房前,社區請來了攝影師,有拍照需求的,都可以跟社區說,他們會安排攝影師上門給他們拍一張合影,洗出來送給他們。


不管有多麼不捨,他們都要離開了,離開老房子,也離開起鍋前,抬腳就能摘兩根蔥炒菜的熟悉日常。村子裡,很多人大半輩子都沒怎麼拍過全家福,就在這“咔嚓”一聲裡,以後,他們對往日的惦念,又多了一個窗口了。


杭州濱江最後一個城中村拆遷,別了,老房子!等你,新房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